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钓鱼鱼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4277发布日期:2019-12-06 20:4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钓鱼鱼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渔具部件,特别涉及一种钓鱼鱼漂。



背景技术:

一般的钓鱼鱼漂包括可以使得钓鱼鱼漂浮在水面上的鱼漂体。鱼漂体中部设置有长孔,长孔内设置有长条状的橡胶块与一根细软金属丝。细软金属丝一端弯折形成弯钩。细软金属丝穿过橡胶块并穿过鱼漂体的整个长孔。

在鱼咬钩时,使用者可以拉动鱼竿,使得弯钩嵌入到鱼嘴中。之后收线将鱼钓上来。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鱼上钩后会挣扎。当鱼钩嵌入到鱼嘴的深度较小时,容易使得在鱼挣扎过程中鱼钩与鱼嘴脱离。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使用者钓鱼的成功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钓鱼鱼漂。这种钓鱼鱼漂能够提高钓鱼的成功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钓鱼鱼漂,包括中部设置有长孔的浮体,所述浮体上设置有引线环,所述长孔中穿设有中空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侧滑移连接有滑移杆,所述滑移杆顶部一端铰接有摆杆,所述摆杆与滑移杆的铰接点位于固定杆外,所述摆杆固定套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固定块设置于转盘边缘,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第一绳体,所述滑移杆底部固定连接有防脱笼,所述防脱笼一侧开口,所述防脱笼上设置有用于关闭防脱笼一侧开口的触发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第一绳体将转盘与鱼竿固定。当安装鱼饵时,利用鱼竿对第一绳体进行放线,转盘转动,防脱笼的在水中的深度被调整,使得防脱笼能够释放至合适的位置处。当防脱笼在水中的深度较大时,鱼饵更接近防脱笼顶部,当鱼咬钩时提高钓鱼的成功率,防止鱼逃脱。当防脱笼在水中的深度较小时,鱼饵更接近防脱笼底部,一方面提高了防脱笼的灵敏度,使得鱼饵更容易被鱼捕捉到,更容易达到鱼咬钩的目的。当鱼咬钩时,触发装置工作,使得固定板被触发,从而关闭防脱笼,防止鱼逃脱。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防脱笼一侧滑移连接,所述防脱笼底部两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配合连接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滑移块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滑移块与防脱笼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簧于防脱笼底部的卡槽一侧与防脱笼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滑移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一端穿入至安装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开始时,推动固定板移动,使得防脱笼底部露出。此时,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滑移块与固定板上的安装孔相对应时,将固定杆上连接的安装块穿入至安装孔中,从而固定第一弹簧的位置。当鱼咬钩时,触发装置工作,使得安装块从安装孔中移出,从而使得第一弹簧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滑移块滑移。滑移块移动带动固定板移动至将防脱笼底部关闭,从而防止鱼逃脱。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固定杆一端的卡板,所述卡板转动至与固定杆之间形成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固定穿设有第二绳体,所述第二绳体另一端连接有皮筋,所述皮筋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固定杆侧壁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所述支撑杆对应两个限位块设置有连接环,所述皮筋与连接环连接,所述第二绳体与安装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使用者拉住鱼钩,带动与鱼钩相连的第二绳体向下移动。当第二绳体移动至绳体上套接的卡块到达卡槽所处的位置时,转动卡板,使得卡板与固定杆之间形成卡槽,从而使得卡块卡接在卡槽中,从而固定鱼钩的位置。当鱼咬钩时,鱼拉动鱼钩上,使得第二绳体向下移动。第二绳体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卡板被第二绳体带动而反向转动。此时,卡槽由于卡板转动而不能继续卡接卡块,使得卡块在弹力件的作用下向着浮体顶部方向移动,从而使得鱼钩向上移动,达到不需要使用者拉起钓竿就可以实现自动将鱼钩住的目的。同时,由于第二绳体发生回弹,带动安装块在安装槽中向上滑移,从而使得安装块从安装孔中移出。当安装块从安装孔中移出时,第一弹簧弹力带动滑移块滑移,从而带动固定板滑移至将防脱笼底部关闭,达到防止鱼逃脱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上套接有指示条,所述支撑杆上套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位于指示条与限位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指示条的设置,当拉伸绳体时,能够使得指示条进入到固定杆中。当鱼咬钩时,卡块与卡槽分离,从而使得指示条从固定杆中移出,从而提醒使用者鱼已经咬钩。通过第二弹簧的设置,使得第二弹簧能够推动指示条移出固定杆。在鱼咬钩时,能够更好的提醒使用者拉动鱼竿,将钓到的鱼拉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靠近固定杆的两侧侧壁设置有腰型槽,所述腰型槽卡接有圆块,所述两个圆块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当鱼咬钩并拉动绳体时,卡板转动并带动卡块继续向下移动,使得卡块脱离卡槽并在皮筋的反向弹力作用下进入到固定杆中,从而使得鱼钩向上移动将鱼嘴钩住。在这个过程中,卡板从与固定杆之间成90度转动至与固定杆平齐,且由于弹力的存在,使得与卡块连接的圆块会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导致圆块受损,使得卡块与安装架脱离。通过腰型槽的设置,使得当圆块受到冲击时,圆块会沿着腰型槽移动至靠近固定杆的位置处,此时,卡板与安装槽一侧抵接,使得部分冲击力被卡板分担,而不单只有圆块承受冲击,减小圆块损坏的几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第一个创造点在于:通过利用绳体将卡块与卡板连接起来。当卡块卡入到卡槽中时,卡板与固定杆配合形成的卡槽的大小小于卡块的大小,从而使得卡块能够较好的卡接在卡槽中。而当鱼咬钩时,绳体受到鱼的拉动,从而使得卡块不再与卡槽相契合。此时,在弹力件的作用下,绳体回收,从而使得鱼钩将鱼嘴钩住;

