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有机质土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78160发布日期:2019-02-15 21:36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有机质土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修复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常用的生物修复措施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农用耕地的主要问题在于长期施用化肥与农药,以及工业污染带来的问题,比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降低,重金属含量的增加以及土壤中具有重要生态维护作用的生物,比如蚯蚓的减少,从而使土壤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这种微生态的失衡最终导致了农业环境这个大生态的失衡。本发明旨在恢复土壤的活力,增强土壤自身的调节能力,提升土壤自身的生命力,从而最终恢复农业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有机质土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利用有机质土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方法,包括对土壤板结、施用化学肥料较多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壤有重金属污染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壤严重贫瘠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盐碱地、海拔高原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对土壤板结、施用化学肥料较多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作为有机肥施用到农田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步骤二、向农田中接种蚯蚓:在每亩地挖7到10个左右的蚯蚓接种坑,每个坑大小参照长、宽、深分别为50cm、50cm、30cm处理;然后将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放置到蚯蚓接种坑中,放置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后保持有机质土壤的含水量在60%左右,利用蚯蚓接种坑中的蚯蚓向大田中接种蚯蚓,增加大田中蚯蚓数量。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对土壤有重金属污染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作为有机肥施用到农田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步骤二、向农田中接种蚯蚓:在每亩地挖7到10个左右的蚯蚓接种坑,每个坑大小参照长、宽、深分别为50cm、50cm、30cm处理;然后将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放置到蚯蚓接种坑中,放置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后保持有机质土壤的含水量在60%左右,利用蚯蚓接种坑中的蚯蚓向大田中接种蚯蚓,增加大田中蚯蚓数量;

步骤三、植物修复: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有选择性的栽种超富集植物,利用超富集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来有效的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实现对轻中度污染的农业耕地实现有效的修复;

步骤四、收集处理:植物生长茂盛后定期收割,蚯蚓生长肥大后定期捕捉,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被植物和蚯蚓吸收、转化、累积后得到去除,最终对收割的植物和捕获的蚯蚓进行焚烧后固化填埋处理无害化处理。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对土壤严重贫瘠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作为有机肥施用到农田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步骤二、向农田中接种蚯蚓:在每亩地挖7到10个左右的蚯蚓接种坑,每个坑大小参照长、宽、深分别为50cm、50cm、30cm处理;然后将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放置到蚯蚓接种坑中,放置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后保持有机质土壤的含水量在60%左右,利用蚯蚓接种坑中的蚯蚓向大田中接种蚯蚓,增加大田中蚯蚓数量;

步骤三、建立一个生态修复水池:根据农用耕地的面积建立不小于3000平方米的生态修复水池,该生态修复水池具有湿地和蓄水池的功能。在生态修复水池中根据本地情况种植适应的水生植物,并在池中养殖本地品种水生动物,生态修复水池可以持续容纳酒厂尾水,生态修复水池中的植物本身能有效的净化农用灌溉水,并对灌溉水体中的有机质进行降解;

步骤四、生态修复水池水体的循环利用:利用经过生态修复水池处理后的水进行灌溉和补充农业环境中的其他水体。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对盐碱地、海拔高原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作为有机肥施用到农田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步骤二、向农田中接种蚯蚓:在每亩地挖7到10个左右的蚯蚓接种坑,每个坑大小参照长、宽、深分别为50cm、50cm、30cm处理;然后将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放置到蚯蚓接种坑中,放置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后保持有机质土壤的含水量在60%左右,利用蚯蚓接种坑中的蚯蚓向大田中接种蚯蚓,增加大田中蚯蚓数量;

步骤三、有益菌修复:有目的施用含有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等有益微生物的有机菌肥,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数量水平,通过根际微生物的作用提升植物的抗逆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步骤一的具体操作:按照每亩地施用500kg左右的施用量施用有机质土壤到农用耕地中,然后翻耕,备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水生美人蕉、再力花、香根草、香蒲等。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水生动物包括本地品种的鱼、虾、蟹、泥鳅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有机质土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方法,通过利用含有生物和微生物有机质土壤有效的实现了秸秆还田,并增加了土壤种蚯蚓的数量,从而利用有机质和蚯蚓的综合效应,提升土壤的活力,生物和微生物恢复土壤的活力,增强土壤自身的调节能力,提升土壤自身的生命力,从而最终恢复农业生态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一系列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有机质土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方法,包括对土壤板结、施用化学肥料较多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壤有重金属污染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壤严重贫瘠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盐碱地、海拔高原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对土壤板结、施用化学肥料较多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作为有机肥施用到农田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步骤二、向农田中接种蚯蚓:在每亩地挖7到10个左右的蚯蚓接种坑,每个坑大小参照长、宽、深分别为50cm、50cm、30cm处理;然后将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放置到蚯蚓接种坑中,放置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后保持有机质土壤的含水量在60%左右,利用蚯蚓接种坑中的蚯蚓向大田中接种蚯蚓,增加大田中蚯蚓数量。

