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碳酸盐型盐碱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土地主要是有盐土、碱土以及不同程度的盐化土壤或碱化的土壤,盐碱土含有较多盐碱成分,理化性质较差,大多数植物都无法在盐碱土表面正常生长。我国有各类盐碱地约3600万hm2,且盐碱化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松嫩平原西部即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是我国盐碱地五大分布区之一,也是碳酸盐型盐碱地最大集中分布区,面积高达342万hm2。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拥有为国家增产千亿斤粮食能力的后备土地资源,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土地开发的重点。
目前对碳酸盐型盐碱地的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水利改良、物理与农业改良以及化学与生物改良等措施,现有水利改良措施由于工程规模大且操作繁杂因此工程规模大且操作繁杂、投入费用高,改良效果不易维持;现有物理与农业改良措施中种植的改良作物或工程改造等方法与盐碱地类型和条件等不容易匹配;现有化学与生物改良措施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或微生物实现,要求添加的化学物质或微生物等需与盐碱地类型和条件进行严格匹配,存在改良效率低和改良效果差的问题;这些措施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改良效率低、方法复杂、工程规模大、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高、改良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碳酸盐型盐碱地改良方法中存在的改良效果差和方法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鱼类养殖改良碳酸盐型盐碱地的方法。
本发明利用鱼类养殖改良碳酸盐型盐碱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盐碱地的设置
选择碳酸盐型的盐碱地,将盐碱地平均分为若干个盐碱地单元,在每个盐碱地单元边缘处垒堤坝,在堤坝周围挖沟渠,在每个盐碱地单元的土壤层中铺设数条平行的集水支管,将盐碱地内土壤层中铺设集水主管,集水支管的出水口连接集水主管,集水主管的出水口处设置于盐碱地外部的集水池内;在每个盐碱地单元内种植牧草、玉米或大豆;
所述每个盐碱地单元的面积为1~2亩;所述沟渠深度为60~80cm,宽度为70~90cm;所述堤坝高度为30~50cm,宽度为70~90cm;所述相邻的集水支管的间距为15~25m;所述集水支管设置于土壤以下1.5~2.5m;所述集水主管设置深度大于集水支管设置深度;其中,集水主管设置深度大于集水支管设置深度的目的是便于渗透水向集水主管汇集;
二、池塘选择
选择与步骤一中碳酸盐型的盐碱地面积相同的池塘,池塘内设置投饵机,鱼种放养前7~10天,用漂白精对池塘进行消毒;所述对池塘进行消毒时漂白精用量为300~500g/亩;所述池塘的水深为1.8m~2.2m;
三、鱼种放养
在5月上旬向池塘内放养大鳞鲃鱼苗种、鲢鱼苗种和鳙鱼苗种;池塘内大鳞鲃鱼、鲢鱼和鳙鱼的生物量比例为(15~17):(2~4):1;
所述大鳞鲃鱼苗种为小规格大鳞鲃鱼苗种或大规格大鳞鲃鱼苗种;大规格大鳞鲃鱼苗种的放养量为500~800尾/亩;小规格大鳞鲃鱼苗种的放养量为8000~10000尾/亩;
所述大规格大鳞鲃鱼苗种的重量为300~500g/尾,小规格大鳞鲃鱼苗种的重量为1~5g/尾;鲢鱼苗种的重量为100~150g/尾;鳙鱼苗种的重量为100~150g/尾;
其中,大鳞鲃鱼苗种、鲢鱼苗种和鳙鱼苗种选择时,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完整、无畸形、无病无伤和耐盐碱的苗种。
四、饲料投喂
在池塘内投喂鲤鱼配合饲料,每日投喂3次,每次投喂时有70~80%的鱼离开时停止投喂;
五、养殖管理
利用增氧机向池塘的水增氧至含氧量为大于5mg/l;
所述增氧机功率为1kw/亩;每隔20~22天向池塘泼洒防虫药物;其中,向池塘泼洒防虫药物能够预防寄生虫病;
六、水质调控
当池塘的水的总氨氮浓度大于0.5mg/l时,向池塘的水添加糖蜜至氨氮浓度低于0.5mg/l,添加糖蜜过程中开启增氧机;每隔20~22天向池塘的水中添加芽孢杆菌;所述芽孢杆菌的用量为300g/亩;所述芽孢杆菌粉中活菌数大于100万个/mg;
所述糖蜜添加量a根据公式a=h×s×(30×ctan-n–19)/1000计算,其中,a为糖蜜添加量,单位为kg,h为池塘水深,单位为m,s为池塘面积,单位为m2,ctan-n为池塘初始总氨氮浓度,单位为mg/l;
七、盐碱地浇灌和淋洗
