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4325发布日期:2019-01-28 12:3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收割机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脱粒是联合收割机的重要工作步骤之一,农作物进入脱粒机构后,在脱粒筒与筛板之间被挤压揉搓实现脱粒,脱落的种子漏过筛板进入储料室,穗秆(即农作物脱粒后剩下的枝干部分)则在脱粒筒的转动作用下被排出。为了降低脱粒过程对种子的破碎和损伤,申请号为201210452737.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收割机的稻麦穗粒剥离结构,其在转筒的外圆周面上紧密包裹设置了橡胶或硅胶涂层。但是,脱粒机构在高强度的工作下,橡胶或硅胶涂层容易磨损,影响脱粒效果和使用寿命,而且脱粒筒与筛板间一旦发生堵塞,会对脱粒机构、驱动脱粒筒转动的驱动装置等造成严重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粒效果好、不易受损的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包括脱粒筒以及与所述脱粒筒配合的筛板,所述脱粒筒包括筒壁、沿着所述筒壁周身均匀设置的多排脱粒柱,连接相邻所述脱粒柱的第一弹簧;所述脱粒柱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筒壁的静柱,轴向铰接设置于所述筒壁的动柱,所述动柱位于转动方向的上游,所述静柱位于转动方向的下游;所述动柱包括位于所述筒壁外侧的第一壁外部、位于所述筒壁内侧的第一壁内部,所述静柱包括位于所述筒壁外侧的第二壁外部、位于所述筒壁内侧的第二壁内部;所述第一壁外部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壁外部;所述第一壁内部与所述第二壁内部相隔,且与位于转动方向上游的相邻的所述第二壁内部由所述第一弹簧连接;所述第二壁内部设置有用于反馈所述第一壁内部对所述第二壁内部挤压状况的反馈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反馈机构包括装满油脂的液压箱,一端设置于所述液压箱中且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壁内部表面并朝向上游的第一塞柱,一端设置于所述液压箱中且另一端位于所述液压箱外部的第二塞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塞柱对面的行程开关。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塞柱包括插向所述液压箱的柱脚以及设置于所述柱脚顶部的柱盖,所述柱盖朝向所述脱粒筒的轴;所述第二液压箱设置有凸向所述柱盖的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柱盖设置有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壁内部的一端包括从所述凹槽穿过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包括膨胀部。

作为优选,所述反馈机构还包括可转动的用于收卷所述钢丝绳的集线轮。

作为优选,所述动柱垂直于所述筒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壁外部与所述第二壁外部相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壁外部与所述第二壁外部设置有相配合的插拔部。

作为优选,所述脱粒筒还包括同轴固定设置于筒体内部的用于将外部气体输入所述脱粒筒内部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有朝向所述筛板的出气口;所述动柱与所述静柱之间的所述筒壁设置有通气口。

作为优选,所述出气口沿所述筒壁周身间隔设置。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所述动柱与所述静柱实现动静结合的阶梯式脱粒,脱粒效果好,不易堵塞,不易损伤脱粒装置;通过所述反馈机构的设置,能够在即将发生严重堵塞的极端情况下最大程度地释放所述脱粒筒与所述筛板之间的空间,防止堵塞的发生并发生报警,避免或减轻对脱粒装置的损伤;通过气体冲击物料,保障和促进脱粒工作的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壁内部与反馈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反馈机构区域b-b的剖面图。

图中:1-脱粒筒,11-筒壁,111-通气口,12-脱粒柱,121-静柱,1211-第二壁外部,1212-第二壁内部,122-动柱,1221-第一壁外部,1222-第二壁外部,123-插拔部,13-第一弹簧,131-钢丝绳,1311膨胀部,14-反馈机构,141-液压箱,1411-凸块,142-第一塞柱,143-第二塞柱,1431-柱脚,1432-柱盖,144-行程开关,145-凹槽,146-集线轮,15-进气管,151-出气口,2-筛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

