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果实蝇属的引诱剂,特别涉及一种橘小实蝇的挥发性引诱剂。
背景技术:
:果实蝇属实蝇原产于亚洲、澳大利亚的热带及温带,是该地区主要水果害虫。其中,橘小实蝇是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为害柑橘、芒果、桃、番石榴、杨桃和许多其他果实。橘小实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夏威夷定居,1995年传入热带的昆士兰州。橘小实蝇的飞行能力很强,容易被各种挥发性物质所吸引。甲基丁香酚作为雄性实蝇的引诱剂是众所周知的。未成熟雌性实蝇的食诱剂包括氨和与发酵相关的各种气味,挥发性引诱剂已成功地通过诱捕来监测橘小实蝇,也通过诱杀的方法来控制橘小实蝇。迄今为止,这些技术的局限性在于它们针对的是对果实不会造成为害的雄性实蝇和未成熟的雌性实蝇,而对于成熟且交配后的雌性橘小实蝇几乎没有作用。一旦雌性实蝇成熟且交配,它们就会被寄主水果所吸引。成熟的交配后的橘小实蝇会在许多水果上产卵,幼虫从卵中孵化以后以果肉为食,从而造成大量烂果落果,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针对成熟且交配后的雌性橘小实蝇目前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曾有研究发现某些水果中的挥发性物质对昆士兰实蝇有极强的诱惑力,所以采用了将这些挥发性物质制作食诱剂对昆士兰实蝇进行诱杀,比如将乙酸乙酯、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三种物质进行混合制作引诱剂,其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针对的是昆士兰实蝇而不是橘小实蝇。如何有效防止成熟且交配后的橘小实蝇特别是雌性橘小实蝇对果实造成危害,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橘小实蝇成虫的挥发性引诱剂混合物,这种引诱剂由一系列果实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对橘小实蝇成虫特别是对交配后的雌性橘小实蝇有很强的诱惑力,引诱效果特别好。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此引诱剂的使用方法,提供了一种监测诱捕装置,将本发明的引诱剂放置于此装置中使用时,能很好地对橘小实蝇进行诱捕和诱杀。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橘小实蝇的挥发性引诱剂,其包括如下组分: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所述三种组分的质量比可以为1-8∶1-8∶1-8。优选所述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三种组分的质量比为1-2∶1-2∶1-2。例如可以为1∶1∶1、1∶2∶1、1∶1∶2、1∶2∶2、2∶2∶1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这三种组分的质量比为1∶1∶1。本发明将上述三种组分按不同质量比例进行掺混后做了大量实验,发现这些混合物中质量比为1∶1∶1是最有效的。本发明又选取了其他相似性质的组分做了大量对比实验,比如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的组合和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丁酯的组合等,经过测试,发现本发明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更好。本发明所述的挥发性引诱剂的组分还可以添加苯甲醛、γ-辛内酯、γ-癸内酯、罗勒烯、巴豆酸乙酯、丙烯酸乙酯、苯甲酸甲酯、柠檬烯、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本发明又进一步研究了一系列其它的果实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以确定它们是否进一步改善了本发明混合物的活性。本发明在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三种物质的基础上又分别添加了其他多种物质进行实验,经过测试,发现这些物质中的苯甲醛、γ-辛内酯、γ-癸内酯、罗勒烯、巴豆酸乙酯、丙烯酸乙酯、苯甲酸甲酯、柠檬烯、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在添加后进一步增加引诱剂的诱捕性能,虽然它们本身对实蝇都没有吸引力。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添加剂可以大大提高引诱剂的引诱效果。本发明的引诱剂中的这些组分均选自一系列寄主水果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如丙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存在于几乎所有水果特别是番石榴,辛酸乙酯存在于几乎所有种类水果,z,3己烯基乙酸酯存在于几乎所有种类水果,γ-辛内酯、γ-癸内酯、苯甲醛存在于桃,罗勒烯、丙烯酸乙酯、巴豆酸乙酯存在于芒果,柠檬烯主要来自于柑橘类水果,苯甲酸甲酯存在于费约果(一种橘小实蝇非常喜欢的水果)。虽然本发明的引诱剂各组分均选自各种寄主果实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但这并不代表原料一定提取于果实,现有技术已经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来得到各种组分。