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植树装置。
背景技术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为宣传建设美丽中国,教育局会要求学校安排相关的植树活动,促进学生增强对绿化环境、保护生态的认识。传统的植树工具有铁铲等,但是利用铁铲不仅植树速度慢、效率低,而且不能移植树苗。目前出现了新型的植树工具,可以实现挖土和转移植被的功能,但是该新型的工具不仅操作起来费力,而且在挖掘树苗时或者带动树苗时土质容易松动,使得树苗被暴露,不利于树苗的后期成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移植树苗过程中易出现土质松动的问题,提供一种植树装置。
一种植树装置,包括:
容置筒,所述容置筒开设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容置筒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筒口,所述容置筒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筒口,所述第一筒口、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及所述第二筒口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远离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远离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筒口连通;
从所述容置筒的第一端至所述容置筒的第二端,所述容置筒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邻近所述第一筒口的一端至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远离所述第一筒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容置腔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
所述容置筒的筒壁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均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开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筒口和所述第二筒口连通;
封闭环片,所述容置筒开设有滑动腔,所述封闭环片容置于所述滑动腔内且与所述滑动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开口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开口至少通过一个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滑动腔连通;所述封闭环片用于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槽滑出并滑入另一个所述安装槽;
手持杆组件,所述手持杆组件包括连接部和手持杆,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杆和两个安装杆,所述连接杆平行于所述容置筒的横截面,两个所述安装杆分别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杆均垂直于所述连接杆;所述安装杆的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容置筒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手持杆垂直连接于所述安装杆的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树装置还包括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固定件和踩踏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筒的第一端,所述踩踏件延伸设置于所述固定件朝与所述容置筒的横截面平行的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容置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背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筒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侧壁内开设有所述滑动腔,两个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个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侧壁与所述容置筒的外侧壁之间的厚度朝靠近所述容置筒的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筒口的横截面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侧壁的夹角为钝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侧壁的连接处呈圆弧形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口的外边沿位于所述容置筒的第一端,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筒口的中心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筒口的外边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筒呈圆台状,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横截面呈圆形状。
上述的植树装置,当进行植树操作时,由于容置筒的筒壁开设有开口,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均与开口连通,开口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筒口和第二筒口连通,因此可以使得待移植的树苗的露出泥土的部分通过开口进入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内,然后将容置筒的第二端抵接在树苗周围的泥土上,再操控手持杆组件向朝着地面的方向施力,使得容置筒插入泥土,被移植的树苗的根部及根部周围一定范围的泥土层从容置筒的第二筒口进入,经过第二容置腔,直至最后置于第一容置腔内,由于第一容置腔的横截面的面积从第一容置腔的邻近第一筒口的一端至第一容置腔的远离第一筒口的一端逐渐减小,因此进入第一容置腔的包裹树苗根部的泥土会受到第一容置腔的倾斜的内侧壁的抵持而不会掉落,便于稳定地转移树苗;而由于容置筒开设了滑动腔,封闭环片容置于滑动腔内且与滑动腔的内壁滑动连接,开口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一个与开口连通的安装槽,开口至少通过一个安装槽与滑动腔连通;所述封闭环片用于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槽滑出并滑入另一个安装槽,因此可以通过滑动封闭环片,使得封闭环片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安装槽从滑动腔逐渐滑出并滑入另一个所述安装槽,且封闭环片的另一端仍位于滑动腔内,即使得封闭环片将开口封闭,从而保证了包裹树苗根部的泥土不会松动且不会脱落,便于稳定地转移树苗;而在将树苗转移完成后,滑动封闭环片打开开口,使得植树装置可以方便地脱离出来。