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除尘秸秆粉碎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6799发布日期:2018-12-28 19:5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多级除尘秸秆粉碎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秸秆粉碎农机具技术领域,涉及多级除尘秸秆粉碎收获机。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秸秆收获作业大部分是人砍、肩扛、人力装车、效率低、传统的作业模式,收获后的秸秆不能满足牲畜养殖户和电厂生物燃料发电的要求,不能直接投喂或进行生物燃料发电,还要投入额外的人力物力把收获的秸秆二次加工进行除尘筛土,才能满足喂养牲畜或当做生物燃料的需要,普通的秸秆收获机搅龙轴少,存在除尘率低,含土量高等技术问题,影响牲畜食用的口感,也影响生物燃料发电的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多级除尘秸秆粉碎收获机,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多级除尘秸秆粉碎收获机,包括:

牵引架,所述牵引架一侧依次设置有动力装置、粉碎装置、输送除尘装置和风机抛送装置,所述粉碎装置、所述输送除尘装置均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输送除尘装置包括搅龙组,所述搅龙组包括若干搅龙,所述搅龙组外设置有底部带有小孔的搅龙壳,所述搅龙壳内形成弯曲的物料通道。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搅龙组包括平行设置的前搅龙轴、中搅龙轴和后搅龙轴,所述前搅龙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传送方向朝向另一端的前左旋叶片和前右旋叶片,所述中搅龙轴的中部设置有传送方向朝向两端的中左旋叶片和中右旋叶片,所述后搅龙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传送方向朝向另一端的后左旋叶片和后右旋叶片。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邻所述搅龙壳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前搅龙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牵引装置、所述动力装置、所述粉碎装置、所述输送除尘装置和所述风机抛送装置均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底部靠近所述动力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支脚,另一端设置有限深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搅龙壳靠近所述后搅龙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开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一侧的动力输入箱,。

所述动力输入箱内贯穿设置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远离所述牵引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节,所述动力输入箱内设置有与所述输入轴垂直连接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自由端上同轴设置有输出轴带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粉碎装置包括与所述前搅龙轴轴线平行的粉碎轴,所述粉碎轴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粉碎轴带轮和第二粉碎轴带轮,所述第一粉碎轴带轮通过皮带与所述输出轴带轮连接,所述粉碎轴上设置有若干动刀,所述粉碎轴上方设置有粉碎机壳,所述粉碎机壳上设置有与若干所述动刀交错设置的若干定刀。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若干所述动刀包括第一动刀和第二动刀,所述第一动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动刀,若干所述定刀包括第一定刀和第二定刀,所述第一动刀与所述第二动刀、所述第一定刀与所述第二定刀均间隔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前搅龙轴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前搅龙带轮和第二前搅龙带轮,所述中搅龙轴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中搅龙带轮和第二中搅龙带轮,所述后搅龙轴一端设置有后搅龙带轮,

所述第二前搅龙带轮与所述第二粉碎轴带轮、所述第一中搅龙带轮与所述第一前搅龙带轮、所述第二中搅龙带轮与所述后搅龙带轮均通过皮带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机抛送装置5包括设置在所述搅龙壳48一侧的抛送风机筒53,所述抛送风机筒53内设置有风机52,所述风机52与所述输入轴24连接,所述抛送风机筒侧壁的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该机由秸秆粉碎机、搅龙输送装置、风机抛送装置、抛料筒、限深轮组合而成,是把秸秆粉碎、抛送、收集地作业步骤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多功能作业机具。一次进地,可完成秸秆的粉碎并收集,或用于电厂发电的生物燃料。使用本机具收获的秸秆由三道搅龙装置除尘之后,含土量低于5%,用于生物燃料发电效率提高。减少了以往人们把秸秆收集、装车、运回家后筛土等繁杂程序。秸秆经过三搅龙除尘收集,节省大量人工,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户获得更大的收益

