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优质水稻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28713发布日期:2019-09-21 00:1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优质水稻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实现水稻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大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张,加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导致了一系列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使得原本就不是很多的耕地面积锐减和粮食产品、质量下降,而人们的需求量却节节攀升,对粮食的质量也不断要求更严格。粮食产量与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如何增产优质的粮食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主要问题。规模经营及集约生产将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产优质水稻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产优质水稻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选用经过审定,经过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病虫能力强、抗倒、分蘖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如两优932;

(2)培育壮秧:培育壮秧应以肥培土、以土保苗,应用旱地育秧技术,旱育秧具有早生快发,无明显的返青期,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特点,旱育秧苗床要多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3)移栽:

A、粗细整田、施足底肥:在水稻收后及时翻犁,翻埋残茬,栽前再进行犁耙,精细整田,达到田面平整,做到“灌水棵棵青、排水田无水”,底肥坚持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栽前结合稻田翻犁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结合耙田亩施普钙40-50公斤、钾肥8-10公斤作底肥;

B、适时炼苗,适当早载:旱育秧宜适当早栽,宜栽中偏小苗,以秧龄28-32天,秧苗长至5-6叶期移栽为宜,因旱育秧根系发达,秧苗过大,在起苗时易造成根系损伤;

C、合理密植根据稻田肥力的高低,确定移栽密度,移栽时视秧苗分蘖情况,每窝栽带蘖苗1-2棵;双行条栽:大行0.9-1.0尺,小行0.4-0.5尺,窝距0.4-0.5尺,厢式条栽:按5尺开厢,沟深0.8-1.0尺,每厢栽5-6行,窝距0.4-0.5尺,抛秧:每亩抛秧1.5-1.8万苗,抛秧做到稀密均匀;

(4)田间管理:

A、追肥: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钾肥4-5公斤、硫酸锌1.5公斤作追肥,在移栽后9-11天追施提苗肥,促进有效分蘖,占总追肥量的30-35%,在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占总追肥量的65-70%,以提高结实率及促进籽粒饱满;

B、合理灌水:在水稻生长期间为促进根系生长良好,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水的管理上,以增氧通气、养根活根为中心,增强根系活力为目的,返青期以适当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灌溉,灌溉条件较好地区其余时期均以保持湿润为主;分蘖期要求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宜适当晒田控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通透性,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晒田控蘖时不宜重晒;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响米质;

(5)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种植抗病虫品种为中心,以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高产种植方法从选择品种、培育壮秧、大田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都结合当地具体土壤、气候条件给出了规范的种植技术,大大提高了当地水稻的产量,稳定了水稻的品质,采用本发明的水稻栽培方法,亩产可以达到700-780kg,比当地的常规方法种植水稻的亩产10-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高产优质水稻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选用经过审定,经过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病虫能力强、抗倒、分蘖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如两优932;

(2)培育壮秧:培育壮秧应以肥培土、以土保苗,应用旱地育秧技术,旱育秧具有早生快发,无明显的返青期,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特点,旱育秧苗床要多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3)移栽:

A、粗细整田、施足底肥:在水稻收后及时翻犁,翻埋残茬,栽前再进行犁耙,精细整田,达到田面平整,做到“灌水棵棵青、排水田无水”,底肥坚持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栽前结合稻田翻犁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结合耙田亩施普钙40公斤、钾肥8公斤作底肥;

B、适时炼苗,适当早载:旱育秧宜适当早栽,宜栽中偏小苗,以秧龄28天,秧苗长至5叶期移栽为宜,因旱育秧根系发达,秧苗过大,在起苗时易造成根系损伤;

C、合理密植根据稻田肥力的高低,确定移栽密度,移栽时视秧苗分蘖情况,每窝栽带蘖苗1棵;双行条栽:大行0.9尺,小行0.4尺,窝距0.4尺,厢式条栽:按5尺开厢,沟深0.8尺,每厢栽5行,窝距0.4尺,抛秧:每亩抛秧1.5万苗,抛秧做到稀密均匀;

(4)田间管理:

A、追肥:每亩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钾肥4公斤、硫酸锌1.5公斤作追肥,在移栽后9天追施提苗肥,促进有效分蘖,占总追肥量的30%,在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占总追肥量的70%,以提高结实率及促进籽粒饱满;

