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3119发布日期:2018-11-20 18:17阅读:8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池系统,具体来说,是一种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

背景技术

池塘跑道式微流水生态养殖模式近年来在我国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山东等地迅速发展,该模式为是将原有池塘养殖的鱼类集中在长方形流水槽里集中进行高密度养殖,进水端采用气提推流装置推动水体进入流水槽,流经养殖区,从末端集污区流出,在此过程中,养殖水产动物的将残余的饲料、粪便被水流带走汇集到末端集污区,通过吸污装置去除,该模式具有节地、节能、高效、减排等特点。

但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吸污装置吸污效率低,造成鱼类粪便无法及时从池中排出,又回到水体中,给养殖水体严重污染;

2)鱼类集中在前段增氧区,密度高,造成鱼类彼此之间摩擦严重,易形成皮肤损伤,造成疾病频发,给养殖带来较大风险;

3)气提推流装置直接作用在养殖池中,养殖池内的水流稳定性较低,而且容易造成紊流,对鱼类的生长有不利影响;

4)排水不稳定,造成水质不佳或者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提高对高密度鱼池中粪便和残饵的的收集效率,减轻鱼池污染负荷;提高鱼在池内分布的均匀性;提升水流稳定性和排水稳定性。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包括圆形养殖池体1、进水曝气推流系统2、上排水系统3、底排污系统4;所述圆形养殖池体1的池底四周向中央集污坑倾斜;所述进水曝气推流系统2包括导流筒201,导流筒201内壁上通过支撑架206固定设置挡板205,挡板205沿进水方向的后方设有一组曝气头204,一组曝气头204通过输气管203与位于导流筒外部的罗茨风机202连接;所述导流筒201出水口沿圆形养殖池体1侧壁切向设置;所述上排水系统3包括三角溢流堰301;所述三角溢流堰301位于圆形养殖池体1四周的上部,三角溢流堰301位置设有防逃网302,圆形养殖池体1位于三角溢流堰301下方的位置设置一圈集水渠303,集水渠303侧部与上部水排水管304连接;所述底排污系统4包括集污坑401、排放管402、拦鱼网403、支撑杆404;集污坑位于圆形养殖池体1底部中央最低处,支撑杆404与拦鱼网403垂直连接,拦鱼网403水平搁置在集污坑401上,并与集污坑侧壁具有间隙,该间隙小于鱼身通过的尺寸,通过支撑杆404调节拦渔网403和集污坑401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的,拦鱼网403面积为集污坑面积2倍,旋流到池底的粪便和残饵能通过拦鱼隔网,沉入下部集污坑401。由于拦鱼网面积为集污坑面积2倍,可有效避免旋流集污到池底的粪便和残饵再次被鱼类游动搅拌而打碎破损并二次上浮到水体中,形成二次污染的弊端。

进一步的,拦鱼网403通过拦渔网支撑杆404固定在池底中央。

进一步的,旋流汇集的高浓度悬浮颗粒物的水体从池中央底部的排水管402排放至池外,这部分水量仅占总水量的5-15%,通过上部三角溢流堰流出的水体占总水量的85-95%。

更进一步的,所述三角溢流堰流出的水体集中排放到外部生态净化区或直接回用。

进一步的,圆形养殖池体1设置在养殖池塘中,圆形养殖池体1直径为5-15m,池体采用混凝土、不锈钢或玻璃钢材料制成,池底四周向中央集污坑倾斜,集污坑直径为1-2m并位于池底中央最低处。

进一步的,三角溢流堰301上口宽宽0.1-0.15m,高0.1m,沿圆形养殖池体1均匀布置,三角溢流堰301个数可满足最大2倍换水量,三角溢流堰沿圆形养殖池体1均布,三角溢流堰301上部还有20cm池体部分。

一种上述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系统运行时,曝气风机202输送空气进入输气管202进而通过曝气头204喷出,推动周围水流沿导流筒向前流动,并从导流筒出口沿池壁切向流出,带动整个池塘水体旋流集污,导流筒内部设置挡板205防止水体倒流,挡板205密封固定在导流筒201内壁上,其面积占导流筒201截面积的60%,空余截面积部分留作进水口;导流筒进水口部分设置拦网207,防止杂物进入导流筒20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提高了对高密度鱼池中粪便和残饵的的收集效率,减轻鱼池污染负荷;

