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芨立体种植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1670发布日期:2019-01-18 23:00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芨立体种植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立体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芨立体种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是多年生草本地生兰科白芨属植物。也叫“白及”,别名冰球子、紫兰(根)、地螺丝、紫兰、紫蕙、百笠和连及草等。原产于中国,在我国分布有4个种,分别为白芨,小白芨,黄花白芨和华白芨,白芨喜阴耐潮,生长于海拔100~3200m的常绿阔叶林下,栎树林或针叶林下、路边草或岩石缝以及苔鲜层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植株高18~60cm。地生植物,地下具肥厚的、肉质的根状茎或假鳞茎,其近旁常具多枚前一年和以前每年所残留的扁球形或扁卵圆形的假鳞茎,假鳞茎的侧边常具2枚突起,彼此以同一方向的突起与毗邻的假鳞茎相连成一串,假鳞茎上具荸荠似的环带,富粘性,生数条细长根。茎很短,具数枚近基生的叶。叶4~6枚,狭长形或披针形,长8~29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白芨喜阴、喜肥,需经常保持湿润,不耐寒,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或腐殖质壤土。

在我国白芨目前主要以药用植物进行栽培,其栽培种植企业或农户主要集中在我国华中、西南、长江流域一带等地区。此外白芨还作为园艺栽培植物被主要栽培种植于我国江苏、浙江等地区。人工栽培白芨时多选用与其他经济作物套种的形式进行栽培,我国许多药材商及企业主要采用与当地众多中小农户进行土地及药材种植的承包运营方式进行白芨的种植。目前我国许多白芨栽培企业或农户的栽种规模不大,多为大田土培,大田土培和温室培育占地面积大,而且现有的白芨栽培方法并没有出现立体栽培,现有的植物立体栽培装置,多需要耗费电力、人力,制造成本高,后期维护投入大等问题。也正是基于上述特征,这使得白芨种植的成本较高;鉴于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大量的关于白芨种植过程中的种植方法,但其主要采用的大田种植,温室培育等,其耗时耗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芨立体种植装置及方法,操作简便、制造维护成本低等优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芨立体种植装置,包括育苗装置和立体栽培装置,所述育苗装置包括一方形瓶体5,方形瓶体5内壁安装有湿度传感器8,方形瓶体5的底部设有可抽拉式的抽屉4,抽屉4内分隔成若干小格9,软管6插入方形瓶体5的顶面内,其末端设有若干喷嘴2,软管6与外界的进水口1相连,进水口1上设有开关7;

所述立体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架11、栽培盒15、供水管10、水箱12,栽培架11包括一中空的竖杆,竖杆上延伸出若干分支,其分支也为中空结构,且其开口向上倾斜固定在竖杆上,栽培盒15位于分支的开口内,栽培架11的竖杆固定在水箱12上,供水管10固定在竖杆内,供水管10的顶部设有单向进水孔17,供水管10的底部伸入水箱12内,供水管10上固定有若干给水棉18,每根给水棉18对应连接至栽培盒15为其供水。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瓶体5为双层玻璃,瓶体5外侧设有把手3。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盒15的底部中心设有一吸水柱16,吸水柱16的周围设有若干开孔21,所述吸水柱16为向栽培盒15内部凸起的中空结构,吸水柱16的表面间隔设置镂空,给水棉18伸入至吸水柱16内,给水棉18的两端分别通过底座密封圈19和供水密封圈20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供水管10的底部呈喇叭状。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12的侧壁设有透明的水位框13,水位框13上标有刻度,水箱2上还设有排水阀22,水箱12的底部装有万向轮14。

一种白芨立体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培育白芨种苗:将基质平铺在抽屉4内的小格9中,将白芨种子均匀地撒在基质表面,通过湿度传感器8监测方形瓶体5内的湿度,并将方形瓶体5内的湿度维持在65%-70%;当空气湿度未达到65%-70%范围内时,自动打开进水口1上的开关7,通过喷嘴2对方形瓶体5内进行均匀喷浇水工作,若监测到空气湿度在65%-70%范围内时,则关闭进水口1上的开关7,完成操作。其中白芨种子需要预先在40目网袋内进行捏碎处理。

分株移栽定植:将适量土壤装入栽培盒6,将培育好的白芨种苗移入栽培盒6内,再将种植好的栽培盒6放入栽培架2中,通过供水管1顶部的单向进水孔8注水,观察水位,当水位达到适宜高度时停止注水,通过吸水棉9持续向白芨根部给水,完成立体栽培,当不使用时,打开排水阀13排水。可将液态肥融于水中进行施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填补白芨立体栽培方法的空白,装置制造成本低、操作简便、可以更好地保温保湿,便于除草与移栽,后期维护投入小、占地面积小、收益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育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育苗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育苗装置的瓶底示意图;