2、本发明的第二个创造点在于:通过弹力件中的皮筋与第二弹簧的设置,使得卡板转动时,卡块能够在皮筋与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沿着浮子体顶部回弹,从而将鱼钩刺入到鱼嘴中;

3、本发明的第三个创造点在于:通过支撑杆上的连接环与两个限位块之间的卡接,使得支撑杆能够较好的安装在固定杆中。连接环能够使得皮筋穿过,作为皮筋安装的工具。支撑杆上的指示条套接在支撑杆上,从而使得指示条随着支撑杆的移动而移动。拉动绳体使得卡块与卡槽契合时,指示条进入到固定杆中。当鱼咬钩时,指示条能够从固定杆中移出,从而提醒使用者拉动鱼竿。

4、本发明的第四个创造点在于:在安装鱼饵时,将鱼饵安装在鱼钩上。之后,通过第一绳体调整防脱笼在水中的深度位置。接着,将固定板滑移至防脱笼打开的状态,并将固定杆连接的安装块穿入到安装孔中,防止第一弹簧回弹。当鱼咬钩时,卡块与卡槽脱离,从而使得第二绳体发生回弹,从而带动与第二绳体连接的安装块向上移动。安装块向上移动使得安装块与安装孔之间发生脱离。第二弹簧由于自身弹力而带动滑移块滑移。滑移块滑移使得固定板滑移至关闭防脱笼,上述过程达到了防止鱼逃脱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钓鱼鱼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卡块与卡槽未配合卡接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卡块与卡槽配合卡接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卡块与卡槽配合卡接的动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卡块与卡槽分离的动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a区域放大图;

图8为图6中的局部区域放大图;

图9为图8中去掉卡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去掉卡块与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1去掉钓鱼鱼漂后的爆炸视图;

图14为实施例1去掉钓鱼鱼漂后的进一步爆炸视图;

