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栋索膜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1354发布日期:2018-10-23 20:4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果蔬种植设施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栋索膜大棚。



背景技术:

现有专利中,201720815513.7公开了一种索柱组件及索膜温室。现有技术中的索膜温室不需要设置钢拱架结构,而是用索柱组件替代了钢拱架结构,从而减少了建造温室用钢量;而组成索柱组件的索是采用一根完整通长的结构,即,用一根完整而通长的索与多个柱结构及多个锚索结构通过光滑构造/滑轮进行活动连接,对索形成了一套可与柱结构及锚结构做相对运动的“上顶-下拉”结合方式,在通过锚索结构调整整根索的张紧度时,索通过光滑构造/滑轮与柱结构及锚索结构做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柱结构和锚索结构在调整整根索的张紧度时保持相对稳定。另外,索柱组件的设计目的是使其成为永久性结构,一旦建成,不易拆卸,是一种比较适合北方使用的,以保温为主的大棚骨架结构。

然而,在南方的果蔬种植设施中,往往重点考虑避雨功能,而基本无需考虑严密的保温功能,甚至在一年之中,只需要几个月避雨,在其他时间段内则需要充足阳光。鉴于这样的情况,果蔬避雨棚就要在一年之内至少安装一次和拆卸一次,拆除避雨棚上的薄膜,有利于果蔬通风和光照。显然,现有技术中索膜温室中的索柱组件不适于进行频繁的安装和拆卸。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安装、拆卸方便的索膜大棚显得尤为重要。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栋索膜大棚,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索膜温室安装、拆卸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手段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栋索膜大棚包括:支撑柱、托膜索、平衡索以及索膜组件;

多根所述支撑柱沿连栋索膜大棚的横向间隔设置成排,多排所述支撑柱沿连栋索膜大棚的纵向间隔设置;各排中的各个支撑柱采用单根型材组成的结构和/或多根型材组成的结构;

多根所述托膜索分别连接于各排所述支撑柱中的相邻两根所述支撑柱之间;

多根所述平衡索分别连接于所述托膜索与大地和/或所述支撑柱之间,用于绷紧所述托膜索;

所述索膜组件与所述托膜索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横向是指单体大棚的宽度方向,纵向是指单体大棚的长度方向,多个单体大棚连接为一体组成连栋大棚。各个单体大棚的宽度之和组成连栋大棚的整体宽度,各个单体大棚的长度相同或不同。

设置在横向两端部的支撑柱受到托膜索的单向拉力有向内侧倾斜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趋势发生,设置在端部的支撑柱可用格构结构或者塔式结构,而设置在中部的支撑柱,由于两侧所受到托膜索的拉力是对称的,因此可以采用单根型材组成的结构。这样一来,同一排支撑柱既有单根型材组成的简单结构,也有多根型材组成的复杂结构。

托膜索、平衡索至少包括钢绞线、塑钢线、钢丝、钢丝束、塑钢线束中的一种。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托膜索在宽度方向由一根长索改为多根短索,各根短索分别与相应的支撑柱连接,使拆卸和安装十分便捷。相应地,用多个平衡索一一对应地来绷紧各根托膜索,从而使托膜索形成稳定的轮廓,以便于支撑索膜组件。

平衡索远离托膜索的端部可以灵活的与大地或者支撑柱连接,如果与支撑柱连接,可以使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形成无障碍空间,有利于机械化田间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索膜组件采用至少由塑料薄膜及抗拉构件复合为一体的结构,多条抗拉构件沿塑料薄膜卷材的长度方向间隔平行地设置在塑料薄膜上,与塑料薄膜结合为一体。抗拉构件是金属或非金属制成的柔性条状结构,包括绳状物、带状物、线状物、丝状物、筋状物等。索膜组件中的抗拉构件与塑料薄膜的结合方式有多种:一是,抗拉构件与塑料薄膜通过热合方式直接结合为一体;二是,用两层塑料薄膜把抗拉构件夹在中间,用热合的方法在抗拉构件两侧把两层塑料薄膜热合在一起,使抗拉构件与两层塑料薄膜成为一体,其中一层塑料薄膜可以是窄条状的,只是为了使抗拉构件能够与整张塑料薄膜结合为一体;三是,在制造塑料薄膜时,同时在塑料薄膜上形成管套状结构,把抗拉构件设置在管套内;四是,在制造塑料薄膜时,利用专门模具,直接在塑料薄膜上设置抗拉构件的部位设置成与塑料薄膜相同材质的筋状结构,制造成筋膜,利用筋状结构承担抗拉构件的功能。