由于手持杆组件包括连接部和手持杆,连接部包括连接杆和两个安装杆,连接杆平行于容置筒的横截面,两个安装杆分别与连接杆的两端连接,两个安装杆均垂直于连接杆;安装杆的背离连接杆的一端与容置筒的第一端连接;手持杆垂直连接于安装杆的中部,通过对手持杆施力,作用力再通过连接杆、安装杆传递到容置筒的第一端,使得容置筒的第二端可以插入泥土,而因为安装杆垂直于连接杆,连接杆平行于容置筒的横截面,且手持杆垂直连接于安装杆的中部,因此使得手持杆组件对容置筒的力的作用效果较佳,即使得容置筒更为容易地插入泥土;此外,由于安装杆垂直于连接杆,连接杆平行于容置筒的横截面,且安装杆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连接杆相对于容置筒的第一端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避免了手持杆组件作用时会压到树苗而对树苗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植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植树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植树装置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植树装置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植树装置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植树装置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植树装置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植树装置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植树装置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植树装置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植树装置,包括容置筒、封闭环片以及手持杆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筒开设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容置筒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筒口,所述容置筒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筒口,所述第一筒口、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及所述第二筒口依次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远离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远离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筒口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容置筒的第一端至所述容置筒的第二端,所述容置筒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邻近所述第一筒口的一端至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远离所述第一筒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容置腔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筒的筒壁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均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开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筒口和所述第二筒口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筒开设有滑动腔,所述封闭环片容置于所述滑动腔内且与所述滑动腔的内壁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开口至少通过一个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滑动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环片用于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槽滑出并滑入另一个所述安装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杆组件包括连接部和手持杆,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杆和两个安装杆,所述连接杆平行于所述容置筒的横截面,两个所述安装杆分别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杆均垂直于所述连接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杆的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容置筒的第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杆垂直连接于所述安装杆的中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植树装置,包括容置筒、封闭环片以及手持杆组件。所述容置筒开设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容置筒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筒口,所述容置筒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筒口,所述第一筒口、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及所述第二筒口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远离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远离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筒口连通;从所述容置筒的第一端至所述容置筒的第二端,所述容置筒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邻近所述第一筒口的一端至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远离所述第一筒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容置腔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容置筒的筒壁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均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开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筒口和所述第二筒口连通;所述容置筒开设有滑动腔,所述封闭环片容置于所述滑动腔内且与所述滑动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开口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开口至少通过一个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滑动腔连通;所述封闭环片用于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槽滑出并滑入另一个所述安装槽;所述手持杆组件包括连接部和手持杆,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杆和两个安装杆,所述连接杆平行于所述容置筒的横截面,两个所述安装杆分别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杆均垂直于所述连接杆;所述安装杆的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容置筒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手持杆垂直连接于所述安装杆的中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筒具有圆台形结构,所述容置筒的第一端大于所述容置筒的第二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腔具有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一容置腔的邻近所述第一筒口的一端大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远离所述第一筒口的一端。