本发明所述的引诱剂在引诱橘小实蝇中的应用,在使用时将其加入载体中,或者将其放置在用于吸引和杀死橘小实蝇的监测诱杀装置中。本发明所述的监测诱杀装置包括:主体、上插件、下插件,所述挥发性引诱剂放置于主体中,可以是直接放置,也可以是将诱剂装于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薄膜袋中,再置于主体中,并且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布置有触杀剂,所述上插件和所述下插件分别以气密密封的方式连接到所述主体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主体上设置有释放孔,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能够沿所述主体的外表面滑动并定位,以遮挡所述释放孔。释放孔的作用是挥发性引诱剂可以通过这些孔进行释放。通过移动套筒可以使主体表面的释放孔打开或闭合,防止运输过程中引诱剂的挥发。监测诱杀装置中所述触杀剂包括但不仅限于下述中的一种或几种:溴氰菊酯,苄氯菊酯,α-氯氰菊酯,β-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λ-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诱杀装置需要主体表面含有触杀农药才可以起到作用,添加农药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装置的圆柱形主体的表面进行涂覆,二是在主体加工过程中将农药加入原料中一起制备。本发明的监测诱杀装置中所述上插件还可以包括盖状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内螺纹,监测诱杀装置还包括有外瓶,所述外瓶上设置有外瓶孔,所述外瓶通过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内螺纹连接到所述上插件上,所述盖状部上设置有挂钩,所述主体为圆筒状,圆筒的直径为2-5cm,长度为10-25cm。本发明的监测诱杀装置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开放诱杀;二是监测诱捕,用于监测害虫的发生。开放诱杀时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不拧上外瓶;监测诱捕时的结构如图4至图5所示,需要拧上外瓶。本发明装置中的挂钩的作用是使诱杀装置可以悬挂在树杈上或者类似的物体上。监测诱杀装置中所述主体所用材质为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可以为pp(聚丙烯)、pe(聚乙烯)、pvc(聚氯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混合,优选为pe。套筒及其它部件的材质可以与主体相同。这个诱杀装置可以用现有的标准注塑成形工艺制备而成。引诱剂放入本发明的监测诱杀装置的方法是将装置的上插件取下,将引诱剂加入到圆筒状的主体中,然后再盖好上插件以防治引诱剂溢出。虽然此监测诱杀装置是为本发明的挥发性引诱剂混合物设计的,但是其他的与该引诱剂混合物相似的一系列引诱剂混合物也可以用于该诱杀装置。同时,本发明的引诱剂也可以放置于其他的装置中使用而不限于本发明的诱杀装置。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引诱剂由一系列果实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取材容易,配方简单,制作方便。它对于成熟的橘小实蝇特别是对成熟交配后雌性橘小实蝇有很好的引诱效果,明显优于现有技术和公共领域中的那些引诱剂。本发明的引诱剂采用本发明的监测诱杀装置时,能对橘小实蝇进行很好地诱捕和诱杀。本发明监测诱杀装置操作简单,只需将装置直接悬挂于使用的区域,如树杈等处。使用灵活、便捷,适用情形多样,既可作为诱杀装置使用,也可以作为诱捕装置使用。作为诱杀装置使用时,其杀虫量及杀虫效率远远高于封闭式的诱捕器;通过简单增加配件,即可作为诱捕装置使用。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橘小实蝇诱杀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橘小实蝇诱杀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橘小实蝇诱杀装置的主视分解示意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橘小实蝇诱杀装置做监测诱捕使用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示出图4中根据本发明的橘小实蝇诱杀装置做监测诱捕使用时的主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体;2.上插件;3.下插件;4.挂钩;5.套筒;6.释放孔;7.连接部;8.外瓶;9.盖状部81.外瓶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以下所有实施例中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均为:按各配方要求的质量比称取各组分并搅拌混合均匀即可。其中实施例1-实施例6的测试方法如下:使用以下系统比较引诱剂:使用普通的20ml玻璃瓶,在铝盖上有2mm×2mm孔作为控制释放装置。瓶子里装有3个棉球和10ml引诱液。使用一小段钢丝将控制释放装置悬挂在市售诱捕器盖的下方3cm处。