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08090发布日期:2018-06-30 04:21阅读:18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羊肚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也是重要的药用菌之一,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立竹,具有治疗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等功效。羊肚菌的研究近百年来取得一定进展,尤其在生理、生化、生态方面和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较多,成果较为丰富。

目前羊肚菌已经可以实现人工栽培,但是羊肚菌的培养环境大多在雨量较多、湿度大、冬季时间短且比较暖和的地区,采用的培养土壤大多为优质土壤和腐殖土的结合使用,这就限制了羊肚菌的栽培地点,沙性土壤中羊肚菌的栽培。

沙性土壤的土壤颗粒中含沙量约为80%,黏土约为20%,虽然土壤中仍具有一定的养分含量,但是不利于水分的保持,给羊肚菌的栽培带来困难。沙性土壤常常存在于河床边以及风沙地区,中国专利CN 106538241 A公开了一种风沙区羊肚菌人工栽培方法,筛选出适合风沙区生长的军中,采用“三级制种”,利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设施增加遮荫和微喷灌系统,在人为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环境条件下栽培得到羊肚菌,填补了风沙区栽培羊肚菌的空白。但是该专利中羊肚菌大棚种植时,缺乏保持水分的措施,需要耗费大量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风沙区羊肚菌大棚种植时,缺乏保持水分的措施,需要耗费大量水资源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栽培种:播种前将羊肚菌菌种拌入装有种子培养基质的基质袋中,培养至菌丝长满基质袋,得到栽培种;

其中种子培养基质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20~30%、作物秸秆或者甘蔗尾梢叶30~55%、石膏粉1%、小麦5%、余量为腐殖土,种子培养基质的含水量为60~65%;种子培养基质装入基质袋后灭菌,冷却后用于接种羊肚菌菌种;

羊肚菌菌种与种子培养基质的质量比为1:5~7;

S2,建造温室大棚;

S3,整地和播种:温室大棚内土壤铺一层吸水营养料,然后翻耕得到疏松土壤;起垄,垄上铺一层地膜,地膜上开设有透气孔,然后在地膜上铺一层生长营养料,播种S1的栽培种;

其中,所述吸水营养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30~40%、腐殖土5~10%、石膏粉1%、余量为作物秸秆或者甘蔗尾梢叶;吸水营养料水分含量为85~95%;

所述生长营养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30~40%、腐殖土5~10%、石膏粉1%、MS液体培养基1~2%、余量为作物秸秆或者甘蔗尾梢叶;生长营养料水分含量为70~85%;

S4,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在羊肚菌生长期间补充生长营养料,直至收获子实体。

优选的,上述的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S1中,所述作物秸秆为烟草秸秆或者小麦秸秆。

优选的,上述的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S3中,吸水营养料的厚度为5~10cm,生长营养料的厚度为4~6cm。

优选的,上述的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S3中,相邻透气孔之间的距离为5~10cm,透气孔的直径为3~5cm。

优选的,上述的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S3中,播种S1的栽培种后,再在生长营养料上铺一层厚度≤3cm的阔叶树叶或者甘蔗尾梢叶。

优选的,上述的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S4中,在菌丝培养期间,控制环境温度为10~2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当菌丝成熟后的出菇管理期间,控制环境温度为15~20℃,空气相对湿度为80~95%。

优选的,上述的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的制备方法,S4中,当菌丝培养至成熟后补充一次生长营养料,每亩500斤;出菇管理期每7天补充一次生长营养料,每亩800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沙性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沙粒,水分容易流失,故本发明的方法在播种羊肚菌菌种之前,先在温室大棚内土壤铺一层吸水营养料,然后翻耕得到疏松土壤,吸水营养料中的麸皮、石膏粉、作物秸秆或者甘蔗尾梢叶均具有良好的保水功能,提高沙性土壤的保水率,铺上地膜后减少地表水分的挥发,且具有保温作用,另外,地膜也可以阻挡其上层的生长营养料的水分过度深入以下,减少水分流失。

(2)生长营养料中添加MS液体培养基,替代了小麦、燕麦等物质,既能够补充羊肚菌生长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促进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生长,且相比于小麦、燕麦等用量大大减少,成本降低。

(3)陕西、武汉等地区最低冬季日平均气温0℃附近,利用本发明的温室大棚模拟野外生长环境栽培羊肚菌的方法,产量高,出菇率稳定,成本较室内培养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下面实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和条件进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栽培种:播种前将羊肚菌菌种拌入装有种子培养基质的基质袋中,培养至菌丝长满基质袋,得到栽培种;

其中种子培养基质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20~30%、作物秸秆或者甘蔗尾梢叶30~55%、石膏粉1%、小麦5%、余量为腐殖土,种子培养基质的含水量为60~65%;种子培养基质装入基质袋后灭菌,冷却后用于接种羊肚菌菌种;

