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榈木嫁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76931发布日期:2018-11-27 21:19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榈木嫁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花榈木无性繁殖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花榈木高效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花榈木(ormosiahenryiprain)为蝶形花科红豆属植物,树皮灰绿色,平滑,有浅裂纹,奇数羽状复叶,上面深绿色,光滑无毛,下面及叶柄均密被黄褐色绒毛,主要产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东南部),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木质优良,是我国重要的珍贵商品用材树种之一,且其树形优美,非常具有园林观赏价值,亦可作庭院及行道绿化树种。近些年来,由于人工过度采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花榈木愈来愈少。同时花榈木种子的种皮坚硬而致密,透水透气性差,在自然状态下,很难发芽,自然繁殖力极弱。因此对人工繁育花榈木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花榈木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00年才有学者对花榈木进行相关研究,目前花榈木人工繁殖多采用种子繁殖,现有常规无性繁殖法中,除了根插之外未见其他无性繁殖方法报道。本发明花榈木嫁接方法是通过对花榈木物候的长期观察,以及嫁接的实践研究,发明出一套简单易操作,成活率极高的花榈木嫁接技术方案,大大加快了苗木成林的速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填补了花榈木人工无性繁殖技术的空白。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花榈木单一用种子繁殖的现状,而提供的一种成活率高,成型快,培育周期短的嫁接无性繁育方法。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花榈木的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砧木表面划两条与砧木枝干平行的直线,深达木质部,宽度以能插入接穗的粗度为准,在两条平行线顶端之间横切一刀,剥离皮层至平行线底部,截断皮层至平行线中部的位置,待接穗的插入。(2)接穗的准备:a、刀片在枝条的芽点下方以20-30°角(优选30°角)向下倾斜削入,深度达穗条直径的1/4-1/3(优选1/4),然后继续向下以40-60°角(优选45°角)倾斜将穗条削断;b、芽点上端枝条平切切断;c、在接穗削面的背面从上至下再削一宽度与砧木上的剥离皮层相当的长削面,深达木质部。(3)固定:接穗以芽向上的方式将接穗的长削面紧贴步骤(1)剥离皮层后的砧木,接穗上端露白,砧木上留下的皮层将接穗托住,将接穗连同皮层一起包扎固定在砧木上,叶柄与芽点裸露在外。(4)套袋:将透明封口袋套于接穗处。所述的花榈木的嫁接方法,优选嫁接时间选择在3月25日至4月30日。进一步优选嫁接时间为4月上旬。所述的花榈木的嫁接方法,优选选择花榈木或鄂西红豆为砧木。因花榈木种源稀少,故选择地径在1cm以上的鄂西红豆作为砧木。本发明优选砧木在嫁接操作前一段时间,加强砧木的水肥管理,以促进树液流动,累积充足养分。所述的花榈木的嫁接方法,优选步骤(1)中砧木地径1-2cm,砧木上所划直线长度为2.5-3cm;步骤(2)接穗芽点上、下方的削面与芽点相距为0.4-0.6cm(优选0.5cm)。本发明优选嫁接时要避开雨天、大风及高温天气,采集花榈木树冠外围向阳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所述的花榈木的嫁接方法,优选步骤(2)选取芽眼饱满且未萌动的枝条作为穗条,然后用干净的湿毛巾包裹穗条,放塑料袋内排空空气遮荫备用,嫁接时枝条下端的两芽弃用,将穗条叶片全部剪去,留下叶柄。所述的花榈木的嫁接方法,优选步骤(3)露白2-4mm。即接穗短于砧木上的接口,在接穗顶部露出2-4毫米的砧木木质部,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所述的花榈木的嫁接方法,优选步骤(3)用锡箔纸将皮层与接穗固定在砧木上。所述的花榈木的嫁接方法,优选步骤(4)将透明封口袋两端捆扎,上紧下松。上端封紧防止雨水渗入,下端松散防止伤口积液,成活率受影响;光照足的地方套牛皮纸或信封袋,防止穗条被灼伤。所述的花榈木的嫁接方法,优选嫁接后保持温度为20-30℃,20-25d检查成活,成活的植株在砧木接穗处以上0.8-1.2cm(优选1.0cm)处截断砧木,并在芽点萌发的过程中及时抹去砧木上的新芽。进一步地,在嫁接前搭建阴棚,用来避免嫁接时和嫁接后的强光和高温。