将控制释放装置放置在市售的实蝇诱捕器中,在诱捕器基部具有大的朝上的锥体(顶部孔径为4cm),并且在侧面具有四个锥形插入物的水平孔(孔径为1.5cm)。诱捕器的外壁是黄色的聚丙烯。在每个捕集器中使用300ml水和一滴无味洗碗液作为杀虫剂。田间网箱由直径6m,长20m的封闭式聚乙烯覆盖的隧道式温室组成。盆栽植物(营养生长阶段,30cm高)置于隧道内的地面上。每个隧道设置两行诱捕器,两行平均分布在隧道中央脊的两侧,行间距2m,每个诱捕器之间间距2m,两行之间的诱捕器交错排列,每个隧道放置18个诱捕器,高度为地面1.5m。每次测试采用6个诱捕器,重复三次。实验室人工饲料饲养橘小实蝇,成虫态在25℃的温度下交配两周。每个田间网箱释放1000只实蝇(雌雄成虫比例约为1∶1)。3天后开始调查诱捕器中成虫数量。诱捕到的雌雄成虫的数量大致相当,并且没有分开记录。当每个实验结束时,将诱捕器取出,移除网箱内所有的实蝇,并用热水和无味洗涤剂彻底清洗,并在阳光下晾晒,便于田间网箱在48小时后可以再次使用。实施例1表1中各配方的配比如下(质量比):b1=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质量比为1∶1∶1)b2=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质量比为1∶2∶1)b3=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质量比为1∶1∶2)b4=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质量比为1∶2∶2)b5=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质量比为2∶2∶1)c1=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质量比为4∶1∶1)表1引诱到的橘小实蝇的数量处理b1b2b3b4b5c1重复1443836403819重复2382932323017重复3594849464423总计14111511711811259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所有的诱剂都是有效的,但是b1-b5的效果明显好于c1,特别是b1的引诱效果更好。实施例2表2中各配方的配比如下(质量比):b1=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质量比为1∶1∶1)b6=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质量比为8∶1∶5)b7=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质量比为3∶8∶1)b8=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质量比为1∶2∶8)b9=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质量比为4∶6:1)c2=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质量比为1∶1∶1)表2引诱到的橘小实蝇的数量处理b1b6b7b8b9c2重复1453334363516重复2392926272916重复3553838413520总计139100981049952从表2可以看出:b1的引诱效果明显好于其它配方,b1此后被叫做基础混合物,用字母b来表示。实施例3表3中各配方的配比如下(质量比):b(基础混合物)=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质量比为1∶1∶1)d1=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丁酯(质量比为1∶1∶1∶1:1)d2=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丁酯(质量比为1∶1∶1∶2∶1)d3=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丁酯(质量比为1∶1∶1∶1∶2)d4=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丁酯(质量比为1∶1∶1∶2∶2)d5=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丁酯(质量比为4∶1∶1∶1∶1)表3引诱到的橘小实蝇的数量处理bd1d2d3d4d5重复1392217182224重复2472727233128重复3352828201918总计1217772617270基础混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要优于混合物d1-d5。实施例4比较基础混合物与增加了其他物质的基础混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能力。表4中各配方的配比如下(质量比):b(基础混合物)=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质量比为1∶1∶1)b+ma=b+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质量比为1∶1∶1∶1)b+ea=b+乙酸乙酯=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乙酸乙酯(质量比为1∶1∶1∶1)b+at=b+α-松油醇=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α-松油醇(质量比为1∶1∶1∶1)b+iba=b+乙酸异丁酯=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乙酸异丁酯(质量比为1∶1∶1∶1)b+eb=b+丁酸乙酯=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丁酸乙酯(质量比为1∶1∶1∶1)表4引诱到的橘小实蝇的数量处理bb+mab+eab+atb+ibab+eb重复1302046221748重复2342440292454重复3342551322439总计98691378365141由表4可以看出:虽然所有的混合物对橘小实蝇都有吸引能力,但是基础混合物、基础混合物+乙酸乙酯、基础混合物+丁酸乙酯在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性方面表现更佳。