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套养青虾和斑点叉尾鮰的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60830发布日期:2018-12-22 08:0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蟹套养青虾和斑点叉尾鮰的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俗称河虾、草虾、湖虾,属甲壳纲(crustacea)、沼虾属(macrobrachium),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可常年上市等优点,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名贵水产品,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目前市场上青虾尤其是大规格青虾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需求旺盛,且价格在淡水产品中处于较高水平。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punetaus)属鲶形目、鮰科鱼类,原产于美洲,是全世界公认的适合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特点。1984年湖北省水产研究所首次从美国引进该物种,通过多年的试养与推广,现已成为中国普遍养殖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斑点叉尾鮰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投喂的配合饲料都能摄食,还摄食水中的天然饵料,比如水生昆虫、浮游动植物、轮虫、有机碎屑和藻类等。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属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是江苏省最具特色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受河蟹养殖面积的扩大、生产成本的逐年上涨以及商品蟹消费市场未能有效拓展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河蟹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目前河蟹养殖基本上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池塘负载量大,水环境比较差,且青苔滋生严重,对河蟹的摄食和生长均不利,河蟹发病率高。因此急需探索出大规格的优质商品蟹的养殖模式,同时在蟹池中搭配养殖能与河蟹互利共生的水产养殖品种,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蟹池的生产能力以及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蟹套养青虾和斑点叉尾鮰的生态养殖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养殖水环境,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养殖品种的发病几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本发明将河蟹、青虾和斑点叉尾鮰进行生态套养,使鱼、虾、蟹互利共存,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剩余能量,对有机污染源进行全面合理的利用,形成一个结构合理、能量转换率高、效益好的良性渔业生态环境,以达到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河蟹套养青虾和斑点叉尾鮰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池塘准备:选取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池塘,在池塘内沿三面挖深设置环沟,一面设置滩面;池塘排水口低于进水口,进水口罩上过滤网,且进水口与排水口呈对角设置;在池塘四周设置防逃设施,防逃设施采用高度为50cm的双层塑料围成,将双层塑料固定在木棍上,每隔2m固定一根木棍,埋入土中20-30cm,并向池塘内倾斜15°;

2、清塘消毒:苗种放养前一个月将池塘暴晒一周,然后向池塘里加水至20-50cm,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漂白粉用量为100-150kg/亩,7-10d后排干水;

3、种草投螺:池塘消毒后种植水草,采用分畦间种,每畦栽种水草三行,行距为1.2m,栽草行向与塘向垂直或平行;清明节前向池塘内投放鲜活螺蛳,每亩400-500kg;

4、苗种放养:3月份放养规格为80-100只/斤的幼蟹600-800只/亩;青虾采取一年两茬放养,第一茬在2月上中旬,放养规格为2-3cm/尾的虾种10-20kg/亩,第二茬在7月上旬,放养规格为1-2cm的虾苗5-6万尾/亩;斑点叉尾鮰在3月上中旬放养,规格为40-50g/尾,放养密度为200-300尾/亩,所述放养幼蟹和虾种附肢齐全、体质健壮、活动敏捷,所述放养幼蟹和虾种放养前均用3-5%食盐水溶液浸浴5-10min;

5、饲料投喂:河蟹放养前期即3月份至6月份,主要以精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并辅以粉碎煮熟后的小杂鱼,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5%-7%,中期即6月份至8月份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并辅以植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3%-5%,后期即8月份之后以新鲜小杂鱼和精饲料进行喂养,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7-10%,日投喂2次,上午8:00-9:00投喂日总量的30%-35%,余量下午18:00-19:00投喂;青虾和斑点叉尾鮰无需另外投饵;

6、水质管理:保持池塘水ph值7.5-8.5、透明度20-25cm、溶解氧4mg/l以上;夏季高温天气保持最高水位,每隔10-15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位15-20cm;6-9月期间每15-20d使用微生物制剂一次,每月用底改剂一次;高温季节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4h,阴天时次日清晨开增氧机1-3h,连绵阴雨天时半夜开增氧机1-7h;

7、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苗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浴5-10min;6-9月份,每隔15-20d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生长季节每月用10-15kg/亩的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

8、捕捞:河蟹在9月份之后陆续起捕上市;第一茬放养青虾在当年6月份陆续起捕上市,第二茬在第二年1月份起捕上市;斑点叉尾鮰在第二年1月份干塘起捕上市。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环沟深1.2-1.5m,面积为池塘的20-30%,供河蟹隐蔽脱壳和高温避暑;滩面坡比1:2-2.5,面积为池塘的20-25%,供河蟹在上面栖息觅食。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水草为伊乐藻、金鱼藻、苦草和轮叶黑藻的多品种套种,畦与畦之间间隔2.4m,夏季不对伊乐藻进行割茬,而是利用加水和换水,维持伊乐藻生长。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植物性饵料为南瓜、浮萍、土豆丝、麦麸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及两种以上组合。

