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09842发布日期:2018-12-19 05:1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土壤耕层熟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薄壳山核桃,胡桃科,山核桃属(caryaillinoensis)植物,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碧根果”等。薄壳山核桃树干端直,树冠近广卵形,根系发达,耐水湿,可孤植、丛植于湖畔、草坪等,宜作庭荫树,行道树,亦适于河流沿岸及平原地区绿化造林,为很好的城乡绿化树种和果材兼用树种。

薄壳山核桃为深根系作物,吸收根主要集中地面下30~50厘米生土中,耕作层熟土要求深达至少60厘米,目前农田土壤熟土在地面下0~20厘米,无法满足薄壳山核桃生长结实的需要,所以需要对薄壳山核桃进行熟土改造。

目前,薄壳山核桃生产上解决耕作层土壤熟化问题,一般是通过挖沟、结合施用有机肥来解决,即挖坑后把有机肥拌土混匀后填入坑中,但是有机肥肥源缺乏,用量大造成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利于天然熟土回填栽植沟,所述熟土的改造能够彻底解决有机肥肥源缺乏,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核桃林行间,从每行第一棵树开始,沿行向在核桃树树冠外围设置第一沟槽;并将设置第一沟槽时挖出的土置于地头;所述第一沟槽宽80~100cm,深40~70cm,长为株距;所述核桃林的行距为6~12m;

2)在所述第一沟槽与邻行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之间的行间空地设置第一熟土转移区,将所述第一熟土转移区的熟土回填至第一沟槽;

3)在每行第二棵树的树冠外围沿行向设置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宽80~100cm,深40~70cm,长为株距;将设置所述第二沟槽时取出的土平铺至第一熟土转移区;

4)在所述第二沟槽与邻行第二棵树和第三棵树之间的行间空地设置第二熟土转移区,将所述第二熟土转移区的熟土回填至第二沟槽;

5)依据上述步骤1)~4)的方案将设置每行的第n沟槽时取出的土平铺至第n-1熟土转移区,将第n熟土转移区的熟土回填至第n沟槽,将步骤1)所述置于地头的土转移至第n熟土转移区,直至所述核桃林完成所有行间熟土改造;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优选的,所述熟土包括表层0~20cm的土壤。

优选的,完成所述行间熟土改造后,还包括在行间生草栽培和深耕土壤。

优选的,所述生草栽培包括自然生草或者人工生草。

优选的,所述深耕土壤的深度为40~60c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利于行间天然熟土回填栽植沟,彻底解决有机肥肥源缺乏,成本高的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改造当年年底发现实施区域薄壳山核桃生长旺盛,年新梢生长量达126厘米,而且成本仅包括设置沟槽和转移熟土的费用,约每亩150元,每亩减少开支80元,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熟土改造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核桃林行间,从每行第一棵树开始,沿行向在核桃树树冠外围设置第一沟槽;并将设置第一沟槽时挖出的土置于地头;所述第一沟槽宽80~100cm,深40~70cm,长为株距;所述核桃林的行距为6~12m;

2)在所述第一沟槽与邻行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之间的行间空地设置第一熟土转移区,将所述第一熟土转移区的熟土回填至第一沟槽;

3)在每行第二棵树的树冠外围沿行向设置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宽80~100cm,深40~70cm,长为株距;将设置所述第二沟槽时取出的土平铺至第一熟土转移区;

4)在所述第二沟槽与邻行第二棵树和第三棵树之间的行间空地设置第二熟土转移区,将所述第二熟土转移区的回填转移至第二沟槽;

5)依据上述步骤1)~4)的方案将设置每行的第n沟槽时取出的土平铺至第n-1熟土转移区,将第n熟土转移区的熟土回填至第n沟槽,将步骤1)所述置于地头的土平铺至第n熟土转移区,直至所述核桃林完成所有行间熟土改造;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在本发明所述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中,在核桃林行间,从每行第一棵树开始,沿行向在核桃树树冠外围设置第一沟槽;并将设置第一沟槽时挖出的土置于地头;所述第一沟槽宽80~100cm,深40~70cm,长为株距;所述核桃林的行距为6~12m。本发明对所述设置第一沟槽的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利用机械。本发明所述机械优选包括挖掘机。本发明所述第一沟槽的深优选为45~65cm,更优选为52~63cm,最优选为60cm。

设置完第一沟槽后,本发明在所述第一沟槽与邻行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之间的行间空地设置第一熟土转移区,将所述第一熟土转移区的熟土回填至第一沟槽。本发明所述熟土优选包括表层0~20cm的土壤。本发明对所述熟土转移的方式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利用机械。本发明所述机械优选包括挖掘机。本发明对所述熟土转移区的范围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将熟土转移区的表层0~20cm深的熟土填满沟槽即可。

本发明在每行第二棵树的树冠外围沿行向设置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宽80~100cm,深40~70cm,长为株距;将设置所述第二沟槽时取出的土平铺至第一熟土转移区。本发明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优选在与核桃林行向平行的同一条直线上。本发明所述第二沟槽的深优选为45~65cm,更优选为52~63cm,最优选为60cm。本发明所述平铺优选为将设置沟槽时取出的土平铺在熟土转移区取熟土的位置,使核桃林的地面平整。

