一种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31232发布日期:2018-09-04 20:54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一种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常见蔬菜,黄瓜是全球十大蔬菜之一,可作为四季供应蔬菜,因此在我国“菜篮子”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栽培面积也在逐年增加。黄瓜霜霉病是世界范围内黄瓜产区主要叶部病害之一,在适宜条件下,病情发展迅速,几天时间便能造成巨大损失,给黄瓜生产带来巨大威胁。为了实现连续供应,蔬菜大棚的应用面积在我国连年增加,发展迅速。蔬菜大棚的构建简单,能耗低而且收益较高,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然而,蔬菜大棚内的环境固定,极容易滋生病虫害,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为了解决病虫害,农民们往往施用大量化学药剂,使得大批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棚土壤中累积,造成所得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寻找结构新颖、药效显著的杀菌剂或新的制剂配方成为了亟待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霜霉菌属于真菌门,称为古巴霜霉菌。黄瓜霜霉菌的菌斑特征、孢子梗和孢子囊的大小、外部形态、发育以及侵入寄主的过程都已经有过相关报道,霜霉菌产孢以及孢子的萌发与温度关系也已经有研究。黄瓜霜霉菌的孢子囊传播途径有:风雨、黄瓜甲虫、农器具等。但虽然发现了卵孢子,但未有其萌发和接种成功的报道。北方的霜霉菌不能以孢子囊形式越冬只能以卵孢子形式,并且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原菌在不同环境下存活时间有所不同。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防治包括预测预报、农业防治、抗病育种、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化学防治在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占有主要地位。但是常规施药方法多是采用喷雾、撒药等,易造成靶标不准、伤害天敌、效率低、污染重等弊端。而采用拌种剂对种子进行处理是防病促生的一项经济、简便且有效的措施。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拌种剂,但是这些拌种对防治霜霉病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制得的拌种剂使用灵活、其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具有很好的传导特性、药效持久、作用位点多、病原菌不易对其产生抗药性、可提高植物自身对霜霉病原菌的防御能力的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制备方法。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制备方法,包括植物源提取物制备、拌种剂制备,其具体步骤为:

植物源提取物制备:按料液比为1:3-5(g/ml)将樟树枝叶、芦荟、马齿苋和桉树混合物中加水,混合均匀,在微波功率为200-250w下微波提取12-18min,冷却至室温,然后在转速为6000-8000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10-20min,收集上清液,浓缩至总药量的50-60%,即得植物源提取物,该植物源提取物可以被种子吸收,能有效地抑制霜霉病孢子囊萌发,从而抑制霜霉病菌在种子及其周围土壤内扩展和蔓延,达到防治霜霉病的目的,且该植物源提取物属于生物防治,药效较慢,适合用作拌种剂,符合环境相容性发展的要求,同时它对葡萄霜霉病还具有治疗作用,还具有很高的杀虫杀菌效果,特别是对蚜虫、粉虱、飞虱、蓟马、叶蝉等害虫有很好的效果,可提高植物抗性;

拌种剂制备:按配方量取植物源提取物、95%氰霜唑原药、吡唑醚菌酯、水杨酸、柠檬酸铵、助剂、高分子吸水树脂、微量元素和黄腐酸,混合均匀,即得拌种剂,该拌种剂均匀涂于种子表面,使种子与霜霉病原菌隔离,并且幼苗能利用根系持续地向上吸收部分残留于土壤中的药物,延长药剂对害虫的持效期,从而达到防止苗期霜霉病危害的效果,此外该拌种剂还能提高种子田间出苗率和幼苗长势,增强幼苗的抗逆能力。

作为优选,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的成分及其重量份为:植物源提取物40-60份、95%氰霜唑原药5-8份、吡唑醚菌酯9-15份、水杨酸3-6份、柠檬酸铵0.06-0.2份、助剂1-3份、高分子吸水树脂4-6份、微量元素3-5份和黄腐酸3-5份。上述拌种剂中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抑制病霜霉病菌孢子囊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成,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且病原菌不易对其产生抗药性;具有很好的传导特性,可以通过种子种皮和根部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包括茎、叶等,最大范围内灭杀霜霉病菌;属于多作用位点的杀菌剂,对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常见卵菌病害具有杰出防效,对作物和环境安全;该拌种剂可以提高种子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以便及时转化、清理遭受病原菌感染时产生的过氧化物和多酚类物质等对自身有害的物质,从而抵御病原菌的侵染,保证自身的出苗率和长势。