如图1所示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植树装置10,包括容置筒100、封闭环片200以及手持杆组件300。所述容置筒100开设有第一容置腔110和第二容置腔120,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筒口130,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筒口140,所述第一筒口130、所述第一容置腔110、所述第二容置腔120及所述第二筒口140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110的远离所述第二容置腔1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口130连通,所述第二容置腔120的远离所述第一容置腔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筒口140连通。从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一端至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二端,所述容置筒100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即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一端大于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容置腔110的邻近所述第一筒口130的一端至所述第一容置腔110的远离所述第一筒口130的一端,所述第一容置腔110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即所述第一容置腔110的邻近所述第一筒口130的一端大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10的远离所述第一筒口130的一端。所述容置筒100的筒壁开设有开口150,所述第一容置腔110和所述第二容置腔120均与所述开口150连通,所述开口15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筒口130和所述第二筒口140连通。所述容置筒100开设有滑动腔160,所述封闭环片200容置于所述滑动腔160内且与所述滑动腔160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开口150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开口150连通的安装槽170,所述开口150至少通过一个所述安装槽170与所述滑动腔160连通。所述封闭环片200用于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槽170滑出并滑入另一个所述安装槽170。所述手持杆组件300包括连接部310和手持杆320,所述连接部310包括连接杆311和两个安装杆312,所述连接杆311平行于所述容置筒100的横截面,两个所述安装杆312分别与所述连接杆311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杆312均垂直于所述连接杆311。所述安装杆312的背离所述连接杆311的一端与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手持杆320垂直连接于所述安装杆312的中部。
上述的植树装置10,当进行植树操作时,由于容置筒100的筒壁开设有开口150,且第一容置腔110和第二容置腔120均与开口150连通,开口1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筒口130和第二筒口140连通,因此可以使得待移植的树苗的露出泥土的部分通过开口150进入第一容置腔110和第二容置腔120内,然后将容置筒100的第二端抵接在树苗周围的泥土上,再操控手持杆组件300向朝着地面的方向施力,使得容置筒100插入泥土,被移植的树苗的根部及根部周围一定范围的泥土层从容置筒100的第二筒口140进入,经过第二容置腔120,直至最后置于第一容置腔110内,由于第一容置腔110的横截面的面积从第一容置腔110的邻近第一筒口130的一端至第一容置腔110的远离第一筒口130的一端逐渐减小,因此进入第一容置腔110的包裹树苗根部的泥土会受到第一容置腔110的倾斜的内侧壁的抵持而不会掉落,便于稳定地转移树苗;而由于容置筒100开设了滑动腔160,封闭环片200容置于滑动腔160内且与滑动腔160的内壁滑动连接,开口150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一个与开口150连通的安装槽170,开口150至少通过一个安装槽170与滑动腔160连通;所述封闭环片200用于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槽170滑出并滑入另一个安装槽170,因此可以通过滑动封闭环片200,使得封闭环片200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安装槽170从滑动腔160逐渐滑出并滑入另一个所述安装槽170,且封闭环片200的另一端仍位于滑动腔160内,即使得封闭环片200将开口150封闭,从而保证了包裹树苗根部的泥土不会松动且不会脱落,便于稳定地转移树苗;而在将树苗转移完成后,滑动封闭环片200打开开口150,使得植树装置10可以方便地脱离出来。由于手持杆组件300包括连接部310和手持杆320,连接部310包括连接杆311和两个安装杆312,连接杆311平行于容置筒100的横截面,两个安装杆312分别与连接杆311的两端连接,两个安装杆312均垂直于连接杆311;安装杆312的背离连接杆311的一端与容置筒100的第一端连接;手持杆320垂直连接于安装杆312的中部,通过对手持杆320施力,作用力再通过连接杆311、安装杆312传递到容置筒100的第一端,使得容置筒100的第二端可以插入泥土,而因为安装杆312垂直于连接杆311,连接杆311平行于容置筒100的横截面,且手持杆320垂直连接于安装杆312的中部,因此使得手持杆组件300不仅有助于对容置筒100施力,节省了人力,而且对容置筒100的力的作用效果较佳,即使得容置筒100更为容易地插入泥土;此外,由于安装杆312垂直于连接杆311,连接杆311平行于容置筒100的横截面,且安装杆312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连接杆311相对于容置筒100的第一端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避免了手持杆组件300作用时会压到树苗而对树苗造成伤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筒100具有圆台形结构,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一端大于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容置腔110具有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一容置腔110的邻近所述第一筒口130的一端大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10的远离所述第一筒口130的一端;即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一端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二端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一端大于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容置腔110和第二容置腔120的横截面呈圆形状,这样不仅保证第一容置腔110对泥土层的容纳和承接能力,防止泥土层脱落或者松动,而且使得容置筒100插入泥土层时容置筒100的四周受力均匀,避免了容置筒100因受力不均而容易变形或者损坏,提高了容置筒100的耐用度,而且,圆台状的容置筒100易于生产,且容易清洗。