在7月20日~25日将池塘水利用水泵抽至每个盐碱地单元内进行土壤浇灌和淋洗一次、在8月10日~15日将池塘水利用水泵抽至每个盐碱地单元内进行土壤浇灌和淋洗一次,在8月30日~9月4日将池塘水利用水泵抽至每个盐碱地单元内进行土壤浇灌和淋洗一次,每次抽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30%~40%,土壤浇灌和淋洗后渗透水依次汇集至集水支管、集水主管和集水池,然后利用水泵将集水池内的水抽回至池塘,损失的水量通过地下水或河湖水进行补充。
本发明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一、本发明首先池塘水对每个盐碱地单元内进行土壤浇灌和淋洗,通过埋设暗管形式设置集水支管和集水主管收集浇灌和淋洗盐碱耕地后的渗透高盐碱水,渗透高盐碱水用于耐盐碱鱼类的池塘生态养殖;池塘生态养殖后得到的改良后的低碱度、富营养水体再次淋洗和灌溉高盐碱的土壤;本发明方法综合了生物絮团水质调控技术、科学增氧技术和科学投喂技术,实现了池塘底泥的修复、消耗盐碱地的碱度、改良池塘水质环境、降低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喂,使不能耕种或耕种效果较差的盐碱土地得以高效开发利用,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池塘生态养殖效率。并且本发明方法只在养殖前清塘使用了漂白精,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未使用任何杀菌消毒类药物,水质保持较好。
二、本发明生物絮团水质调控技术是指微生物利用水体中的悬浮物作为“絮凝核”,形成对有机质、浮游生物、原生动物等有较强吸附力的疏水性团状物质。大小在数微米至数毫米之间,生物絮团内活的生物体占10~90%,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由于其较高的蛋白含量,适合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摄食。在养殖水体零换水基础上,当水体氨氮含量高时,通过人为添加糖蜜作为碳源调节水体碳氮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大量繁殖,利用细菌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氨氮、亚硝氮等有害氮源转化成菌体蛋白,并通过细菌将水体中的藻类、原生动物、轮虫及有机质絮凝成颗粒物质,形成“生物絮团”,最终被养殖动物摄食,起到调控水质、促进营养物质循环再利用、提高养殖动物成活率、降低饲料投喂的作用,并且异养细菌的大量繁殖促进对池塘底泥过剩的营养物质进行有效利用,实现对池塘底泥的修复。
本发明生物絮团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养殖过程中零换水,可达到节水减排的目的;2、采用生态方法调控水质,同时预防病害,养殖期间没有使用杀菌消毒类抗生素药物,达到绿色养殖的目的;3、将水体氨氮、亚硝氮等有害氮源转化为鱼体可食的菌体蛋白,有效改善水质、提高饲料利用率,可达到高效养殖的目的;
生物絮团中的异养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以有机碳为能源,氨为氮源的理论计算式如下:
nh4++1.18c6h12o6+hco3-+2.06o2→c5h7o2n+6.06h2o+3.07co2
根据上式,异养细菌每同化1g氨态氮,需要消耗15.17g碳水化合物,3.57g总碱度,4.17g溶解氧;同时,能够产生8.07g异养细菌菌体和9.65g二氧化碳。
三、在一个种养周期内,与未采用本发明方法处理的对照地相比,盐碱地土壤的碳酸根离子含量降低了88.6%;碳酸氢根离子含量降低了48.7%;总碱度降低了81.3%;总盐度降低了11.1%;ph值降低了7.4%;总氮含量升高了4.7%;硝酸态氮含量升高了2.9%;有机质含量升高了1.5%。同时,有效增加了盐碱地土壤的肥力,达到了对盐碱地生态修复的目的,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盐碱地的设置示意图;图中1为盐碱地单元,2为堤坝,3为集水支管,4为集水主管,5为集水池,6为池塘;
图2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碳酸根离子含量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
图3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碳酸氢根离子含量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
图4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总碱度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
图5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总盐度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
图6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ph值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
