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0625发布日期:2019-01-05 09:18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以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为有效活性成分复配的二元复合物,主要应用于农作物上害虫的防治。



背景技术:

吡啶喹唑啉(pyrifluquinazon):属于新型喹唑啉类杀虫剂,作用机理是阻止害虫进食,直至害虫缓慢饿死。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果树和茶叶等作物上蚜虫类、粉虱类、介壳虫类、叶蝉类、蓟马类等刺吸性口器害虫,可以显著降低病毒载体的传播。该化合物可以完全穿透叶面,对在叶面下方捕食以及栖居的害虫也可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

双丙环虫酯(afidopyropen):是天然产物的衍生物,属于生物源农药,它的作用机理不同于常规杀虫剂,它通过干扰昆虫香草酸瞬时受体通道复合物的调控而发挥作用,从而干扰昆虫的取食和其他行为,最终导致昆虫饥饿而亡。可用于经济作物、大田作物和观赏植物等,有效防治刺吸式和吮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粉虱、木虱、介壳虫、粉蚧和叶蝉等。既可叶面处理,也可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

农业生产上害虫的抗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随着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一年又一年的延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以及不科学使用农药等因素,导致害虫的抗性日益严重,产生抗性的害虫种类不断增多。同时,高强度的使用农药,导致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和农民用药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发明人在深入研究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复配配方的过程中,令人意外地发现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进行复配,在一定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对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尤其是对蚜虫、粉虱、叶蝉、蓟马、介壳虫、木虱等害虫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协同增效作用显著、防治害虫效果优秀、持效期长、用药成本低、能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且对农作物安全的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的农药组合物制剂剂型。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上害虫的用途。

上述用途中所述的害虫包括但不限于:蚜虫、粉虱、叶蝉、蓟马、介壳虫、木虱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的农药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由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组成,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的重量比为30:1~1:20,优选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的重量比为20:1~1:10,最优选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的重量比为3:1。

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中,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85%,优选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0%~75%。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任一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水分散粒剂、乳油等。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制备的各种应用剂型中,除了有效活性成分外,还包括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各种辅助成分。

悬浮剂中的辅助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分散剂可选自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聚羧酸盐类、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油酸盐类、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润湿剂可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磺基琥珀辛酯钠盐、烷基丁二酸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盐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增稠剂可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防腐剂可选自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异噻唑啉酮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消泡剂可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己醇、丁醇、辛醇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防冻剂可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山梨醇、尿素、无机盐类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

水分散粒剂中的辅助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分散剂可选自如亚甲基双荼磺酸钠、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木质素磺酸钙、聚羧酸盐、烷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盐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润湿剂可选自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硫酸盐、a-磺基脂肪酸甲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和烷基丁二酸酯磺酸钠盐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崩解剂可选自如硫酸钠、氯化钙、聚乙烯吡咯酮、羧甲基淀粉钠、淀粉、硫酸铵、氯化钠、膨润土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载体可选自如高岭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白炭黑、凹凸棒土、玉米淀粉、海泡石、方解石、硅石、叶蜡石、木糖醇、蒙脱石、陶土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

乳油中的辅助成分包括但不限于:乳化剂可选自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烷基二苯醚二磺酸(二)钠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稳定剂可选自如环氧大豆油、环氧脂肪酸甲酯、环氧氯丙烷、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溶剂可选自如醋酸仲丁酯、酒精、松酯基植物油、二甲基亚砜、溶剂油100#、溶剂油150#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农药组合物各种制剂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于现有的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复配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较之单剂单独使用明显提高了对农作物上害虫的防治效果。

2、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两种活性成分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3、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两种活性成分复配,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作用位点增加,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2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悬浮剂

以下各物质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吡啶喹唑啉15%、双丙环虫酯5%、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7%、磺基琥珀辛酯钠盐5%、硅酸镁铝2.5%、山梨酸钾0.2%、硅酮类化合物0.1%、乙二醇2.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均匀、砂磨机中砂磨后,即可制得2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悬浮剂。

采用上述制备的2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悬浮剂用于防治小麦蚜虫,由表1可见:2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悬浮剂施药后3d、7d、14d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分别为86.26%、98.37%和94.58%,明显要好于10%吡啶喹唑啉悬浮剂和10%双丙环虫酯悬浮剂分别单独使用。可见,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施用2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悬浮剂后对小麦产生药害。

