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芝乳芽多次采摘的栽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3275发布日期:2018-08-10 18:5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灵芝栽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灵芝乳芽多次采摘的栽植技术。



背景技术:

灵芝栽培技术指的是种植灵芝的技术。目前灵芝人工栽培有椴木栽培和代料栽培。灵芝又名红芝,赤芝,还阳草,万年蕈,神仙草,灵芝草。广义上:多孔菌类的总称,全世界120多个种类,我国87个种类。狭义上:真菌灵芝属,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灵芝属。人们对灵芝认识源远流长。在春秋战国时,周朝的[列子,汤问],“朽壤之土,有菌芝者”,东汉的神农草经,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都有记载。在东汉论衡书记中记有“芝生于土,土气和而芝草生”,并说“紫芝之载如种豆”在隋书经籍法一书就有种植芝书一卷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方土以木积湿处,用药敷之,即生五色芝”我国栽培灵芝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

然而传统的灵芝乳芽多次采摘的栽植技术在栽植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现有的灵芝乳芽多次采摘的栽植技术在栽植时,因为不科学,管理不规范,造成栽植的成活率降低,也影响了灵芝乳芽栽植的产量,降低了产能,使得用户的投入成本增加,产能的降低,使得用户的收益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芝乳芽多次采摘的栽植技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灵芝乳芽多次采摘的栽植技术在栽植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现有的灵芝乳芽多次采摘的栽植技术在栽植时,因为不科学,管理不规范,造成栽植的成活率降低,也影响了灵芝乳芽栽植的产量,降低了产能,使得用户的投入成本增加,产能的降低,使得用户的收益减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灵芝乳芽多次采摘的栽植技术,所述栽植技术如下:

步骤一:建设大棚,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通畅、管理方便的灵芝大棚,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建在树林、房前屋后林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

步骤二:培养料消毒,培养料入棚前对大棚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ml和高锰酸钾10g密封熏蒸24h,春种时节4-5月最佳,秋种时节9-10月最佳;

步骤三:栽培料配比,棉籽壳77%,麸皮10%,玉米粉10%,糖、磷肥和石膏各1%,或木屑70%,麸皮25%,黄豆粉2%,磷肥1%,石膏1.5%和糖0.5%,配制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原料拌匀,含水量60-65%;

步骤四:装袋机装袋,将步骤三所述的栽培料拌好后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选用15cm乘以35cm或17cm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装,每袋装干料400-450克;

步骤五:接种,聚乙烯袋采用常压灭菌10-12h,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2h,待料冷却到30℃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1瓶麦粒原种接种栽培料40-45袋,1瓶棉籽壳栽培种接种栽培料25-35袋;

步骤六:消毒,将步骤五所述的接种后的菌袋放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动一次,确保菌袋温度均衡,增加袋内氧气,促进发菌,同时去除有绿霉杂菌感染的菌袋;

步骤七:发菌管理,菌丝生长温度26-28℃最佳,子实体在24-28℃长势最好,发菌时,培养室内温度22-30℃,空气相对湿度50%-60%,每天通风0.5h,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1次,当菌丝题发满料袋溶剂三分之二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留一点缝隙,棚内避免强光直射,经25-32天,菌丝长满料袋;

步骤八:出芝管理,将步骤七所述的菌丝长满料袋后,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芝,出芝时棚温26-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提供散射光和充足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上午8时前及下午4时后打开门以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中午12时通风换气,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时,增加喷水保湿;

