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水体生态系统修复后观赏鱼养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2036发布日期:2018-11-30 23:19阅读:14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景观水体生态系统修复后兼顾观赏鱼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后果是造成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恶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严重损害生态系统。对于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净化水质、调节微气候、恢复生物多样性,改善人居环境等生态功能,承担文化休闲游乐、科普教育等服务功能,因此,景观水体的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始逐步开展。沉水植被恢复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浊水态向清水态转变的关键,生态系统修复的实践表明,沉水植被形成后,由于生物生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会形成一个具有不同结构的清水系统。对于一些中小型城市景观湖泊,社会最关注的是水体的景观功能,通过生态修复,沉水植物占优势后,湖泊从浊水态转变为大家所喜爱的清水态,水质清澈,生机盎然,主要呈现水下深林与水下草原的视觉效果。

然而,在有些生态修复好后的景观水体,出于对观赏鱼的欣赏强烈需求,部分居民自行在景观水体放入锦鲤等观赏鱼类,由于这类底栖鱼类扰动底泥,破坏水生植被,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溃败,水质重新恶化,蓝藻水华重新频发。因此,对于生态修复成功后的中小型城市景观湖泊,如何满足社会景观需求,在不破坏原来生态系统修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观赏鱼养殖,是景观水体管理部门的迫切技术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景观水体生态系统修复后观赏鱼养殖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景观水体生态系统修复后观赏鱼养殖的方法,包括:

(1)确定观赏鱼养殖水域,采用网膜将鱼养殖水域与其他水域分隔;不使用围隔、而使用生物网膜分隔水体主要是要维持养殖区域与外围水体有交换,同时生物网膜净水能力强,从而可以维持养殖水域的水质不至于恶化;

(2)在鱼养殖水域放养观赏鱼;

(3)在鱼养殖水域布设水生植物浮床;

(4)投放食鱼鱼类进行幼鱼控制;进行观赏鱼养殖时,对鱼类的密度与种类进行适当限定,对养殖区域观赏鱼类繁殖出来的幼鱼进行生物操纵控制,确保养殖区域水体观赏鱼类维持适当密度与正常生长;

(5)食鱼鱼类放养结束后,在距离观赏鱼养殖水域外5-20米水域带内调整沉水植物结构,打造养殖污水防护的沉水植物吸收带;

其中,选取的鱼养殖水域面积、观赏鱼品种和数目、水生植物浮床的植物品种、食鱼品种和数目通过营养盐平衡确定,即满足如下条件:

a.清水区域消纳外源潜力大于养殖区域进入的营养盐排入量,即xi清水区消纳潜力>xi养殖区域富余;

b.养殖区域进入清水区域的营养盐尽量少,养殖区域进入清水区域的营养盐获取方式如下:

xi养殖区域富余=(xi残饵+xi鱼排泄)-(xi浮床植物固定+xi网膜固定+xi养殖区外植物固定);

xi指一类营养盐,例如n、p。

本发明的方法,所述步骤(1)中,观赏鱼养殖水域面积为1-10%;所述网膜选用聚乙烯生物网膜,网膜网目为0.2-1cm,每条网膜之间相距30-100cm。

所述步骤(2)中,放养的观赏鱼的种类为锦鲤、金鱼中的一种或多种,观赏鱼放养密度为10-100g/m2,观赏鱼重量规格为10-500g/尾。

所述步骤(3)中,水生植物浮床面积为养殖水域面积的10-60%。浮床中的植物选用美人蕉、水芹菜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步骤(4)中,当养殖区鱼类密度大于200g/m2时放养食鱼鱼类。进一步的,投放的食鱼鱼类为乌鳢、大口鲶、鲈鱼中的一种或多种。食鱼鱼类放养密度为每亩水面1-10公斤,食鱼鱼类的重量规格为40-200g/尾。