图4是立体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立体栽培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6是立体栽培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立体栽培装置中种植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1-进水口,2-喷嘴,3-把手,4-抽屉,5-方形瓶体,6-软管,7-开关,8-湿度传感器,9-小格,10-供水管,11-栽培架,12-水箱,13-水位框,14-万向轮,15-栽培盒,16-吸水柱,17-单向进水孔,18-给水棉,19-底座密封圈,20-供水密封圈,21-开孔,22-排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白芨立体种植装置,包括育苗装置和立体栽培装置,所述育苗装置包括一方形瓶体5,方形瓶体5内壁安装有湿度传感器8,方形瓶体5的底部设有可抽拉式的抽屉4,抽屉4内分隔成若干小格9,软管6插入方形瓶体5的顶面内,其末端设有若干喷嘴2,软管6与外界的进水口1相连,进水口1上设有开关7。

其中抽屉4与方形瓶体5紧凑结合用于达到密封效果,用于使育苗过程中除草与移栽时使用简便,方形瓶体5为双层玻璃,起保温保湿作用,瓶体5外侧设有把手3,方便方形瓶体5的整体移动,而且可以对应每个小格9都设置喷嘴,可以保证浇水均匀。

如图4-6所示,所述立体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架11、栽培盒15、供水管10、水箱12,栽培架11包括一中空的竖杆,竖杆上延伸出若干分支,其分支也为中空结构,且其开口向上倾斜固定在竖杆上,栽培盒15位于分支的开口内,栽培架11的竖杆固定在水箱12上,供水管10固定在竖杆内,供水管10的顶部设有单向进水孔17,供水管10的底部伸入水箱12内,供水管10上固定有若干给水棉18,每根给水棉18对应连接至栽培盒15为其供水。

实施例2:如图7和图6所示,所述栽培盒15的底部中心设有一吸水柱16,吸水柱16的周围设有若干开孔21,所述吸水柱16为向栽培盒15内部凸起的中空结构,吸水柱16的表面间隔设置镂空,给水棉18伸入至吸水柱16内,给水棉18的两端分别通过底座密封圈19和供水密封圈20密封。

供水管10的底部呈喇叭状,可以更好的从水箱12中吸水进而为给水棉18持续供水;水箱12的侧壁设有透明的水位框13,水位框13上标有刻度,水箱2上还设有排水阀22,水箱12的底部装有万向轮14。其中栽培架11、栽培盒15、供水管10、水箱12可采用塑料制成,制造成本低。

实施例3:利用上述装置进行白芨立体培育的方法如下:

培育白芨种苗:将基质平铺在抽屉4内的小格9中,将白芨种子均匀地撒在基质表面,通过湿度传感器8监测方形瓶体5内的湿度,并将方形瓶体5内的湿度维持在65%-70%;当空气湿度未达到65%-70%范围内时,自动打开进水口1上的开关7,此步骤可采用常见的控制装置实现,通过喷嘴2对方形瓶体5内进行均匀喷浇水工作,若监测到空气湿度在65%-70%范围内时,则关闭进水口1上的开关7,完成操作。其中白芨种子需要预先在40目网袋内进行捏碎处理。

分株移栽定植:将适量土壤装入栽培盒6,将培育好的白芨种苗移入栽培盒6内,再将种植好的栽培盒6放入栽培架2中,通过供水管1顶部的单向进水孔8注水,观察水位,当水位达到适宜高度时停止注水,通过吸水棉9持续向白芨根部给水,完成立体栽培,当不使用时,打开排水阀13排水。可将液态肥融于水中进行施肥。

在育苗装置中需要进行1年时间的培育,立体栽培装置中需要2-3年的时间培育。两者结合有效提高白芨萌发率,有助于白芨苗后期生长,高效、省时省力、土地利用率,产量高。在培育白芨种苗的时候,对其湿度进行实时检测,保证其湿度适宜,同时喷水也均匀,使其育苗环境稳定,而且在育苗的时候可以对每个个体进行实时的观察和处理。

在分株移栽定植时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栽培架2的尺寸,也可以将栽培架2上的分支设置成可活动的,例如栽培架2上设置多个孔洞,其分支对应安装在孔洞中,可采用螺纹连接等活动连接的方式,而且栽培盒6的放置也是随机的,在立体栽培中由于水箱12中储存一定量的水,因此可以不用经常给其加水,节省了很多人工,而且立体栽培所得到的块茎更大,本立体装置还可适用于多种植物立体栽培使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