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容置筒100呈倒椭圆台状,所述第一容置腔110和第二容置腔120的横截面呈椭圆形状。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植树装置10的挖土能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树装置10还包括按压机构400,所述按压机构400包括固定件410和踩踏件420,所述固定件410设置于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一端,所述踩踏件420延伸设置于所述固定件410朝与所述容置筒100的横截面平行的方向。由于容置筒100的第一端设置了固定件410,当要将容置筒100插入泥土时,通过按压机构400对容置筒100施以压力辅助容置筒100插入泥土,例如,使用者将脚踩在踩踏件420上施加压力,压力经固定件410传递给容置筒100,有助于容置筒100更容易地插入泥土,因此按压机构400提高了植树装置10的挖土能力;而且,踩踏件420由固定件410朝与容置筒100的横截面平行的方向向外延伸得到,因此对踩踏件420作用时,不会影响到位于第一容置腔110内的树苗。
为了提高按压机构400的强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410与所述踩踏件420一体成型,这样使得整个按压机构400的结构紧凑、牢固、强度大,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传递压力至容置筒100,而且提高了碰踩踏件420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固定件410稳定地将压力传递给容置筒1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410与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这样避免了因固定件410设置不稳固而影响到固定件410传递压力给容置筒1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口130的外边沿位于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410与所述第一筒口130的外边沿焊接,这样使得固定件410与容置筒100的连接更加牢固。
为了更好地设置按压机构400以不影响到位于第一容置腔110内的树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410包括固定环和连接于所述固定环的多个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筒口130的外边沿设有多个第二固定部,多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一一对应紧固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筒口130的外边沿的形状相适配。这样树苗进入第一容置腔110内后不会受到固定件的410的挤压,从而可以从第一筒口130伸出第一容置腔110。为了使得按压机构400便于拆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一一对应螺纹连接,通过解除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螺纹连接,即可使得固定件410拆卸,即使得按压机构400便于拆卸和安装。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容置筒100的挖土能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腔120的内侧壁与所述容置筒100的外侧壁之间的厚度朝靠近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容置筒100的第二端的筒壁较为细薄,使得泥土层受到的压强较大,有助于容置筒100破开以及深入泥土层,极大地降低了挖土的难度。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腔120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筒口140的横截面垂直,这样使得第二容置腔120的内侧壁可以垂直插入泥土层,进一步降低了容置筒100破开以及深入泥土层的难度。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二筒口140的外边沿呈锯齿状,这样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容置筒100插入泥土层的能力。
为了便于设置封闭环片200以保证第二容置腔120的侧壁的挖土能力的同时又能保证封闭环片200的滑动封闭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5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开口150和第二开口150,所述第一开口150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10连通,所述第二开口150与所述第二容置腔120连通,所述第一开口150背离所述第二开口1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口130连通,所述第二开口150背离所述第一开口15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筒口140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110的侧壁内开设有所述滑动腔160,两个所述安装槽170开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50的两个侧壁。由于第二容置腔120的内侧壁与容置筒100的外侧壁之间的厚度朝靠近容置筒100的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因此第二容置腔120的侧壁难以开设滑动腔160,因此将滑动腔160开设于第一容置腔110的侧壁内能够保证封闭环片200的滑动封闭作用;此外由于第二容置腔120不具备防止泥土层脱落的功能,因此包裹树苗根部的泥土层只是置于第一容置腔110内,因此,无需对第二开口150封闭,节省了制作封闭环片200所需的材料,而且只需封闭开口150以封闭第二容置腔120的侧壁,即可使得包裹树苗根部的泥土层不会脱落和松动,因此使得第一开口150与第一容置腔110连通,第二开口150与第二容置腔120连通,第一开口150背离第二开口150的一端与第一筒口130连通,第二开口150背离第一开口150的一端与第二筒口140连通,第一容置腔110的侧壁内开设有滑动腔160,两个安装槽170开设于第一开口150的两个侧壁,既可以保证第二容置腔120的侧壁的挖土能力,又可以保证封闭环片200的滑动封闭作用。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泥土层从第二容置腔120进入第一容置腔1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腔110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容置腔120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容置腔110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容置腔120的内侧壁的连接处呈圆弧形过渡,由于第一容置腔110的横截面的面积从第一容置腔110的邻近第一筒口130的一端至第一容置腔110的远离第一筒口130的一端逐渐减小,而第二容置腔120的内侧壁与容置筒100的外侧壁之间的厚度朝靠近容置筒100的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因此第一容置腔110的内侧壁与第二容置腔120的内侧壁之间所成的角度小于180°,而第一容置腔110的内侧壁与第二容置腔120的内侧壁的连接处呈圆弧形过渡可以使得泥土层平滑地从第二容置腔120进入第一容置腔110,减小了阻力,便于泥土层从第二容置腔120进入第一容置腔110。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滑动位于滑动腔160内的封闭环片200且不影响容置筒100的挖土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树装置10还包括滑动部500,所述第一筒口130的外边沿上开设有滑动槽180,所述滑动槽180与所述滑动腔160连通,所述滑动部500穿设于所述滑动槽180且与所述封闭环片200连接,所述滑动部500用于相对于所述滑动槽180的侧壁滑动,且所述滑动部500的部分位于所述滑动槽180外。由于滑动部500的部分位于滑动槽180外,可以操控滑动部500位于滑动槽180外的那部分相对于滑动槽180的侧壁滑动,从而带动封闭环片200于滑动腔160内滑动且部分滑出滑动腔160,直至封闭开口150,提高了操控封闭环片200滑动的方便性;而且由于滑动部500的部分位于滑动槽180外,相对于滑动槽180开设在容置筒100的侧壁上而言,滑动槽180开设在第一开口150的边沿上不会对容置筒100插入泥土层中造成阻碍,即不会影响容置筒100的挖土效果。