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效果是:(1)本发明的花榈木嫁接法是在经过多次实验情况下,经多次的反复对比研究出的一种嫁接法,突破了花榈木的嫁接繁殖成活率及萌发率低的瓶颈,成活率在90%以上,萌发率在80%以上。(2)采用本发明独特的接穗和砧木嫁接手法,撕皮裸露的部分全为砧木的形成层,解决了传统嫁接法形成层难以对准的缺陷,极大的提高了嫁接的成活率;还可根据接穗的长短,适当调整撕皮的长度,并确保接穗顶端与砧木形成层能有适当的露白,利于砧木与接穗的愈伤组织的融合。(3)本发明在砧木的选择、穗条的保存方式、嫁接手法、嫁接时间和捆绑材料选择、封口袋的包扎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充分发挥这些因素的协同作用,最终研究出一种特别适合于花榈木的嫁接方法。(4)易学易操作,是一种成活率高,产量大,成型快,培育周期短的一种新型嫁接法。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嫁接方法中砧木的处理过程;a为剥离皮层后从平行线中部位置截断皮层;b为处理好的砧木;图2为本发明嫁接方法中接穗的处理过程;a为刀片在枝条的芽点下方以20-30°角向下倾斜削入,深度达穗条直径的1/4-1/3;b为继续向下以40-60°角倾斜将穗条削断;c为芽点上端枝条平切切断;d为芽点上端枝条平切切断后获得的接穗;e为在接穗削面的背面从上至下再削一宽度与砧木上的剥离皮层相当的长削面,深达木质部;f为获得的接穗削面背面的长削面;图3为本发明嫁接方法中的固定过程;a为接穗以芽向上的方式将接穗的长削面紧贴剥离皮层后的砧木,接穗上端露白,砧木上留下的皮层将接穗托住;b为砧木留下的皮层将接穗托住,从正面用锡箔纸将皮层与接穗固定在砧木上,叶柄与芽点裸露在外;图4为本发明嫁接方法中套袋过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花榈木的嫁接,包括以下步骤:(1)嫁接时间选择在4月5日-4月10日;选择地径1cm砧木的鄂西红豆;在砧木表面划两条与砧木枝干平行的长度为3cm的直线,深达木质部,宽度以能插入接穗的粗度为准,在两条平行线顶端之间横切一刀,剥离皮层至平行线底部,截断皮层至平行线中部的位置,待接穗的插入;(2)接穗的准备:a、选取芽眼饱满且未萌动的枝条作为穗条,用湿毛巾包裹穗条,放塑料袋内排空空气遮荫备用,嫁接时枝条下端的两芽弃用,将穗条叶片全部剪去,留下叶柄。b、刀片在枝条的芽点下方以30°角向下倾斜削入,深度达穗条直径的1/4,然后继续向下以45°角倾斜将穗条削断;c、芽点上端枝条平切切断;d、接穗芽点上、下方的削面与芽点相距为0.5cm;e、在接穗削面的背面从上至下再削一宽度与砧木上的剥离皮层相当的长削面,深达木质部;(3)固定:接穗以芽向上的方式将接穗的长削面紧贴步骤(1)剥离皮层后的砧木,接穗上端露白3mm,砧木上留下的皮层将接穗托住,将接穗连同皮层一起用锡箔纸包扎固定在砧木上,叶柄与芽点裸露在外;(4)套袋:将透明封口袋套于接穗处;将透明封口袋两端捆扎,上紧下松。(5)嫁接后保持温度为25-28℃,20-25d检查成活,成活的植株在接穗处以上1.0cm处截断砧木,并在芽点萌发的过程中及时抹去砧木上的新芽。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除了要对比的条件之外,其余的步骤均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实施例1:分别选择地径在1cm以上的翅荚香槐、鄂西红豆、花榈木三种植物作为砧木,在4月上旬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嫁接,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砧木品种重复3次,每个重复嫁接15株,共45株。嫁接后嫁接苗置于大棚内,保持温度20-30℃,湿度50%左右,及时抹去砧木上的新芽,成活的植株在接穗处以上1cm处截断砧木。20d后检查成活,25d后检查萌发情况。实验结果:表1不同砧木对花榈木嫁接成活率及萌发率的影响砧木名称嫁接方法成活率%萌发率%翅荚香槐本发明撕皮枝接42.220鄂西红豆本发明撕皮枝接91.1186.67花榈木本发明撕皮枝接97.7895.55由表1可以看出,翅荚香槐嫁接成活率最低,即使成活也无法萌发;鄂西红豆嫁接成活率及萌发率远大于翅荚香槐嫁接,分别为91.11%、86.67%。花榈木本砧嫁接成活率及萌发率最高,分别达到97.78%、95.55%。实施例2:因花榈木种源稀少,故选择地径在1cm以上的鄂西红豆作为砧木,嫁接用穗条分别经三种不同方法处理0d、5d、10d、25d后,在4月上旬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嫁接,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组嫁接重复3次,每个重复嫁接15株,共45株。三种方式分别为:a、干净湿毛巾包裹,放塑料袋中排空空气遮荫;b、4℃保湿冷藏;c、置于室温下保湿。嫁接后嫁接苗置于大棚内,保持温度20-30℃,湿度50%左右,20d左右检查成活。