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微生态制剂为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em菌中的一种或者多两种及两种以上组合。

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底改剂为生石灰、沸石粉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蟹、青虾和斑点叉尾鮰生态混养模式,使蟹、虾、鱼在池塘中互利共存。斑点叉尾鮰是杂食性鱼类,能吞噬小杂鱼和病虾,也能清理池塘中的残饵和藻类,此外,鱼体表面可以分泌一种或几种物质,能抑制虾蟹病毒。河蟹和斑点叉尾鮰排出的粪便中蛋白质含量高,且易聚集池塘底部破坏水环境,败坏水质,造成病害风险增高,而青虾对饵料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可摄食河蟹和斑点叉尾鮰的粪便,净化水质,降低养殖自身产生的污染,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在不投或少投饲料的基础上,实现高产、高效、生态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河蟹套养青虾和斑点叉尾鮰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准备:选取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面积为2.6亩的长方形池塘,三面环沟深1.5m,滩面坡比为1:2;进水口罩上过滤网,且进水口与排水口呈对角设置;配置1.5kw微孔增氧机一台;在池塘四周设置双层塑料布,用木棍固定,并向池塘内倾斜15°;

2、清塘消毒:苗种放养前一个月将池塘暴晒一周,然后向池塘里加水至20cm,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漂白粉用量为150kg/亩,7d后排干水;

3、种草投螺:池塘消毒后种植水草,采用分畦间种,伊乐藻、金鱼藻、苦草和轮叶黑藻多品种套种,每畦栽种水草三行,行距为1.2m,畦与畦之间间隔2.4m,栽草行向与塘向垂直;清明节前向池塘内投放鲜活螺蛳,一次性投放500kg/亩;

4、苗种放养:3月份放养河蟹,幼蟹规格为80只/斤,放养密度为800只/亩;青虾第一茬放养在2月上旬,放养规格为2.5cm/尾的虾种10kg/亩,第二茬放养在7月上旬,放养规格为1.5cm的虾苗5万尾/亩;斑点叉尾鮰在3月中旬放养,规格为50g/尾,放养密度为260尾/亩,所放养幼蟹和虾种附肢齐全、体质健壮,所有苗种放养前均用3%食盐水溶液浸浴6min;

5、饲料投喂:3月份至6月份,主要以精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并辅以粉碎煮熟后的小杂鱼,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7%,6月份至8月份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并辅以植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4%,8月份之后以新鲜小杂鱼和精饲料进行喂养,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10%,在实践中要视天气、水温、水质等状况,以及河蟹吃食情况及时合理的进行调整;日投喂2次,上午8:00-9:00投喂日总量的30%,余量下午18:00-19:00投喂;青虾和斑点叉尾鮰无需另外投饵;

6、水质管理:保持池塘水ph值7.5-8.5、透明度20-25cm、溶解氧4mg/l以上;夏季高温天气保持最高水位,每隔10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位20cm;6-9月期间每15d使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一次,每月用生石灰改良水质;高温季节晴天中午开增氧机3h,阴天时次日清晨开增氧机2h,连绵阴雨天时半夜开增氧机5h;

7、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苗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浴10min;6-9月份,每隔15d使用一次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生长季节每月用10kg/亩的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

8、捕捞:河蟹在9月份之后陆续起捕上市;第一茬放养青虾在当年6月份陆续起捕上市,第二茬在第二年1月份起捕上市;斑点叉尾鮰在第二年1月份干塘起捕上市。

通过以上河蟹套养青虾和斑点叉尾鮰的生态养殖方法,池塘产量及效益如表1所示:

表1池塘收获及效益情况统计表

实施例2

一种河蟹套养青虾和斑点叉尾鮰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准备:选取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面积为2亩的长方形池塘,三面环沟深1.5m,滩面坡比为1:2;进水口罩上过滤网,且进水口与排水口呈对角设置;配置1.5kw微孔增氧机一台;在池塘四周设置双层塑料布,用木棍固定,并向池塘内倾斜15°;

2、清塘消毒:苗种放养前一个月将池塘暴晒一周,然后向池塘里加水至20cm,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漂白粉用量为150kg/亩,7d后排干水;