表12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的试验结果

实施例二15%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悬浮剂

以下各物质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吡啶喹唑啉5%、双丙环虫酯10%、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5%、十二烷基硫酸钠5%、黄原胶2%、山梨酸钾0.3%、硅油0.1%、丙三醇3%,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均匀、砂磨机中砂磨后,即可制得15%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悬浮剂。

采用上述制备的15%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悬浮剂用于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由表2可见:15%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悬浮剂施药后3d、7d、14d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分别为83.25%、93.67%和89.49%,明显要好于10%吡啶喹唑啉悬浮剂和10%双丙环虫酯悬浮剂分别单独使用。可见,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施用15%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悬浮剂后对茶树产生药害。

表215%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悬浮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试验结果

实施例三5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

以下各物质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吡啶喹唑啉25%、双丙环虫酯2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10%、木质素磺酸钠8%、聚乙烯吡咯酮6%,硅藻土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后,即可制得5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

采用上述制备的5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黄瓜白粉虱,由表3可见:5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施药后3d、7d、14d对黄瓜白粉虱的防效分别为76.95%、88.16%和82.67%,明显要好于20%吡啶喹唑啉水分散粒剂和20%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分别单独使用。可见,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施用5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后对黄瓜产生药害。

表35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白粉虱的试验结果

实施例四63%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

以下各物质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吡啶喹唑啉7%、双丙环虫酯56%、聚羧酸盐8%、十二烷基硫酸钠6%、膨润土5%,高岭土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后,即可制得63%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

采用上述制备的63%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柑橘树介壳虫,由表4可见:63%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施药后3d、7d、14d对柑橘树介壳虫的防效分别为68.36%、81.71%和76.11%,明显要好于20%吡啶喹唑啉水分散粒剂和20%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分别单独使用。可见,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施用63%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后对柑橘树产生药害。

表463%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树介壳虫的试验结果

实施例五4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乳油

以下各物质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吡啶喹唑啉35%、双丙环虫酯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5%、环氧大豆油5%、醋酸仲丁酯15%,溶剂油100#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溶解搅拌均匀后,即可制得4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乳油。

采用上述制备的4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乳油用于防治茄子蓟马,由表5可见:4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乳油施药后3d、7d、14d对茄子蓟马的防效分别为73.52%、86.34%和80.32%,明显要好于5%吡啶喹唑啉乳油和5%双丙环虫酯乳油分别单独使用。可见,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施用4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乳油后对茄子产生药害。

表540%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乳油防治茄子蓟马的试验结果

实施例六32%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乳油

以下各物质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吡啶喹唑啉30%、双丙环虫酯2%、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12%、环氧大豆油5%、醋酸仲丁酯15%,溶剂油150#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溶解搅拌均匀后,即可制得32%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乳油。

采用上述制备的32%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乳油用于防治梨树梨木虱,由表6可见:32%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乳油施药后3d、7d、14d对梨树梨木虱的防效分别为78.41%、91.26%和85.05%,明显要好于5%吡啶喹唑啉乳油和5%双丙环虫酯乳油分别单独使用。可见,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施用32%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乳油后对梨树产生药害。

表632%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乳油防治梨树梨木虱的试验结果

实施例七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复配对小麦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ny/t1154.6-2006》,采用浸虫法。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7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复配对小麦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从表7可以看出,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在30:1~1:20(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对小麦蚜虫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实施例八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复配对黄瓜白粉虱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ny/t1154.9-2008》,采用喷雾法。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8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复配对黄瓜白粉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从表8可以看出,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在30:1~1:20(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对黄瓜白粉虱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实施例九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复配对茄子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ny/t1154.6-2006》,采用浸虫法。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9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复配对茄子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

从表9可以看出,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在30:1~1:20(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对茄子蓟马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吡啶喹唑啉和双丙环虫酯的农药组合物,协同增效作用显著,相比各单剂单独使用,防效明显提高,能有效防治农作物上的蚜虫、粉虱、叶蝉、蓟马、介壳虫、木虱等害虫,持效期长,对农作物安全,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