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6492发布日期:2018-12-28 19:4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稻机插育秧的过程中,从播种到成秧,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是水稻生产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集中育秧的实施一方面需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提高农民的水稻育秧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做好相应配套农业机械的研发。当前我国水稻机插育秧的播种方式包括手工播种、流水线播种等。手工播种主要在南方稻区泥浆育秧中使用,适合面积较小的小规模农户,一般在泥浆板上摆放秧盘,然后再播种、覆盖,但费时费力。对于小规模农户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水稻播种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稻播种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下安装有行走轮与支撑轮,机架的前端安装有施肥组件,机架的后端安装有播种组件,施肥组件与播种组件之间安装有覆土组件,机架上还安装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覆土组件和行走轮传动连接。

施肥组件包括储肥箱,储肥箱安装在机架上,储肥箱的下方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调整组件,调整组件的底端安装有犁头,犁头的侧部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侧部安装有导管,导管贯穿固定块并连接有空心管,空心管与储肥箱通过伸缩管相连通。

调整组件包括调整电机与调整架,调整电机安装在机架上,调整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调整齿轮,导管的一侧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储肥箱的下方,导管的另一侧设有齿条,调整齿轮与齿条相啮合,调整架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储肥箱的下方,调整架的下部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四边形连杆,犁头安装在四边形连杆的下部,调整板与四边形连杆之间安装有角度调整电缸。

播种组件包括储料斗,储料斗安装在机架的上方,储料斗的底部设有撒料组件,储料斗的下方安装有播种轮,播种轮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机架上,播种轮上均布设有接种筒,接种筒上设有播种刀,播种时播种刀与撒料组件配合完成储料斗内下料的动作。

撒料组件包括撒料筒,撒料筒安装在储料斗的下方,并与储料斗相连通,撒料筒的侧壁底部开设有撒料孔,撒料筒内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接触板,接触板的一端由撒料孔向外延伸,接触板的中部安装有滑动杆,滑动杆远离接触板的一端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撒料筒的端部并延伸出撒料筒外,且滑动杆上安装有封闭撒料筒与储料斗的密封板,滑动杆上还套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固设在接触板上。

播种刀与接触板可接触连接。

覆土组件包括提土轮与提升带,提土轮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机架的下方,并通过皮带连接的方式与驱动组件相连接,提土轮的一侧设有低端辊,低端辊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机架的下方,提土轮与低端辊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低端辊远离提土轮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有高端辊,高端辊安装在机架的上方,提升带绕接在低端辊与高端辊上,高端辊的下方设有分土板,分土板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机架的下方,分土板的另一端与机架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弹簧。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皮带轮,皮带轮分别通过皮带与提土轮和行走轮传动连接。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对发芽的水稻种子进行集中播种,并实现了施肥与播种一体进行,撒料组件和接种筒上的播种刀相配合,完成间距播撒播种种子,更加方便,节省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水稻播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施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一种水稻播种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下安装有行走轮2与支撑轮3,机架1的前端安装有施肥组件4,机架1的后端安装有播种组件5,施肥组件4与播种组件5之间安装有覆土组件6,机架1上还安装有驱动组件7,驱动组件7与覆土组件6和行走轮2传动连接。

施肥组件4包括储肥箱41,储肥箱41安装在机架1上,储肥箱41的下方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调整组件,调整组件的底端安装有犁头42,犁头42的侧部安装有固定块43,固定块43的侧部安装有导管44,导管44贯穿固定块43并连接有空心管45,空心管45与储肥箱41通过伸缩管相连通。

调整组件包括调整电机46与调整架47,调整电机46安装在机架1上,调整电机46的输出端安装有调整齿轮48,导管44的一侧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储肥箱41的下方,导管44的另一侧设有齿条49,调整齿轮48与齿条49相啮合,调整架47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储肥箱41的下方,调整架47的下部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四边形连杆410,犁头42安装在四边形连杆410的下部,调整板与四边形连杆410之间安装有角度调整电缸411。其中,调整电机46工作,调整电机46带动调整齿轮48转动,调整齿轮48通过与齿条49啮合带动导管44上下移动,导管44带动犁头42上下移动,进而控制犁头42的入土深度,角度调整电缸411带动四边形连杆410移动,进而调整犁头42与土壤的角度,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翻土效果。