步骤九:采收,及时采收已经成熟的灵芝子实体,从割口到采收需40-45天,灵芝采收前1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门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收集散发的孢子粉,采收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采收后及时阴干,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为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包括如下百分比:培养料消毒,每立方米大棚采用甲醛5ml和高锰酸钾10g密封熏蒸24h,栽培料配比,棉籽壳77%,麸皮10-25%,玉米粉10%,糖0.5%,磷肥1%,石膏1-1.5%,木屑70%,黄豆粉2%,含水量60-65%,菌丝生长温度26-28℃,子实体24-28℃,发菌时,培养室内温度22-30℃,空气相对湿度50-60%,出芝时棚温26-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采收后及时干燥至含水量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春芝管理适时温度≤25℃进行菌棒浸水,菌棒减量不到五分之一暂时不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秋芝管理时温度保持12-15℃,空气响度湿度保持85%-90%,当芝蕾长到黄豆大小时,气温>20℃时早晚喷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冬芝管理时,芝房内温度≥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科学栽植,管理规范,有助于栽植的成活率提高,增加了灵芝乳芽栽植的产量,提高了产能,使得用户的投入成本减少,产能的提高,增加用户的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灵芝乳芽多次采摘的栽植技术,包括如下百分比:培养料消毒,每立方米大棚采用甲醛5ml和高锰酸钾10g密封熏蒸24h,栽培料配比,棉籽壳77%,麸皮10%,玉米粉10%,糖0.5%,磷肥1%,石膏1%,木屑70%,黄豆粉2%,含水量60%,菌丝生长温度26℃,子实体24℃,发菌时,培养室内温度22℃,空气相对湿度50%%,出芝时棚温26℃,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采收后及时干燥至含水量12%。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设大棚,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通畅、管理方便的灵芝大棚,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建在树林、房前屋后林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

步骤二:培养料消毒,培养料入棚前对大棚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ml和高锰酸钾10g密封熏蒸24h,春种时节4-5月最佳,秋种时节9-10月最佳;

步骤三:栽培料配比,棉籽壳77%,麸皮10%,玉米粉10%,糖、磷肥和石膏各1%,或木屑70%,麸皮25%,黄豆粉2%,磷肥1%,石膏1.5%和糖0.5%,配制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原料拌匀,含水量60-65%;

步骤四:装袋机装袋,将步骤三所述的栽培料拌好后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选用15cm乘以35cm或17cm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装,每袋装干料400-450克;

步骤五:接种,聚乙烯袋采用常压灭菌10-12h,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2h,待料冷却到30℃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1瓶麦粒原种接种栽培料40-45袋,1瓶棉籽壳栽培种接种栽培料25-35袋;

步骤六:消毒,将步骤五所述的接种后的菌袋放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动一次,确保菌袋温度均衡,增加袋内氧气,促进发菌,同时去除有绿霉杂菌感染的菌袋;

步骤七:发菌管理,菌丝生长温度26-28℃最佳,子实体在24-28℃长势最好,发菌时,培养室内温度22-30℃,空气相对湿度50%-60%,每天通风0.5h,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1次,当菌丝题发满料袋溶剂三分之二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留一点缝隙,棚内避免强光直射,经25-32天,菌丝长满料袋;

步骤八:出芝管理,将步骤七所述的菌丝长满料袋后,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芝,出芝时棚温26-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提供散射光和充足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上午8时前及下午4时后打开门以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中午12时通风换气,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时,增加喷水保湿;

步骤九:采收,及时采收已经成熟的灵芝子实体,从割口到采收需40-45天,灵芝采收前1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门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收集散发的孢子粉,采收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采收后及时阴干,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为12%。

实施例2

一种灵芝乳芽多次采摘的栽植技术,包括如下百分比:培养料消毒,每立方米大棚采用甲醛5ml和高锰酸钾10g密封熏蒸24h,栽培料配比,棉籽壳77%,麸皮20%,玉米粉10%,糖0.5%,磷肥1%,石膏1.3%,木屑70%,黄豆粉2%,含水量63%,菌丝生长温度27℃,子实体26℃,发菌时,培养室内温度26℃,空气相对湿度55%,出芝时棚温28℃,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3%,采收后及时干燥至含水量12%。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设大棚,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通畅、管理方便的灵芝大棚,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建在树林、房前屋后林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

步骤二:培养料消毒,培养料入棚前对大棚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ml和高锰酸钾10g密封熏蒸24h,春种时节4-5月最佳,秋种时节9-10月最佳;