为了更加便于操控位于滑动腔160内的封闭环片200滑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树装置10还包括安装块600,所述安装块600设置于所述滑动部500的背离所述环片体的一端,所述安装块600位于所述滑动槽180外,由于安装块600位于滑动槽180外,且安装块600与滑动部500连接,通过操作安装块600带动滑动部500滑动,进而带动封闭环片200滑动,不仅便于操作封闭环片200滑动,而且更加省力,此外,进行挖土操作时,使用者通过脚对安装块600施力,使得移植树苗更加方便。
为了提高封闭环片200滑动的稳定性以及滑动部500的耐用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部500与所述封闭环片200一体连接,这样使得滑动部500与封闭环片200的连接更加紧凑牢固,提高了封闭环片200滑动的稳定性,也使得滑动部500与封闭环片200的连接不易被破坏,提高了滑动部500的耐用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块600、所述滑动部500与所述封闭环片200一体连接,这样提高了封闭环片200滑动的稳定性,且提高了滑动部500和安装块600的耐用度。
为了保证封闭环片200完全封闭开口1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环片200的横截面呈优弧状,所述开口150的横截面呈劣弧状,这样在封闭环片200的一端滑入其中一个安装槽170内时,封闭环片200的另一端仍位于所述滑动腔160内,从而保证了封闭环片200能够完全封闭开口150。
为了能够操控滑动部500滑动封闭环片200完全封闭开口1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槽180呈圆弧状,所述滑动槽180所在圆弧的弦长大于所述开口150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这样使得滑动部500从滑动槽180的一端滑至另一端之前即可使得封闭环片200封闭开口150。
为了便于封闭环片200滑入或者滑出安装槽17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安装槽170分别与所述滑动腔160的两端连通,这样便于封闭环片200的一端从两个安装槽170的任一个滑出,再滑入另一个安装槽170内,提高了封闭环片200的封闭操作的灵活性。
为了使得容置筒100可以平稳地垂直地面插入泥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口130的外边沿位于所述容置筒100的第一端,两个所述连接杆311相对于所述第一筒口130的中心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筒口130的外边沿。这样使得两个连接杆311的作用力垂直于容置筒100的横截面且两个连接杆311的作用力的合力作用于容置筒100的横截面的中部,从而使得容置筒100可以平稳地垂直地面插入泥土,而不会出现容置筒100歪斜的情况。
为了便于将作用于手持杆320的力依次稳定地传递至连接杆311、安装杆312以及容置筒100的第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杆320与所述安装杆31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杆312与所述连接杆31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杆312的背离所述连接杆3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口130的外边沿固定连接,这样不仅使得手持杆组件300的结构较为牢固,而且避免了因手持杆组件300设置不稳固而影响到手持杆组件300传递压力给容置筒1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杆320与所述安装杆312焊接,两个所述安装杆312与所述连接杆311焊接,两个所述安装杆312的背离所述连接杆3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口130的外边沿焊接,这样使得手持杆320的结构更牢固,且使得手持杆320与容置筒100的连接更加牢固。
为了使得手持杆组件300的结构更加紧凑牢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杆320、所述连接杆311与所述安装杆312一体成型,这样使得整个手持杆组件300的结构紧凑、牢固、强度大,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传递压力至容置筒100,而且提高了手持杆组件300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拆卸手持杆组件3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安装杆312与所述第一筒口130的外边沿螺接,这样可以方便拆卸手持杆组件300,从而便于收纳植树装置10。
为了使得手持杆320与安装杆312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杆组件300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一焊接区与所述手持杆320焊接,所述第二焊接区与所述连接杆311焊接,这样通过将手持杆320和连接杆311均焊接到固定部板的同一侧,使得手持杆320和连接杆311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杆311的两侧,每个所述固定板的所述第一焊接区与所述手持杆320焊接,每个所述固定板的所述第二焊接区与所述连接杆311焊接,这样进一步使得手持杆320和连接杆311稳定牢固地连接。
为了提高使用者使用手持杆320的舒适度以及便于防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杆320远离所述安装杆312的一端具有握持区,所述握持区开设有多个凹槽,这样使用者在握住手持杆320的握持区时,通过将手指置于凹槽内,不仅握持的感觉更舒适,而且凹槽起到了一定的防滑及防脱落的作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杆组件300还包括辅助环,所述辅助环连接于所述握持区的侧面,借助辅助环的内侧的顶沿和底沿对手的抵持,不仅有助于使用者施力于手持杆320,而且提高了手持杆320的防滑、防脱落效果。
为了使得植树装置10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杆320包括杆体和滑动管,所述杆体与所述连接杆311连接,所述滑动管滑动套接于所述杆体的远离所述连接杆311的一端,所述滑动管用于在滑动至预设位置后锁紧于所述杆体。这样,通过调节滑动管相对于杆体滑动,即可调节手持杆320的长度,从而便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管开设有滑接槽和多个限位孔,多个所述限位孔和所述滑接槽连通,多个所述限位孔和所述滑接槽均与所述滑动管的内腔连通;所述手持杆320还包括限位条,所述限位条连接于所述杆体上,所述限位条用于在所述滑动管相对于所述杆体滑动时相对于所述滑接槽的侧壁滑动,所述限位条部分位于所述滑接槽外;所述限位条用于在所述滑动管滑动至预设位置且转动后位于一个所述限位孔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