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业资源养护型鲜活鱼类捕捞的方法及设施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86335发布日期:2019-01-22 18:2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渔业资源养护型鲜活鱼类捕捞的方法及设施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捕捞及渔业资源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渔业资源养护型鲜活鱼类捕捞的方法及设施。



背景技术:

过度捕捞和渔具渔法的不合理导致了我国传统“渔汛”基本消失,渔获物呈现小型化、低龄化趋势,且该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现象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已进入严重衰退期。

目前,主要的近岸捕捞方法中,刺网捕捞存在如下特点:品种单一、劳动强度大、不易管理,且成本高、收益小。受恶劣天气下风、流的影响,刺网易丢失,形成海洋垃圾,不仅对鱼类或海洋哺乳动物造成严重危害,还会缠绕船舶螺旋桨,影响正常航行。另外,张网对渔业资源、尤其是子稚鱼危害大;且渔获物中低值鱼和幼鱼所占比例过高,仅次于拖网。拖网的渔获物中低值鱼和幼鱼所占比例能够达到70%,且能耗大、污染水质,尤其底拖网会对近岸海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传统的渔具渔法,渔获中幼鱼比例过大,且品质较低。研究显示,如果这些幼鱼继续存活1~2年,以后每年提供约18%的可捕资源量,且渔获物经济价值更高。

传统渔具渔法都在想方设法的捕获鱼类,减少入网鱼类的逃逸率,因此产生了很多绝户渔具,对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不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侥幸逃逸的鱼类受挤压和网线摩擦损伤,其逃逸渔获物存活率也很低。且当前渔村人口老龄化,渔业劳动力进一步减少,许多渔民已经不适合进行高强度的捕捞作业。

鉴于此,研究一种劳动强度低、收益高的环境友好型、资源养护型渔具渔法,是目前渔业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渔业资源养护型鲜活鱼类捕捞的方法及设施,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渔业资源养护型鲜活鱼类捕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选择适宜敷设大型建网的近岸海域:首先进行渔场调查,包括海域的资源调查,海域的地形、地貌调查和海域的流速、流向调查;再根据渔场调查情况进行建网设计,包括网衣设计和建网框架设计;

(2)根据海底地形和渔场流向固定主缆绳,确保建网与岸线、潮流呈一定角度敷设,以使墙网与鱼群洄游或行进路线基本垂直,在此基础上确保墙网与身网按顺序由浅水区向深水区敷设;选择锚泊系统、浮子及沉降力配备,使锚泊系统的固定力、浮子的浮力、沉降设备的沉降力等维持平衡,以保持稳定状态;

(3)将根据渔期不同,每1~2天起鱼一次。

进一步的,所述的渔场海域的资源调查包括鱼群种类,主要鱼种的大致来游量,栖息水深,季节变化,不同季节鱼群的洄游路线等的调查,特别是主要捕捞对象属于底层,还是中上层鱼类等的调查。

进一步的,所述的渔场海域的地形、地貌调查包括离岸深度变化,等深线及附近的岛屿分布的调查;要求海底较为平坦,且等深线较密集,附近有人工礁或天然礁等。

进一步的,所述的渔场海域的流速、流向调查包括除台风外,不同季节的流速、流向,特别是最大流速、潮差、波高等的调查;要求所处海域常年流速不超过1节左右,潮差较小。

一种渔业资源养护型鲜活鱼类捕捞的设施,该设施主体为建网(1),所述的建网(1)主体包括网衣系统和用于支撑稳定该网衣系统的锚泊系统,网衣系统形成半封闭空间用于捕鱼;所述网衣系统由墙网(3)、帘网(11)和身网组成;所述墙网(3)与身网一侧设有入口,即为前入口(9)和后入口(10);所述锚泊系统包括主缆绳(2)和支缆绳(8),以及沉子(5)和浮子(4);所述身网围成的空间,依次隔分为入口处的运动场(6)、登网场(7)以及第一段网箱(12)和第二段网箱(13)。

进一步的,所述沉子(5)为锚碇或沙袋。

建网设计中,墙网与入口交界处的水深h,是决定建网各个部分尺寸的基本参照值:前入口宽度为0.8~1.5倍水深h;后入口宽度为前入口宽度的50%左右;运动场长度为水深h的2.5~3.5倍;深水渔场中身网最大宽度为1.0~1.5倍水深h,浅水渔场中身网最大宽度为1.5~2.0倍水深h;外登网长度为水深h的1.2~1.8倍;第一段网箱和第二段网箱的总长度为水深h的1.5~3.0倍,其中急流渔场取2.0倍以上;运动场的封闭端宽度为水深h的0.5~1.2倍;第一段网箱宽度为水深h的0.5~1.5倍,也可根据起网船的长度和船的数量决定;登网场出口宽度为网箱宽度的50%左右;内登网长度为网箱长度的1/3左右;帘网宽度为身网宽度的1/3左右;登网场底端倾斜度在15°~25°;其中,内登网是登网场深入第一段网箱内的长度,外登网是登网场总长度去掉内登网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墙网、运动场、登网、网箱的网目尺寸逐级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段网箱网衣采用方形网目。