抗拉构件的作用:一是,对塑料薄膜起到限位作用,绷紧抗拉构件的两端并固定,可以防止塑料薄膜顺着大棚屋面托膜索的坡向下滑,从而可以省去使用压膜槽压固塑料薄膜防止顺坡下滑的成本;二是,增大塑料薄膜的抗风作用,把抗拉构件与托膜索在相交处用扎丝绑在一起,利用托膜索和平衡索的反作用力可以防止负风压把塑料薄膜吹起,从而节省了使用压膜绳的成本;三是,增大塑料薄膜的抗雪压作用;四是,可以使大棚的支撑柱间距增大,从而减少支撑柱、托膜索和平衡索的使用数量,降低大棚的建造成本。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相邻两根所述托膜索的端部对应连接于同一根所述支撑柱的上部,所述索膜组件覆盖在所述托膜索上,使连栋索膜大棚的各个坡顶处呈密封状态,形成未设置顶部通风结构的连栋索膜大棚。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托膜索和各个平衡索可以是在工厂制造的定尺的柔性结构产品,其端部可以设置挂钩等构造,相应地,在支撑柱上设置挂环等构造,方便托膜索和平衡索的安装及拆卸。

平衡索与托膜索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当平衡索的中部与托膜索连接时,连接件可以是滑轮或者滑轮组,这样,可以减少平衡索与托膜索之间的阻力,有利于平衡索对托膜索实施张紧作业。

连栋索膜大棚是由多个单体索膜大棚按预定方式连接而成的,在纵向上,即大棚长度方向上,一行支撑柱组成一个单体大棚,用一张索膜组件覆盖在一个单体索膜大棚上,使其顶部处于密封状态,不设置顶部通风结构。位于连栋索膜大棚两个边行的支撑柱,只在支撑柱内侧设置托膜索,外侧可以设置斜拉索,或者不设置斜拉索,仅靠该行支撑柱自身的结构强度抵抗托膜索向内侧的拉力。这样的话,索膜组件只设置在该行支撑柱的一侧,在斜拉索上可以设置索膜组件,也可以设置普通薄膜。如果没有斜拉索,可以沿该行支撑柱外侧竖向设置索膜组件或者普通薄膜。在斜拉索或者支撑柱外侧设置的索膜组件或者普通薄膜组成了连栋索膜大棚的立面围护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相邻两根所述托膜索的端部对应连接于同一根所述支撑柱的上部,所述索膜组件覆盖在所述托膜索上,且在所述支撑柱上部分隔开,使连栋索膜大棚的各个坡顶处能够与外界连通,形成设置有顶部通风结构的连栋索膜大棚。

需要说明的是,设有顶部通风结构的连栋索膜大棚,在每一个单体索膜大棚的顶部,即每一行支撑柱两侧设置有两块索膜组件,该两块索膜组件在支撑柱顶部位置处于分离状态,从而使每一个单体索膜大棚的顶部形成了顶部通风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分叉结构;

所述托膜索的第一端与其中一根所述支撑柱上的分叉结构连接,第二端与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上位于所述分叉结构下方的位置处连接;

所述索膜组件覆盖在所述托膜索及所述分叉结构上,并在所述分叉结构处形成所述顶部通风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分叉结构是在支撑柱的顶部或上部向一侧设置一个侧枝结构,也可以是在支撑柱的顶部设置一个v型结构或者三角形结构,分叉结构是沿横向展开的,即在横向上处于一个立面上。设置分叉结构的技术目的是,使连接于同一个支撑柱上部的托膜索的两个端部处于同一个立面的不同高度处,优选地,使该两个托膜索在垂直投影上有部分重叠,这样的话,所支撑的索膜组件在垂直投影上也有部分重叠,其技术效果是,位于上部的索膜组件对位于其下方的通风口具有遮挡作用,避免雨水落入大棚内。