羊肚菌菌种与种子培养基质的质量比为1:5~7;

S2,建造温室大棚:室温大棚的高度为3m;

S3,整地和播种:温室大棚内土壤铺一层吸水营养料,然后翻耕得到疏松土壤,翻耕深度至少20cm;起垄,垄宽80~100cm,垄深10~15cm,垄上铺一层地膜,地膜上开设有透气孔,然后在地膜上铺一层生长营养料,播种S1的栽培种;

其中,所述吸水营养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30~40%、腐殖土5~10%、石膏粉1%、余量为作物秸秆或者甘蔗尾梢叶;吸水营养料水分含量为85~95%;

所述生长营养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30~40%、腐殖土5~10%、石膏粉1%、MS液体培养基1~2%、余量为作物秸秆或者甘蔗尾梢叶;生长营养料水分含量为70~85%;

S4,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在羊肚菌生长期间补充生长营养料,直至收获子实体。

具体包括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栽培种:播种前15天,将羊肚菌菌种拌入装有种子培养基质的基质袋中,培养至菌丝长满基质袋,得到栽培种;

其中种子培养基质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20%、作物秸秆55%、石膏粉1%、小麦5%、余量为腐殖土,上述组分充分混合后加水调节种子培养基质的含水量为60%;

种子培养基质装入基质袋后按常规方法高温灭菌,冷却后用于接种羊肚菌菌种;

羊肚菌菌种与种子培养基质的质量比为1:5;

S2,建造温室大棚:室温大棚的高度为3m;

S3,整地和播种:温室大棚内土壤铺一层厚度为5cm的吸水营养料,然后翻耕得到疏松土壤,翻耕深度至少20cm;起垄,垄宽80cm,垄沟深10cm,垄上铺一层地膜,地膜上开设有透气孔,相邻透气孔之间的距离为5cm,透气孔的直径为3cm,然后在地膜上铺一层厚度为4cm的生长营养料,播种S1的栽培种;

其中,所述吸水营养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40%、腐殖土10%、石膏粉1%、余量为作物秸秆;上述组分充分混合后加水调节吸水营养料水分含量为85%;

所述生长营养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40%、腐殖土10%、石膏粉1%、MS液体培养基1%、余量为作物秸秆;上述组分充分混合后加水调节生长营养料水分含量为70%;

S4,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在羊肚菌生长期间补充生长营养料,直至收获子实体;

在菌丝培养期间,控制环境温度为10~15℃,空气相对湿度为60%;当菌丝成熟后的出菇管理期间,控制环境温度为15~20℃,空气相对湿度为80%;

当菌丝培养至成熟后补充一次生长营养料,每亩500斤;出菇管理期每7天补充一次生长营养料,每亩800斤。

实施例1中的作物秸秆为小麦秸秆,小麦秸秆使用时粉碎成40目的粉末。

利用实施例1的方法种植羊肚菌,连续3年稳产,鲜羊肚菌的平均亩产量182公斤。

实施例2

一种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栽培种:播种前20天,将羊肚菌菌种拌入装有种子培养基质的基质袋中,培养至菌丝长满基质袋,得到栽培种;

其中种子培养基质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30%、作物秸秆30%、石膏粉1%、小麦5%、余量为腐殖土,上述组分充分混合后加水调节种子培养基质的含水量为62%;

种子培养基质装入基质袋后按常规方法高温灭菌,冷却后用于接种羊肚菌菌种;

羊肚菌菌种与种子培养基质的质量比为1:6;

S2,建造温室大棚:室温大棚的高度为3m;

S3,整地和播种:温室大棚内土壤铺一层厚度为10cm的吸水营养料,然后翻耕得到疏松土壤,翻耕深度至少20cm;起垄,垄宽100cm,垄沟深10cm,垄上铺一层地膜,地膜上开设有透气孔,相邻透气孔之间的距离为10cm,透气孔的直径为5cm,然后在地膜上铺一层厚度为6cm的生长营养料,播种S1的栽培种;

其中,所述吸水营养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30%、腐殖土5%、石膏粉1%、余量为作物秸秆;上述组分充分混合后加水调节吸水营养料水分含量为85%;

所述生长营养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40%、腐殖土10%、石膏粉1%、MS液体培养基1.5%、余量为作物秸秆;上述组分充分混合后加水调节生长营养料水分含量为70%;

S4,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在羊肚菌生长期间补充生长营养料,直至收获子实体;

在菌丝培养期间,控制环境温度为15~20℃,空气相对湿度为70%;当菌丝成熟后的出菇管理期间,控制环境温度为15~20℃,空气相对湿度为95%;

