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喹草酮和甲磺草胺的二元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0549发布日期:2019-01-05 09:18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除草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喹草酮和甲磺草胺的二元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全国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公顷,约4.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30%,约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0%-27%,小麦总产量约1亿吨,达到粮食总产量的22%(吴明荣等,2013,农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和战略储备粮品种,在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小麦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但小麦田的杂草对小麦生产具有重大的威胁。据全国杂草普查资料报道,我国麦田杂草种类有200多种,草害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0%以上,损失约占小麦总产量的15%。因此麦田杂草防治是小麦种植的重要工作之一。小麦田杂草可以分为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两类,禾本科杂草虽然近年来危害逐步加重,但阔叶杂草仍然在我国北方小麦田处于优势地位,其主要种类有播娘蒿、荠菜、麦家公、麦瓶草、猪殃殃、藜、小藜、打碗花、田旋花、牵牛、刺儿菜、萹蓄、苘麻、苍耳、地肤、朝天委陵菜、小花糖芥、葎草、独行菜、婆婆纳、附地菜、泽漆等。

甲磺草胺是一种三唑啉酮类除草剂,可防除大多数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和莎草。对反枝苋、铁苋菜、藜、曼陀罗、马唐、狗尾草、苍耳、牛筋草、香附子等阔叶和莎草科杂草防效很好。但是甲磺草胺杀草较慢,在土壤中残效期也较长。

喹草酮为新近开发的新型化合物,是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干扰叶绿体的合成和功能。茎叶吸收后,上下传导,使杂草茎叶白化,生长受到抑制,通常杂草7天后死亡。对多种阔叶杂草及禾本科杂草均表现出高效除草活性、良好的速效性,可防除麦田大部分阔叶杂草,但对禾本科杂草效果较差。

甲磺草胺、喹草酮均有有自己特有的除草谱以及不能防除的杂草,单独使用除草效果不是很理想。

开发新品除草剂价格昂贵、周期长,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小、研制周期短。合理的化学除草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草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时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风险、减少残留、延缓杂草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优点,所以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方法之一;然而因为农药混配之间作用机理复杂,组合后是否增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依赖实验结果加以验证,无法进行预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喹草酮和甲磺草胺的二元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二元除草剂组合物,包括喹草酮和甲磺草胺,喹草酮:甲磺草胺质量比为:0.125~8:1。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技术方案,喹草酮:甲磺草胺质量比为:0.125~4:1。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技术方案,喹草酮:甲磺草胺质量比为:0.5~2:1。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技术方案,喹草酮:甲磺草胺质量比为:0.125:1或0.25:1、0.5:1、1:1、2:1、4:1。

一种除草制剂,包括上述除草剂组合物作为活性成分,还包括一种或多种农药上可接受的辅料。

一种除草制剂,将除草剂组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加上辅料制成乳油、水悬浮剂、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或水分散粒剂等农药可接受的剂型,活性成分占除草制剂重量的20-40%。

一种二元除草剂组合物的应用,用于同时防除小麦田的多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二元除草剂组合物通过将两种除草剂进行科学配比,不仅可以扩大杀草谱,用于小麦田一次性防除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阔叶杂草,尤其是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婆婆纳杂草,且对杂草具有良好的总体防除效果,杂草总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均在93%以上,两种除草剂搭配起来可起到增效的作用。

2.两种有效成分复配,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本发明二元除草剂组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制剂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应解释为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中91%喹草酮原药、96%甲磺草胺原药为市购产品。

实施例1

一种二元除草剂组合物,包括喹草酮和甲磺草胺,喹草酮:甲磺草胺质量比为:2:1。

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定量的原药,先加入专用乳化剂溶解后,再加入2倍的n,n-二甲基甲酰胺至完全溶解,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成1%母液备用。

实施例2

一种二元除草剂组合物,包括喹草酮和甲磺草胺,喹草酮:甲磺草胺质量比为:1:1。

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二元除草剂组合物,包括喹草酮和甲磺草胺,喹草酮:甲磺草胺质量比为:1:2。

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

一、室内防效实验

1.1试验条件

供试杂草:为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婆婆纳。在有暖气的玻璃温室中进行试验试材的培养,温度15~25℃,自然光照。将定量的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婆婆纳种子播于直径为9cm的塑料盆中,杂草覆土1~2mm,放入装有水的搪瓷盘中,让水逐渐渗入,等水渗到土表后转移入人工气候室待用。

除喷药后1~2天不能浇水外,定期以底部渗灌方式补水,以保持土壤湿度。

1.2试验设计

除草制剂制备:91%喹草酮原药、96%甲磺草胺原药,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定量的喹草酮、甲磺草胺原药,分别先加入专用乳化剂溶解后,再加入原药重量2倍的n,n-二甲基甲酰胺至完全溶解,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成1%母液备用。

喹草酮设22.5、45、90、180ga.i./ha,甲磺草胺设22.5、45、90、180ga.i./ha。每个药剂不同剂量两两混合得不同混配剂量。

试验于播娘蒿、荠菜、婆婆纳3~5叶期;猪殃殃1~2轮复叶期茎叶均匀喷雾处理。

采用ass-4型自动控制喷洒系统,扇形喷头,结合喷头压力、流量等,按实际喷药面积(1.1m2)喷洒50ml药液(折合亩用水量30l),调试好运行速度,将待处理的塑料盆均匀排列在喷雾台上,均匀喷雾处理。喷雾压力0.4mpa,扇形喷头流量800ml/min。由低量至高量依次喷施。每处理重复4次,测试结果见表1所示。

1.3试验结果计算

用gowing法评价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

gowing法理论防效计算式为:

式中x、y分别为两单剂的实测防效值(%),e为不同配比混用的实测防效值(%),e0为理论防效值(%)。当e-e0介于-5~5时为加成作用、e-e0>5时为增效作用、e-e0<-5时为拮抗作用。

表1不同药剂混合后室内防效

表1表明,喹草酮+复配施用于播娘蒿时,剂量为22.5+22.5、22.5+45、45+22.5、45+45、45+90、90+45达到了增效作用;施用于荠菜时,剂量为22.5+22.5、22.5+45、22.5+90、45+45、45+180、90+45、90+90、180+45达到了增效作用;施用于猪殃殃时,剂量22.5+22.5、22.5+90、22.5+180、45+22.5、45+45、90+22.5达到了增效作用;施用于婆婆纳时,22.5+22.5、达到了增效作用。

通过表1表明,喹草酮对小麦田阔叶杂草播娘蒿、婆婆纳有很好的效果,对荠菜和猪殃殃效果略低,该药剂作用速度略慢,但对播娘蒿、婆婆纳的持效性优;另一种药剂甲磺草胺对婆婆纳、播娘蒿、荠菜和猪殃殃效果均较好,该药剂作用速度快,施药后杂草很快干枯死亡,缺点是低剂量处理后期返青。

喹草酮与甲磺草胺复配后,速效性和持效性互补,均很好,对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猪殃殃均有很好的效果,且复配效果均属于明显的增效作用。

二、大田防效实验1

2.1试验条件

2.1.1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

冬小麦,品种为济麦22,2017年10月7日播种,每亩播种量15公斤,行距28cm,畦宽3.3m。

2.1.2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

猪殃殃、播娘蒿。

2.1.3栽培条件

试验小麦田设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刁镇。试验地为壤土,有机质含量在1.6%左右,ph值7.6。试验田杂草分布均匀,所以整个试验期间未施用其它除草剂;施药时未见病虫发生,另外冬小麦播种时每亩施用氮磷钾(比例为15-15-15)复合肥80kg,,2018年4月5日浇水时每亩施用尿素20kg。小麦花期用粉锈宁+磷酸二氰钾防治白粉病2次;小麦穗期喷施两次来福灵防治冬小麦蚜虫。

试验地势平整,管理一致,肥力及水浇条件较好,分别于2017年12月5日和2018年4月6日各浇水一次。

试验地前茬种植玉米,所用除草剂为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

2.2试验设计

2.2.1试验药剂

10%喹草酮悬浮剂,40%甲磺草胺悬浮剂,20%喹草酮▪甲磺草胺悬浮剂(通过室内试验推荐配比设计四个配比制成10%甲基甲磺草胺▪甲磺草胺悬浮剂,喹草酮:甲磺草胺分别为2:1、1:1、1:2)。

2.2.2使用方法

喷雾器械为没得比高级背负式喷雾器,试验各处理按每公顷兑水450升均匀喷雾。于冬小麦田越冬前一年生杂草2~5叶期茎叶均匀喷雾处理。

2.2.3施药时间和次数

试验于2017年11月12日进行,共施药一次。施药时小麦处于分蘖期,长势良好;田间杂草2~5叶期,以猪殃殃和播娘蒿为主。

2.3药效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表2小麦田田间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10%喹草酮悬浮剂对播娘蒿效果较好,对猪殃殃效果略差;40%甲磺草胺悬浮剂对猪殃殃、播娘蒿效果均较好,但后期部分返青。两者复配制剂20%喹草酮▪甲磺草胺悬浮剂综合两单剂优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优,杂草防除谱优势互补,对试验田阔叶杂草播娘蒿和猪殃殃均有很好的效果,4个配比均好于两个单剂。

20%喹草酮▪甲磺草胺悬浮剂对小麦均安全。

三、大田防效实验2

3.1.1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

冬小麦,品种为济麦22,2017年10月10日播种,每亩播种量15公斤,行距30cm,畦宽2.2m。

3.1.2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

播娘蒿、麦瓶草、婆婆纳。

3.1.3栽培条件

试验小麦田设在山东省济宁市。试验地为壤土,有机质含量在1.4%左右,ph值7.8。试验田杂草分布均匀,所以整个试验期间未施用其它除草剂。

试验地势平整,管理一致,肥力及水浇条件较好,分别于2017年12月1日和2018年4月3日各浇水一次。

试验地前茬种植玉米,所用除草剂为烟嘧磺隆。

3.2试验设计

3.2.1试验药剂

10%喹草酮悬浮剂,40%甲磺草胺悬浮剂,20%喹草酮▪甲磺草胺悬浮剂(通过室内试验推荐配比设计四个配比制成10%甲基甲磺草胺▪甲磺草胺悬浮剂,喹草酮:甲磺草胺分别为2:1、1:1、1:2)。

3.2.2使用方法

喷雾器械为没得比高级背负式喷雾器,试验各处理按每公顷兑水450升均匀喷雾。于冬小麦田越冬前一年生杂草2~5叶期茎叶均匀喷雾处理。

3.2.3施药时间和次数

试验于2017年11月15日进行,共施药一次。施药时小麦处于分蘖期,长势良好;田间杂草2~5叶期,以播娘蒿、麦瓶草和婆婆纳为主。

3.3药效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表3小麦田田间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10%喹草酮悬浮剂对播娘蒿、麦瓶草、婆婆纳效果均较好;40%甲磺草胺悬浮剂对各种杂草效果也较好,但该药剂后期有部分返青。两者复配制剂20%喹草酮▪甲磺草胺悬浮剂综合两单剂优点,杂草防除谱优势互补,对试验田阔叶杂草播娘蒿、麦瓶草、婆婆纳均有很好的效果,4个配比均远远好于两个单剂。

20%喹草酮▪甲磺草胺悬浮剂对小麦均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