2、本发明中,本机具采用牵引方式,动力来源于拖拉机后输出轴通过动力输入箱、万向节连接第一粉碎轴带轮、风机来提供动力。牵引架是前方的拖拉机和粉碎回收机的连接媒介;牵引架设置在机头部位,牵引架一侧依次设置有动力装置、粉碎装置、输送除尘装置和风机抛送装置,动力装置接收前侧的拖拉机输入的动力并通过万向节为粉碎回收机的各运动部分提供动力,粉碎装置用于把作物秸秆从地里捡拾,秸秆在机壳定刀和粉碎轴上动刀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粉碎,抛入到粉碎机壳后部的搅龙壳中进行多次的除尘,除尘后集中到中部并送到抛送风机筒中,抛送风机筒在风机箱体提供的动力下高速旋转形成了强劲的抛送风力,把粉碎后的秸秆送到抛送风机筒内并通过抛料筒送入集草车中。

搅龙输送除尘装置包括若干个搅龙,本发明中采用三个相互平行的搅龙,搅龙外设置有搅龙壳,搅龙壳的底部和后侧壁开有密集的小孔,用于将混在被粉碎的秸秆中的沙粒、土等较重的杂质从小孔中漏出,达到去除杂质的作用。

3、本发明中,输送除尘装置实施例一:搅龙组共有三个搅龙,处于同一高度,相互平行且轴线不重合,分为前搅龙中搅龙和后搅龙,前搅龙包括前搅龙轴,前搅龙轴的两端处设置有两个搅龙叶片,左端的前右旋叶片和右端的前左旋叶片,中搅龙包括中搅龙轴,中搅龙轴的中间处设置有左侧的中左旋叶片和右侧的中右旋叶片,后搅龙包括后搅龙轴,后搅龙轴的左端设置有后右旋叶片,右端设置有后左旋叶片,物料从后搅龙壳的中部出口进入风机抛送装置中。三个搅龙形成折线形输送通道。不同叶片,用于将从粉碎轴处接收的秸秆按照在前粉碎轴壳里从两端向中间传送,进入中搅龙壳内将秸秆从中间向两端传送,进入后搅龙壳内将秸秆从两端向中间传送,然后进入风机抛送装置中。即通过三个搅龙将物料沿着折线形路径传送,传送途中将秸秆中的杂质充分筛掉。秸秆由前部粉碎轴粉碎之后经过第一个搅龙除尘后,含土量低于30%,经过第二个搅龙除尘后,含土量低于15%,经过第三个搅龙除尘后,含土量低于5%。

4、本发明中,输送除尘装置实施例二:搅龙组共有三个搅龙,处于同一高度,相互平行且轴线不重合,分为前搅龙、中搅龙和后搅龙,前搅龙包括前搅龙轴,前搅龙轴上设置有用于将物料从左端传送到右端的前右旋叶片,中搅龙包括中搅龙轴,中搅龙轴上设置有用于将物料从右端传送到左端的中左旋叶片,后搅龙包括后搅龙轴,后搅龙轴上设置有用于将物料从左端输送到右端的后右旋叶片,风机抛送装置设置在后搅龙轴左端物料出口处。三个搅龙形成一条龙式的物料输送通道。

5、本发明中,以搅龙输送装置实施例一为例,前搅龙轴与中搅龙轴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上设置有位于中部的第一开口,中搅龙轴与后搅龙轴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的两端设置有两个第二开口,搅龙壳靠近后搅龙轴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开口,且侧壁上设置有与底部小孔相同的小孔,增加允许砂石粒和土颗粒漏出的面积。设置隔板是为了限制物料传送方向,使三个搅龙能够充分搅拌物料,除尘效果最佳。每个搅龙轴上靠近隔板的出口处均设置有拨板,用于将被集中到此处的秸秆物料拨到下一个搅龙壳内进行下一次传送,拨板形状为环绕搅龙轴一圈的与搅龙轴垂直的板。

6、本发明中,本机具具有机架,用于支撑上部的牵引装置、动力装置、粉碎装置、输送除尘装置和风机抛送装置,在机架底部,靠近牵引架的一端设置有支脚,另一端设置有限深轮。支脚竖直支撑整个机架,与限深轮一起支撑平衡整个装置。

7、本发明中,动力装置用于接收前方的拖拉机动力输入,然后再将动力输出到各需要部位,动力输入箱为外壳,包裹住内部的传动装置,动力输入箱内设置有输入轴,输入轴两端贯穿动力输入箱,输入轴轴线与搅龙轴垂直,输入轴前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拖拉机后端的动力输出轴连接,输入轴后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风机连接,用于提供风机抛送装置的抽送力;在动力输入箱中设置有用于将动力输出给粉碎轴的输出轴,输出轴与输入轴通过齿轮垂直连接,输出轴轴线与粉碎轴轴线平行,且设置在粉碎轴上方,输出轴另一端设置有输出轴带轮,输出轴带轮通过皮带与粉碎轴端部的粉碎轴带轮连接,带动粉碎轴旋转。万向节即万向接头,是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的机件,用在需要改变传动轴线方向的位置。