在同一个支撑柱上,一侧的托膜索与分叉结构连接,另一侧的托膜索在分叉结构下方与支撑柱连接。这样,位于两个托膜索上的两个索膜组件在分叉结构处被分隔开,在两个索膜组件之间形成顶部通风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部通风结构的开口处设置有遮挡结构;

所述遮挡结构开启时,连栋索膜大棚与外界通过所述顶部通风结构连通;所述遮挡结构关闭时,能够对所述顶部通风结构封堵,用于遮挡或者保温。

需要说明的是,遮挡结构可以是膜材结构,即把部分索膜组件用作遮挡结构;也可以是气囊结构,该气囊结构与分叉结构连接,需要起遮挡作用时,给气囊充气,使气囊膨胀堵塞通风口。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索膜组件上位于相邻两行所述支撑柱之间的位置处沿连栋索膜大棚的纵向分隔开,形成排水间隔。即,索膜组件在连栋索膜大棚中各个单体大棚之间最低位置处断开,形成排水间隔,以便使大棚屋面的雨水从该断开处排离索膜大棚屋面。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该排水间隔处的下方设置排水结构,排水结构可以与大棚结构连接,由大棚结构悬挂,也可以用支撑结构在地面上支撑,还可以使雨水直接落在地面,在地面有组织排水。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各排中相邻两根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地锚结构;

所述平衡索连接于所述托膜索与相对应的所述地锚结构之间,用于绷紧所述托膜索。

需要说明的是,平衡索的功能是使托膜索处于设定的绷紧状态,从而能够使设置在托膜索上的索膜组件铺平绷展,避免雨天兜雨,风天起伏。平衡索可以在中部与托膜索连接,其两端与地锚结构连接,也可以是一端与托膜索连接,另一端与地锚结构连接。平衡索可以通过紧绳器与地锚结构连接,以便用于拉紧平衡索。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的上部、下部分别设置有连接结构;

所述托膜索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根所述支撑柱上部的所述连接结构连接;

所述平衡索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柱下部的所述连接结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平衡索的下端与支撑柱下部的连接结构连接,这样的话,就不用在各排中相邻两根支撑柱之间设置地锚结构,从而可以使相邻两支撑柱之间的空间成为无障碍空间,有利于机械化田间作业。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该连栋索膜大棚还包括紧固结构;

所述紧固结构设置于连栋索膜大棚纵向至少一端处的大地上,所述索膜组件与所述紧固结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紧固结构的第一个功能是拉紧索膜组件,使索膜组件始终处于设定的绷紧状态,防止索膜组件坡屋面松弛而造成下雨天兜雨,或者雪天积雪,也能够防止刮风时索膜组件被风吹起。具体的,紧固结构可以是锚柱索结构、梁柱结构或者锚索梁柱结构。锚柱索结构是由地锚-斜拉索-支柱组成的抗张拉结构,索膜组件中的抗拉构件端部与该抗张拉结构连接;梁柱结构组成的抗张拉结构是利用其梁柱结构中的柱结构采用格构柱、或者大截面单根型材柱来抵抗索膜组件中的抗拉构件的水平拉力,相应的,梁结构采用桁架梁,锚索梁柱结构是由地锚-斜拉索-支柱-斜梁组成的抗张拉结构,索膜组件中的抗拉构件端部可与该抗张拉结构任意连接。索膜组件中的抗拉构件与紧固结构连接,可以设置紧绳器,借助紧绳器把抗拉构件拉紧。

该紧固结构的第二个功能是用于稳定支撑柱和/或托膜索与平衡索相交处,具体为,在支撑柱的至少一端设置行向稳定索,该行向稳定索连接在支撑柱与紧固结构之间,并绷紧,以实现对支撑柱至少一端的张紧固定,有效缓解支撑柱及整个单体索膜大棚沿着长度方向晃动。优选地,在每个单体索膜大棚长度方向上两端分别设置紧固结构和行向稳定索,并在纵向上用行向稳定索分别连接每一个支撑柱和每一个托膜索与平衡索的相交处,并对两端进行绷紧,提高所有单体索膜大棚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整座连栋索膜大棚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该连栋索膜大棚还包括斜拉索和纵向稳定索;