作为优选,水杨酸和柠檬酸铵的重量比为1:0.02-0.04,水杨酸能与过氧化氢酶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使h2o2积累,可以诱导多种植物对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产生抗性,但是水杨酸对霜霉病的效果不明显,而柠檬酸铵可协同水杨酸提高植物体内防御物质或信号的含量,最终提高植物自身对霜霉病原菌的防御能力,同时可以催化酚类物质合成木质素的反应,促进细胞壁的木质化来抵御病原菌的侵害。

作为优选,助剂为有机硅和邻苯二甲酸酐,其重量比为1:0.045-0.049,该助剂对拌种剂有增效作用,能明显改善拌种剂的润湿、展布、分散、滞留和渗透性能,利于药液在种子表面铺展及黏附、减少紫外线对拌种剂中有效成分的分解,达到延长药效有效期、提高其生物活性、减少用量、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且可大大提高拌种剂的防治效果,还可延缓抗性产生,延长拌种剂的使用时间,进而抑制土壤中霜霉病菌孢子囊的萌发,减少组织病原物的再侵染,同时可延缓霜霉病原菌的抗药性,最终减少霜霉病害的发生与蔓延,邻苯二甲酸酐的加入可使得拌种剂具有很好的传导特性,使得拌种剂被种皮和植物根部的吸收变为主动吸收,可以通过种子种皮和根部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包括茎、叶等,最大范围内灭杀霜霉病菌,且能够在根部积累,对于土壤病害也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一种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的使用方法,将拌种剂用水稀释8-12倍,然后将作物的种子放在拌种剂溶液中,拌种剂与种子按重量比为1:100-300进行拌种,静置2-3h,自然晾干,即可播种。该拌种剂用于作物种子的拌种使用,能够防治植物的霜霉病的发生,使用灵活,简便易操作,而且对作物以后的生长不会带来影响,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拌种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行,易于工业化生产,制得的拌种剂使用灵活,简便易操作,而且对作物以后的生长不会带来影响,成本低廉,易于推广;该拌种剂可使种子与霜霉病原菌隔离,其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抑制病霜霉病菌孢子囊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成,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且病原菌不易对其产生抗药性;该拌种剂具有很好的传导特性,药效持久,属于多作用位点的杀菌剂,可提高植物自身对霜霉病原菌的防御能力,对作物和环境安全;该拌种剂还能提高种子田间出苗率和幼苗长势,增强幼苗的抗逆能力,保证自身的出苗率和长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制备方法,包括植物源提取物制备、拌种剂制备,其具体步骤为:

1)植物源提取物制备:按料液比为1:5(g/ml)将樟树枝叶、芦荟、马齿苋和桉树混合物中加水,混合均匀,在微波功率为200w下微波提取18min,冷却至室温,然后在转速为6000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20min,收集上清液,浓缩至总药量的50%,即得植物源提取物,该植物源提取物可以被种子吸收,能有效地抑制霜霉病孢子囊萌发,从而抑制霜霉病菌在种子及其周围土壤内扩展和蔓延,达到防治霜霉病的目的,且该植物源提取物属于生物防治,药效较慢,适合用作拌种剂,符合环境相容性发展的要求,同时它对葡萄霜霉病还具有治疗作用,还具有很高的杀虫杀菌效果,特别是对蚜虫、粉虱、飞虱、蓟马、叶蝉等害虫有很好的效果,可提高植物抗性;

2)拌种剂制备:按配方量取植物源提取物、95%氰霜唑原药、吡唑醚菌酯、水杨酸、柠檬酸铵、助剂、高分子吸水树脂、微量元素和黄腐酸,混合均匀,即得拌种剂,该拌种剂均匀涂于种子表面,使种子与霜霉病原菌隔离,并且幼苗能利用根系持续地向上吸收部分残留于土壤中的药物,延长药剂对害虫的持效期,从而达到防止苗期霜霉病危害的效果,此外该拌种剂还能提高种子田间出苗率和幼苗长势,增强幼苗的抗逆能力。

上述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的成分及其重量份为:植物源提取物60份、95%氰霜唑原药5份、吡唑醚菌酯15份、水杨酸3份、柠檬酸铵0.2份、助剂1份、高分子吸水树脂6份、微量元素3份和黄腐酸5份。上述拌种剂中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抑制病霜霉病菌孢子囊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成,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且病原菌不易对其产生抗药性;具有很好的传导特性,可以通过种子种皮和根部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包括茎、叶等,最大范围内灭杀霜霉病菌;属于多作用位点的杀菌剂,对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常见卵菌病害具有杰出防效,对作物和环境安全;该拌种剂可以提高种子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以便及时转化、清理遭受病原菌感染时产生的过氧化物和多酚类物质等对自身有害的物质,,从而抵御病原菌的侵染,保证自身的出苗率和长势。

