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蟑螂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5322发布日期:2018-11-07 07:4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蟑螂诱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蟑螂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蟑螂,泛指属于蜚蠊目(学名)的昆虫,其中只有大约有数十种会入侵人类家居,还有数种被人类饲养为宠物及作为宠物的粮食外,绝大部份品种只能在野外山涧树林或昆虫博物馆中见到,螂喜暗怕光,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偶尔可见,一般在黄昏后开始爬出活动、觅食,清晨回窝,温度在24~32℃最为活跃,0℃时也能活动,在热带地区,蟑螂可四季繁殖、活动,北方地区,冬季有取暖设备的室内,温度适宜,蟑螂可照常活动、繁殖,多数蟑螂为卵生,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内,可以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也不易被药剂杀死,条件适宜时即可孵化出幼虫,蟑螂的繁殖能力很强,雌雄蟑螂交配后,雌蟑螂的尾端便长出一个形如豆荚状的东西就叫卵鞘,卵就产在其中,一只雌虫少则可产10多个、多则可产90多个卵鞘;一个卵鞘中,少则可孵出10只、多则可孵出50多只小蟑螂,这同蟑螂种类有关。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蟑螂诱捕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些缺陷,蟑螂诱捕装置容易被家中的宠物踢翻,且使用人员将诱捕装置中的白开水倒掉时,容易将水洒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蟑螂诱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蟑螂诱捕装置容易被宠物踢翻,且诱捕装置中的白开水倒掉时,容易洒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蟑螂诱捕装置,包括诱捕盒本体,所述诱捕盒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引诱剂放置盒和第二引诱剂放置盒,且诱捕盒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把手,所述诱捕盒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设置有卡块,所述诱捕盒本体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贯穿性槽口,四个所述槽口的内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蟑螂捕捉门,所述诱捕盒本体的上方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上方设置有加水口,所述加水口的内部设置有安全盖,所述安全盖上开设有孔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引诱剂放置盒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第一引诱剂放置盒均设置在诱捕盒本体的内部四个拐角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卡块为c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与固定把手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和卡块通过胶水粘贴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设置了固定杆和卡块,固定杆便于连接卡块,卡块为c字形结构,便于卡合在桌子腿上或者沙发腿上,避免家里的宠物容易将蟑螂捕捉器打翻,造成捕捉器无法捕捉蟑螂,解决了蟑螂诱捕装置容易被家中的宠物踢翻的问题。

(2)本发明设置了固定把手、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便于固定固定把手,使用人员可使用诱捕盒本体两端的固定把手将诱捕盒平衡端起再将白开水倒掉,避免使用人员徒手拿起诱捕盒本体无法保持平衡,导致诱捕盒本体内的白开水洒出,解决了诱捕装置中的白开水倒掉时,容易洒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诱捕盒本体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1-上盖、2-固定把手、3-加水口、4-固定杆、5-卡块、6-诱捕盒本体、7-第一固定块、8-槽口、9-蟑螂捕捉门、10-第二固定块、11-第一引诱剂放置盒、12-第二引诱剂放置盒、13-安全盖、14-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保蟑螂诱捕装置,包括诱捕盒本体6,诱捕盒本体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引诱剂放置盒11和第二引诱剂放置盒12,且诱捕盒本体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7和第二固定块10,第一引诱剂放置盒11和第二引诱剂放置盒12放置引诱蟑螂的引诱剂,两个第一固定块7和第二固定块10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把手2,诱捕盒本体6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4,固定杆4的一侧设置有卡块5,卡块5便于将诱捕盒本体6卡合在桌子腿上或者沙发腿上,诱捕盒本体6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贯穿性槽口8,四个槽口8的内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蟑螂捕捉门9,蟑螂捕捉门9避免蟑螂从诱捕盒本体6内跑出,诱捕盒本体6的上方设置有上盖1,上盖1的上方设置有加水口3,加水口3的内部设置有安全盖13,安全盖13上开设有孔口14。

为了便于放置更多的蟑螂药水,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引诱剂放置盒11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第一引诱剂放置盒11均设置在诱捕盒本体6的内部四个拐角位置处。

为了便于将卡块5卡合在桌腿或者沙发腿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卡块5为c字形结构。

为了便于固定把手2的更换,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固定块7和第二固定块10均与固定把手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卡块5的更换,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杆4和卡块5通过胶水粘贴固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发明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先将上盖1打开,然后将蟑螂引诱剂倒入第一引诱剂放置盒11和第二引诱剂放置盒12中,再将上盖1盖在诱捕盒本体6上,固定杆4便于连接卡块5,卡块5为c字形结构,便于卡合在桌子腿上或者沙发腿上,避免家里的宠物容易将蟑螂捕捉器打翻,造成捕捉器无法捕捉蟑螂,当螳螂闻到引诱剂气味之后会通过槽口8进入诱捕盒本体6内,槽口8内的蟑螂捕捉门9只能从诱捕盒本体6外部进去,不能从诱捕盒本体6内部出去,当诱捕盒本体6内进入大量蟑螂之后,使用人员可通过加水口3加入白开水将蟑螂进行消灭,第一固定块7与第二固定块10便于固定固定把手2,使用人员可使用诱捕盒本体6两端的固定把手2将诱捕盒平衡端起再将白开水倒掉,避免使用人员徒手拿起诱捕盒本体6无法保持平衡,导致诱捕盒本体6内的白开水洒出。

本发明的蟑螂引诱剂有效成分采用n-苯基甘氨酸和橙黄g复配,现其具有很好的蟑螂引诱效果,特别是在n-苯基甘氨酸和橙黄g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5:1时,其引诱效果非常的明显,而且毒性小,健康环保,其在用量较小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蟑螂引诱效率。

室内模拟效果测试

试验条件:温度(23℃),湿度(60%±10%)。

试虫:10日龄至15日龄的成虫蟑螂,雌雄各半。

室内放置14个诱捕器,诱捕器放置有不同配方的引诱剂,排成一个正方形,每个诱捕器左右间距,100厘米,每天将80只美洲大蠊等量放于正方形中心,每天记录捕蟑屋中的蟑螂粘捕数量,10天共800头美洲大蠊,共记录10天,

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一的n-苯基甘氨酸、橙黄g具有一定的蟑螂引诱效果,但效果不是很显著,然而n-苯基甘氨酸、橙黄g在5:1的比例下,诱捕数量在400头以上,超出其他比例十倍之多,诱捕非常的惊人,可见,n-苯基甘氨酸、橙黄g在5:1的比例下对于蟑螂引诱效果非常的明显,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