图15为实施例1去掉钓鱼鱼漂后的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安装块、安装槽与钓鱼鱼漂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浮体;2、固定杆;3、弹力件;301、支撑杆;302、指示条;303、连接环;304、皮筋;305、第二绳体;306、限位块;307、第二弹簧;4、卡块;5、安装架;6、安装槽;7、腰型槽;8、圆块;9、卡板;10、容置区;101、卡槽;11、弧形面;12、配重套;13、引线环;14、套环;15、箭头一;16、箭头二;17、箭头三;18、调节板;19、调节槽;20、定位槽;21、斜面;22、平面;23、标记圆块;24、支撑架;25、第三绳体;26、滑移杆;27、摆杆;28、固定块;29、转盘;30、第一绳体;31、防脱笼;32、触发装置;321、固定板;322、滑移块;323、固定槽;324、第一弹簧;325、安装孔;326、定位槽;327、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图2、图3与图4所示,一种钓鱼鱼漂,包括中部设置有长孔的浮体1。浮体1上设置有引线环13。浮体1为椭圆形。浮体1两端直径小,中间直径大,从而使得浮体1能够较好的漂浮在河面上。当鱼咬钩时能够更好的提醒使用者注意浮体1位置的变化,从而提醒使用者拉起鱼竿。浮体1的长孔内穿设有中空的固定杆2。固定杆2头端设置有弹力件3。所述的弹力件3包括支撑杆301。支撑杆301上套接有指示条302。指示条302能够起到较好的提醒作用,使得使用者能够及时发现指示条302的变化,从而将鱼竿拉起。

支撑杆301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303。所述的连接环303配合连接有皮筋304。皮筋304另一端配合连接有第二绳体305。进一步的,固定杆2上设置有与连接环303相配合的两个限位块306。支撑杆301上套接有第二弹簧307,且第二弹簧307的长度等于指示条302底端到限位块306顶端之间的距离。连接环303穿过限位块306,且通过第二弹簧307的设置使得支撑杆301不能继续向下移动,在第二弹簧307与限位块306的双重限位下,支撑杆301的被固定在固定杆2中,达到使得支撑杆301被安装在固定杆2上的目的。

如图4与图7所示,第二绳体305上固定套接有卡块4。固定杆2的底部一体连接有安装架5。安装架5上设置有安装槽6。所述的安装槽6靠近固定杆2的一侧的两侧侧壁设置有腰型槽7。腰型槽7卡接有圆块8。所述的两个圆块8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卡板9。卡板9转动至90度时,卡板9与固定杆2之间形成容置区10。容置区10对应卡块4设置有卡槽101。卡槽101与固定杆2中部中空位置的空间小于卡块4的大小,从而使得卡块4卡入到卡槽101中。进一步的,卡块4为球形卡块4。通过将卡块4设置为球形,使得卡块4能够更轻易的卡接在卡槽101中,相比较于其他形状的卡块4,发生卡死的可能性较小。

优化的,固定杆2于卡槽101的位置处设置有弧形面11。通过弧形面11的设置,使得卡块4能够顺滑的卡入到卡槽101中,达到防止卡块4卡死的目的。

当鱼咬钩并拉动第二绳体305时,卡板9转动。卡板9转动使得卡块4在皮筋304的反向弹力作用下进入到固定杆2中,从而使得鱼钩向上移动将鱼嘴钩住。在这个过程中,卡板9从与固定杆2之间成90度转动至与固定杆2平齐,且由于弹力的存在,使得与卡块4连接的圆块8会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导致圆块8受损,使得卡块4与安装架5脱离。通过腰型槽7的设置,使得当圆块8受到冲击时,圆块8会沿着腰型槽7移动至靠近固定杆2的位置处,此时,卡板9与安装槽6一侧抵接,使得部分冲击力被卡板9分担,而不单单只有圆块8承受冲击,减小圆块8损坏的几率。

未设置卡槽101时的钓鱼鱼漂状态图如图9所示,图中卡板9远离卡板9与固定杆2的铰接处的一端与卡块4之间的距离为l1,卡块4到卡板9与固定杆2的铰接处的距离为l2。当卡块4与卡板9抵接时,卡块4对卡板9产生挤压,从而使得卡块4与卡板9之间存在摩擦力。以卡块4的位置作为支点,以f大小的力对卡板9一端施加作用力。此时主动力矩为f*l1。设置卡槽101时的钓鱼鱼漂状态图如图8所示,图中卡板9远离卡板9与固定杆2的交界处的一端与卡块4之间的距离为l3,卡块4到卡板9与固定杆2的交界处的距离为l4。以f大小的力对卡板9一端施加作用力。此时主动力矩为f*l3。对比上述状态图,其中l1小于l3。l2大于l3。根据力臂原理,力臂长省力(l1<l3),因此增加卡槽101后较为省力,只需要更小的力就可以触发卡板9,提高了钓鱼鱼漂的灵敏度。