本实施例培育期:1个月,修复周期:1年。作用:改善土壤板结,减少农业化学肥料的施用,可增加土壤肥力。

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对土壤有重金属污染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作为有机肥施用到农田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步骤二、向农田中接种蚯蚓:在每亩地挖7到10个左右的蚯蚓接种坑,每个坑大小参照长、宽、深分别为50cm、50cm、30cm处理;然后将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放置到蚯蚓接种坑中,放置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后保持有机质土壤的含水量在60%左右,利用蚯蚓接种坑中的蚯蚓向大田中接种蚯蚓,增加大田中蚯蚓数量;

步骤三、植物修复: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有选择性的栽种超富集植物,利用超富集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来有效的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实现对轻中度污染的农业耕地实现有效的修复;

步骤四、收集处理:植物生长茂盛后定期收割,蚯蚓生长肥大后定期捕捉,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被植物和蚯蚓吸收、转化、累积后得到去除,最终对收割的植物和捕获的蚯蚓进行焚烧后固化填埋处理无害化处理。

本实施例培育期:1个月,修复周期:3年。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可恢复正常水平。

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对土壤严重贫瘠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作为有机肥施用到农田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步骤二、向农田中接种蚯蚓:在每亩地挖7到10个左右的蚯蚓接种坑,每个坑大小参照长、宽、深分别为50cm、50cm、30cm处理;然后将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放置到蚯蚓接种坑中,放置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后保持有机质土壤的含水量在60%左右,利用蚯蚓接种坑中的蚯蚓向大田中接种蚯蚓,增加大田中蚯蚓数量;

步骤三、建立一个生态修复水池:根据农用耕地的面积建立不小于3000平方米的生态修复水池,该生态修复水池具有湿地和蓄水池的功能。在生态修复水池中根据本地情况种植适应的水生植物,并在池中养殖本地品种水生动物,生态修复水池可以持续容纳酒厂尾水,生态修复水池中的植物本身能有效的净化农用灌溉水,并对灌溉水体中的有机质进行降解;

步骤四、生态修复水池水体的循环利用:利用经过生态修复水池处理后的水进行灌溉和补充农业环境中的其他水体。

本实施例修复周期:1年。作用:改良土壤板结;增加土壤肥力;调衡土壤微量元素;减少酒厂尾水对环境的污染。

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对盐碱地、海拔高原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作为有机肥施用到农田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步骤二、向农田中接种蚯蚓:在每亩地挖7到10个左右的蚯蚓接种坑,每个坑大小参照长、宽、深分别为50cm、50cm、30cm处理;然后将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放置到蚯蚓接种坑中,放置富含蚯蚓和/或蚯蚓卵的有机质土壤后保持有机质土壤的含水量在60%左右,利用蚯蚓接种坑中的蚯蚓向大田中接种蚯蚓,增加大田中蚯蚓数量;

步骤三、有益菌修复:有目的施用含有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等有益微生物的有机菌肥,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数量水平,通过根际微生物的作用提升植物的抗逆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一的具体操作:按照每亩地施用500kg左右的施用量施用有机质土壤到农用耕地中,然后翻耕,备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水生美人蕉、再力花、香根草、香蒲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水生动物包括本地品种的鱼、虾、蟹、泥鳅等。

本发明通过利用含有生物和微生物有机质土壤有效的实现了秸秆还田,并增加了土壤种蚯蚓的数量,从而利用有机质和蚯蚓的综合效应,提升土壤的活力,生物和微生物恢复土壤的活力,增强土壤自身的调节能力,提升土壤自身的生命力,从而最终恢复农业生态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