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碎米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66139发布日期:2018-08-28 21:44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碎米荠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碎米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壶瓶碎米荠是我国特有的野生蔬菜,分布于湖南湖北交界的壶瓶山一带,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纯天然可溶解于水的有机硒,可以和任何食用原料搭配,可加工出富硒食品、富硒饮料,更可以作为保健品的硒元素添加剂,具有强大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由于野生壶瓶碎米荠产量低,无法满足巨大的社会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碎米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碎米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碎米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预处理和外植体的取材与消毒;

b、将无菌外植体接种到诱导培养基内,得到愈伤组织;

c、丛生芽的诱导;

d、将得到的丛生侧芽接种到壮苗培养基内,以得到健壮试管苗;

e、生根培养;

f、自然驯化;

g、组培苗移栽。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为:取生长状态良好的有分枝的直径约为2mm的壶瓶碎米荠根状茎,置于干净的碟子中晾放至茎尖和茎段稍微变软,用酒精棉轻轻擦拭壶瓶碎米荠根状茎表面的灰尘,再置于无菌玻璃瓶中,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和0.1%二氯化汞消毒,且用75%酒精消毒20~50s,用0.1%二氯化汞消毒20~40min,之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最后切成长度约为1cm备用。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的诱导培养基由红糖、6-苄氨基腺嘌呤、水解蛋白、琼脂、蔗糖、蒸馏水和激素2,4-d组成,其成分及含量为:红糖12~18g/l、6-苄氨基腺嘌呤2~6mg/l、水解蛋白3~7mg/l、琼脂6~8g/l、蔗糖20~30以及蒸馏水900~950、激素2,4-d2.4~2.6mg/l。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为:将愈伤组织放置于培养室,先暗室培养7天后转光照培养,光周期12小时/天,光照度1200~1500lx,室内温度控制在25±2℃内,7天后可见白色芽点转绿,30天后芽体伸长,35天后切下芽体转入增殖培养基得到丛生侧芽。

优选的,所述增殖培养基由6-苄基腺嘌呤、琼脂粉、二水氯化钙、蒸馏水、白糖和zt组成,其成分及含量为:6-苄基腺嘌呤0.1~0.5mg/l、琼脂粉7~8g/l、二水氯化钙0.45g/l、蒸馏水900~950、白糖20g/l、zt0.5~1mg/l。

优选的,所述步骤d中的壮苗培养基由1/2改良ms、cuso4粉末、吲哚丁酸、活性炭、niso4粉末、琼脂和蒸馏水组成,其成分及含量为:1/2改良ms0.2~0.3mg/l、cuso4粉末0.75~0.95mg/l、吲哚丁酸1.0~2.0g/l、活性炭100ml/l、niso4粉末0.34~0.57mg/l、琼脂20g/l、蒸馏水900~950。

优选的,所述步骤e为:将健壮试管苗从基部切下,插入生根培养基中培养至芽生根,得到生根幼苗。

优选的,所述生根培养基由ms培养基、琼脂、蔗糖、蛭石粉、小麦胚芽粉和蒸馏水组成,其成分及含量为:ms培养基0.5~1mg/l、琼脂5g/l、蔗糖30~40g/l、蛭石粉0.6~0.8g/l、小麦胚芽粉1~2g/l、蒸馏水700~850。

优选的,所述步骤f为:生根培养25~30天后,已见不定根长出和后续的根原基萌发,瓶苗转到温室设施内接受自然光和温度的驯化,驯化期间温度在15~28℃范围内,光照在3000~5000lx范围内,驯化20~25天后出瓶移栽。