当菌丝培养至成熟后补充一次生长营养料,每亩500斤;出菇管理期每7天补充一次生长营养料,每亩800斤。

实施例2中的作物秸秆为烟草秸秆,烟草秸秆使用时粉碎成40目的粉末。

利用实施例2的方法种植羊肚菌,连续3年稳产,鲜羊肚菌的平均亩产量195公斤。

实施例3

一种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栽培种:播种前15天,将羊肚菌菌种拌入装有种子培养基质的基质袋中,培养至菌丝长满基质袋,得到栽培种;

其中种子培养基质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25%、甘蔗尾梢叶40%、石膏粉1%、小麦5%、余量为腐殖土,上述组分充分混合后加水调节种子培养基质的含水量为65%;

种子培养基质装入基质袋后按常规方法高温灭菌,冷却后用于接种羊肚菌菌种;

羊肚菌菌种与种子培养基质的质量比为1:7;

S2,建造温室大棚:室温大棚的高度为3m;

S3,整地和播种:温室大棚内土壤铺一层厚度为8cm的吸水营养料,然后翻耕得到疏松土壤,翻耕深度至少20cm;起垄,垄宽80cm,垄沟深10cm,垄上铺一层地膜,地膜上开设有透气孔,相邻透气孔之间的距离为8cm,透气孔的直径为4cm,然后在地膜上铺一层厚度为5cm的生长营养料,播种S1的栽培种;

其中,所述吸水营养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35%、腐殖土8%、石膏粉1%、余量为甘蔗尾梢叶;上述组分充分混合后加水调节吸水营养料水分含量为90%;

所述生长营养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麸皮35%、腐殖土6%、石膏粉1%、MS液体培养基2%、余量为甘蔗尾梢叶;上述组分充分混合后加水调节生长营养料水分含量为80%;

S4,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在羊肚菌生长期间补充生长营养料,直至收获子实体;

在菌丝培养期间,控制环境温度为10~15℃,空气相对湿度为65%;当菌丝成熟后的出菇管理期间,控制环境温度为15~20℃,空气相对湿度为90%;

当菌丝培养至成熟后补充一次生长营养料,每亩500斤;出菇管理期每7天补充一次生长营养料,每亩800斤。

实施例3中,甘蔗尾梢叶使用时粉碎成40目的粉末。

利用实施例3的方法种植羊肚菌,连续3年稳产,鲜羊肚菌的平均亩产量190公斤。

实施例4

一种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S3中,播种S1的栽培种后,再在生长营养料上铺一层厚度≤3cm的阔叶树叶。

利用实施例4的方法种植羊肚菌,连续3年稳产,鲜羊肚菌的平均亩产量170公斤。

实施例5

一种沙性土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S3中,播种S1的栽培种后,再在生长营养料上铺一层厚度≤3cm的甘蔗尾梢叶。

利用实施例5的方法种植羊肚菌,连续3年稳产,鲜羊肚菌的平均亩产量179公斤。

下面结合一些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土壤失水量实验

实验1组

沙性土壤:土壤颗粒中含沙量约为80%,黏土约为20%

实验2组

改良土壤A:沙性土壤与实施例1的吸水营养料按照2:1的比例混合。

实验3组

改良土壤B:土壤配方同实验2组,区别在于吸水营养料中用小麦秸秆替代石膏粉。

测定上述各组土壤平铺于沙土土壤上,厚度10cm,充分灌溉,待土壤表面水分稳定后,测定各组土壤的含水量,结果如下: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土壤的含水量分别为20.5%、28.1%、25.3%,实验2组的土壤的含水量已经接近轻黏土的田间持水量,说明沙土土壤中添加实施例1的吸水营养料后,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持水率。

二、不同生长营养料配方对羊肚菌产量的影响

实验4组

采用实施例1的生长营养料配方。

实验5组

生长营养料配方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在于将MS液体培养基替换为等质量的小麦。

实验6组

生长营养料配方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在于将MS液体培养基替换为100倍质量的小麦。

分别利用实施例4-6的配方栽培羊肚菌,栽培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显示,实验4组鲜羊肚菌亩产量为182公斤,实验5组鲜羊肚菌亩产量为32公斤,实验4组鲜羊肚菌亩产量为157公斤。结果显示,MS液体培养基的营养高于100倍质量的小麦的营养作用,可以替代小麦,可将小麦节约下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及实验中MS液体培养基采用市售的MS培养基然后按产品说明配制成MS液体培养基,MS液体培养基配方为本领域公知,故此处不予赘述。将新鲜采集的羊肚菌子实体用无菌水冲洗,用解剖刀切取0.5cm×0.5cm×0.5cm的组织块,接入PDA培养基上,在培养箱内15~20℃培养3~4天,直至获得纯菌丝体母种;然后将纯菌丝体母种接种于上述羊肚菌培养料中,装瓶培养,在培养箱内15~20℃培养8~10天,得到羊肚菌菌种。

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涉及数值范围时,应理解为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由于采用的步骤方法与实施例相同,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的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