上述水杨酸和柠檬酸铵的重量比为1:0.02,水杨酸能与过氧化氢酶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使h2o2积累,可以诱导多种植物对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产生抗性,但是水杨酸对霜霉病的效果不明显,而柠檬酸铵可协同水杨酸提高植物体内防御物质或信号的含量,最终提高植物自身对霜霉病原菌的防御能力,同时可以催化酚类物质合成木质素的反应,促进细胞壁的木质化来抵御病原菌的侵害。

上述助剂为有机硅和邻苯二甲酸酐,其重量比为1:0.049,该助剂对拌种剂有增效作用,能明显改善拌种剂的润湿、展布、分散、滞留和渗透性能,利于药液在种子表面铺展及黏附、减少紫外线对拌种剂中有效成分的分解,达到延长药效有效期、提高其生物活性、减少用量、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且可大大提高拌种剂的防治效果,还可延缓抗性产生,延长拌种剂的使用时间,进而抑制土壤中霜霉病菌孢子囊的萌发,减少组织病原物的再侵染,同时可延缓霜霉病原菌的抗药性,最终减少霜霉病害的发生与蔓延,邻苯二甲酸酐的加入可使得拌种剂具有很好的传导特性,使得拌种剂被种皮和植物根部的吸收变为主动吸收,可以通过种子种皮和根部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包括茎、叶等,最大范围内灭杀霜霉病菌,且能够在根部积累,对于土壤病害也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一种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的使用方法,将拌种剂用水稀释8倍,然后将作物的种子放在拌种剂溶液中,拌种剂与种子按重量比为1:300进行拌种,静置2h,自然晾干,即可播种。该拌种剂用于作物种子的拌种使用,能够防治植物的霜霉病的发生,使用灵活,简便易操作,而且对作物以后的生长不会带来影响,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实施例2:

一种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制备方法,包括植物源提取物制备、拌种剂制备,其具体步骤为:

1)植物源提取物制备:按料液比为1:3(g/ml)将樟树枝叶、芦荟、马齿苋和桉树混合物中加水,混合均匀,在微波功率为250w下微波提取12min,冷却至室温,然后在转速为8000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浓缩至总药量的60%,即得植物源提取物;

2)拌种剂制备:按配方量取植物源提取物、95%氰霜唑原药、吡唑醚菌酯、水杨酸、柠檬酸铵、助剂、高分子吸水树脂、微量元素和黄腐酸,混合均匀,即得拌种剂。

上述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的成分及其重量份为:植物源提取物40份、95%氰霜唑原药8份、吡唑醚菌酯9份、水杨酸6份、柠檬酸铵0.06份、助剂3份、高分子吸水树脂4份、微量元素5份和黄腐酸3份。上述水杨酸和柠檬酸铵的重量比为1:0.04;助剂为有机硅和邻苯二甲酸酐,其重量比为1:0.045。

一种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的使用方法,将拌种剂用水稀释12倍,然后将作物的种子放在拌种剂溶液中,拌种剂与种子按重量比为1:100进行拌种,静置3h,自然晾干,即可播种。

实施例3:

一种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制备方法,包括植物源提取物制备、拌种剂制备,其具体步骤为:

1)植物源提取物制备:按料液比为1:4(g/ml)将樟树枝叶、芦荟、马齿苋和桉树混合物中加水,混合均匀,在微波功率为220w下微波提取15min,冷却至室温,然后在转速为7000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浓缩至总药量的55%,即得植物源提取物;

2)拌种剂制备:按配方量取植物源提取物、95%氰霜唑原药、吡唑醚菌酯、水杨酸、柠檬酸铵、助剂、高分子吸水树脂、微量元素和黄腐酸,混合均匀,即得拌种剂。

上述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的成分及其重量份为:植物源提取物50份、95%氰霜唑原药6份、吡唑醚菌酯12份、水杨酸5份、柠檬酸铵0.15份、助剂2份、高分子吸水树脂5份、微量元素4份和黄腐酸4份。上述水杨酸和柠檬酸铵的重量比为1:0.03;助剂为有机硅和邻苯二甲酸酐,其重量比为1:0.047。

一种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的使用方法,将拌种剂用水稀释10倍,然后将作物的种子放在拌种剂溶液中,拌种剂与种子按重量比为1:200进行拌种,静置2.5h,自然晾干,即可播种。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中的常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