8、本发明中,粉碎装置包括粉碎轴,粉碎轴轴线与三个搅龙轴均平行,粉碎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动轴和前搅龙轴连接,被第一传动轴带动旋转,并将动力传送到前搅龙轴上,带动前搅龙轴旋转输送物料。粉碎轴外周设置有粉碎机壳,粉碎轴上设置有动刀,动刀上带有料勾,料勾方向与粉碎轴旋转方向一致,动刀设置在与粉碎轴轴线垂直的平面上,每个平面上的动刀称为一组,一组包括2-4个动刀,粉碎机壳上设置有与动刀相互配合粉碎秸秆的定刀,动刀与定刀的设置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动刀长度相同,用于处理没有区分垄沟和垄台的平整地面,第二种是将动刀分为两种长度,可以分别拾起垄沟中的秸秆和垄台上不同高度的秸秆。

在第二种定刀与动刀的组合中,动刀分为长度较长的第一动刀和长度较短的第二动刀,第一动刀组与第二动刀组在粉碎轴上间隔设置,间距根据土地上田垄之间的间距来设置。短一些的第一动刀可以卷起田中高出地面的田垄上的秸秆,长一些的第二动刀可以卷起田垄之间地沟中的秸秆,从而可以最大限度使秸秆被卷进双轴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中。卷起之后,粉碎机壳上设置有若干定刀,定刀也分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定刀和第二定刀,根据动刀的长度来设置定刀的长度和位置,定刀与动刀设置在相同的平面上,定刀与动刀相互靠近时两者存在较小的间隙,且由于定刀与动刀均为锋利的刀片,在两者相互作用下可以粉碎长的秸秆。

9、本发明中,三个搅龙的动力来源和连接方式为:通过前搅龙轴一端与第一传动轴连接,前搅龙轴的另一端与中搅龙轴连接,中搅龙轴的另一端与后搅龙轴连接,前搅龙轴与中搅龙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搅龙带轮,相邻搅龙轴的搅龙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后搅龙轴与中搅龙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后搅龙带轮,另一端直接通过轴承与机架连接。

10、本发明中,风机抛送装置包括动力来源风机,风机的旋转轴自由端穿过抛送风机筒并穿入风机箱体内,第二输入轴也在风机箱体内,第二输入轴与风机的自由端平行并通过齿轮连接,风机通过旋转轴和第二输入轴来接收输入轴和万向节传输的动力,抛送风机筒的筒体设置有与第三隔板上的第三开口相同的筒壁开口。后搅龙轴上的拨板将后搅龙壳内的秸秆物料拨到抛送风机筒中,同时由风机提供抛送风力将秸秆物料向上抛起并进入抛送风机筒顶部处的集草车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左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右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搅龙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搅龙壳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动力输入箱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风机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后搅龙拨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牵引架,2-动力装置,21-动力输入箱,22-万向节,23-输出轴,231-输出轴带轮,24-输入轴,3-粉碎装置,31-粉碎轴,311-第一粉碎轴带轮,312-第二粉碎轴带轮,313-动刀,314-第一动刀,315-第二动刀,32-粉碎机壳,321-定刀,322-第一定刀,323-第二定刀,4-输送除尘装置,41-前搅龙轴,411-前左旋叶片,412-前右旋叶片,414-第一前搅龙带轮,415-第二前搅龙带轮,42-中搅龙轴,421-中左旋叶片,422-中右旋叶片,424-第一中搅龙带轮,425-第二中搅龙带轮,43-后搅龙轴,431-后左旋叶片,432-后右旋叶片,434-后搅龙带轮,44-第一隔板,441-第一开口,45-第二隔板,451-第二开口,461-第三开口,48-搅龙壳,49-搅龙组,5-风机抛送装置,51-风机箱体,52-风机,53-抛送风机筒,54-第二输入轴,55-风机旋转轴,6-机架,61-支脚,62-限深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出多级除尘秸秆粉碎收获机,包括:

牵引架1,牵引架1一侧依次设置有动力装置2、粉碎装置3、输送除尘装置4和风机抛送装置5,粉碎装置3、输送除尘装置4均与动力装置2连接,输送除尘装置4包括搅龙组49,搅龙组49包括若干搅龙,搅龙组49外设置有底部带有小孔的搅龙壳48,搅龙壳48内形成弯曲的物料通道。

本实施例中,该机由秸秆粉碎装置3、输送除尘装置4、风机抛送装置5、抛料筒、限深轮62组合而成,是把秸秆粉碎、抛送、收集地作业步骤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多功能作业机具。一次进地,可完成秸秆的粉碎并收集,或用于电厂发电的生物燃料。使用本机具收获的秸秆由三个搅龙除尘之后,含土量低于5%,用于生物燃料发电效率提高。减少了以往人们把秸秆收集、装车、运回家后筛土等繁杂程序。秸秆经过三搅龙除尘收集,节省大量人工,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户获得更大的收益。

本机具采用牵引方式,动力来源于拖拉机后输出轴通过动力输入箱21、万向节22连接第一粉碎轴带轮311、风机52来提供动力。牵引架1是前方的拖拉机和粉碎回收机的连接媒介;牵引架1设置在机头部位,牵引架1一侧依次设置有动力装置22、粉碎装置33、输送除尘装置44和风机抛送装置55,动力装置2接收前侧的拖拉机输入的动力并通过万向节22为粉碎回收机的各运动部分提供动力,粉碎装置3用于把作物秸秆从地里捡拾,秸秆在机壳定刀321和粉碎轴31上动刀313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粉碎,抛入到粉碎机壳32后部的搅龙壳48中进行多次的除尘,除尘后集中到中部并送到抛送风机筒53中,抛送风机筒53在风机箱体51提供的动力下高速旋转形成了强劲的抛送风力,把粉碎后的秸秆送到抛送风机筒53内并通过抛料筒送入集草车中。

搅龙输送除尘装置4包括若干个搅龙,本发明中采用三个相互平行的搅龙,搅龙外设置有搅龙壳48,搅龙壳48的底部开有密集的小孔,靠近后搅龙的绞龙壳48侧壁上也设置有小孔,用于将混在被粉碎的秸秆中的沙粒、土等较重的杂质从小孔中漏出,达到去除杂质的作用。

进一步,搅龙组49包括平行设置的前搅龙轴41、中搅龙轴42和后搅龙轴43,前搅龙轴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传送方向朝向另一端的前左旋叶片411和前右旋叶片412,中搅龙轴42的中部设置有传送方向朝向两端的中左旋叶片421和中右旋叶片422,后搅龙轴4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传送方向朝向另一端的后左旋叶片431和后右旋叶片432。

搅龙输送除尘装置4实施例一:搅龙组49共有三个搅龙,处于同一高度,相互平行且轴线不重合,分为前搅龙中搅龙和后搅龙,前搅龙包括前搅龙轴41,前搅龙轴41的两端处设置有两个搅龙叶片,左端的前右旋叶片412和右端的前左旋叶片411,中搅龙包括中搅龙轴42,中搅龙轴42的中间处设置有左侧的中左旋叶片421和右侧的中右旋叶片422,后搅龙包括后搅龙轴43,后搅龙轴43的左端设置有后右旋叶片432,右端设置有后左旋叶片431,物料从后搅龙壳48的中部出口进入风机抛送装置5中。三个搅龙形成折线形输送通道。

本实施例中,根据螺旋叶片在轴上盘绕方向的不同,叶片可分为左旋和右旋,当形成的螺旋面符合右手定则时,该螺旋面为右旋,否则为左旋。物料的输送方向是由螺旋的旋向及螺旋轴的转向来决定,生产中,物料流向的判断也采用左、右手定则,右螺旋用左手,左螺旋用右手,此时弯曲的四指表示螺旋轴的转向,姆指表示物料的输送方向。根据这种判断规则,设计实施例一中的不同叶片,用于将从粉碎轴31处接收的秸秆按照在前粉碎轴31壳里从两端向中间传送,进入中搅龙壳48内将秸秆从中间向两端传送,进入后搅龙壳48内将秸秆从两端向中间传送,然后进入风机抛送装置5中。即通过三个搅龙将物料沿着折线形路径传送,传送途中将秸秆中的杂质充分筛掉。秸秆由前部粉碎轴粉碎之后经过第一个搅龙除尘后,含土量低于30%,经过第二个搅龙除尘后,含土量低于15%,经过第三个搅龙除尘后,含土量低于5%。