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包括脱粒筒1以及与脱粒筒1配合的筛板2,脱粒筒1包括筒壁11、沿着筒壁11周身均匀设置的多排脱粒柱12,连接相邻脱粒柱12的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为拉伸弹簧;脱粒柱12包括固定设置于筒壁11的静柱121,轴向铰接设置于筒壁11的动柱122,一个动柱122与一个静柱121组成一个脱粒柱12,且动柱122与静柱121不为一体,动柱122位于脱粒筒1转动方向的上游,静柱121位于脱粒筒1转动方向的下游;动柱122包括位于筒壁11外侧的第一壁外部1221、位于筒壁11内侧的第一壁内部1222,静柱121包括位于筒壁11外侧的第二壁外部1211、位于筒壁11内侧的第二壁内部1212;第一壁外部1221凸起的高度大于第二壁外部1211;第一壁内部1222与第二壁内部1212相隔,且与位于转动方向上游的相邻的第二壁内部1212由第一弹簧13连接,在第一弹簧13的拉力下,使动柱122在不受物料的挤压时保持静态;第二壁内部1212设置有用于反馈第一壁内部1222对第二壁内部1212挤压状况的反馈机构14。工作时,脱粒筒1转动,物料进入脱粒筒1与筛板2之间被挤压揉搓进行脱粒。第一壁外部1221与第二壁外部1211长短不同的设置,对物料实现了阶梯式的挤压揉搓,脱粒效果更好。第一壁外部1221与第一壁内部1222分别受到物料与第一弹簧13往上游方向的作用力,动柱122发生颤动,物料的挤压揉搓空间随之变化,实现对物料的弹性挤压揉搓,并降低了物料堵塞的风险。第一弹簧13为根据脱粒筒1驱动装置驱动力相应配置的劲度系数高的拉伸弹簧,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物料对第一壁外部1221的作用力不足以将第一壁外部1221挤压至极限位置,动柱122在一定范围内小幅颤动。当物料较为拥堵时,第一壁外部1221会受到更大的挤压而往上游方向转动,第一壁外部1221与筛板2间的最短距离被拉大,物料的挤压揉搓空间得到释放,避免物料堵塞的发生。当物料拥堵程度非常严重时,物料挤压第一壁外部1221至极限位置也使第一壁内部1222克服第一弹簧13的拉力往下游位置的第二壁内部1212靠近至触发反馈机构14,由设置于反馈机构14中的行程开关144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反馈机构14包括装满油脂的液压箱141,一端设置于液压箱141中且另一端凸出于第二壁内部1212表面并朝向上游的第一塞柱142,一端设置于液压箱141中且另一端位于液压箱141外部的第二塞柱143,设置于第二塞柱143对面的行程开关144。第一塞柱142与第二塞柱143均包括有限定其与液压箱141相对位置稳定的弹性件,如弹簧,且第一塞柱142与第二塞柱143与液压箱141之间由密封圈密封,第一塞柱142与第二塞柱143在受力时能在液压箱141中发生位移;液压箱141中的油脂为膏状,如锂基脂等工业黄油。第一塞柱142受第一壁内部1222挤压往液压箱141内移动,第二塞柱143往液压箱141外移动,当第二塞柱143移动至顶住行程开关144时,行程开关144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第二塞柱143包括插向液压箱141的柱脚1431以及设置于柱脚1431顶部的柱盖1432,柱盖1432朝向脱粒筒1的轴;第二液压箱141设置有凸向柱盖1432的凸块1411;凸块1411与柱盖1432设置有相配合的凹槽145;第一弹簧13位于第二壁内部1212的一端包括从凹槽145穿过的钢丝绳131,钢丝绳131包括膨胀部1311。第二塞柱143未被顶出的状态,柱盖1432与凸块1411相触碰,凹槽145形成了一道可供钢丝绳131穿过的线洞。钢丝绳131的一端与第一弹簧13的本体连接,另一端穿过线洞,膨胀部1311的线径大于线洞的洞径,通过线洞和膨胀部1311阻止了钢丝绳131往下游移动,实现了对第一弹簧13的固定。当第二塞柱143被顶出时,随着凸块1411与柱盖1432的分离,线洞对膨胀部1311的限位作用消失,在第一弹簧13的拉力下,钢丝绳131向下游拉动,下游的第一壁内部1222靠近下游的第二壁内部1212,同时被顶出的柱盖1432移动至顶住行程开关144,行程开关144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反馈机构14还包括可转动的用于收卷钢丝绳131的集线轮146。钢丝绳131被收卷的长度以满足下游的第一壁内部1222能够靠近下游的第二壁内部1212触发下游的反馈机构14所需的行程为准。

进一步的,动柱122垂直于筒壁11。动柱122未受物料挤压时,在第一弹簧13的拉紧下动柱122垂直于筒壁11。

进一步的,同一个脱粒柱12内的第一壁外部1221与第二壁外部1211相接触。

进一步的,同一个脱粒柱12内的第一壁外部1221与第二壁外部1211设置有相配合的插拔部123。即在第一壁外部1221设置凸起部或凹陷部,在第二壁外部1211设置相配合的凹陷部或凸起部,在工作状态,插拔部123随着第一壁外部1221的来回颤动发生插拔,防止细碎的物料进入第一壁外部1221与第二壁外部1211之间。

进一步的,脱粒筒1还包括同轴固定设置于筒体内部的用于将外部气体输入脱粒筒1内部的进气管15,进气管15设置有朝向筛板2的出气口151;同一脱粒柱12内的动柱122与静柱121之间的筒壁11设置有通气口111。脱粒筒1由收割机上的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进气管15不随脱粒筒1发生转动,气体通过出气口151吹向筛板2区域的脱粒柱12,并通过通气口111吹出。在工作时,第一壁外部1221与第二壁外部1211分离产生间隙时,气体从间隙吹出作用于物料,促进脱粒并防止细碎物料进入第一壁外部1221与第二壁外部1211之间。

进一步的,出气口151沿筒壁11周身间隔设置。为了使气体对物料产生强弱交换式的作用力,增加防堵能力,发明人将出气口151设置至贴近第一壁内部1222与第二壁内部1212,且将出气口151沿筒壁11周身间隔设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