所述斜拉索设置在位于各排端部处的所述支撑柱外侧,且所述斜拉索的一端与大地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柱上部连接,用于加固位于端部的所述支撑柱;(需要说明的是,在位于各排端部处的支撑柱外侧,也要设置地锚结构,使斜拉索下端通过地锚结构与大地连接)。

所述纵向稳定索的端部与所述紧固结构连接,中部与所述支撑柱和/或所述托膜索连接,用于防止连栋索膜大棚沿纵向晃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栋索膜大棚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栋索膜大棚,包括支撑柱、托膜索、平衡索以及索膜组件;其中,多根支撑柱沿着连栋索膜大棚的横向间隔设置成排,多排支撑柱沿连栋索膜大棚的纵向间隔设置,以形成连栋索膜大棚的支撑骨架;托膜索设置为多根,使得各排支撑柱中任意两根之间分别连接有托膜索,以方便拆卸后安装;多根平衡索分别连接于托膜索与大地之间,或者连接于托膜索与支撑柱之间,由此,通过平衡索的张拉作用,能够将托膜索拉紧;索膜组件安装在托膜索上,能够对连栋索膜大棚中的果蔬植物进行遮挡,以防止雨水直接掉落在果蔬植物上,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本发明中,通过多根支撑柱排列成多排、多行,形成连栋索膜大棚的支撑骨架,通过多根托膜索将各排支撑柱中相邻的两根连接在一起,通过平衡索实现对托膜索的绷紧作用,从而形成了连栋索膜大棚的基本框架,替代了传统中的钢拱架棚,进而,大大降低了用钢量,降低了建造成本,同时缓解了传统钢拱架长途运输不方便的问题。另外,通过采用多根托膜索连接于各排支撑柱中任意相邻的两根之间,从而方便拆卸、安装,以提高各个地区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带有顶部通风结构(通风口)的连栋索膜大棚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在顶部通风结构(通风口)处设置遮挡结构的连栋索膜大棚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带有顶部通风结构(通风口)及遮挡结构的连栋索膜大棚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带有顶部通风结构(通风口)的连栋索膜大棚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带有顶部通风结构(通风口)的连栋索膜大棚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带有顶部通风结构(通风口)的连栋索膜大棚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未带有顶部通风结构(通风口)的连栋索膜大棚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带有顶部通风结构(通风口)的连栋索膜大棚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未带有顶部通风结构(通风口)的连栋索膜大棚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行支撑柱为塔式结构的连栋索膜大棚的示意图。

图标:100-支撑柱;110-分叉结构;120-连接结构;200-托膜索;300-平衡索;400-斜拉索;500-索膜组件;610-顶部通风结构;620-遮挡结构;700-排水间隔;800-地锚结构;900-普通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10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栋索膜大棚,包括支撑柱100、托膜索200、平衡索300、斜拉索400以及索膜组件500;其中,多根支撑柱100沿着连栋索膜大棚的横向间隔设置成排,多排支撑柱100沿连栋索膜大棚的纵向间隔设置,以形成连栋索膜大棚的支撑骨架;托膜索200设置为多根,使得各排支撑柱100中任意两根之间分别连接有托膜索200,以方便拆卸后安装;多根平衡索300分别连接于托膜索200与大地之间,或者连接于托膜索200与支撑柱100之间,由此,通过平衡索300的张拉作用,能够将托膜索200拉紧;当位于边行的支撑柱100的横截面较小,或者其抗弯强度不够时,需要设置斜拉索400,在各排支撑柱100两端位置处(即位于边行的支撑柱)的支撑柱100上连接斜拉索400的一端,并将斜拉索400的另一端与大地连接;从而,增强边行支撑柱100的强度,防止边行支撑柱100受托膜索200向内侧的拉力影响而向内侧倾斜;索膜组件500安装在托膜索200和斜拉索400上,能够对连栋索膜大棚中的果蔬植物进行遮挡,以防止雨水直接掉落在果蔬植物上,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当然,斜拉索400上也可以设置普通膜900,但对于不需要保温的避雨棚,斜拉索400上不需要设置膜材,有利于连栋索膜大棚水平方向上的通风。