第二绳体305穿过卡块4的一端同时穿过卡板9。进一步的,卡板9于卡槽1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可供第二绳体305穿过的套环14。通过套环14的设置,使得套环14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引导第二绳体305向着套环14的方向偏移,从而使得第二绳体305上连接的卡块4也同时偏移。卡块4能够更好的卡接在卡槽101中。

优化的,固定杆2靠近安装架5的位置处套接有配重套12。配重套12的设置能够增加钓鱼鱼漂靠近安装架5位置的重量,从而使得钓鱼鱼漂能够较好的直立在水中。

如图13、图14、图15与图16所示,固定杆2一侧设置有支撑架24,支撑架24固定连接有第三绳体25,所述的第三绳体25可与鱼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24内滑移连接有滑移杆26。滑移杆26顶部一端铰接有摆杆27。摆杆27顶端固定套接有固定块28,固定块28固定连接有转盘29。固定块28位于转盘29边缘。转盘29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绳体30。第一绳体30可用于与鱼竿连接,通过对第一绳体30收线放线,从而调整转盘29的高度位置。

滑移杆26底端穿出支撑架24并固定连接有防脱笼31。防脱笼31可用于将鱼锁入到防脱笼31中,防止鱼脱逃。防脱笼31底部开口,且防脱笼31底部设置有用于关闭防脱笼31的触发装置32。

所述的触发装置32包括固定板321。固定板321上设置有滑移块322,所述防脱笼31底部对应滑移块322设置有固定槽323。滑移块322可在固定槽323中滑移。该滑移槽为t形槽,从而防止滑移块322与固定槽323脱离。滑移块32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24。第一弹簧324另一端与固定槽323一侧固定连接。当固定板321移动至防脱笼31底部打开时,第一弹簧324处于拉伸状态。当第一弹簧324处于拉伸状态时,防脱笼31与滑移块322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安装孔325。固定杆2上设置有安装槽326,安装槽326内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27,安装块327一端穿入至安装孔325中,从而防止第一弹簧324回弹。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的卡板9一端设置有调节板18,调节板18上设置有调节槽19。调节槽19两侧设置有定位槽20。

优化的,卡板9靠近安装架5的一侧设置有斜面21,另一侧设置为平面22。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当卡块4卡接在斜面21一侧时,卡板9的灵敏度较高,适合承载较少的鱼饵以及钓取小鱼。当卡块4卡接在平面22一侧时,卡板9的灵敏度较低,使得卡板9需要更大的力才能够实现转动,能够承载重量较大的鱼饵,使得钓鱼鱼漂抛出的距离较大。

优化的,安装架5两侧设置有标记圆块23。通过标记圆块23的设置,使得使用者能够区分灵敏度不同的位置处。

整体工作过程:

在使用前,使用者拉住鱼钩,带动与鱼钩相连的第二绳体305向下移动。当第二绳体305移动至第二绳体305上套接的卡块4与卡槽101契合时,同时转动卡板9,使得卡板9与固定杆2之间成90度。卡板9转动至与固定杆2成90度时卡板9能够将一部分的卡槽101遮挡,使得形成的卡槽101露出的空间小于卡块4的大小,从而防止卡块4在弹力的作用下重新回到固定杆2中,固定卡块4的位置。当鱼咬钩时,鱼的重量压在鱼钩上或者鱼拉动鱼钩,使得第二绳体305向下移动。第二绳体305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牵引与固定杆2成90度的卡板9转动。此时,第二绳体305向下移动导致卡块4也继续移动,从而导致卡块4与卡槽101分离。当卡块4与卡槽101分离时,皮筋304的反向弹力带动第二绳体305反向移动,从而使得鱼钩向上移动,达到不需要使用者拉起钓竿就可以实现自动将鱼钩住的目的。与此同时,进入到固定杆2中的指示条302在第二弹簧307的作用下反向移动,从固定杆2中移出。使用者可以看到指示条302的变化从而拉动鱼竿,将鱼钓上。