3、种草投螺:池塘消毒后种植水草,采用分畦间种,伊乐藻、金鱼藻、苦草和轮叶黑藻多品种套种,每畦栽种水草三行,行距为1.2m,畦与畦之间间隔2.4m,栽草行向与塘向垂直;清明节前向池塘内投放鲜活螺蛳,一次性投放500kg/亩;

4、苗种放养:3月份放养平均规格为84只/斤的幼蟹600只/亩;2月上旬放养第一茬青虾,放养平均规格为2cm/尾的虾种15kg/亩,7月上旬放养第二茬青虾,放养平均规格为1cm的虾苗6万尾/亩;3月中旬放养规格为45g/尾的斑点叉尾鮰鱼种300尾/亩。所放养幼蟹和虾种附肢齐全、体质健壮,所有苗种放养前均用3%食盐水溶液浸浴6min;

5、饲料投喂:3月份至6月份,主要以精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并辅以粉碎煮熟后的小杂鱼,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7%,6月份至8月份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并辅以植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4%,8月份之后以新鲜小杂鱼和精饲料进行喂养,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10%,在实践中要视天气、水温、水质等状况,以及河蟹吃食情况及时合理的进行调整;日投喂2次,上午8:00-9:00投喂日总量的30%,余量下午18:00-19:00投喂;青虾和斑点叉尾鮰无需另外投饵;

6、水质管理:保持池塘水ph值7.5-8.5、透明度20-25cm、溶解氧4mg/l以上;夏季高温天气保持最高水位,每隔10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位20cm;6-9月期间每15d使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一次,每月用生石灰改良水质;高温季节晴天中午开增氧机3h,阴天时次日清晨开增氧机2h,连绵阴雨天时半夜开增氧机5h;

7、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苗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浴10min;6-9月份,每隔15d使用一次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生长季节每月用10kg/亩的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

通过以上河蟹、青虾和斑点叉尾鮰的生态养殖方法,池塘产量及效益如表2所示:

表2池塘收获及效益情况统计表

实施例3

一种河蟹套养青虾和斑点叉尾鮰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准备:选取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面积为3亩的长方形池塘,三面环沟深1.5m,滩面坡比为1:2;进水口罩上过滤网,且进水口与排水口呈对角设置;配置1.5kw微孔增氧机一台;在池塘四周设置双层塑料布,用木棍固定,并向池塘内倾斜15°;

2、清塘消毒:苗种放养前一个月将池塘暴晒一周,然后向池塘里加水至20cm,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漂白粉用量为150kg/亩,7d后排干水;

3、种草投螺:池塘消毒后种植水草,采用分畦间种,伊乐藻、金鱼藻、苦草和轮叶黑藻多品种套种,每畦栽种水草三行,行距为1.2m,畦与畦之间间隔2.4m,栽草行向与塘向垂直;清明节前向池塘内投放鲜活螺蛳,一次性投放500kg/亩;

4、苗种放养:3月份放养平均规格为90只/斤的幼蟹800只/亩;2月上旬放养第一茬青虾,放养平均规格为3cm/尾的虾种10kg/亩,7月上旬放养第二茬青虾,放养平均规格为1cm的虾苗6万尾/亩;3月中旬放养规格为40g/尾的斑点叉尾鮰鱼种300尾/亩,所放养幼蟹和虾种附肢齐全、体质健壮,所有苗种放养前均用3%食盐水溶液浸浴6min;

5、饲料投喂:3月份至6月份,主要以精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并辅以粉碎煮熟后的小杂鱼,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7%,6月份至8月份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并辅以植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4%,8月份之后以新鲜小杂鱼和精饲料进行喂养,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10%,在实践中要视天气、水温、水质等状况,以及河蟹吃食情况及时合理的进行调整;日投喂2次,上午8:00-9:00投喂日总量的30%,余量下午18:00-19:00投喂;青虾和斑点叉尾鮰无需另外投饵。

6、水质管理:保持池塘水ph值7.5-8.5、透明度20-25cm、溶解氧4mg/l以上;夏季高温天气保持最高水位,每隔10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位20cm;6-9月期间每15d使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一次,每月用生石灰改良水质;高温季节晴天中午开增氧机3h,阴天时次日清晨开增氧机2h,连绵阴雨天时半夜开增氧机5h;

7、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苗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浴10min;6-9月份,每隔15d使用一次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生长季节每月用10kg/亩的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

通过以上河蟹、青虾和斑点叉尾鮰的生态养殖方法,池塘产量及效益如表3所示:

表3池塘收获及效益情况统计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