需要指出的是,支撑柱100是连栋索膜大棚的支撑结构,其功能是:第一,控制连栋索膜大棚的整体高度;第二,承载连栋索膜大棚向下的荷载及向上的部分荷载,以及横向风力的作用。支撑柱100可以采用钢材或者竹木制成,可用一根型钢(如钢管)制成,也可以用多根型钢制成塔柱、格构柱等形式。在果园建设连栋索膜大棚时,支撑柱100与果树在果园树的纵向上设置在一条线上,且支撑柱100需要高于果树冠。当边行的支撑柱100为格构柱或者塔柱时,由于这类结构具有抗弯强度,能够抵抗一侧托膜索200的单向水平拉力而不会向内倾斜弯曲,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在其外侧设置斜拉索400。如果为了保温,可以把普通膜900或者索膜组件500直接竖向设置在该边行支撑柱100的外侧。

托膜索200和平衡索300均采用一段一段的,包括多根,且托膜索200与平衡索300一一对应设置;一段一段的托膜索200与平衡索300对应配合使用,在平衡索300的拉紧作用下,托膜索200在与平衡索300的连接处向下坠,以便于在此处形成坡底排水结构。

具体的,托膜索200的功能是:第一,安装、支撑索膜组件500,形成连栋索膜大棚设定的坡长;第二,将索膜组件500接收到的风压和雪压传递给支撑柱100和平衡索300;托膜索200主要是由金属或非金属线材制成的,如pet塑钢线、钢丝、钢筋、钢绞线等。

平衡索300的功能是:第一,拉紧托膜索200,使托膜索200形成一定坡度,以便于形成连栋索膜大棚顶部的坡面;第二,抵抗托膜索200传来的向上的负风压拉力,并把拉力通过地锚传递给大地,或者通过两侧的支撑柱100传递给大地。为了实现平衡索300的功能,在平衡索300上设置拉紧装置,如紧绳器等,通过调节紧绳器来调节平衡索300的长度,从而调节对托膜索200的拉紧力大小。优选地,平衡索300与托膜索200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

斜拉索400的功能是:第一,拉紧位于各排两端处的支撑柱100(即边行支撑柱),以提高整个连栋索膜大棚横向的稳定性;第二,在斜拉索400上设置索膜组件500,还能够通过索膜组件500阻挡雨雪对果蔬的侵害。当边行支撑柱的抗弯抗倾斜强度足够大时,仅靠该边行支撑柱就能使连栋索膜大棚在横向上的稳定性达到设计要求,就可以省去斜拉索400。

索膜组件500主要是用塑料薄膜和抗拉构件复合而成的复合体结构,多条抗拉构件沿塑料薄膜卷材的长度方向间隔平行地设置在塑料薄膜上,与塑料薄膜结合为一体;抗拉构件是金属或者非金属制成的柔性条状结构,包括绳状物、带状物、线状物、丝状物、筋状物等。

进一步的,索膜组件500中的抗拉构件与塑料薄膜的结合方式有多种:一是,抗拉构件与塑料薄膜通过热合方式直接结合为一体;二是,用两层塑料薄膜把抗拉构件夹在中间,用热合的方法在抗拉构件两侧把两层塑料薄膜热合在一起,使抗拉构件与两层塑料薄膜成为一体,其中一层塑料薄膜可以是窄条状的,只是为了固定抗拉构件与整张塑料薄膜结合为一体;三是,在制造塑料薄膜时,同时在塑料薄膜上形成管状结构,把抗拉构件设置在管状结构内;四是,在制造塑料薄膜时,在塑料薄膜上直接形成筋状结构,由筋状结构作为抗拉构件。