搅龙输送除尘装置4实施例二:搅龙组49共有三个搅龙,处于同一高度,相互平行且轴线不重合,分为前搅龙、中搅龙和后搅龙,前搅龙包括前搅龙轴41,前搅龙轴41上设置有用于将物料从左端传送到右端的前右旋叶片412,中搅龙包括中搅龙轴42,中搅龙轴42上设置有用于将物料从右端传送到左端的中左旋叶片421,后搅龙包括后搅龙轴43,后搅龙轴43上设置有用于将物料从左端输送到右端的后右旋叶片432,风机抛送装置5设置在后搅龙轴43左端物料出口处。三个搅龙形成一条龙式的物料输送通道。

进一步,相邻搅龙壳48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44和第二隔板45,第一隔板44靠近前搅龙轴41,。

本实施例中,以搅龙输送装置实施例一为例,前搅龙轴41与中搅龙轴42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44,第一隔板44上设置有位于中部的第一开口441,中搅龙轴42与后搅龙轴43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45,第二隔板45的两端设置有两个第二开口451,绞龙壳48靠近后搅龙轴43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开口461,且侧壁上设置有与底部小孔相同的小孔,增加允许砂石粒和土颗粒漏出的面积,。设置隔板是为了限制物料传送方向,使三个搅龙能够充分搅拌物料,除尘效果最佳。每个搅龙轴上靠近隔板的出口处均设置有拨板,用于将被集中到此处的秸秆物料拨到下一个搅龙壳48内进行下一次传送,拨板形状为环绕搅龙轴一圈的与搅龙轴垂直的板。

进一步,牵引装置1、动力装置2、粉碎装置3、输送除尘装置4和风机抛送装置5均设置在机架6上,机架6底部靠近动力装置2的一端设置有支脚61,另一端设置有限深轮62。

本实施例中,本机具具有机架6,用于支撑上部的牵引装置1、动力装置22、粉碎装置33、输送除尘装置44和风机抛送装置55,在机架6底部,靠近牵引架1的一端设置有支脚61,另一端设置有限深轮62。支脚61竖直支撑整个机架6,与限深轮62一起支撑平衡整个装置。

进一步,第一隔板44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口441,第二隔板45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开口451,搅龙壳48靠近后搅龙轴43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开口461。

本实施例中,绞龙壳48靠近后搅龙轴43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开口461,且侧壁上设置有与底部小孔相同的小孔,增加允许砂石粒和土颗粒漏出的面积,第三开口461是被粉碎且除过尘的秸秆进入抛送风机筒53中的出口。

进一步,动力装置2包括设置在固定架11一侧的动力输入箱21,风机动力输入箱21内贯穿设置有输入轴24,输入轴24远离牵引装置1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节22,动力输入箱21内设置有与输入轴24垂直连接的输出轴23,输出轴23自由端上同轴设置有输出轴带轮231。

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2用于接收前方的拖拉机动力输入,然后再将动力输出到各需要部位,动力输入箱21为外壳,包裹住内部的传动装置,动力输入箱21内设置有输入轴24,输入轴24两端贯穿动力输入箱21,输入轴24轴线与搅龙轴垂直,输入轴24前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拖拉机后端的动力输出轴连接,输入轴24后端通过一个万向节22与风机52连接,用于提供风机抛送装置5的抽送力;在动力输入箱21中设置有用于将动力输出给粉碎轴31的输出轴23,输出轴23与输入轴24通过齿轮垂直连接,输出轴23轴线与粉碎轴31轴线平行,且设置在粉碎轴31上方,输出轴23另一端设置有输出轴带轮231,输出轴带轮231通过皮带与粉碎轴31端部的粉碎轴带轮311连接,带动粉碎轴31旋转。万向节22即万向接头,是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的机件,用在需要改变传动轴线方向的位置。

