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椿硬枝扦插生根的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25974发布日期:2019-02-22 19:52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椿硬枝扦插生根的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珍贵阔叶树的规模化繁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椿硬枝扦插生根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红椿(toonaciliata),是楝科香椿属落叶或半落叶大乔木,在国际上享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美誉。红椿生长迅速,干形圆满通直,材质优良,是培育大径级材的理想速生珍贵用材树种,也是优良的家具用材树种。红椿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自然分布于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区,但由于自然更新困难,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红椿自然资源中不乏干形通直、圆满的优树,目前红椿繁殖主要是通过种子繁殖,不能保存优树的优良特性,并且种子非常有限;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目前技术还未成熟;采用扦插繁殖能保存优树的优良特性,但目前的普通扦插方法制备的插条均带2-3个芽,繁殖效率低下,不利于快速繁殖出优树的无性系苗木且芽的取材时间有局限性,最多就是初夏两季可以取样扦插。目前,尚未见用红椿插条扦插培育出优良无性系富根苗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红椿硬枝扦插生根的方法及其应用,与现有的1-3芽繁殖不同的是本发明采用的是枝条繁殖,取材更为简易且优良性状的稳定性更好。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红椿硬枝扦插生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取红椿插条进行预处理;

s2:将预处理后的红椿插条放置在盛有基质的培养器皿中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5-28℃,定时浇水直至生根。

优选的,在s1中,所述预处理步骤包括剪切处理,即将红椿插条的插穗剪裁一个不超过1.2-1.8cm的下切口。

优选的,在s1中,所述预处理步骤包括使用激素浸泡处理红椿插条。

更优选的,所述激素包括iba、abt和naa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红椿插条的母树年龄为1-5年。

优选的,在s1中,红椿插条的枝条部位为中部。

优选的,所述红椿插条的长度为9-10.9cm。

优选的,在s2中,所述基质为混合物,其中泥炭土、珍珠岩和黄心土的质量比例为(2-3):1:2。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公开了上述方法得到的生根红椿插条,该插条繁殖出的红椿苗木继承了母树的优良性状。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上述方法在珍贵阔叶树的规模化繁育技术领域的应用。

上述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椿硬枝扦插生根的方法,采用枝条扦插更易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且枝条的取材时间没有局限性,一年四季都可以取样扦插。此外,本发明公开的方法生根率更高,根系效果指数更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红椿采穗圃;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红椿扦插实验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红椿插条生根部位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红椿插条性状实验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红椿插条扦插生根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红椿插条激素处理实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所有插条取自红椿采穗圃(跃进北和稻香园,如图1所示)和种质资源圃(宁西基地),扦插实验在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6楼温室进行(如图2所示)。扦插实验在培养杯中进行,装杯前用高锰酸钾和多菌灵对基质消毒一次。所有插条插穗均剪裁一个不超过1.5cm的下切口。室内使用风机和水帘降温,温度控制在26±1℃。每天早晚浇水一次,每周用多菌灵消毒一次,直至插条生根。

所述基质为混合物,其中泥炭土、珍珠岩和黄心土的质量比例为(2-3):1: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研究了不同基质对红椿插条生根的影响,一共五组试验,除了基质不同之外,其他培养条件均相同。一共有五种基质,第一种基质(简称ys)为:黄沙,第二种基质(简称s)为:黄心土,第三种基质(简称ysm)为:黄沙和泥炭土的质量比例为1:1,第四种基质(简称sm)为:黄心土和泥炭土的质量比例为1:1,第五种基质(简称m)为:泥炭土、珍珠岩和黄心土的质量比例为(2-3):1:2。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进行试验,每组处理50个插条,3次重复。90d后观测和统计:平均生根数(mrn)、生根率(rp)和根系效果指数(rei),下同。试验结果如图3和表1所示,从结果可以得出,第五种基质(简称m)的扦插效果是最佳的。

表1不同基质对红椿插条生根的影响

注:图中小写字母(a,b,c)表示不同基质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研究了不同种源对红椿插条生根的影响,除了种源不同,其它培养条件均相同,一共有四种种源:普洱-s25、永仁-y7、普洱-s3和关山-g4,试验结构表明普洱-s25种源的扦插效果最好,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llsn表示最长新梢长,下同。

表2不同种源对红椿插条生根的影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研究了不同树龄、插条的部位和长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培养条件如实施例1所示,本实施例中红椿插条的母树年龄分别为1年、3年和5年,插条部位为前稍(fb)、中部(mb)和基部(bb),如图4和表3所示。试验结果如表4-表6所示,结果表明:树龄、插条的部位和长度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对红椿扦插生根有着极显著的影响。其中,1a和3a的插条扦插生根无显著的差异,但显著高于5a的(表4);梢部插条与基部在总根长上无显著差异(表5),但梢部和中部插条的其它指标均显著的高于基部,此外,中部插条的根系效果指数和总根长显著的高于梢部,其它的指标两种部位间无显著差异。11.0-12.9cm与6.0-7.9cm插条的最长新稍长间差异不显著(表6),9.0-10.9cm和11.0-12.9cm的其它指标均显著的高于6.0-7.9cm插条,9.0-10.9cm与11.0-12.9cm的插条在所有指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图中各项指标分别为:最长根长(lrl)、平均生根数(mrn)、平均根长(mrl)、最长新梢长(llsn)、根长总和(srl)、生根率(rp)和根系效果指数(rei)。

总结可以得出,最佳组合为:1a的中部且长度为9.0-10.9cm的插条的扦插效果最佳。

表3不同插条性状

表4不同树龄对红椿插条生根的影响

表5不同部位对红椿插条生根的影响

表6不同插条长度对红椿插条生根的影响

实施例5

所有插条取自红椿采穗圃(跃进北和稻香园)和种质资源圃(宁西基地),扦插实验在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6楼温室进行(如图1所示)。扦插实验在培养杯中进行,装杯前用高锰酸钾和多菌灵对基质消毒一次。所有插条插穗均剪裁一个不超过1.5cm的下切口。室内使用风机和水帘降温,温度控制在26±1℃。每天早晚浇水一次,每周用多菌灵消毒一次,直至插条生根(如图5所示)。

所述基质为混合物,其中泥炭土、珍珠岩和黄心土的质量比例为(2-3):1:2。

所有插条开始培养之前使用激素浸泡进行预处理(如图6所示),激素包括iba(吲哚乙酸)、abt(生根粉)和naa(萘乙酸)。

激素处理条件如表7所示,激素处理结果如表8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8),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处理对红椿插条生根有显著的效果。其中s25种源在300mg·l-1的iba中浸泡10s效果最佳(t2),生根率达81.8%,naa和abt的效果不及iba。

表7激素处理实验

表8不同激素对红椿插条生根的影响

注:图中小写字母(a,b,c,d,e,f,g,h,i,j)表示不同基质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