还需指出的是,根据横排竖行的习惯叫法,本实施例中,将托膜索200的伸长方向设定为横向,将与横向垂直的方向设定为纵向。

本实施例中,在建造连栋索膜大棚时,先把支撑柱100沿着横向布置成排,再把托膜索200在横向上按着预定位置和方向放置在地面上,随后把索膜组件500有序地设置在托膜索200上,提起托膜索200两端,并悬挂在附近的多行成排设置的支撑柱100上部预定位置的悬挂构造上,然后连接平衡索300与托膜索200,并调节平衡索300的张紧度,使托膜索200处于设定的绷紧状态,最后,把索膜组件500展开、拉平、绷紧,使索膜组件500中的抗拉构件与托膜索200处于垂直状态,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设置,最终实现整个连栋索膜大棚的建造。

本实施例中,通过多根支撑柱100排列成多排、多行,形成连栋索膜大棚的支撑骨架,通过多根托膜索200将各排支撑柱100中相邻的两个连接在一起,通过平衡索300实现对托膜索200的绷紧作用,并在各排两端处的支撑柱100上设置斜拉索400,从而形成了连栋索膜大棚的基本框架,替代了传统中的钢拱架棚,进而,大大降低了用钢量,降低了建造成本,同时缓解了传统钢拱架长途运输不方便的问题。另外,通过采用多根托膜索200连接于各排支撑柱100中任意相邻的两根之间,从而方便拆卸、安装,以提高各个地区的适用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相邻两根托膜索200的端部对应连接于同一根支撑柱100的上部,索膜组件500覆盖在托膜索200上,使连栋索膜大棚的各个坡顶处呈密封状态,形成未设置顶部通风结构610的连栋索膜大棚。

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栋索膜大棚的建设面积不大,或者夏季气温不是很高的地区,仅靠其四周的通透的立面就能够满足通风降温要求时,该连栋索膜大棚就不需要设置顶部通风结构610,参考图7、图9,这时,连栋索膜大棚的结构就相对简单,这样的话,支撑柱100两侧的托膜索200的端部在同一支撑柱100顶端处并与支撑柱100连接,从而,可以用整张索膜组件500覆盖在托膜索200、支撑柱100及斜拉索400的上方,此时,连栋索膜大棚的顶部呈密封状态。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相邻两根托膜索200的端部对应连接于同一根支撑柱100的上部,索膜组件500覆盖在托膜索200上,且在支撑柱100顶部分隔开,使连栋索膜大棚的各个坡顶处能够与外界连通,形成设置有顶部通风结构610的连栋索膜大棚。

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栋索膜大棚的建设面积较大,或者夏季气温很高的地区,仅靠其四周的通透的立面不能满足连栋索膜大棚通风、降温要求时,在该连栋索膜大棚的顶部设置顶部通风结构610,具体参考图1-6、图8。由于索膜组件500是贴附在托膜索200上的,索膜组件500的位置决定于托膜索200的位置,由此,同一根支撑柱100上部的相邻两根托膜索200的端部不在一起,而是呈高低布置,此时,索膜组件500就会被分隔开,这样的话,同一根支撑柱100上部的索膜组件500就分隔成两块,即该两块索膜组件500相邻边缘被分隔开,从而形成连栋索膜大棚的顶部通风结构610。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支撑柱100的顶部设置有分叉结构110;托膜索200的第一端与其中一根支撑柱100上的分叉结构110连接,第二端与相邻的支撑柱100上位于分叉结构110下方的位置处连接;索膜组件500覆盖在托膜索200及分叉结构110上,并在分叉结构110处形成顶部通风结构610。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3,分叉结构110可以从支撑柱100上部的设定部位沿横向伸出一条枝杈形成,也可以在支撑柱100上端部设置一个v型结构、三角形结构等,目的是,形成的顶部通风结构610的垂直上方设置有索膜组件500,以防止雨水直接落入连栋索膜大棚内。

支撑柱100一侧的托膜索200连接分叉结构110的两个端部,另一侧的托膜索200的端部在分叉结构110下方与支撑柱100连接,分叉结构110把托膜索200相邻端部沿高低方向分隔开,相应的,索膜组件500也被分叉结构110间接地分隔开,形成顶部通风结构610。