进一步,粉碎装置3包括与前搅龙轴41轴线平行的粉碎轴31,粉碎轴3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粉碎轴带轮311和第二粉碎轴带轮312,第一粉碎轴带轮311通过皮带与输出轴带轮231连接,粉碎轴31上设置有若干动刀313,粉碎轴31上方设置有粉碎机壳32,粉碎机壳32上设置有与若干动刀313交错设置的若干定刀321。

进一步,若干动刀313包括第一动刀314和第二动刀315,第一动刀314长度大于第二动刀315,若干定刀321包括第一定刀322和第二定刀323,第一动刀312与第二动刀313、第一定刀322与第二定刀323均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粉碎装置3包括粉碎轴31,粉碎轴31轴线与三个搅龙轴均平行,粉碎轴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动轴23和前搅龙轴41连接,被第一传动轴23带动旋转,并将动力传送到前搅龙轴41上,带动前搅龙轴41旋转输送物料。粉碎轴31外周设置有粉碎机壳32,粉碎轴31上设置有动刀313,动刀313上带有料勾,料勾方向与粉碎轴31旋转方向一致,动刀313设置在与粉碎轴31轴线垂直的平面上,每个平面上的动刀313称为一组,一组包括2-4个动刀313,粉碎机壳32上设置有与动刀313相互配合粉碎秸秆的定刀321,动刀313与定刀321的设置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动刀313长度相同,用于处理没有区分垄沟和垄台的平整地面,第二种是将动刀313分为两种长度,可以分别拾起垄沟中的秸秆和垄台上不同高度的秸秆。

在第二种定刀321与动刀313的组合中,动刀313分为长度较长的第一动刀314和长度较短的第二动刀315,第一动刀314组与第二动刀315组在粉碎轴31上间隔设置,间距根据土地上田垄之间的间距来设置。短一些的第一动刀314可以卷起田中高出地面的田垄上的秸秆,长一些的第二动刀315可以卷起田垄之间地沟中的秸秆,从而可以最大限度使秸秆被卷进双轴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中。卷起之后,粉碎机壳32上设置有若干定刀321,定刀321也分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定刀322和第二定刀323,根据动刀313的长度来设置定刀321的长度和位置,定刀321与动刀313设置在相同的平面上,定刀321与动刀313相互靠近时两者存在较小的间隙,且由于定刀321与动刀313均为锋利的刀片,在两者相互作用下可以粉碎长的秸秆。

进一步,前搅龙轴4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前搅龙带轮414和第二前搅龙带轮415,中搅龙轴4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中搅龙带轮424和第二中搅龙带轮425,后搅龙轴43一端设置有后搅龙带轮434,第二前搅龙带轮415与第二粉碎轴带轮312、第一中搅龙带轮424与第一前搅龙带轮414、第二中搅龙带轮425与后搅龙带轮434均通过皮带连接。

本实施例中,三个搅龙的动力来源和连接方式为:通过前搅龙轴41一端与第一传动轴23连接,前搅龙轴41的另一端与中搅龙轴42连接,中搅龙轴42的另一端与后搅龙轴43连接,前搅龙轴41与中搅龙轴42的两端均设置有搅龙带轮,相邻搅龙轴的搅龙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后搅龙轴43与中搅龙轴4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后搅龙带轮434,另一端直接通过轴承与机架6连接。

进一步,绞龙壳48的上方设置有风机箱体,万向节22的自由端连接有第二输入轴54,所述第二输入轴54的自由端穿入风机箱体51,风机抛送装置5包括设置在搅龙壳48一侧的抛送风机筒53,抛送风机筒53内设置有风机52,风机旋转轴55通过齿轮与第二输入轴54连接。

本实施例中,风机抛送装置5包括动力来源风机52,风机旋转轴55自由端穿过抛送风机筒53并穿入风机箱体51内,万向节22的自由端连接有第二输入轴54,第二输入轴54的自由端也在风机箱体51内,第二输入轴54与风机52的自由端平行并通过齿轮连接,风机52通过风机旋转轴55和万向节22来接收输入轴24的动力,风机52设置在抛送风机筒53内,抛送风机筒53上设置有与第三开口461相同的筒壁开口。后搅龙轴43上的拨板将后搅龙壳48内的秸秆物料拨到抛送风机筒53的筒中,同时由风机52提供抛送风力将秸秆物料向上抛起并进入抛送风机筒53顶部处的集草车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