步骤三:栽培料配比,棉籽壳77%,麸皮10%,玉米粉10%,糖、磷肥和石膏各1%,或木屑70%,麸皮25%,黄豆粉2%,磷肥1%,石膏1.5%和糖0.5%,配制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原料拌匀,含水量60-65%;

步骤四:装袋机装袋,将步骤三所述的栽培料拌好后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选用15cm乘以35cm或17cm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装,每袋装干料400-450克;

步骤五:接种,聚乙烯袋采用常压灭菌10-12h,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2h,待料冷却到30℃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1瓶麦粒原种接种栽培料40-45袋,1瓶棉籽壳栽培种接种栽培料25-35袋;

步骤六:消毒,将步骤五所述的接种后的菌袋放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动一次,确保菌袋温度均衡,增加袋内氧气,促进发菌,同时去除有绿霉杂菌感染的菌袋;

步骤七:发菌管理,菌丝生长温度26-28℃最佳,子实体在24-28℃长势最好,发菌时,培养室内温度22-30℃,空气相对湿度50%-60%,每天通风0.5h,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1次,当菌丝题发满料袋溶剂三分之二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留一点缝隙,棚内避免强光直射,经25-32天,菌丝长满料袋;

步骤八:出芝管理,将步骤七所述的菌丝长满料袋后,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芝,出芝时棚温26-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提供散射光和充足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上午8时前及下午4时后打开门以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中午12时通风换气,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时,增加喷水保湿;

步骤九:采收,及时采收已经成熟的灵芝子实体,从割口到采收需40-45天,灵芝采收前1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门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收集散发的孢子粉,采收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采收后及时阴干,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为12%。

实施例3

一种灵芝乳芽多次采摘的栽植技术,包括如下百分比:培养料消毒,每立方米大棚采用甲醛5ml和高锰酸钾10g密封熏蒸24h,栽培料配比,棉籽壳77%,麸皮25%,玉米粉10%,糖0.5%,磷肥1%,石膏1.5%,木屑70%,黄豆粉2%,含水量65%,菌丝生长温度28℃,子实体28℃,发菌时,培养室内温度30℃,空气相对湿度60%,出芝时棚温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5%,采收后及时干燥至含水量12%。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设大棚,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通畅、管理方便的灵芝大棚,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建在树林、房前屋后林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

步骤二:培养料消毒,培养料入棚前对大棚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ml和高锰酸钾10g密封熏蒸24h,春种时节4-5月最佳,秋种时节9-10月最佳;

步骤三:栽培料配比,棉籽壳77%,麸皮10%,玉米粉10%,糖、磷肥和石膏各1%,或木屑70%,麸皮25%,黄豆粉2%,磷肥1%,石膏1.5%和糖0.5%,配制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原料拌匀,含水量60-65%;

步骤四:装袋机装袋,将步骤三所述的栽培料拌好后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选用15cm乘以35cm或17cm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装,每袋装干料400-450克;

步骤五:接种,聚乙烯袋采用常压灭菌10-12h,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2h,待料冷却到30℃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1瓶麦粒原种接种栽培料40-45袋,1瓶棉籽壳栽培种接种栽培料25-35袋;

步骤六:消毒,将步骤五所述的接种后的菌袋放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动一次,确保菌袋温度均衡,增加袋内氧气,促进发菌,同时去除有绿霉杂菌感染的菌袋;

步骤七:发菌管理,菌丝生长温度26-28℃最佳,子实体在24-28℃长势最好,发菌时,培养室内温度22-30℃,空气相对湿度50%-60%,每天通风0.5h,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1次,当菌丝题发满料袋溶剂三分之二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留一点缝隙,棚内避免强光直射,经25-32天,菌丝长满料袋;

步骤八:出芝管理,将步骤七所述的菌丝长满料袋后,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芝,出芝时棚温26-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提供散射光和充足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上午8时前及下午4时后打开门以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中午12时通风换气,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时,增加喷水保湿;

步骤九:采收,及时采收已经成熟的灵芝子实体,从割口到采收需40-45天,灵芝采收前1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门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收集散发的孢子粉,采收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采收后及时阴干,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为1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