α-松油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乙酸异丁酯没有增加基础混合物对橘小实蝇引诱能力的作用。实施例5基础混合物及基础混合物加入桃的提取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比较表5中各配方的配比如下(质量比):b(基础混合物)=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质量比为1∶1∶1)b+pea=b+苯乙醇=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苯乙醇(质量比为1∶1∶1∶1)b+go=b+γ-辛内酯=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γ-辛内酯(质量比为1∶1∶1∶1)b+gd=b+γ-癸内酯=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γ-癸内酯(质量比为1∶1∶1∶1)b+paa=b+苯乙醛=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苯乙醛(质量比为1∶1∶1∶1)b+bz=b+苯甲醛=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苯甲醛(质量比为1∶1∶1∶1)表5引诱到的橘小实蝇的数量处理bb+peab+gob+gdb+paab+bz重复1231346421944重复2191740292357重复3171451491443总计594413712056144由表5可以看出:苯乙醛和苯乙醇对基础混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能力没有促进作用。γ-辛内酯、γ-癸内酯、苯甲醛的加入可以提高基础混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能力。实施例6基础混合物和基础混合物单独加入芒果、柑橘以及费约果的提取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能力的比较表6中各配方的配比如下(质量比):b(基础混合物)=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z,3己烯基乙酸酯(质量比为1∶1∶1)b+oc=b+罗勒烯=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罗勒烯(质量比为1∶1∶1∶1)b+etig=b+丙烯酸乙酯=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丙烯酸乙酯(质量比为1∶1∶1∶1)b+ecrot=b+巴豆酸乙酯=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巴豆酸乙酯(质量比为1∶1∶1∶1)b+lim=b+柠檬烯=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柠檬烯(质量比为1∶1∶1∶1)b+mbz=b+苯甲酸甲酯=丙酸乙酯、辛酸乙酯、z,3己烯基乙酸酯、苯甲酸甲酯(质量比为1∶1∶1∶1)表6引诱到的橘小实蝇的数量处理bb+ocb+etigb+ecrotb+limb+mbz重复1162525222527重复2122929292126重复3162634242336总计448088756989由表6可以看出:罗勒烯、丙烯酸乙酯、巴豆酸乙酯、柠檬烯、苯甲酸甲酯均对基础混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实施例7用基础混合物b作为引诱剂试验本发明的监测诱杀装置对橘小实蝇的诱捕能力。将3个用于诱捕橘小实蝇的诱杀装置(即将装置中的外瓶拧上)设置于田间网箱内。释放1000只橘小实蝇,3天之后统计数据。每个诱捕装置中需要放置100ml加入了一滴无味洗碗精的水。表7监测用诱捕装置中诱捕到的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数量处理雌蝇雄蝇总计重复1413879重复2272148重复3493382总计11792209由表7可以看出:基础混合物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均有吸引作用。实施例7所用的是本发明的监测诱杀装置,具体结构如下:图1至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的橘小实蝇诱杀装置,其中图1为该橘小实蝇诱杀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该橘小实蝇诱杀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其中的局部为剖视以显示出连接部等的结构;图3为该橘小实蝇诱杀装置的主视分解示意图,其中的局部为剖视以显示出连接部等的结构。如图1-3中所示,橘小实蝇诱杀装置包括:主体1、上插件2、下插件3、套筒5。