图7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总氮含量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
图8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硝酸态氮含量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
图9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有机质含量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合理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利用鱼类养殖改良碳酸盐型盐碱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盐碱地的设置
选择碳酸盐型的盐碱地,将盐碱地平均分为若干个盐碱地单元,在每个盐碱地单元边缘处垒堤坝,在堤坝周围挖沟渠,在每个盐碱地单元的土壤层中铺设数条平行的集水支管,将盐碱地内土壤层中铺设集水主管,集水支管的出水口连接集水主管,集水主管的出水口处设置于盐碱地外部的集水池内;在每个盐碱地单元内种植牧草、玉米或大豆;
所述集水主管设置深度大于集水支管设置深度;所述每个盐碱地单元的面积为1~2亩;所述集水支管设置于土壤以下1.5~2.5m;
二、池塘选择
选择与步骤一中碳酸盐型的盐碱地面积相同的池塘,池塘内设置投饵机,鱼种放养前7~10天,用漂白精对池塘进行消毒;
三、鱼种放养
在5月上旬向池塘内放养大鳞鲃鱼苗种、鲢鱼苗种和鳙鱼苗种;池塘内大鳞鲃鱼、鲢鱼和鳙鱼的生物量比例为(15~17):(2~4):1;
所述大鳞鲃鱼苗种为小规格大鳞鲃鱼苗种或大规格大鳞鲃鱼苗种;大规格大鳞鲃鱼苗种的放养量为500~800尾/亩;小规格大鳞鲃鱼苗种的放养量为8000~10000尾/亩;
四、饲料投喂
在池塘内投喂鲤鱼配合饲料,每日投喂3次,每次投喂时有70~80%的鱼离开时停止投喂;
五、养殖管理
利用增氧机向池塘的水增氧至含氧量为大于5mg/l;
六、水质调控
当池塘的水的总氨氮浓度大于0.5mg/l时,向池塘的水添加糖蜜至氨氮浓度低于0.5mg/l,添加糖蜜过程中开启增氧机;每隔20~22天向池塘的水中添加芽孢杆菌;
七、盐碱地浇灌和淋洗
在7月20日~25日将池塘水利用水泵抽至每个盐碱地单元内进行土壤浇灌和淋洗一次、在8月10日~15日将池塘水利用水泵抽至每个盐碱地单元内进行土壤浇灌和淋洗一次,在8月30日~9月4日将池塘水利用水泵抽至每个盐碱地单元内进行土壤浇灌和淋洗一次,每次抽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30%~40%,土壤浇灌和淋洗后渗透水依次汇集至集水支管、集水主管和集水池,然后利用水泵将集水池内的水抽回至池塘,损失的水量通过地下水或河湖水进行补充。
本实施方式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一、本实施方式首先池塘水对每个盐碱地单元内进行土壤浇灌和淋洗,通过埋设暗管形式设置集水支管和集水主管收集浇灌和淋洗盐碱耕地后的渗透高盐碱水,渗透高盐碱水用于耐盐碱鱼类的池塘生态养殖;池塘生态养殖后得到的改良后的低碱度、富营养水体再次淋洗和灌溉高盐碱的土壤;本实施方式方法综合了生物絮团水质调控技术、科学增氧技术和科学投喂技术,实现了池塘底泥的修复、消耗盐碱地的碱度、改良池塘水质环境、降低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喂,使不能耕种或耕种效果较差的盐碱土地得以高效开发利用,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池塘生态养殖效率。并且本实施方式方法只在养殖前清塘使用了漂白精,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未使用任何杀菌消毒类药物,水质保持较好。
二、本实施方式生物絮团水质调控技术是指微生物利用水体中的悬浮物作为“絮凝核”,形成对有机质、浮游生物、原生动物等有较强吸附力的疏水性团状物质。大小在数微米至数毫米之间,生物絮团内活的生物体占10~90%,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由于其较高的蛋白含量,适合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摄食。在养殖水体零换水基础上,当水体氨氮含量高时,通过人为添加糖蜜作为碳源调节水体碳氮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大量繁殖,利用细菌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氨氮、亚硝氮等有害氮源转化成菌体蛋白,并通过细菌将水体中的藻类、原生动物、轮虫及有机质絮凝成颗粒物质,形成“生物絮团”,最终被养殖动物摄食,起到调控水质、促进营养物质循环再利用、提高养殖动物成活率、降低饲料投喂的作用,并且异养细菌的大量繁殖促进对池塘底泥过剩的营养物质进行有效利用,实现对池塘底泥的修复。
