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杀虫杀螨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0534发布日期:2019-01-05 09:1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农业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以氟吡呋喃酮和乙唑螨腈为有效成分的杀虫杀螨组合物,适用于防治二斑叶螨、烟粉虱、褐飞虱等农业害虫。二、
背景技术
:氟吡呋喃酮(flupyradifurone),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新型丁烯酸内酯类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拮抗剂。该杀虫剂具有内吸、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可用于防治蔬菜、果树、水稻、中耕作物及观赏植物上刺吸式口器害虫、锉吸式口器害虫和双翅目幼虫如粉虱、木虱、蚧壳虫、叶蝉、飞虱、蓟马和美洲斑潜蝇等,并减少昆虫传播媒介对病毒和细菌的传播,是一种快速、高效、持效,毒性低的环境友好型杀虫剂。乙唑螨腈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螨剂,通过在螨虫体内代谢转化成羟基化合物,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进而作用于呼吸电子传递链中的复合体ii,破坏能量合成,达到防治作用。该杀虫剂兼具胃毒和触杀作用,对植食性螨类如柑橘全爪螨、柑橘绣螨、苹果叶螨、棉花叶螨、茄叶螨等表现出极高的活性,对螨虫的各个时期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乙唑螨腈不但具有全新结构,与现有杀螨剂无交互抗性,速效性好;而且对作物安全,环境友好,对有益生物几乎无影响,无生物富集性。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植物病虫害治理最为普遍的有效手段,但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虫剂不仅容易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然而,新药剂的开发速度远远比不上害虫抗药性产生的速度。因此,合理的化学杀虫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虫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害虫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虫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含有氟吡呋喃酮和乙唑螨腈的杀虫杀螨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杀虫、杀螨活性高、低毒、环保。可用于防治农业上的二斑叶螨、粉虱、飞虱等多种害虫。四、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含有氟吡呋喃酮和乙唑螨腈的杀虫杀螨组合物,有效成分为氟吡呋喃酮和乙唑螨腈,氟吡呋喃酮和乙唑螨腈的重量比为1∶50~50∶1,优选比为1∶20~20∶1,氟吡呋喃酮和唑虫酰胺在组合物中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0.5~90%,优选为10~7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所述的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粘结剂、崩解剂、消泡剂、渗透剂、高分子囊壁材料、增效剂、防腐剂和填料等,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的试验确定。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多种应用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悬浮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等。具体使用中要选择加工的剂型种类可以根据使用对象、使用环境等的不同而实际确定得到。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与单剂相比,该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该组合物能够全面防治作物上的刺吸式害虫和害螨,防治谱广泛,防治效果好;3、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有利于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4、药剂复配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一)室内生测复配筛选试验按照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照ny/t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评价药剂混用的协同作用: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计算公式如下:实施例1:氟吡呋喃酮和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对象: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试验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进行。在载玻片的一端贴上两条一厘米宽的胶带,选取大小一致的雌若螨,用毛笔将虫背轻轻贴在胶带上,每片粘30头,放置3-4小时后在双目解剖镜下检查,剔除不正常及死亡个体。将载玻片粘有试螨的一端浸入药液中5s,取出后迅速用滤纸条吸干虫体周围多余的药液。在27±1℃下,24h后镜检死活螨数(用细毛笔触其足部,无反应者为死亡)。表1氟吡呋喃酮和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药剂名称及配比(重量比)lc50(mg/l)atittictc氟吡呋喃酮3.24100--乙唑螨腈1.77183.05--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50∶1)2.29141.48101.63139.22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20∶1)1.62200.00103.95192.39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10∶1)1.45223.45107.55207.76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5∶1)1.3249.23113.84218.93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2∶1)1.16279.31127.68218.75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1∶1)0.95341.05141.53240.98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1∶2)0.91356.04155.37229.16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1∶5)1.05308.57169.21182.36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1∶10)1.14284.21175.50161.94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1∶20)1.21267.77179.10149.51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1∶50)1.29251.16181.42138.44由表1可知,氟吡呋喃酮与乙唑螨腈的复配组合物在50∶1~1∶50范围内对二斑叶螨防治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两者配比为1∶10~10∶1时,对二斑叶螨防治的共毒系数均在160以上,协同增效作用更明显。