其中,主体1为圆筒状,为pe(聚乙烯)注塑而成。主体1的直径为2-5cm,长度为10-25cm,内部容积可以为18-410ml。本实施例中主体1的直径为3cm,长度为15cm。主体1内部用于存放挥发性引诱剂。在主体1的上部,例如在距上部最顶端的位置向下25mm、30mm、35mm和40mm处设置有若干释放孔6。本实施例设置为四行,每行6个孔,每个孔的直径为2mm。在实际应用中,主体1内的挥发性引诱剂通过这些释放孔6挥发释放。主体1的外表面上包含有触杀剂溴氰菊酯。此外,外表面的触杀剂也可包括但不仅限于苄氯菊酯、α-氯氰菊酯、β-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λ-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等。优选地,例如为溴氰菊酯的触杀剂可在主体1成型之前加入以直接形成在主体1的外表面上。当然,除此之外,也可在主体1成型之后,在外表面进行涂覆。无论以何种方式加入触杀剂,只要主体1的外表面具有触杀作用均可以使用,本实施例是在外表面进行涂覆。上插件2和下插件3优选为由与主体1同样的材料制成,分别用于以气密密封的方式连接到主体1的上下两个端部处。优选地,上插件2以可拆卸的方式插入主体1的上端处,由此当需要向主体1内加入挥发性引诱剂时,仅需要将上插件2取下后装入引诱剂,之后再将上插件2插入拧紧即可实现引诱剂在主体1内的密封存放。如图中所示,优选地,上插件2上固定设置有盖状部9,该盖状部9可用于当诱杀装置在田间使用时遮挡雨水。此外,优选地,上插件2上还设置有连接部7,其可用于连接例如为外瓶的容器。关于连接外瓶的示例,将在后面详细描述。优选地,在盖状部9的上面固定地设置有挂钩4,以便通过挂钩4将整个诱杀装置挂置在需要的位置处,例如树枝上等。当然,布置整个诱杀装置的方式不限于此,通常情况下,可根据整个诱杀装置应用的场所来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只要能起到相应的诱杀作用即可。仍如图1-3中所示,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套筒5。套筒5可在主体1的外表面滑动并且定位,以能够在必要时遮挡释放孔6。例如,可以全部遮挡、部分遮挡释放孔6,以及使释放孔6完全露出。由此可以根据需要人工滑动套筒5,使其停留在相应的位置处来调节露出的释入孔6的数量,以调节主体1内的挥发性引诱剂的释放量。例如,当诱杀装置被运输时,可将套筒5滑动到全部遮住释放孔6的位置处,以保证主体1内的引诱剂不向外挥发。而当诱杀装置已经完全布置到位后,例如,挂在树技上之后,可根据所需的引诱剂释放量来调节套筒5的上下位置,使其滑动以使理想数量的释放孔6被露出,以保证所需引诱剂的释放量,从而较好地控制了挥发性引诱剂的释放速度。如图4-5中所示,本发明的橘小实蝇诱杀装置可设置有外瓶8,用于监测诱捕时使用。本实施例是测试其诱捕功能,所以要加上外瓶。外瓶8上设置有外瓶孔81。上插件2的连接部7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外瓶8通过连接部7上的内螺纹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到上插件2。主体1内的挥发性引诱剂通过释放孔6挥发出来后进一步通过外瓶孔81向外挥发以引诱橘小实蝇通过外瓶孔81进入到外瓶8内并通过主体1的外表面上的触杀剂被触杀。被触杀死的橘小实蝇落入到外瓶8内,从而更容易被收集和观察。此外,应当理解,主体1的外形不限于圆筒状,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套筒5只要与主体1的外形配合即可。实施例8测试基础混合物作为引诱剂在开放式诱杀系统中的引诱效果。本实施例所用的监测诱杀装置与实施例7相同,只是在测试时,作为开放诱杀的6个装置不加外瓶,而3个作为监测用的诱杀装置需要拧上外瓶。6个以基础混合物b作为引诱剂的本发明的开放式诱杀装置(即装置如图1-图3所示,不加有外瓶)放置于田间网箱内,诱杀系统表面敷有触杀农药,每10mg溴氰菊酯溶入2ml乙酸乙酯(此处乙酸乙酯作为触杀农药溴氰菊酯的溶剂,但不仅限于乙酸乙酯。)作为触杀用药剂。同时,田间网箱内设置3个作为监测用的诱杀装置(即装置如图4-图5所示,加有外瓶),用于统计实蝇的数量。每个诱捕装置中需要放置100ml加入了一滴无味洗碗精的水。2000只橘小实蝇成虫释放于实验区域内,3天之后统计数据。表8监测用诱捕装置中诱捕到的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数量处理雌蝇雄蝇总计重复1459重复28412重复3426总计161127与没有放置诱杀系统的区域相比,使用诱杀系统使试验区域内的橘小实蝇成虫数量急剧下降。这说明没加外瓶的诱杀系统(开放式诱杀)是有效的。实施例9以5g碳酸铵为诱剂检测诱杀装置对橘小实蝇的诱捕能力。将3个用于诱捕的诱杀装置设置于田间网箱内。在实验区域内释放1000只刚刚羽化的橘小实蝇成虫,并于3天之后统计诱捕装置诱到的橘小实蝇成虫数量。表9以碳酸铵为诱剂使用诱杀装置监测诱捕到的橘小实蝇雌雄成虫数量处理雌蝇雄蝇总计重复1172138重复2211839重复3191938总计5758115从表中可以看出,橘小实蝇的雌雄成虫均可以被碳酸铵吸引。这个试验表明,该诱杀系统在使用不同诱剂时均可以有效诱捕橘小实蝇。同时合乎情理的预测是该诱杀系统在不使用外瓶时也同样有效。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有些实施例使用完全相同的装置和测试条件,比如实施例1至实施例6,但最终能够诱到的成虫数量差异巨大,原因是昆虫活动不是每一天都是一样的,它会由于环境细微的变化活动能力差异巨大,因为每组实施例与其它组实施例并不发生于同一天,因此昆虫的活动差异是巨大的,因此只能每组实施例中各配方之间进行比较效果的优劣。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