本实施方式生物絮团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养殖过程中零换水,可达到节水减排的目的;2、采用生态方法调控水质,同时预防病害,养殖期间没有使用杀菌消毒类抗生素药物,达到绿色养殖的目的;3、将水体氨氮、亚硝氮等有害氮源转化为鱼体可食的菌体蛋白,有效改善水质、提高饲料利用率,可达到高效养殖的目的;
生物絮团中的异养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以有机碳为能源,氨为氮源的理论计算式如下:
nh4++1.18c6h12o6+hco3-+2.06o2→c5h7o2n+6.06h2o+3.07co2
根据上式,异养细菌每同化1g氨态氮,需要消耗15.17g碳水化合物,3.57g总碱度,4.17g溶解氧;同时,能够产生8.07g异养细菌菌体和9.65g二氧化碳。
三、在一个种养周期内,与未采用本实施方式方法处理的对照地相比,盐碱地土壤的碳酸根离子含量降低了88.6%;碳酸氢根离子含量降低了48.7%;总碱度降低了81.3%;总盐度降低了11.1%;ph值降低了7.4%;总氮含量升高了4.7%;硝酸态氮含量升高了2.9%;有机质含量升高了1.5%。同时,有效增加了盐碱地土壤的肥力,达到了对盐碱地生态修复的目的,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沟渠深度为60~80cm,宽度为70~90cm。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堤坝高度为30~50cm,宽度为70~90cm。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相邻的集水支管的间距为15~25m。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对池塘进行消毒时漂白精用量为300~500g/亩。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池塘的水深为1.8m~2.2m。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所述大规格大鳞鲃鱼苗种的重量为300~500g/尾,小规格大鳞鲃鱼苗种的重量为1~5g/尾;鲢鱼苗种的重量为100~150g/尾;鳙鱼苗种的重量为100~150g/尾。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六所述芽孢杆菌的用量为300g/亩。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八不同的是:步骤六所述芽孢杆菌粉中活菌数大于100万个/mg。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六所述糖蜜添加量a根据公式a=h×s×(30×ctan-n–19)/1000计算,其中,a为糖蜜添加量,单位为kg,h为池塘水深,单位为m,s为池塘面积,单位为m2,ctan-n为池塘初始总氨氮浓度,单位为mg/l。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采用以下实验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利用鱼类养殖改良碳酸盐型盐碱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盐碱地的设置
选择碳酸盐型的盐碱地,将盐碱地平均分为若干个盐碱地单元,在每个盐碱地单元边缘处垒堤坝,在堤坝周围挖沟渠,在每个盐碱地单元的土壤层中铺设数条平行的集水支管,将盐碱地内土壤层中铺设集水主管,集水支管的出水口连接集水主管,集水主管的出水口处设置于盐碱地外部的集水池内;在每个盐碱地单元内种植牧草;
所述每个盐碱地单元的面积为1亩;所述沟渠深度为70cm,宽度为80cm;所述堤坝高度为40cm,宽度为80cm;所述相邻的集水支管的间距为20m;所述集水支管设置于土壤以下2m;所述集水主管设置深度大于集水支管设置深度;其中,集水主管设置深度大于集水支管设置深度的目的是便于渗透水向集水主管汇集;
二、池塘选择
选择与步骤一中碳酸盐型的盐碱地面积相同的池塘,池塘内设置投饵机,鱼种放养前7~10天,用漂白精对池塘进行消毒;所述对池塘进行消毒时漂白精用量为300g/亩;所述池塘的水深为1.8m;
三、鱼种放养
在5月上旬向池塘内放养大鳞鲃鱼苗种、鲢鱼苗种和鳙鱼苗种;池塘内大鳞鲃鱼、鲢鱼和鳙鱼的生物量比例为16:3:1;
所述大鳞鲃鱼苗种为小规格大鳞鲃鱼苗种;小规格大鳞鲃鱼苗种的放养量为8300尾/亩;小规格大鳞鲃鱼苗种的重量为5g/尾;鲢鱼苗种的重量为100g/尾;鳙鱼苗种的重量为100g/尾;
其中,大鳞鲃鱼苗种、鲢鱼苗种和鳙鱼苗种选择时,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完整、无畸形、无病无伤和耐盐碱的苗种。
四、饲料投喂
在池塘内投喂鲤鱼鱼配合饲料,每日投喂3次,每次投喂时有80%的鱼离开时停止投喂;
五、养殖管理
利用增氧机向池塘的水增氧至含氧量为5mg/l;
所述增氧机功率为1kw/亩;每隔20天向池塘泼洒防虫药物;
六、水质调控
当池塘的水的总氨氮浓度大于0.5mg/l时,向池塘的水添加糖蜜至氨氮浓度低于0.5mg/l,添加糖蜜过程中开启增氧机;每隔20天向池塘的水中添加芽孢杆菌;所述芽孢杆菌的用量为300g/亩;所述芽孢杆菌粉中活菌数为大于100万个/mg;
