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沙虫人工繁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32005发布日期:2018-10-23 20:50阅读:34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爬沙虫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爬沙虫人工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爬沙虫作为一种珍稀的食用和药用昆虫,除了在日本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外,在中国的四川、云南等省份都有较多的消费群,尤其是在四川省的攀枝花市,更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不仅在大小餐馆中均可品尝到爬沙虫美味,在治疗小儿夜尿和老人尿频等方面爬沙虫也发挥了独特的功效。随着人们饮食的多样化和野外数量的急剧减少,爬沙虫正成为日益走俏的珍馐美味和妙药良方,其商业价值和科研价值也引起了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养殖存在的问题:缺少以应用基础研究为支撑的管理规范与标准,在养殖和运输过程中普遍死亡率很高。而且从实际情况分析,并不存在真实意义上的爬沙虫养殖产业,据调查许多号称养殖者(业主)主要还是通过野外采集,达到聚集产品的作用。其所为养殖实质上只是暂时的存放过程。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的爬沙虫养殖存在缺少以应用基础研究为支撑的管理规范与标准,在养殖和运输过程中普遍死亡率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爬沙虫人工繁殖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爬沙虫人工繁殖的方法,所述爬沙虫人工繁殖的方法包括:促卵块孵化,或直接放在流水溪中露出水面的石头上,孵化后自然进入流水溪。在流水溪中生长到三龄(流水溪事先做一次全面清理-放水后将溪内的扑食性动物如蜻蜓幼虫、红娘华幼虫、龙虱幼虫、青蛙、蟾蜍等清理干净,养殖区段不得再行养殖水禽。水溪上游边设置一个饲料养殖池,内置水稻茬+3%的尿素水培养原生动物等,每天放出1/2水量至小溪,补充等量含氮水,人工饲养料加溪水自有的微生物,可使小幼虫发育至三龄。面积一亩的饲料池可供100万条以上初孵幼虫发育至三龄);此后移入养殖盒,养殖盒为本公司专利产品,每盒可养殖360条幼虫,每个养殖盒占用面积为520cm2,每亩水面可养殖150万条幼虫。提供在另池饲养的水蚯蚓(亦可购买)和本公司的专用饲料进行饲养,直至化蛹。化蛹时,移入大棚化蛹区(为沙滩设置,上置石片,瓦块)。成虫羽化后移入交配产卵室(长*高*宽=2m*2m*3m的网室,中部一条1m宽的流水通过,室内种植数棵水边常见小树。流水上方设置若干跨河横桥-桥高2m用做产卵区。)交配产卵后,收集卵块。养殖流程进入下一循环。

进一步,所述爬沙虫人工繁殖的方法依据不同龄级的特点确定分段养育方法;初孵幼虫大池养殖-幼虫中后期盒式养殖-成虫阶段大棚养殖;大池为流动活水溪流构成,砂石铺底,保留水草;中后期幼虫放置在充分保湿的空间,至开始化蛹时,移至模拟环境的大棚中;大棚空间高度不低于五米,棚内有水流,沙滩、植被。

进一步,所述爬沙虫人工繁殖的方法饲养器具的虫口密度;初孵幼虫按200头~500头/m2,中后期为盒养,每虫空间为13*2*2cm3,每盒360头。

进一步,所述爬沙虫人工繁殖的方法的饲料包括;

初孵幼虫为小型水生生物;

中后期幼虫饲料为丰年虾、黄粉甲、红蚯蚓、孑孓配成的混合饲料;

三龄后幼虫用饲料按质量计由混合干粉16g、明胶2.5g、复合维生素b0.1g、磷酸二氢钾0.1g、食物引诱剂0.05g~0.1g、山梨酸0.03g、加水至100g;混合后高温灭菌,干燥脱水至含水率为60%~65%,成型为颗粒状,冷藏保存;饲料每次一粒,每隔三天投食一次。

