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栽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93019发布日期:2018-10-19 18:3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稻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稻栽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分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因此可以说,水稻是人们的基本主食,水稻的种植及收获也是衡量农业水平的重要标准。

对于水稻而言,水稻种子的品质固然将直接影响水稻的成长和产量。然而,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水稻的栽培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水稻的栽培方法的好坏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水稻的成长速度、受虫害情况、以及秧苗的健康情况、水稻的产量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栽培的方法,发根率强、植伤率低,能够保证根、芽协调生长,根芽粗壮、容易丰产、稻粒饱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栽培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对于秧苗培育来讲,有多个流程,包括发芽试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及育秧等,要逐一对应完善。同时,要认真筛选育秧的地址和规格,从而更好地完成秧苗培育工作;

(2)对秧苗进行培育,主要包括发芽试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及育秧;

(3)选取合适时机进行播种,在栽培过程中,要有效控制秧龄,提倡“乳苗移栽”,秧龄的长短以不超过40天为宜,在培育过程中,要选取3个分蘖以上的秧苗,因为这种秧苗能够更好地发根,返青速度快,不容易出现死叶且生长势头较好,能够更好地积累营养物质;

(4)合理选择水稻栽插标准,根据水稻的分蘖力,适当的调整栽插的密度,一般保证水稻栽植密度为1.5~1.6万穴/亩;

(5)加强对水肥的管理和晒田,合理控制水稻的施肥量,肥料要分期分批使用,前重后轻,后期注重磷钾肥的补充;晒田时,足苗期排水晒田,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

(6)防控高温热害,要合理进行灌溉,通过灌溉来调节气温,也可以通过喷水来降温;

(7)合理管控病虫草害,用低毒高效的药物对稻田进行喷洒,预防害虫;科学使用除草剂,重视芽前封闭,早用药,多次封闭和茎叶处理相结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一种水稻栽培的方法,安排合理的施肥步骤和施肥种类,基肥中加大了有机肥的比例,可以丰富并补充土壤养分,促进秧苗早生快发;此外还增设了穗肥、粒肥以及富硒营养液,能在秧苗成长的各个环节补充养分,增加产量;合理控制无效的分蘖,进一步提升抗倒伏能力,同时能增进水稻对营养的吸收,有效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长状况,更利于根系向下扎,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栽培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在选用过程中,要选用抗病性好、有包衣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充分结合客观情况,选择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水稻品种,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

(2)对秧苗进行培育,主要包括发芽试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及育秧;

(3)选取合适时机进行播种,在栽培过程中,要有效控制秧龄,提倡“乳苗移栽”,秧龄的长短以不超过40天为宜,在培育过程中,要选取3个分蘖以上的秧苗,因为这种秧苗能够更好地发根,返青速度快,不容易出现死叶且生长势头较好,能够更好地积累营养物质,有效实现水稻丰产;

(4)合理选择水稻栽插标准,在栽秧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水稻栽插标准,选择分蘖力较强水稻时要有效降低栽插的密度。保证水稻栽植密度为1.5~1.6万穴/亩,每穴4~6个茎蘖苗,8~9万/亩基本茎蘖苗;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可以应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一般保持行距25~30cm,株距13~16cm。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同时要有效调整通风和透光性、治理病虫害;

(5)加强对水肥的管理和晒田,对于水稻水分的管理非常必要,要保证分蘖期浅水勤灌,足苗期排水晒田,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在水稻分蘖期以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环节非常重要;可合理控制无效的分蘖,进一步提升抗倒伏能力,同时能增进水稻对营养的吸收,有效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长状况,更利于根系向下扎,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稻的施肥量,肥料要分期分批使用,前重后轻,后期注重磷钾肥的补充等;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速效性化肥。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尿素7~8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平衡型复合肥30~40公斤;

分蘖肥: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后,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8公斤,配施适量硫酸钙、硫酸锌,起到促蘖作用;第二次在分蘖盛期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8公斤,保证全田生长整齐,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穗肥:水稻晒田后,应及时施用穗肥,促进幼穗发育,穗肥施用宜在封行至拔节前进行,以幼穗分化1~2期时为好,亩用氯化钾20斤左右+尿素8~10斤;

粒肥:在破口前5~7天,若叶穗绿色过淡会这对后期的灌浆、绿叶的保持不利,此时亩施尿素3~5斤,避免破口抽穗以后叶片早衰过快;

叶面追肥:水稻在拔节至灌浆期,结合防病灭虫用药,可以掺入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肥料可选择磷钾源库、尿素、硅肥、硼肥等,在破口、孕穗、抽穗等需肥关键期施用;

(6)防控高温热害,对于水稻生长来说,其难免会遇到高温天气,如果气温过高会使得水稻不结实的问题较为严重,如果气温过高,就会出现高温热害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合理进行灌溉,通过灌溉来调节气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喷水来降温。此外,可以进行根外喷施磷钾源库,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对高温的抵抗力,进而降低高温的热害;

(7)合理管控病虫草害,对于病虫害,首先要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在发生病虫危害前期就要治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用低毒高效的药物对稻田进行喷洒,但要在喷洒结束后清理水稻上残留的农药,防止对人体的2次污染;对于草害来说,一定要注意科学使用除草剂,重视芽前封闭,早用药,多次封闭和茎叶处理相结合。

在水稻上通常把种子萌发到水稻新的种子产生为水稻的一个生育周期,即生育期。生育期可分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穗分化期),结实期,水稻各生育期对环境的要求如下:

幼苗期

浸种发芽、发芽的需要温度是秈稻为12℃,梗稻为10℃,适温30~32℃,最高温度可达40~42℃,但是在育秧期间最低不能低于5℃,在低温下会出现烂种、烂芽和烂秧;出苗及幼苗生长的温度比发芽高2℃,即秈稻14℃,梗稻12℃,16℃以上秈、梗稻都可顺利出苗。

分蘖期

最适气温为30~32℃,最适水温32~34℃。低温使分蘖延迟,且影响总分蘖的有效穗数;分蘖期需要充足的阳光,以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制造有机物,促进增加分蘖数。

分蘖期是对水最敏感的时期,浅水最有利于分蘖。但是田过份干,持水量在70%以下时,会停止分蘖。

长穗期

幼穗分化的适温为26~30℃,以昼夜35℃,夜温25℃更有利于成大穗。

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幼穗分化,若阴雨天多、日照少,封行过盛则会影响穗分化。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水稻一生需水最多的时期,尤其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需水最敏感,所以在这个时期一定要保持田间持水量在90%以上。

结实期

一般最适合灌浆气温是20~22℃,在灌浆前15天以后昼温29℃,夜温19℃,日均温度为24℃为宜。后15天以昼温20℃,夜温16℃,日均温为18℃为好。

充足的光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产量,水稻谷粒充实的物质,90%以上来源于光合产物。

灌浆期水份,仅次于拔节、长穗、分蘖期的水份,如水份不足会影响叶片同化能力和灌浆物质的运输,灌浆不足造成减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1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