所述糖蜜添加量a根据公式a=h×s×(30×ctan-n–19)/1000计算,其中,a为糖蜜添加量,单位为kg,h为池塘水深,单位为m,s为池塘面积,单位为m2,ctan-n为池塘初始总氨氮浓度,单位为mg/l;
七、盐碱地浇灌和淋洗
在7月20日~25日将池塘水利用水泵抽至每个盐碱地单元内进行土壤浇灌和淋洗一次、在8月10日~15日将池塘水利用水泵抽至每个盐碱地单元内进行土壤浇灌和淋洗一次,在8月30日~9月4日将池塘水利用水泵抽至每个盐碱地单元内进行土壤浇灌和淋洗一次,每次抽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30%~40%,土壤浇灌和淋洗后渗透水依次汇集至集水支管、集水主管和集水池,然后利用水泵将集水池内的水抽回至池塘,损失的水量通过地下水或河湖水进行补充。图1为实施例1中盐碱地的设置示意图;图中1为盐碱地单元,2为堤坝,3为集水支管,4为集水主管,5为集水池,6为池塘;
5月上旬向池塘内放养苗种时为养殖周期的起始时间,养殖周期设定为140d,一个养殖周期后池塘中大鳞鲃的生长性能及产量见表1;经过一个养殖周期的养殖,大鳞鲃的终末体重达到了102.5g,亩产量达到了849.7kg/亩,饲料系数为1.32,成活率几乎达到了100%;
表1大鳞鲃的生长性能及产量
对比实验:
选取相邻的与实施例1面积相同的盐碱地,并种植牧草,进行对比实验;分别测试一个养殖周期(140d)后实施例1中和对比实验中0~40cm深度的土壤中碳酸根离子含量、碳酸氢根离子含量、总碱度、总盐度、ph值、总氮含量、硝酸态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测试结果如图2~9所示;
图2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碳酸根离子含量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由图2可知,实施例1中0~40cm深度的土壤中碳酸根离子含量均明显低于对比实验,实施例1中0~40cm深度的土壤中平均碳酸根离子含量较对比实验降低了88.6%;
图3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碳酸氢根离子含量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由图3可知,实施例1中0~40cm深度的土壤中碳酸氢根离子含量均明显低于对比实验,实施例1中0~40cm深度的土壤中平均碳酸氢根离子含量较对比实验降低了48.7%;
图4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总碱度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由图4可知,实施例1中0~40cm深度的土壤中总碱度均明显低于对比实验,实施例1中0~40cm深度的土壤中平均总碱度较对比实验降低了81.3%;
图5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总盐度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由图5可知,实施例1和对比实验各层土壤总盐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实施例1中0~40cm深度的土壤中平均总盐度较对比实验降低了11.1%;
图6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ph值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由图6可知,实施例1中0~40cm深度的土壤的ph值均低于对比实验,实施例1中0~40cm深度的土壤的ph值较对比实验降低了7.4%;
图7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总氮含量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由图7可知,实施例1和对比实验各层土壤的总氮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实施例1中0~40cm深度的土壤的总氮含量较对比实验升高了4.7%;
图8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硝酸态氮含量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由图8可知,实施例1和对比实验各层土壤的硝酸态氮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实施例1中0~40cm深度的土壤的硝酸态氮含量较对比实验升高了2.9%;
图9为实施例1中土壤深度-有机质含量柱形图,图中a对应对比实验,b对应实施例1;由图9可知,实施例1和对比实验各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实施例1中0~40cm深度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对比实验升高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