实施例2:氟吡呋喃酮和乙唑螨腈对烟粉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对象:烟粉虱bemisiatabaci试验方法:采浸叶琼脂法进行。将100ml圆底离心管切除圆形底端制成生测管,将生测管一侧的离心管盖内铺1%的琼1.5ml,将预先用打孔器打好的棉花叶片在不同浓度的药液或含有0.05%tritonx-100去离子水中(对照)浸泡10s,晾干后背面朝上轻放于琼脂上。每管接入20~30头2日龄的烟粉虱成虫后,用纱网封口,将生测管开口端向下放置在人工气候室内静置1h,检查并去除从直管内脱落下的受伤和死亡个体。处理后48h检查试虫死亡情况,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死亡判断标准为:用小毛笔轻碰虫体完全不动者或足轻微弹动者记为死虫。表2氟吡呋喃酮和乙唑螨腈对烟粉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由表2可知,氟吡呋喃酮与乙唑螨腈的复配组合物在50∶1~1∶50范围内对烟粉虱防治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两者配比为1∶10~10∶1时,对二斑叶螨防治的共毒系数均在160以上,协同增效作用更明显。实施例3:氟吡呋喃酮和乙唑螨腈对褐飞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对象: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试验方法:采稻茎浸渍法进行。选取实验室培养的健壮一致的分蘖期水稻苗,连根挖取,洗净,剪成10cm长的带根稻茎,于阴凉处晾至表面无水痕。将稻茎分别在稀释好的药剂中浸30s,取出晾干后,以浸湿的脱脂棉抱住根部放入玻璃管中,取3龄若虫放入中,每杯20头,以浸清水为空白对照,每一浓度重复4次。处理后置温度27±1℃、光周期为16h∶8h(l∶d)的光照培养箱中饲养。4天后检查死亡数。表3氟吡呋喃酮和乙唑螨腈对褐飞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由表3可知,氟吡呋喃酮与乙唑螨腈的复配组合物在50∶1~1∶50范围内对褐飞虱防治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两者配比为1∶10~10∶1时,对二斑叶螨防治的共毒系数均在160以上,协同增效作用更明显。(二)制剂实施例实施例4: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氟吡呋喃酮10%、乙唑螨腈10%、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钠4%、烷基磺酸钙5%、甲基纤维素4%、乙二醇5%、硅油1.5%,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三)田间药效实施例为了更好的验证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4的制剂进行二斑叶螨、烟粉虱和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实施例5: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防治二斑叶螨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螨剂防治豆类、蔬菜叶螨gb/t17980.17-2000》。每小区固定20片叶,统计活成、若螨数。每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供试药剂:(1)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4000倍;(2)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2000倍;(3)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1000倍;(4)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1500倍;(5)30%乙唑螨腈悬浮剂3000倍;(6)清水。分别于药后3天、7天、14天调查虫口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防治二斑叶螨的田间药效试验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药后其对茄子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氟吡呋喃酮与乙唑螨腈的杀螨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且防效期长。试验用药范围内对茄子无不良影响,具有应用价值。实施例6: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防治烟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ny/t1464.43-2012:杀虫剂防治蔬菜烟粉虱》。每小区固定10株番茄,取上部3片叶,统计活成虫数。每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供试药剂:(1)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8000倍;(2)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4000倍;(3)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2000倍;(4)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4000倍;(5)30%乙唑螨腈悬浮剂2000倍;(6)清水。分别于药后3天、7天、14天调查虫口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表5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防治烟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药后其对番茄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氟吡呋喃酮与乙唑螨腈的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且防效期长。试验用药范围内对番茄无不良影响。实施例7: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防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水稻飞虱gb/t17980.4-2000》。每小区平行跳跃法调查10点,每点2丛。摇动或拍打稻丛,统计稻丛间水面上漂浮发飞虱数。每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供试药剂:(1)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8000倍;(2)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4000倍;(3)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2000倍;(4)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4000倍;(5)30%乙唑螨腈悬浮剂2000倍;(6)清水。分别于药后3天、7天、14天调查虫口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表620%氟吡呋喃酮·乙唑螨腈悬浮剂防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由表6可知,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吡呋喃酮和乙唑螨腈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褐飞虱,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水稻无不良影响,具有应用价值。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