本实施例中,带有顶部通风结构610的连栋索膜大棚除了上述方式外,还可以,不包括上述分叉结构110,参考图4-6,图4中,支撑柱100两侧的托膜索200连接位置的高度不同,形成高度差,由此,两侧的索膜组件500同样会形成高度差,进而在两侧索膜组件500之间便形成了顶部通风结构610,以便于实现通风功能;图5中,支撑柱100采用格构结构(桁架结构),且两侧的托膜索200分别与格构结构(桁架结构)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使得两侧的索膜组件500在格构结构(桁架结构)的顶部相互分开,形成顶部通风结构610,用于通风;图6中,支撑柱100采用塔状结构,且两侧的托膜索200连接在塔状结构宽度方向的两侧,使得两侧的索膜组件500在塔状结构上相互分开,形成顶部通风结构610,用于通风。当然,并不仅限于上述几种方式。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顶部通风结构610的开口处设置有遮挡结构620;遮挡结构620开启时,连栋索膜大棚与外界通过顶部通风结构610连通;遮挡结构620关闭时,能够对顶部通风结构610封堵,用于遮挡或者保温。

进一步的,当连栋索膜大棚的顶部设置有顶部通风结构610时,通过顶部通风结构610能够使棚内与棚外相通,然而,当下雨时,雨水可能会沿着顶部通风结构610进入到棚内,从而滴落在棚内植物上,或者,当外界风比较大时,风通过顶部通风结构610灌入棚内,容易使连栋索膜大棚损坏,另外,当外界出现极寒天气时,冷空气会进入棚内,使棚内温度降低,影响果蔬的正常生长。由此,考虑到上述因素,本实施例中,在顶部通风结构610处可以增设遮挡结构620。该遮挡结构620采用单层膜或者充气膜,当采用充气膜时,充气膜采用气囊结构,充气后,气囊结构膨胀,将顶部通风结构610堵塞。

具体的,参考图2、图3,该遮挡结构620连接在顶部通风结构610处,具体可以是稳定索或者索膜组件500中的抗拉构件,当需要通风时,通过开关机构将遮挡结构620张开,以便于棚内与棚外空气连通;当遇到风、雨、低温情况时,通过开关机构将遮挡结构620关闭,以免于外界的风、雨、低温影响连栋索膜大棚的正常使用以及影响棚内果蔬的正常生长。需要说明的时,此处的开关机构可以是卷膜机构,也可以是一些连杆机构,只要能够开关遮挡结构620即可,具体不受限制。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索膜组件500上位于相邻两根支撑柱100之间的位置处沿连栋索膜大棚的纵向分隔开,形成排水间隔700。

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连栋索膜大棚屋顶的排水性,以缓解雨水对棚顶造成损坏,本实施例中,在屋顶的坡底处设置了排水间隔700,该排水间隔700沿着连栋索膜大棚的纵向布置,具体为,各排中,相邻两根支撑柱100之间的屋面在中部向下倾斜,即支撑柱100的顶部处为屋面的坡顶,两根支撑柱100之间的中间位置为坡底,以便于使雨水沿着坡面向下流,进一步的,在坡底处开设排水间隔700,这样一来,雨水沿着坡面流入排水间隔700,并从排水间隔700排出,由于排水间隔700的下方恰好为果蔬的行间,即雨水落下后直接落入到行间,从而缓解了雨水直接淋到果蔬枝叶上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另外,还可以在排水间隔700下方设置接雨装置,该接雨装置用于有组织排水,且该接雨装置可以设置在大地上,也可以设置在索膜组件500上等,具体位置不受限制。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相邻两根支撑柱100之间,以及各排支撑柱100的两端处均设置有地锚结构800;平衡索300连接于托膜索200与相对应的地锚结构800之间,用于绷紧托膜索200;斜拉索400连接于支撑柱100与两端处的地锚结构800之间,用于拉紧支撑柱100。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该连栋索膜大棚还包括紧固结构;紧固结构设置于连栋索膜大棚纵向至少一端处的大地上,索膜组件500及位于连栋索膜大棚纵向端部的支撑柱100与紧固结构通过纵向稳定索连接。

