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赭曲霉毒素产生的涂膜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87418发布日期:2019-03-13 23:01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抑制赭曲霉毒素产生的涂膜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赭曲霉毒素是一类在危害性上仅次于黄曲霉毒素的真菌病毒素,其广泛存在与谷物、粮食、果汁、啤酒中,大量受赭曲霉毒素污染的谷物等严重危害了人和动物的健康,因此脱除或降解食品及其原料中的赭曲霉毒素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赭曲霉毒素脱毒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或者酶促反应降解毒素或者修饰毒素分子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发明专利cn201310575254.1,利用电子束辐照提高溶液中赭曲霉毒素a降解效果的方法,其特点是采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辐照处理水溶液中的赭曲霉毒素a,处理后水会辐解产生氧化性极强的oh,还原性极强的水合电子e-aq和h·自由基,其中·oh自由基可以与ota的苯环和不饱和键发生加成反应,水和电子e-aq易攻击ota的cl元素,而使其脱卤;h·自由基在其脱氯后,迅速加成到基团上,致使ota降解。提高降解效果的工艺条件是辐照时将赭曲霉毒素a水溶液的ph值调节到7~10;溶液的初始浓度不高于200ng/ml,采用的辐照剂量1~12kgy时,ota降解率在98%以上。该发明操作简便、效果显著,能有效降解ota水溶中的ota。

发明专利cn201610130130.6,肉桂醛和/或其衍生物在抑制赭曲霉菌生长中的应用,该发明公开了一种赭曲霉生长抑制剂,其活性成分为丁香酚和/或其衍生物。该发明丁香酚的原料资源在我国来源广、生产工艺简易、成本低、具有挥发性;对人畜安全性好,已被列入食品添加剂目录(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环境无污染,并且有清香,有效期可达一年以上。该发明丁香酚和/或其衍生物应用于抑制赭曲霉生长的效果好,安全无毒副作用。

发明专利cn201610946676.9,一种生物降解饲料中赭曲霉毒素的脱毒剂及其制备工艺,脱毒剂包括:膨润土40~60;免疫多糖20;自由基清除剂10~20;降解赭曲霉毒素的枯草芽孢杆菌粉剂20~30;制备枯草芽孢杆菌粉剂的步骤:1)原始菌种进行种子液活化,在盛放培养基的一级发酵罐中进行种母培养;2)种母培养液在盛放lb培养基的二级发酵罐进行放大培养;3)将菌体和发酵液进行分离、浓缩、干燥,制成降解赭曲霉毒素的枯草芽孢杆菌粉剂;粉剂与上述重量份两次混合物复配得到成品。该发明对赭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高达92%以上,降解效率高,避免了吸附剂的缺陷,且产品中添加免疫多糖、清除自由基成分,能够起到保肝护肝、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效果明显。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健康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抑制赭曲霉的研究向着环境友好型发展,利用天然物质作为抑菌物质相比于化学和维生素物质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其存在着药物期效短、原料利用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抑制赭曲霉毒素期效短、原料利用率低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赭曲霉毒素产生的涂膜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抑制赭曲霉毒素产生的涂膜液,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组分制备而得:蜂胶乳化液6~10份、壳聚糖溶液4~8份、抑菌液10~15份、海藻酸钠溶液20~30份、吐温-801~2份。

所述的抑制赭曲霉毒素产生的涂膜液由以下步骤制备而得:

(1)将蜂胶乳化液与抑菌液于50~60℃、500~550r/min下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

所述的抑菌液为浓度为800~1000μg/ml的槲皮素、100~250μg/ml的肉桂醛中的一种;

(2)将混合液缓慢滴入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吐温-80,于40℃、450r/min搅拌下超声15~25min,待温度降到室温后,加入壳聚糖溶液,于40℃、550r/min下搅拌30~40min,得到涂膜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0.5~0.8mg/ml;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壳聚糖溶液浓度为0.3~0.5mg/ml,由脱乙酰度≥95%、粘度为100~200mpa•s的壳聚糖溶于醋酸溶液制备而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蜂胶乳化液制备方法如下:

(1)取粗蜂胶,置于-20℃下保存24h后,取出磨碎,称取磨碎后的蜂胶,然后用体积浓度为75%~95%的乙酸乙酯在40℃下浸提48h,离心取上清液,得到蜂胶提取物;

(2)按照蜂胶提取物和无水乙醇质量比为1:2将蜂胶提取物溶解得到油相,然后按照油相和吐温-80质量比为(1~3):(3~1)混合,超声振荡15~30min,边搅拌边加入纯净水至含水量为50%~60%,置于40~50℃下乳化3~4h,得到蜂胶乳化液;

所述的磨碎的蜂胶与乙酸乙酯用量比为(1~2)g:4ml。

蜂胶抗真菌活性主要是酚类物质(黄酮类、酚酸类以及脂类),黄酮类成分中高良姜素、松属素、靛红山姜素短叶松黄烷酮、槲皮素、柚皮素、柯因、乔松酮已确认对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萜类物质也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富含二萜酸的蜂胶提取物有更强的抑菌活性,从蜂胶中分离的两种二萜鼠李糖苷表现了很强的抑菌活性和较低的细胞毒性;蜂胶中的金合欢醇和倍半萜也能抑制病菌生长和病菌生物多糖的形成。

利用蜂胶和壳聚糖制备的涂膜,天然蜂胶具有蜂窝状多孔立体结构,可有效的吸附槲皮素和肉桂醛进入其微孔中,再经过壳聚糖多孔结构作用下,使得槲皮素和肉桂醛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使得涂膜具有持久的抑菌效果与期效,在涂膜的吸附作用下,已长出的赭曲霉菌丝和毒素会被吸附,使其能更有效的接触抑菌物质槲皮素和肉桂醛,使得抑菌效果更佳,抑菌效率更快;利用天然物质制备的涂膜能自动降解,不对环境有任何压力,绿色环保。

乳化蜂胶具有超微结构,能与壳聚糖形成致密的膜结构,提高药物缓释效果,蜂胶提取物中富含黄酮类物质,能提高槲皮素和肉桂醛的生物利用率,相比于单独使用肉桂醛和槲皮素,能在更少用量下达到同样的抑菌效果,同时蜂胶会影响细菌胞外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使的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增强,造成细胞内溶物外流,同时使得槲皮素和肉桂醛能更加有效的进入赭曲霉细胞中进行抑菌和杀菌作用,提高了杀菌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的抑制赭曲霉毒素产生的涂膜抑菌效率高,其多孔蜂巢结构能有效吸附赭曲霉毒素,对玉米、花生等谷物能达到很好的抑菌效果和保鲜作用,同时涂膜天然可降解,对环境无负担,绿色环保,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2、本发明制备的涂膜利用蜂胶提高了肉桂醛和槲皮素的生物利用率,减少其用量也能达到同样的抑菌效果,同时使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提高,从而使槲皮素和肉桂醛能更好的进入赭曲霉细胞中发挥作用,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除了特殊说明,以下实施例原料物质均重量份数比计。

实施例1

(1)将6份蜂胶乳化液与浓度为800μg/ml的槲皮素10份于50℃、500r/min下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

(2)将混合液缓慢滴入20份浓度为0.5~mg/ml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加入1份吐温-80,于40℃、450r/min搅拌下超声15min,待温度降到室温后,加入4份壳聚糖溶液,于40℃、550r/min下搅拌30min,得到涂膜液。

所述的壳聚糖溶液浓度为0.3mg/ml,由脱乙酰度≥95%、粘度为100mpa•s的壳聚糖溶于醋酸溶液制备而得;

所述的蜂胶乳化液制备方法如下:

(1)取粗蜂胶,置于-20℃下保存24h后,取出磨碎,称取磨碎后的蜂胶,然后用体积浓度为75%的乙酸乙酯在40℃下浸提48h,离心取上清液,得到蜂胶提取物;

(2)按照蜂胶提取物和无水乙醇质量比为1:2将蜂胶提取物溶解得到油相,然后按照油相和吐温-80质量比为1:3混合,超声振荡15min,边搅拌边加入纯净水至含水量为50%,置于40℃下乳化3h,得到蜂胶乳化液;

所述的磨碎的蜂胶与乙酸乙酯用量比为1g:4ml。

实施例2

(1)将10份蜂胶乳化液与浓度为250μg/ml的肉桂醛15份于60℃、550r/min下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

(2)将混合液缓慢滴入30份浓度为0.8mg/ml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加入2份吐温-80,于40℃、450r/min搅拌下超声25min,待温度降到室温后,加入8份壳聚糖溶液,于40℃、550r/min下搅拌40min,得到涂膜液。

所述的壳聚糖溶液浓度为0.5mg/ml,由脱乙酰度≥95%、粘度为200mpa•s的壳聚糖溶于醋酸溶液制备而得;

所述的蜂胶乳化液制备方法如下:

(1)取粗蜂胶,置于-20℃下保存24h后,取出磨碎,称取磨碎后的蜂胶,然后用体积浓度为95%的乙酸乙酯在40℃下浸提48h,离心取上清液,得到蜂胶提取物;

(2)按照蜂胶提取物和无水乙醇质量比为1:2将蜂胶提取物溶解得到油相,然后按照油相和吐温-80质量比为3:1混合,超声振荡30min,边搅拌边加入纯净水至含水量为60%,置于50℃下乳化4h,得到蜂胶乳化液;

所述的磨碎的蜂胶与乙酸乙酯用量比为2g:4ml。

实施例3

(1)将8份蜂胶乳化液与浓度为150μg/ml的肉桂醛12份于55℃、500r/min下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

(2)将混合液缓慢滴入25份浓度为0.6mg/ml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加入2份吐温-80,于40℃、450r/min搅拌下超声20min,待温度降到室温后,加入6份壳聚糖溶液,于40℃、550r/min下搅拌35min,得到涂膜液。

所述的壳聚糖溶液浓度为0.4mg/ml,由脱乙酰度≥95%、粘度为150mpa•s的壳聚糖溶于醋酸溶液制备而得;

所述的蜂胶乳化液制备方法如下:

(1)取粗蜂胶,置于-20℃下保存24h后,取出磨碎,称取磨碎后的蜂胶,然后用体积浓度为80%的乙酸乙酯在40℃下浸提48h,离心取上清液,得到蜂胶提取物;

(2)按照蜂胶提取物和无水乙醇质量比为1:2将蜂胶提取物溶解得到油相,然后按照油相和吐温-80质量比为2:3混合,超声振荡20min,边搅拌边加入纯净水至含水量为55%,置于50℃下乳化4h,得到蜂胶乳化液;

所述的磨碎的蜂胶与乙酸乙酯用量比为2g:4ml。

试验例1

试验样品:共四组被赭曲霉感染的玉米各120kg,每组做三个重复试验;

试验涂膜液:实施例1~3制备的涂膜液;

试验方法:取4组被赭曲霉感染的玉米各120kg,标记为a、b、c、d四个组,记录试验开始时赭曲霉菌体数,然后a、b、c三组玉米分别用实施例1、2、3制备的涂膜液进行涂膜,d组不做处理作为对照,待成膜后将玉米保存于干燥无菌的密闭仓库中,记录随着保存时间延长时赭曲霉菌体数的变化量(平均值)。结果统计见表1。

表1玉米涂膜保存赭曲霉菌体数变化

由表1可以看出,相比于对照组d,利用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涂膜液涂膜后保存的玉米赭曲霉菌体在减少,在保存30天后,赭曲霉菌体去除率可达98%以上,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