进一步的,所述的锚泊系统为散射式系泊,确保建网位移较小。

进一步的,所述的起鱼间隔为1~2天,盛渔期每天起鱼1次,其它时间2天起鱼1次。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中,当所处海域迎来台风时,提前将建网的各部分网衣收回,框架部分不回收,台风后再将网衣重新悬挂,可有效避免台风造成的损害。

本发明的技术路线是将大型建网敷设于近岸海域,直接利用墙网切断鱼类的行进路线,并利用多数鱼类受到阻碍后会沿墙网向深海游动的习性,诱导其进入建网。本发明实施海域离岸较近,海上往返及作业时间相对较小,所需渔船较小,作业成本相对较低。

本发明采用大网目尺寸的墙网,具体网目尺寸根据目标鱼种确定,使其仅能阻碍个体较大鱼类,对幼鱼行进几乎没有影响;且入网鱼群有一定机会从身网的前、后入口逃逸,未逃逸鱼类由登网进入网箱,所选择的大型建网的运动场与网箱的空间较大,入网鱼类一定程度上能够自由活动,最终达到活体捕捞,且通过适当放大网箱的网目尺寸,可以释放幼鱼,有利于沿海渔场的资源保护。网箱采用的方形网目有利于个体较小的渔获逃逸,并提高鱼类逃逸存活率。本发明需要大量的水泥沉子、沙袋和钢绳固定,这些锚泊系统也可以起到人工鱼礁的作用,且易于附着海藻、贝类等,增加周围饵料生物,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起到诱集鱼类的作用。

本发明的优点和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的建网能够改善周围海域自然环境,还能防止底拖网等其它渔船作业,能耗低,所需作业人员少,劳动强度小,产量大,能够做到活体捕捞,同时对幼鱼起到很好的保护。其还可以与增养殖网箱结合,适时暂养和提高渔获物的附加价值,以增加渔民收入。

本发明能够提高幼鱼的逃逸率和逃逸存活率;具有劳动强度小、捕捞成本低、渔获物中幼鱼比例低、效益高、资源友好等特点,能够广泛应用于近岸海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建网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建网结构侧视图。

其中1.建网,2.主缆绳,3.墙网,4.浮子,5.沉子,6.运动场,7.登网场,8.支缆绳,9.前入口,10.后入口,11.帘网,12.第一段网箱,13.第二段网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渔业资源养护型鲜活鱼类捕捞的方法,基本步骤是:

首先选择适宜敷设大型建网的近岸海域,并对渔场进行调查,包括海域的资源调查,海域的地形、地貌调查和海域的流速、流向调查。资源调查包括鱼群种类,主要鱼种的大致来游量,栖息水深,季节变化,不同季节鱼群的洄游路线等的调查,特别是主要捕捞对象属于底层,还是中上层鱼类等的调查;渔场海域的地形、地貌调查包括离岸深度变化,等深线及附近的岛屿分布的调查。要求海底较为平坦,且等深线较密集,附近尽量有人工或天然礁等;渔场海域的流速、流向调查包括除台风外,不同季节的流速、流向,特别是最大流速、潮差、波高等的调查。要求所处海域常年流速不超过1节左右,潮差较小。

实施例2: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渔业资源养护型鲜活鱼类捕捞的设施,该设施主体为建网1,所述的建网1主体包括网衣系统和用于支撑稳定该网衣系统的锚泊系统,网衣系统形成半封闭空间用于捕鱼;所述网衣系统由墙网3、帘网11和身网组成;所述身网靠近墙网3的一侧设有入口,即为前入口9和后入口10;所述锚泊系统包括主缆绳2和支缆绳8,以及沉子5和浮子4;所述身网围成的空间,依次分为入口处的运动场6、登网场7以及第一段网箱12和第二段网箱13。

建网设计中,墙网与入口交界处的水深h,是决定建网各个部分尺寸的基本参照值:前入口宽度为0.8~1.5倍水深h;后入口宽度为前入口宽度的50%左右;运动场长度为水深h的2.5~3.5倍;深水渔场中身网最大宽度为1.0~1.5倍水深h,浅水渔场中身网最大宽度为1.5~2.0倍水深h;外登网长度为水深h的1.2~1.8倍;第一段网箱和第二段网箱的总长度为水深h的1.5~3.0倍,其中急流渔场取2.0倍以上;运动场的封闭端宽度为水深h的0.5~1.2倍;第一段网箱宽度为水深h的0.5~1.5倍,也可根据起网船的长度和船的数量决定;登网场出口宽度为网箱宽度的50%左右;内登网长度为网箱长度的1/3左右;帘网宽度为身网宽度的1/3左右;登网场底端倾斜度在15°~25°;其中,内登网是登网场深入第一段网箱内的长度,外登网是登网场总长度去掉内登网的长度。