本实施例中,平衡索300的顶端与托膜索200连接,底端与地锚结构800连接,这样一来,平衡索300拉紧时,能够向下拉托膜索200,从而起到绷紧托膜索200的作用;斜拉索400的顶端与支撑柱100连接,底端与地锚结构800连接,由此,一方面,通过斜拉索400能够对各排支撑柱100中两端的支撑柱100进行拉紧,进一步提高连栋索膜大棚的横向稳定性,并且,在斜拉索400上设置索膜组件500,还能够对棚内果蔬进行遮挡,以防止外界恶劣天气对棚内果蔬产生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斜拉索400即可充当横向稳定索作用,用于缓解各排中两端处的支撑柱100上部沿着横向晃动。具体为,位于各排两端处的支撑柱100在横向上受到内侧托膜索200的拉力作用后,有向内侧倾斜的趋势。基于此,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在两端支撑柱100外侧分别设置了斜拉索400,并将斜拉索400分别与支撑柱100顶部和地锚结构800连接,从而对支撑柱100施加向外侧的横向拉力,抵消托膜索200向内的拉力,使位于各排两端处的支撑柱100更加稳定,进一步使连栋索膜大棚更稳定。

除此以外,为提高连栋索膜大棚的稳定性,还需要考虑纵向稳定因素,本实施例中,在连栋索膜大棚纵向的至少一端处设置紧固结构,索膜组件500中的抗拉构件的端部与紧固结构连接,为了能调整索膜组件500抗拉构件的张紧度,需要用紧绳器连接抗拉构件端部与紧固结构。紧固结构与大棚纵向端部的支撑柱100之间采用纵向稳定索连接,以缓解连栋索膜大棚纵向晃动的问题。由于通过纵向稳定索拉紧,可以适当减小支撑柱100的截面尺寸,或者把格构结构的支撑柱100换成单根型材结构的支撑柱100,以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连栋索膜大棚的建造布局,将支撑柱100沿着横向、纵向分别间隔布置,即横向成排,纵向成行,优选地,各排支撑柱100之间的间距约为3-8米,相应的,托膜索200、平衡索300沿纵向之间的间距同样约为3-8米,将索膜组件500铺设在间隔3-8米的托膜索200上后,索膜组件500的长边容易出现弯曲现象。基于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纵向稳定索与索膜组件500中靠边的抗拉构件连接,用于防止索膜组件500边缘弯曲变形,使索膜组件500中的塑料薄膜随之展平。

由此,本实施例中,设置紧固结构的目的在于:一是连接抗拉构件的端部;二是克服抗拉构件在纵向上产生的向内侧的拉力;三是拉紧并连接索膜组件500,使得索膜组件500中的塑料薄膜处于稳定的绷紧状态;四是连接纵向稳定索,保持连栋索膜大棚骨架结构的纵向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紧固结构包括梁柱组件或梁柱锚索组件,组成梁柱组件的梁结构可以是截面积较大的单根型材结构,也可以是多根型材组成的桁架结构,而梁结构的抗弯强度足以克服抗拉构件产生的拉力作用;组成梁柱组件的柱结构可以是横截面积较大的单根型材结构,也可以是多根型材组成的格构结构,该柱结构的抗弯强度足以克服抗拉构件产生的拉力。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支撑柱100的上部、下部分别设置有连接结构120;托膜索200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根支撑柱100上部的连接结构120连接;斜拉索400的上端与各排两端处的支撑柱100上部的连接结构120连接;平衡索300的下端与支撑柱100下部的连接结构120连接。

具体的,托膜索200通过连接结构120与支撑柱100连接,斜拉索400同样通过连接结构120与支撑柱100连接,另外,平衡索300的底端不仅可以与地锚结构800连接,还可以与支撑柱100下部的连接结构120连接;该连接结构120具体可以采用环状结构。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支撑柱100采用单根型材组成的结构或者多根型材组成的格构结构;托膜索200、平衡索300、斜拉索400及纵向稳定索至少包括钢绞线、塑钢线、钢丝、钢丝束、塑钢线束中的一种;索膜组件500采用至少由塑料薄膜及抗拉构件复合为一体的结构。

参考图10,位于边行的支撑柱100为塔柱,位于中部的支撑柱100为单根型材结构,由于塔柱结构可以抵御单侧托膜索的单向拉力,在塔柱外侧就不需要设置斜拉索400,但为了保温,可以把普通膜900设置在塔柱外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