B、合理灌水:在水稻生长期间为促进根系生长良好,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水的管理上,以增氧通气、养根活根为中心,增强根系活力为目的,返青期以适当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灌溉,灌溉条件较好地区其余时期均以保持湿润为主;分蘖期要求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宜适当晒田控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通透性,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晒田控蘖时不宜重晒;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响米质;

(5)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种植抗病虫品种为中心,以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实施例2

一种高产优质水稻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选用经过审定,经过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病虫能力强、抗倒、分蘖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如两优932;

(2)培育壮秧:培育壮秧应以肥培土、以土保苗,应用旱地育秧技术,旱育秧具有早生快发,无明显的返青期,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特点,旱育秧苗床要多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3)移栽:

A、粗细整田、施足底肥:在水稻收后及时翻犁,翻埋残茬,栽前再进行犁耙,精细整田,达到田面平整,做到“灌水棵棵青、排水田无水”,底肥坚持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栽前结合稻田翻犁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结合耙田亩施普钙50公斤、钾肥10公斤作底肥;

B、适时炼苗,适当早载:旱育秧宜适当早栽,宜栽中偏小苗,以秧龄32天,秧苗长至5-6叶期移栽为宜,因旱育秧根系发达,秧苗过大,在起苗时易造成根系损伤;

C、合理密植根据稻田肥力的高低,确定移栽密度,移栽时视秧苗分蘖情况,每窝栽带蘖苗2棵;双行条栽:大行1.0尺,小行0.5尺,窝距0.5尺,厢式条栽:按5尺开厢,沟深1.0尺,每厢栽6行,窝距0.5尺,抛秧:每亩抛秧1.8万苗,抛秧做到稀密均匀;

(4)田间管理:

A、追肥:每亩施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钾肥5公斤、硫酸锌1.5公斤作追肥,在移栽后11天追施提苗肥,促进有效分蘖,占总追肥量的35%,在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占总追肥量的65%,以提高结实率及促进籽粒饱满;

B、合理灌水:在水稻生长期间为促进根系生长良好,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水的管理上,以增氧通气、养根活根为中心,增强根系活力为目的,返青期以适当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灌溉,灌溉条件较好地区其余时期均以保持湿润为主;分蘖期要求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宜适当晒田控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通透性,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晒田控蘖时不宜重晒;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响米质;

(5)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种植抗病虫品种为中心,以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实施例3

一种高产优质水稻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选用经过审定,经过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病虫能力强、抗倒、分蘖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如两优932;

(2)培育壮秧:培育壮秧应以肥培土、以土保苗,应用旱地育秧技术,旱育秧具有早生快发,无明显的返青期,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特点,旱育秧苗床要多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3)移栽:

A、粗细整田、施足底肥:在水稻收后及时翻犁,翻埋残茬,栽前再进行犁耙,精细整田,达到田面平整,做到“灌水棵棵青、排水田无水”,底肥坚持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栽前结合稻田翻犁亩施有机肥1800公斤,结合耙田亩施普钙45公斤、钾肥9公斤作底肥;

B、适时炼苗,适当早载:旱育秧宜适当早栽,宜栽中偏小苗,以秧龄30天,秧苗长至5-6叶期移栽为宜,因旱育秧根系发达,秧苗过大,在起苗时易造成根系损伤;

C、合理密植根据稻田肥力的高低,确定移栽密度,移栽时视秧苗分蘖情况,每窝栽带蘖苗1棵;双行条栽:大行1.0尺,小行0.4尺,窝距0.5尺,厢式条栽:按5尺开厢,沟深0.9尺,每厢栽5行,窝距0.5尺,抛秧:每亩抛秧1.7万苗,抛秧做到稀密均匀;

(4)田间管理:

A、追肥:每亩施尿素13公斤、过磷酸钙18公斤,钾肥4公斤、硫酸锌1.5公斤作追肥,在移栽后10天追施提苗肥,促进有效分蘖,占总追肥量的33%,在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占总追肥量的67%,以提高结实率及促进籽粒饱满;

B、合理灌水:在水稻生长期间为促进根系生长良好,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水的管理上,以增氧通气、养根活根为中心,增强根系活力为目的,返青期以适当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灌溉,灌溉条件较好地区其余时期均以保持湿润为主;分蘖期要求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宜适当晒田控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通透性,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晒田控蘖时不宜重晒;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响米质;

(5)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种植抗病虫品种为中心,以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