所述步骤(5)中,沉水植物结构的调整方法为:采用黑藻逐步替代已种植植物品种。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景观水体生态系统修复后观赏鱼养殖,可确保景观水体部分水域进行观赏鱼类的养殖,便于居民观赏,同时景观水体的其他水域依然保持水质清澈、水下森林与水下草坪的景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郑州市某一校园景观湖泊,水体面积8000平方米,2015年3月开始进行生态修复,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沉水植物种植与底栖鱼类去除,2015年7月生态修复效果呈现,沉水植物被覆盖度达到70%,水体清澈,水景效果良好,2016年10月,景观水体的生态系统稳定,呈现出水下森林与水下草坪的景观。

2017年6月,应景观水体管理部门的要求,在景观水体一角围出观赏鱼养殖区。

观赏鱼养殖区面积、观赏鱼品种和数目、水生植物浮床的植物品种、食鱼品种和数目通过营养盐平衡确定,即满足如下条件:

a.清水区域消纳外源潜力大于养殖区域进入的营养盐排入量,即xi清水区消纳潜力>xi养殖区域富余;

b.养殖区域进入清水区域的营养盐尽量少,养殖区域进入清水区域的营养盐获取方式如下:

xi养殖区域富余=(xi残饵+xi鱼排泄)-(xi浮床植物固定+xi网膜固定+xi养殖区外植物固定);

xi指一类营养盐。

本实施例中,观赏鱼养殖区面积为300平方米,养鱼区水域用聚乙烯生物网膜隔开,网膜网目为0.5cm,设置3条网膜,每条网膜之间相距40cm;之后,放入锦鲤,放养密度为50g/m2,观赏鱼规格为50-100g/尾;在观赏鱼养殖水域,布设水生植物浮床80平方米,浮床上的植物种类为美人蕉与水芹菜;

11月,在观赏鱼养殖水域放入乌鳢、大口鲶、鲈鱼各2公斤,放养鱼类规格范围为50-200g/尾;

食鱼鱼类放养一结束,就在距离观赏鱼养殖水域外20米水域带内,调整沉水植物结构,剔除部分金鱼藻与狐尾藻,保留并补种黑藻。

通过上述措施,既确保了养殖水域观赏鱼的正常生长,又维持了外围水域的清水状态景观,从而满足了居民不同的观赏需求。

实施例2

长沙市某一景观湖泊,水体面积10000平方米,景观水体的生态系统稳定,呈现出水下森林与水下草坪的景观,

2017年5月,应管理部门的要求,在景观水体一角围出观赏鱼养殖区。

本实施例中,观赏鱼养殖区面积为1000平方米,养鱼区水域用聚乙烯生物网膜隔开,网膜网目为1cm,设置5条网膜,每条网膜之间相距30cm;之后,放入锦鲤、金鱼,放养密度为100g/m2,观赏鱼规格为80-500g/尾;在观赏鱼养殖水域,布设水生植物浮床50平方米,浮床上的植物种类为水芹菜;

7月,在观赏鱼养殖水域放入乌鳢、鲈鱼各5公斤,放养鱼类规格范围为40-200g/尾;

食鱼鱼类放养一结束,就在距离观赏鱼养殖水域外20米水域带内,调整沉水植物结构,剔除部分眼子菜,保留并补种黑藻。

通过上述措施,满足了居民对鱼类观赏以及对清水景观观赏的不同需求。

实施例3

无锡市某一景观湖泊,水体面积2000平方米,该景观水体水质为地表三类水,水生态系统稳定,透明度100cm以上,呈现出水下森林与水下草坪的景观。

2016年9月,在景观水体近岸处围出观赏鱼养殖区。

本实施例中,观赏鱼养殖区面积为100平方米,养鱼区水域用聚乙烯生物网膜隔开,网膜网目为0.2cm,设置2条网膜,每条网膜之间相距100cm;之后,放入锦鲤、金鱼,放养密度为10g/m2,观赏鱼规格为10-30g/尾;在观赏鱼养殖水域,布设水生植物浮床40平方米,浮床上的植物种类为美人蕉;

2017年9月,在观赏鱼养殖水域放入鲈鱼1公斤,放养鱼类规格范围为50-150g/尾;

食鱼鱼类放养一结束,就在距离观赏鱼养殖水域外5水域带内,调整沉水植物结构,剔除部分狐尾藻,保留并补种黑藻。

通过上述措施,满足了居民不同的观赏需求,同时还确保了外围水域的清水状态景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