2)圆形池内部为均匀环流,鱼类在圆形池均匀分布,减少鱼类在跑道池因过度集中而带来彼此皮肤摩擦损伤,疾病多发的问题;

3)该圆形养殖池,进行进水和增氧装置设计,通过曝气推动进水在池体内部形成旋流,带动在带动池体底部水体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散布在池底的粪便和残饵汇集到保护盖下方的集污池中;在具备曝气增氧效果的同时,不直接在池中曝气,进水动力稳定,养殖池内的水流稳定性较高,不会发生紊流的现象,有利于鱼在水中的生长;

4)上下同步排水,排水稳定性高,不会造成水质不佳或者水资源的浪费。

5)污物通过管道输送到鱼池外侧,实现鱼类粪便和残饵的去除,池体中间底部安装一个旋流集污装置,在该旋流集污装置下方设置一个集污池,集污池上部安装保护盖,集污装置通过旋流运行,可靠性高。

6)由于拦鱼网面积为集污坑面积2倍,可有效避免旋流集污到池底的粪便和残饵再次被鱼类游动搅拌而打碎破损并二次上浮到水体中,形成二次污染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导流筒截面部位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导流筒部位的放大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结构的中轴面剖视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圆形养殖池体,2.进水曝气推流系统,3.上排水系统,4.底排污系统,201.导流筒,202.罗茨风机,203.输气管,204.曝气头,205.挡板,206.支撑架,207.拦网,301.三角溢流堰,302.防逃网,303.集水渠,401.集污坑,402.排放管,403.拦鱼网,40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传统养殖池塘中按照池塘水面面积的4-6%面积建设高效集污圆形养殖池系统,水深不低于2.0m,用作鱼类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其余池塘面积作为水质净化区,高效集污圆形养殖池系统排放水经水质净化区净化后回到圆形池回用,实现水体内部循环。

本养殖池系统包括圆形养殖池体1、进水曝气推流系统2、上排水系统3、底排污系统4;所述圆形养殖池体1的池底四周向中央集污坑倾斜;所述进水曝气推流系统2包括导流筒201,导流筒201内壁上通过支撑架206固定设置挡板205,挡板205沿进水方向的后方设有一组曝气头204,一组曝气头204通过输气管203与位于导流筒外部的罗茨风机202连接;所述导流筒201出水口沿圆形养殖池体1侧壁切向设置;所述上排水系统3包括三角溢流堰301;所述三角溢流堰301位于圆形养殖池体1四周的上部,三角溢流堰301位置设有防逃网302,圆形养殖池体1位于三角溢流堰301下方的位置设置一圈集水渠303,集水渠303侧部与上部水排水管304连接;所述底排污系统4包括集污坑401、排放管402、拦鱼网403、支撑杆404;集污坑位于圆形养殖池体1底部中央最低处,支撑杆404与拦鱼网403垂直连接,拦鱼网403水平搁置在集污坑401上,并与集污坑侧壁具有间隙,该间隙小于鱼身通过的尺寸,通过支撑杆404调节拦渔网403和集污坑401之间的间隙。

在此实施例中,拦鱼网403面积为集污坑面积2倍,旋流到池底的粪便和残饵能通过拦鱼隔网,沉入下部集污坑401。

在此实施例中,拦鱼网403通过拦渔网支撑杆404固定在池底中央。

在此实施例中,旋流汇集的高浓度悬浮颗粒物的水体从池中央底部的排水管402排放至池外,这部分水量仅占总水量的5-15%,通过上部三角溢流堰流出的水体占总水量的85-95%。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三角溢流堰流出的水体集中排放到外部生态净化区或直接回用。

在此实施例中,三角溢流堰301上口宽宽0.1-0.15m,高0.1m,沿圆形养殖池体1均匀布置,三角溢流堰301个数可满足最大2倍换水量,三角溢流堰沿圆形养殖池体1均布,三角溢流堰301上部还有20cm池体部分。