进一步,所述爬沙虫人工繁殖的方法采用的养育和运输器具的管具成排码放在泡沫塑料上,然后在管具上面再覆盖一层泡沫塑料。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明显降低了饲养期间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了运输过程的死亡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体力劳动的强度;提高了规模化养殖的水平。应用优选试验筛选的饲料饲养是饲养的成活率由原来的活水养殖的10~15%提高到20~30%;采用自制运输工具时死亡率由原来的传统方法的90%以上降低到5~15%;自动控制设备使劳动力使用减少一半以上;三龄以上幼虫饲养适用养殖盒可将生产场地面积减少9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爬沙虫人工繁殖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饲养器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泡沫塑料;2、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的爬沙虫养殖存在缺少以应用基础研究为支撑的管理规范与标准,在养殖和运输过程中普遍死亡率很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爬沙虫人工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促卵块孵化,投入流水溪,生长到三龄,移入养殖盒,化蛹。

s102:移入大棚化蛹区,成虫交配产卵,卵块收集(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在初孵幼虫阶段至三龄前,饲养在仿自然小溪流水中。

在整个幼虫养殖期间,皆需要通过人工养殖饲料为爬沙虫幼虫提供食物。在化蛹至成虫产卵过程中则需在该场地配置仿自然景观和相应的生态条件。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饲养器具、材料包括:养殖运输两用管、中后期幼虫养殖盒、定时水泵、给料器、饲料养殖技术与饲料混合加工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爬沙虫人工繁殖的方法依据不同龄级的特点确定了分段养育技术的技术规范;初孵幼虫大池养殖--幼虫中后期盒式养殖--成虫阶段大棚养殖。大池为流动活水溪流构成,水质清洁,砂石铺底,保留水草少许。中后期幼虫放置在从分保湿的空间(地面、货架、水溪流中均可),至开始化蛹时,移至模拟环境的大棚中。大棚需有足够空间高度不低于五米,棚内必须有水流,沙滩、植被等适宜幼虫化蛹、成虫产卵的环境要素。

根据爬沙虫具有较强的生存空间的要求明确了饲养器具的虫口密度;初孵幼虫按200头~500头/m2,中后期为盒养,每虫空间为13*2*2cm3,每盒360头。亦可采用运输养殖两用管放入浅水池(水深20cm)中饲养,池中配备供气泵。每3~5天供给一次饲料。

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优质的饲料配方;初孵幼虫为草履虫、等小型水生生物;中后期幼虫饲料为丰年虾、黄粉甲、红蚯蚓、孑孓等比配成的混合饲料:

三龄后幼虫用饲料按质量计由混合干粉16g、明胶2.5g、复合维生素b0.1g、磷酸二氢钾0.1g、食物引诱剂0.05g~0.1g、山梨酸0.03g、加水至100g;混合后高温灭菌,干燥脱水至含水率为60%~65%,成型为颗粒状,冷藏保存;饲料每次一粒,每隔三天投食一次。成型为颗粒状长径不大于5毫米;-

冷藏保存。饲料保存期不超过一个月。饲喂时从饲养盒给食孔中投入即可。每次一粒,每隔大约三天投食一次(需根据进食速度随时调整)。

本发明采用的养育和运输器具;为了解决过去运输中大量死亡的问题(严重时死亡率达到95%以上)专门设计了运输养殖两用管。运输中管具2可成排码放在泡沫塑料1上,然后在管具2上面再覆盖一层泡沫塑料1即可。泡沫应充分吸水,以利保湿。另一重要关键是,收集爬沙虫时必须现场及时分装,避免虫体聚集时产生的互残作用。

采用了现代化的设备提高工作效率。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运输过程的成活率可大幅度增加:由成活率不及10%,提升到80%以上;幼虫饲养期的成活率由于目前并没有真正人工养殖意义上的从业者(已有的报道仅见于实验研究期或从野生环境扑捉后短期饲养的事例)无从比较。但按照此法再第一个周期中试结果由卵粒开始至成虫的成活率已经可以达到2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