优选的,所述步骤g为:待小苗叶片舒展,叶色浓绿,苗高3~5cm时,打开瓶盖炼苗2~4天后,将小苗植株上的琼脂和杂物洗净,移栽至消毒后的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岩的混合基质中,浇透水,盖上薄膜,保持湿度70%以上,置通风阴凉处,在24~26℃、光照1500~2500lx条件下培养8~12天后移至自然条件下生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本方法可极大减少碎米荠组织培养过程中后代变异的概率,有利于保持母体的优良形状,采用的植物组织培养便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避免了环境对培养生根率的影响,同时其生产成本低,不污染环境,数量增殖快,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碎米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预处理和外植体的取材与消毒;

b、将无菌外植体接种到诱导培养基内,得到愈伤组织;

c、丛生芽的诱导;

d、将得到的丛生侧芽接种到壮苗培养基内,以得到健壮试管苗;

e、生根培养;

f、自然驯化;

g、组培苗移栽。

步骤a为:取生长状态良好的有分枝的直径约为2mm的壶瓶碎米荠根状茎,置于干净的碟子中晾放至茎尖和茎段稍微变软,用酒精棉轻轻擦拭壶瓶碎米荠根状茎表面的灰尘,再置于无菌玻璃瓶中,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和0.1%二氯化汞消毒,且用75%酒精消毒20~50s,用0.1%二氯化汞消毒20~40min,之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最后切成长度约为1cm备用。

步骤b中的诱导培养基由红糖、6-苄氨基腺嘌呤、水解蛋白、琼脂、蔗糖、蒸馏水和激素2,4-d组成,其成分及含量为:红糖12~18g/l、6-苄氨基腺嘌呤2~6mg/l、水解蛋白3~7mg/l、琼脂6~8g/l、蔗糖20~30以及蒸馏水900~950、激素2,4-d2.4~2.6mg/l。

步骤c为:将愈伤组织放置于培养室,先暗室培养7天后转光照培养,光周期12小时/天,光照度1200~1500lx,室内温度控制在25±2℃内,7天后可见白色芽点转绿,30天后芽体伸长,35天后切下芽体转入增殖培养基得到丛生侧芽。

增殖培养基由6-苄基腺嘌呤、琼脂粉、二水氯化钙、蒸馏水、白糖和zt组成,其成分及含量为:6-苄基腺嘌呤0.1~0.5mg/l、琼脂粉7~8g/l、二水氯化钙0.45g/l、蒸馏水900~950、白糖20g/l、zt0.5~1mg/l。

步骤d中的壮苗培养基由1/2改良ms、cuso4粉末、吲哚丁酸、活性炭、niso4粉末、琼脂和蒸馏水组成,其成分及含量为:1/2改良ms0.2~0.3mg/l、cuso4粉末0.75~0.95mg/l、吲哚丁酸1.0~2.0g/l、活性炭100ml/l、niso4粉末0.34~0.57mg/l、琼脂20g/l、蒸馏水900~950。

步骤e为:将健壮试管苗从基部切下,插入生根培养基中培养至芽生根,得到生根幼苗。

生根培养基由ms培养基、琼脂、蔗糖、蛭石粉、小麦胚芽粉和蒸馏水组成,其成分及含量为:ms培养基0.5~1mg/l、琼脂5g/l、蔗糖30~40g/l、蛭石粉0.6~0.8g/l、小麦胚芽粉1~2g/l、蒸馏水700~850。

步骤f为:生根培养25~30天后,已见不定根长出和后续的根原基萌发,瓶苗转到温室设施内接受自然光和温度的驯化,驯化期间温度在15~28℃范围内,光照在3000~5000lx范围内,驯化20~25天后出瓶移栽。

步骤g为:待小苗叶片舒展,叶色浓绿,苗高3~5cm时,打开瓶盖炼苗2~4天后,将小苗植株上的琼脂和杂物洗净,移栽至消毒后的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岩的混合基质中,浇透水,盖上薄膜,保持湿度70%以上,置通风阴凉处,在24~26℃、光照1500~2500lx条件下培养8~12天后移至自然条件下生长。

使用时,本方法可极大减少碎米荠组织培养过程中后代变异的概率,有利于保持母体的优良形状,采用的植物组织培养便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避免了环境对培养生根率的影响,同时其生产成本低,不污染环境,数量增殖快,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