实验结果:表2不同穗条保藏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a处理用干净湿毛巾包裹,放塑料袋中排空空气遮荫,可以有效延长穗条的保存时间,放置25d后穗条仍能有较高的成活率,达75.55%,常规的低温冷藏处理效果较差,在进行大批量嫁接时,采用本发明所使用的穗条保藏方法能有效提高整体的嫁接成活率。实施例3:因花榈木种源稀少,故选择地径在1cm以上的鄂西红豆作为砧木,在4月上旬分别采用切接、劈接、盾形芽接、h形撕皮芽接、本发明嫁接的方法进行嫁接,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种嫁接方式重复3次,每个重复嫁接15株,共45株。嫁接后嫁接苗置于大棚内,保持温度20-30℃,湿度50%左右,及时抹去砧木上的新芽,成活的植株在接穗处以上1cm处截断砧木。20d后检查成活,25d后检查萌发情况。实验结果:表3不同嫁接方式对花榈木嫁接成活率及萌发率的影响嫁接方法成活率%萌发率%切接13.336.67劈接13.330盾形芽接00h形撕皮芽接00本发明91.1182.22从表3可以看出,花榈木可以采用枝接的方法进行嫁接,最佳嫁接法为本发明方法,成活率达91.11%,萌发率达82.22%。本发明方法可以增大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的接触面,促进植物体内的营养成分充分填充砧木与接穗的间隙,使二者的组织细胞快速增生,并迅速将创面予以连接。花榈木芽接成活率及萌发率为0。劈接和切接成活率及萌发率都较低。实施例4:因花榈木种源稀少,故选择地径在1cm以上的鄂西红豆作为砧木,在4月上旬分别采用本发明方法、t形撕皮接、7形撕皮接的方法进行嫁接,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种嫁接方式重复3次,每个重复嫁接15株,共45株。嫁接后嫁接苗置于大棚内,保持温度20-30℃,湿度50%左右,及时抹去砧木上的新芽,成活的植株在接穗处以上1cm处截断砧木。20d后检查成活,25d后检查萌发情况。实验结果:表4不同撕皮形状对花榈木嫁接成活率及萌发率的影响嫁接方法成活率%萌发率%本发明撕皮接91.1182.22t形撕皮接007形撕皮接91.1175.55从表4可以看出,花榈木的本发明嫁接方法成活率达91.11%,萌发率达82.22%,可根据接穗的长短,适当调整撕皮的长度,并确保接穗顶端与砧木形成层能有适当的露白,利于砧木与接穗的愈伤组织的融合。7形撕皮接也能保证接穗的成活,萌发率低于本发明方法,为75.55%,但操作较为复杂,撕皮后穗条嵌入过程容易损伤芽点,造成穗条的浪费,且不易露白。实施例5:因花榈木种源稀少,故选择地径在1cm以上的鄂西红豆作为砧木,分别在8月上旬、10月中旬、4月上旬、4月中下旬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嫁接,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组嫁接重复3次,每个重复嫁接15株,共45株。嫁接后嫁接苗置于大棚内,保持温度20-30℃,湿度50%左右,及时抹去砧木上的新芽,成活的植株在接穗处以上1cm处截断砧木。20d检查成活,25d后定期检查萌发情况。实验结果:表5不同嫁接时间对花榈木嫁接成活率及萌发率的影响嫁接时间成活率%萌发率%萌发时间17年8月3号97.7846.6740d后17年10月12号95.5640.00第二年4月后18年4月8号91.1182.2220-25d后18年4月17号88.8975.5520-25d后从表5可以看出,花榈木在4月上旬嫁接时,成活率及萌发率分别为91.11%、82.22%,且在20天后开始陆续萌发。4月中下旬成活率及萌发率稍低于4月上旬。10月进行嫁接,成活率较高,达96.56%,第二年4月花榈木进入生长季才开始萌发,且萌发率较低,仅40.00%。因此,花榈木最佳嫁接时间为4月上旬,此时砧木形成层生长最旺盛,创面愈合能力最强,花榈木处于休眠期,芽点也未开始萌动。实施例6:因花榈木种源稀少,故选择地径在1cm以上的鄂西红豆作为砧木,在4月上旬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嫁接,在固定接穗过程中,分别采用锡箔纸、电胶布、透明嫁接膜进行捆绑固定,固定后不套袋,置于大棚内,保持温度20-30℃,湿度50%左右,分别于4d、6d、8d、10d、12d、14d后观察愈伤组织产生情况,以不采用任何方式捆绑固定为对照。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组嫁接重复3次,每个重复嫁接15株,共45株。实验结果:表6不同固定捆绑材料对愈伤组织产生的影响愈伤组织的产生对嫁接成活有着重要影响,从表6可以看出,用锡箔纸进行捆绑固定的接穗处更易产生愈伤组织,从6d后就开始产生愈伤组织,因为锡箔纸能对接穗有效地进行黑暗处理,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产生。用电胶布捆绑固定的接穗在10d后产生愈伤组织,而透明嫁接膜效果最差,14d后才开始产生愈伤组织,目前常见的嫁接中多采用透明嫁接膜进行嫁接。此外,本发明还将传统嫁接时包扎时封口袋上下两端都扎紧与本发明中包扎时封口袋上紧下松进行对比,翅荚香槐、鄂西红豆、花榈木中,翅荚香槐伤流最严重,受伤口积液影响,上下两端都扎紧时成活率为0,鄂西红豆、花榈木伤流情况较轻,但穗条的成活也受影响。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