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榧病害的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06777发布日期:2018-10-09 19:46阅读:226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一种香榧病害的防治药剂及其防治方法,主要适用于香榧树的养护工作。



背景技术:

香榧(torreyagrandis‘merrillii’)是红豆杉科(taxaceae)榧树属(torreya)榧树(torreyagrandis)的优良品种。香榧籽风味香脆,营养丰富,是世界珍贵干果之一。香榧种仁蛋白质含量为12.1~16.4%,具有17种氨基酸,含有5种维生素,种仁含油量达60%左右,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达80%以上。香榧为亚热带树种,喜光也稍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深厚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积水涝洼和干旱瘠薄。香榧树中比较常见的立枯病和紫色根腐病对香榧树的生长发育起到很大的破坏作用。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学名rhizoctoniasolanikuhn,英文名sheathbligh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病原物为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属半知菌亚门。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或寄主病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混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堆肥,以及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的菌丝体和菌核,均可成为病菌的初侵染源。病菌通过雨水、流水、沾有带菌土壤的农具以及带菌的堆肥传播,从幼苗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也可穿透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病菌生长适温为17-28℃,l2℃以下或30℃以上病菌生长受到抑制,故苗床温度较高,幼苗徒长时发病重。土壤湿度偏高,土质粘重以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发病重。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差,植株抗病能力弱,也易发病。通过雨水、流水、带菌的堆肥及农具等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0-24℃。刚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一般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多在苗期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阴雨多湿、土壤过黏、重茬发病重。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

紫色根腐病分布于世界温带地区和我国各地。它主要危害松、芒果、蕃薯等100多种树木、果树和农作物,是常见的根部病害。树木(果树)受紫色根腐病病菌危害后,先是幼嫩的细根染病腐烂,后扩展到粗根。5月初,病根表面布满紫褐色网状菌丝束或绒布状菌丝体。后期,菌丝体中有紫褐色颗粒状小菌核。病根皮层腐烂,容易剥落。病根木质部也呈紫褐色。病害扩展到根颈部后,菌丝体继续向上蔓延,裹着干基。病株随着根部腐烂的加重而逐渐枯死。香榧树树龄在20年-50年的香榧树,感染紫色根腐病病菌后,当年或数年时间,部分植株会枯死;香榧树的幼树或刚造林的苗木,侵染紫色根腐病病菌后,数月或当年植株就会枯死。病原为真菌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木耳目中的紫色卷担菌[helico-basidiumpurpureum(tul.)pat.]。菌丝体在病根周围集结成菌膜或菌索,紫红色。担子无色,圆筒形,有三个隔膜。无性世代常形成菌核rhi-zoctoniacrocorumfr.。病菌以菌丝体、菌束或菌核随着病根在土壤里越冬。菌核在土中可成活多年,当环境适宜时,发生菌丝体,侵染树木(果树)幼根,遂使根部腐烂。菌丝束能在土中或地表蔓延,当接触到健康树木(果树)根部后即直接侵入。同时,病菌通过病根与健康根的接触或病残组织的转移也会传染。病害在4月发生,整个生长季节都可感病,7-8月份仍是发病盛期。病害在低洼潮湿、土壤粘重或排水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一株树先发病后,它就成为该病害的发病中心。因此,防治立枯病和紫色根腐病是本申请最主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配方简洁,使用方便,成本低,效果好的香榧病害的防治药剂及其使用方法。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香榧病害的防治药剂,其特征是所述防治药剂由质量配比分别为苯醚甲环唑1~5%、多菌灵10~30%、丙环唑1~5%、氮酮0.5~2%、聚萘甲醛磺酸钠盐0~4%、聚氧乙烯醚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余量的水构成。

本申请针对香榧园以往年份病害偶有发生且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的情况,应用上侧重于病害的预防,此时防治药剂主要组分含量可以稍低,所述防治药剂由质量配比分别为苯醚甲环唑1~2%、多菌灵10~20%、丙环唑1~2%、氮酮0.5~2%、聚氧乙烯醚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余量的水构成。

本申请针对以往发病比较重的香榧园地,药物使用上侧重于病害的防治,此时所述防治药剂由质量配比分别为苯醚甲环唑3~5%、多菌灵20~30%、丙环唑3~5%、氮酮0.5~2%、聚萘甲醛磺酸钠盐1~4%、聚氧乙烯醚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余量的水构成。

本申请针对以往病害发生情况不重,但是当年在容易发病期间的预报天气是持续阴雨,则应用上以防为主,兼顾防治。其特征是所述防治药剂由质量配比分别为苯醚甲环唑3~5%、多菌灵20~30%、丙环唑3~5%、氮酮0.5~2%、聚萘甲醛磺酸钠盐1~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余量的水构成。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香榧病害的防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上述防治药剂按质量配比进行配方:

步骤2、将上述防治药剂稀释200~300倍;

步骤3、在每年5月中旬和下旬各喷施一次或者在病害发生时喷施。

本申请主要是防治香榧立枯病和紫色根腐病。杀菌原理是干扰病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影响细胞分裂凝固病菌蛋白质,破坏病菌细胞膜,抑制病菌呼吸,使病菌酶系统变性,从而杀死病菌。

本配方对鞭毛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以及半知菌亚门等菌类引起的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配方简洁,使用方便,成本低,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申请的解释而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专利申请香榧病害的防治药剂的质量配比为:苯醚甲环唑1~5%、多菌灵10~30%,丙环唑1~5%;氮酮0.5~2%,聚萘甲醛磺酸钠盐0~4%、聚氧乙烯醚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其余为水。

本申请所述之氮酮用来提高防治药剂的渗透性,更好地提升使用效果。

本申请聚氧乙烯醚主要用来提高防治药剂的溶解和分散,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用。

实施例1:

本申请针对香榧园以往年份病害偶有发生且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的情况,应用上侧重于病害的预防,此时所述防治药剂由质量配比分别为苯醚甲环唑1~2%、多菌灵10~20%、丙环唑1~3%、氮酮0.5~2%、聚氧乙烯醚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余量由水构成。

实施例2:

针对以往发病比较重的香榧园地,药物使用上侧重于病害的防治,此时所述防治药剂由质量配比分别为苯醚甲环唑3~5%、多菌灵20~30%、丙环唑3~5%、氮酮0.5~2%、聚萘甲醛磺酸钠盐1~4%、聚氧乙烯醚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余量由水构成。

实施例3:

针对以往病害发生情况不重,但是当年在容易发病期间的预报天气是持续阴雨,则容易导致病害偏重发生,应用上以防为主,兼顾防治。此时所述防治药剂由质量配比分别为苯醚甲环唑3~5%、多菌灵20~30%、丙环唑3~5%、氮酮0.5~2%、聚萘甲醛磺酸钠盐1~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余量由水构成。

上述防治药剂的使用方法(防治方法):

步骤1、按上述药剂按质量配比进行配方:

步骤2、将上述防治药剂稀释200~300倍;

步骤3、喷施时间掌握在5月中旬和5月下旬各喷施一次或者在病害发生时喷施,当天喷施时间选择在上午9点左右和下午5点左右。

主要是防治香榧立枯病和紫色根腐病。杀菌原理是干扰病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影响细胞分裂凝固病菌蛋白质,破坏病菌细胞膜,抑制病菌呼吸,使病菌酶系统变性,从而杀死病菌。

本配方对鞭毛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以及半知菌亚门等菌类引起的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凡是本申请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形或者组合,应认为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