播种组件5包括储料斗51,储料斗51安装在机架1的上方,储料斗51的底部设有撒料组件52,储料斗51的下方安装有播种轮53,播种轮53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机架1上,播种轮53上均布设有接种筒531,接种筒531上设有播种刀532,播种时播种刀532与撒料组件52配合完成储料斗51内下料的动作。

撒料组件52包括撒料筒521,撒料筒521安装在储料斗51的下方,并与储料斗51相连通,撒料筒521的侧壁底部开设有撒料孔522,撒料筒521内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接触板523,接触板523的一端由撒料孔522向外延伸,接触板523的中部安装有滑动杆524,滑动杆524远离接触板523的一端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撒料筒521的端部并延伸出撒料筒521外,且滑动杆524上安装有封闭撒料筒521与储料斗51的密封板525,滑动杆524上还套接有复位弹簧526,复位弹簧526的一端固设在接触板523上。

播种刀532与接触板523可接触连接。其中,水稻种子放置在储料斗51内,该装置移动时,播种轮53转动,播种轮53上的播种刀532移动,播种刀532与接触板523接触并带动接触板523上移,接触板523通过滑动杆524带动密封板525移动,撒料筒521与储料斗51之间相连通,储料斗51内的种子通过撒料孔522落入接种筒531内,当播种刀532与接触板523相脱离时,在复位弹簧526的作用下密封板525回复原位,储料斗51与撒料筒521之间的通道关闭,在播种轮53持续转动时,播种刀532插入泥土中时,接种筒531内的种子进入泥土中,完成播种。

覆土组件6包括提土轮61与提升带62,提土轮61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机架1的下方,并通过皮带连接的方式与驱动组件7相连接,提土轮61的一侧设有低端辊63,低端辊63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机架1的下方,提土轮61与低端辊63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低端辊63远离提土轮61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有高端辊64,高端辊64安装在机架1的上方,提升带62绕接在低端辊63与高端辊64上,高端辊64的下方设有分土板65,分土板65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机架1的下方,分土板65的另一端与机架1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弹簧66。其中,提土轮61转动时将土带动到提升带62上,同时提土轮61转动时带动低端辊63转动,低端辊63带动提升带62移动,提升带62将土提升到高端,并由高端落向分土板65,土壤在缓冲弹簧66的缓冲下覆盖在地面上。

驱动组件7包括驱动电机71,驱动电机71安装在机架1上,驱动电机71的输出端安装有皮带轮72,皮带轮72分别通过皮带与提土轮61和行走轮2传动连接。

工作原理是:

操作人员分别将种子和肥料放置在储料斗51和储肥箱41内,调整电机46工作,调整电机46带动调整齿轮48转动,调整齿轮48通过与齿条49啮合带动导管44上下移动,导管44带动犁头42上下移动,进而控制犁头42的入土深度,角度调整电缸411带动四边形连杆410移动,进而调整犁头42与土壤的角度,驱动电机71工作,驱动电机71通过皮带传动带动行走轮2转动,进而带动装置移动,移动时犁头42将土壤翻开,储肥箱41内的肥料通过导管44施入土壤内,同时驱动电机71通过皮带传动带动提土轮61转动,提土轮61转动时将土带动到提升带62上,同时提土轮61转动时带动低端辊63转动,低端辊63带动提升带62移动,提升带62将土提升到高端,并由高端落向分土板65,土壤在缓冲弹簧66的缓冲下覆盖在地面上;

该装置移动时,播种轮53转动,播种轮53上的播种刀532移动,播种刀532与接触板523接触并带动接触板523上移,接触板523通过滑动杆524带动密封板525移动,撒料筒521与储料斗51之间相连通,储料斗51内的种子通过撒料孔522落入接种筒531内,当播种刀532与接触板523相脱离时,在复位弹簧526的作用下密封板525回复原位,储料斗51与撒料筒521之间的通道关闭,在播种轮53持续转动时,播种刀532插入泥土中时,接种筒531内的种子进入泥土中,完成播种;本发明对发芽的水稻种子进行集中播种,并实现了施肥与播种一体进行,撒料组件52和接种筒531上的播种刀532相配合,完成间距播撒播种种子,更加方便,节省人力物力。

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