卡块4与卡槽101分离的情况如图4所示,图中卡块4位于固定杆2中部,此时第二弹簧307未受力而处于自然状态。按照图中箭头一15方向拉动第二绳体305,使得卡块4从固定杆2中按照箭头一15方向移动。当卡块4移出固定杆2时,卡板9按照图中箭头二16的转动方向转动。转动后状态如图5所示。此时,皮筋304处于拉伸状态,第二弹簧307处于压缩状态,指示条302完全进入到固定杆2中。当鱼咬钩并按照图中的箭头三17方向拉动第二绳体305时,卡块4继续向下移动,且第二绳体305带动卡板9反向转动。在皮筋304与第二弹簧307的向上的弹力作用下,指示条302从固定杆2中移出,提醒使用者注意,并且自动的将第二绳体305回收,状态图回复到如图4所示,此时鱼钩能够钩住鱼嘴,从而防止鱼逃脱。

整体效果:

1、本发明的第一个创造点在于:通过利用第二绳体305将卡块4与卡板9连接起来。当卡块4卡入到卡槽101中时,卡板9与固定杆2配合形成的卡槽101的大小小于卡块4的大小,从而使得卡块4能够较好的卡接在卡槽101中。而当鱼咬钩时,第二绳体305受到鱼的拉动,从而使得卡块4不再与卡槽101相契合。此时,在皮筋304的作用下,第二绳体305回收,从而使得鱼钩将鱼嘴钩住。这种方式使得不需要使用者在鱼咬钩时将鱼钩上提,使得鱼嘴被鱼钩钩住,而是能够自动的将鱼嘴钩住。

2、本发明的第二个创造点在于:通过弹力件3中的皮筋304与第二弹簧307的设置,使得卡板9转动时,卡块4能够在皮筋304与第二弹簧307的作用下沿着浮子体1顶部回弹,从而将鱼钩刺入到鱼嘴中;

3、本发明的第三个创造点在于:通过支撑杆301上的连接环303与两个限位块306之间的卡接,使得支撑杆301能够较好的安装在固定杆2中。连接环303能够使得皮筋304穿过,作为皮筋304安装的工具。支撑杆301上的指示条302套接在支撑杆301上,从而使得指示条302随着支撑杆301的移动而移动。拉动第二绳体305使得卡块4与卡槽101契合时,指示条302进入到固定杆2中。当鱼咬钩时,指示条302能够从固定杆2中移出,从而提醒使用者拉动鱼竿。

4、本发明的第四个创造点在于:通过斜面21以及调节板18的设置,使得设置灵敏度不同的档位,使得卡块4的位置变动能够改变卡板9的灵敏度。斜面21的一侧的灵敏度较高,能够承载重量较小的鱼饵以及适合钓小鱼。平面22的一侧灵敏度较低,能够承载重量较大的鱼饵,提高钓鱼鱼漂抛出较大的距离也不会使得卡板9转动。

5、本发明的第五个创造点在于:在安装鱼饵时,将鱼饵安装在鱼钩上。之后,通过第一绳体调整防脱笼在水中的深度位置。接着,将固定板滑移至防脱笼打开的状态,并将固定杆连接的安装块穿入到安装孔中,防止第一第二弹簧回弹。当鱼咬钩时,卡块与卡槽脱离,从而使得第二绳体发生回弹,从而带动与第二绳体连接的安装块向上移动。安装块向上移动使得安装块与安装孔之间发生脱离。第二第二弹簧由于自身弹力而带动滑移块滑移。滑移块滑移使得固定板滑移至关闭防脱笼,上述过程达到了防止鱼逃脱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