在此实施例中,养殖池体放置在传统养殖池塘中,养殖池体1直径尺寸可为10m,池体采用混凝土、不锈钢或玻璃钢等材料而成,池底四周向中央集污坑倾斜,集污坑直径约1-2m位于池底中央最低处。

当系统运行时,曝气罗茨风机202输送空气进入输气管202进而通过曝气管204喷出,推动周围水流沿导流筒向前流动,并从导流筒出口沿池壁切向流出,带动整个池塘水体旋流集污。排水和排污采用上水、下污分别排放系统。下部排污系统:随着水流旋转,使汇集到池底中部的富含粪便和残饵的水体能够汇集到池底中央的集污坑中,其中的粪便和残饵通过与401连接的颗粒物排放管402排放到池外单独处理,该部分高浓度粪便和残饵水体约占排放水体的5-10%。同时,集污坑401上部为拦鱼网403,其面积约为集污坑面积2倍,旋流到池底的粪便和残饵能通过拦鱼隔网,沉入下部集污坑401,由于拦鱼网面积为集污坑面积2倍,可有效避免旋流集污到池底的粪便和残饵再次被鱼类游动搅拌而打碎破损并二次上浮到水体中,形成二次污染的弊端。上排水系统:池体上部四周均匀设置三角溢流堰,三角溢流堰设置,使水体能够从溢流堰均匀排出,整个水体流态更稳定,进一步避免传统鱼池从池壁一侧集中排放造成悬浮物被排水水流携带出逃,难以直接清洁利用或净化问题,该部分水体由于旋流集污作用含有的粪便和残饵浓度很小,水质较为洁净,约占废水排放量的85-95%,主要含有少量氨氮、硝态氮等溶解性污染物。该部分水体进入池塘水质净化区,通过池塘水质净化区的净化修复后,再通过曝气推流装置进入圆形养殖池系统,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该系统对悬浮物收集能达到60%以上,大幅提高水体中悬浮物收集效率,并可实现养殖过程中废水和颗粒物的分类收集处理,减轻后续废水处理压力。

综上,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之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1.针对长方形跑道流水养殖池粪便和残饵收集效率不高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圆形可旋流收集粪便和残饵的池塘,加速池底鱼类粪便和残饵的汇集,从而解决传统养殖长方形跑道养殖池底中央粪便和残饵难以收集的难题。

2.针对常见池内进水和曝气分管路设置,造成能耗大且曝气推流装置直接放置在池塘内部曝气,容易在池塘内部形成紊流难以形成环形水流问题,在池体外部设置曝气增氧导流装置,实现气、水在池外预先混合,将进水和曝气合为一体,并借助进气气流推动水流无需额外耗费动力进水,从而节省能耗。此外,从池壁切向进水,避免紊流形成,更容易在池体内部形成环形水流,提高对悬浮物收集效率。

3、针对养殖池中,养殖排放水粪便和水体一同排放问题,对后续净化处理和粪便残饵等固形物处理难的问题,设置上、下水排放系统。经过圆形池体旋流集污后的水体,粪便和残饵汇集到池塘底部,该部分污染物浓度高的水体从池底集污装置排出,约占排放总水体5-15%,可单独处理,大幅降低后续处理难度。上部含粪便和残饵少的清洁水体,从圆形池上部均布的溢流堰流出,约占废水排放量的85-95%,针对即使采用上排水,由于传统排水从池壁一侧开口,造成上部水体中悬浮物仍容易被流水带出,上部排放水仍含有较多悬浮物问题,采用在池体上部出水位置布置三角溢流堰沿池体均布,使水体能够从溢流堰均匀排出,整个水体流态更稳定,避免传统鱼池从池壁一侧集中排放造成悬浮物被排水水流携带出逃,难以直接清洁利用问题,大幅提高水体利用效率。

4、针对传统排污口拦鱼网板面积小,旋流沉积到池底的鱼类粪便和残饵容易被鱼类游动被再次扰动破损并再次回到水体,形成二次污染问题,提高传统拦渔网覆盖面积,使沉积到拦鱼网上部粪便和残饵能及时沉入排污口,并与鱼类隔绝,避免粪便和残饵再次悬浮到水体中。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发明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