本发明在所述第二沟槽与邻行第二棵树和第三棵树之间的行间空地设置第二熟土转移区,将所述第二熟土转移区的熟土回填至第二沟槽。

依据上述规则,本发明将设置每行的第n沟槽时取出的土平铺至第n-1熟土转移区,将第n熟土转移区的熟土回填至第n沟槽,并将所述设置第一沟槽时挖出的土平铺至第n熟土转移区,直至所述核桃林完成所有行间熟土改造;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本发明所述第n沟槽优选与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的宽度、深度和长均相同,每行核桃树所对应的所有沟槽可沿行向连接起来成一条线。本发明在完成所述行间熟土改造后,优选还包括在行间生草栽培和深耕土壤,以便加速行间土壤的熟化。本发明所述生草栽培的方式优选包括自然生草或者人工生草。当所述生草栽培方式为人工生草时,优选包括种植三叶草、菊苣和毛叶苕子。本发明对所述生草栽培的播种量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播种量即可。本发明在生草后,只要草不超过树高、不影响树势就可让其自然生长。本发明所述深耕的深度优选为40~60cm。本发明在所述核桃林完成所有行间熟土改造后,优选每年在之前未设置沟槽的地方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法重新设置沟槽和熟土转移区,一直到所述核桃林土壤全部是熟土。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2016年春于江苏连云港东海县桃林镇官庄村东海县黑龙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薄壳山核桃种植园。按照图1所示步骤实施熟土改造,实施21亩。

从每行第一棵开始,在树冠外围沿栽植行用挖掘机开挖宽第一沟槽,根据薄壳山核桃生长特点,沟槽宽80厘米、深60厘米、长即栽植株距,挖出土壤放到地头。

充分利用两行之间的熟土(行距6~12米),用挖掘机在第一沟槽与邻行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之间的行间空地上设置第一熟土转移区,并将第一熟土转移区0~20cm深的熟土扒进第一沟槽里。

就第二棵,同样在树冠外围用挖掘机沿栽植行开挖宽80厘米、深60厘米、长即栽植株距的第二沟槽,挖出的土平摊在第一熟土转移区。

用挖掘机把在第二沟槽与邻行第二棵树和第三棵树之间的行间空地上设置第二熟土转移区,并将第二熟土转移区0~20cm深的熟土扒进第二沟槽里。

就第三棵,同样在树冠外围用挖掘机沿定植行开挖宽80厘米、深60厘米、长即栽植株距的第三沟槽,挖出土壤平摊在第二熟土转移区上。

依此类推,直到把这一行挖通。

继续挖第二行,第三行,直到把所有栽植行挖完,把放在地头的土铺在最后一个熟土转移区上。

夏季,每年行间生草深耕熟化土壤。

2016年底发现熟土改造区域生长旺盛,年新梢生长量达126厘米。

实施例2

2017年春于江苏连云港东海县桃林镇官庄村东海县黑龙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薄壳山核桃种植园。按照图1所示步骤实施熟土改造,实施1240亩。

从每行第一棵开始,在树冠外围沿栽植行用挖掘机开挖宽第一沟槽,根据薄壳山核桃生长特点,沟槽宽80厘米、深60厘米、长即栽植株距,挖出土壤放到地头。

充分利用两行之间的熟土(行距6~12米),用挖掘机在第一沟槽与邻行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之间的行间空地上设置第一熟土转移区,并将第一熟土转移区0~20cm深的熟土扒进第一沟槽里。

就第二棵,同样在树冠外围用挖掘机沿栽植行开挖宽80厘米、深60厘米、长即栽植株距的第二沟槽,挖出的土平摊在第一熟土转移区。

用挖掘机把在第二沟槽与邻行第二棵树和第三棵树之间的行间空地上设置第二熟土转移区,并将第二熟土转移区0~20cm深的熟土扒进第二沟槽里。

就第三棵,同样在树冠外围用挖掘机沿定植行开挖宽80厘米、深60厘米、长即栽植株距的第三沟槽,挖出土壤平摊在第二熟土转移区上。

依此类推,直到把这一行挖通。

继续挖第二行,第三行,直到把所有栽植行挖完,把放在地头的土铺在最后一个熟土转移区上。

夏季,每年行间生草深耕熟化土壤。

年底发现该熟土改造区域生长旺盛,年新梢生长量平均达126厘米。

对比例1

2017年春于江苏徐州丰县欢口镇常庄村江苏鹏惠果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薄壳山核桃种植园,定植三年,每棵树挖坑施有机肥,施肥量50kg。在树冠外围四周挖四个坑,每个坑挖40~60cm,施有机肥后,填埋时,先将表层熟土(离地面0~20cm)填埋坑中,后将下层生土(离地面20~40cm)覆盖其上。

年底发现,挖坑施有机肥改造后,年新梢生长量为115厘米。

对比例2

2017年春于江苏徐州丰县欢口镇常庄村江苏鹏惠果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薄壳山核桃种植园,定植三年,每棵树挖坑施有机肥,施肥量50kg。在树冠外围四周挖四个坑,每个坑挖40~60cm,施有机肥后,填埋时原土覆盖。

年底发现,挖坑施有机肥改造后,年新梢生长量为100厘米。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壳山核桃林熟土改造方法,改造当年核桃林生长旺盛,年新梢生长量达126厘米,传统挖坑施有机肥仅100~115厘米;传统挖坑施有机肥,每亩用工80元,有机肥150元,累计230元/亩;而本发明中成本仅包括挖机费,每亩150元,每亩可减少开支80元,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