根据调查所得的海底地形和渔场流向固定主缆绳2,确保建网1与岸线、潮流呈一定角度敷设,使墙网3与鱼群洄游或行进路线基本垂直,在此基础确保墙网3与身网按顺序由浅水区向深水区敷设。选择合适的锚泊系统、浮力及沉降力配备,固定锚碇、沙袋、浮子4,在框架上悬挂网片,连接各部分网衣。使锚泊系统为散射式系泊,确保建网1位移较小,且需确保其固定力和浮子4的浮力、网衣和沉子5的沉降力等维持平衡,以保持所需的形状;所述的墙网3拥有最大的网目尺寸,运动场6、登网7、网箱的网目尺寸逐级减小;第二段网箱13网衣采用方形网目。

将根据渔期不同,每1~2天起鱼一次。当所处海域迎来台风时,可提前将建网1的各部分网衣收回,框架部分不回收,台风后再将网衣重新悬挂,可有效避免台风侵害。

实施例3: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结构复杂、功能独特,是许多生物种群繁殖、育幼和栖息的场所,是溯河和降海种类洄游的必经之路,其中龙头鱼是全年的优势种。选择流速不超过1节左右,潮差较小,海底较为平坦,且等深线较密集,附近有礁石的海域。秋季时节长江口平均单位网次产量最高,在该海域选择潮汐高潮水深24m的海区进行建网1敷设。

对网衣进行设计,由于水深h为24m,因此设计墙网3高度为24m;前入口9处宽度为水深h的1.2倍左右,即28.8m;后入口10处宽度为前入口9处宽度的50%左右,即14.4m;运动场6长度为水深h的3.0倍左右,即72m;身网的最大宽度为水深h的1.5倍左右,即36m;外登网长度为水深h的1.5倍左右,即36m;第一段网箱和第二段网箱的总长度为水深h的2.0倍左右,即48m;运动场6封闭端宽度为水深h的0.8倍左右即19.2m;第一段网箱宽度为水深h的1.0倍左右,即24m;登网场7出口宽度为第一段网箱宽度的50%左右,即12m;内登网长度为第一段网箱和第二段网箱的总长度的1/3左右,即16m;帘网11宽度为身网宽度的1/3左右,即12m;登网场7的底部倾斜度为20°。

根据调查所得的海底地形和渔场流向固定主缆绳2,使墙网3与鱼群洄游或行进路线基本垂直,使身网基本与等深线平行,即墙网3垂直于等深线,确保墙网3与身网按顺序由浅水区向深水区敷设。选择合适的锚泊系统、浮力及沉降力配备,固定锚碇、沙袋、浮子4,在框架上悬挂网片,连接各部分网衣。使锚泊系统为散射式系泊,确保建网1位移较小,且需确保其固定力和浮子4的浮力、网衣和沉子5的沉降力等维持平衡,以保持所需的形状。在主缆绳2四周散射式的以混凝土沉石和石砂袋固定,然后根据图1和图2布设与主缆绳2相连的支缆绳8。500kg的混凝土沉石三个,通过上侧主缆绳2与浮力为800kg的一个塑料浮子4相连。1000kg的混凝土沉石八个,其中六个混凝土沉石通过左侧主缆绳2与两个浮力为1200kg的铁通浮子4相连,另外两个混凝土沉石通过右侧主缆绳2与两个铁通浮子4相连。29个300kg的石砂袋在主缆绳2四周散射式布设,结合168个浮力5kg的浮子4,固定建网1的运动场6、登网场7、网箱的框架。再用浮子4和沉子5固定墙网3的框架。

用渔船运送网衣,在建网1框架上分别挂载运动场6网衣、登网场7网衣、网箱网衣,并连接相邻网衣,最后挂载墙网3网衣。其中墙网3的网目最大,网目尺寸180mm;运动场6网衣网目尺寸75mm;登网场7网目尺寸60mm;第一段网箱12网目尺寸45mm,第二段网箱13采用方形网目,其网目尺寸30mm。

每天清晨,驾渔船于网箱取鱼部起鱼,完成捕捞。

如有台风来临,提前将各部分网衣回收,仅留框架定置在原处,台风过后,将网衣重新挂上,开始捕捞作业。

本发明可大幅降低作业成本,防止底拖网等其它渔船作业,对近岸渔业资源,尤其是幼鱼资源起到有效的保护,长期使用,可提高约18%的可捕资源量,有效改善海域资源环境。龙头鱼作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全年优势种,体柔软,捕捞过程中极易受损,降低其经济价值。采用本发明进行捕捞,不仅产量大,还能够确保较好的渔获质量,做到活体捕捞,单位渔获物价格增加20%以上,显著提高渔民收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