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要素改良盐碱地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85935发布日期:2019-04-03 03:32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要素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中含有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盐碱成分,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导致土壤质量降低,植物生长在不同程度受到抑制,造成土地显著减产,大面积的土壤资源不能充分的利用。在蒸发强烈的季节盐分在土壤表层聚积,造成了盐碱地的恶性循环,农田及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因此,改良、利用盐碱地,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很多地区采用暗管排盐技术进行盐碱地改良,它一种利用水利方法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原理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走”的水盐运动规律,把带有小孔的管道埋于地表以下1~2米的深度,结合灌溉淋洗,把土壤表层的盐分溶解排走的技术。暗管排盐技术是现有的比较成熟高效的一种治理盐碱地的技术,能很好的利用“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特点,对盐碱地实行有效的治理。但暗管排盐技术需要很高的成本,需要专门专业的大型机械进行配合,运行过程中需要很高的人力物力支持,这一点来说对很多中小企业或家庭合作社来说很不友好,限制了对盐碱地改良的门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要素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良盐碱地,提高盐碱地植物的成活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要素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松土透气:采用翻旋的方式来松土透气,在旋地过程中,调整旋地深度为15~30cm,通过翻旋使土壤松软透气,并且把底层碱土翻旋到表面;

(2)浸水洗盐碱:在松土后的盐碱地周围设置给水排水渠,并在盐碱地中开挖纵横交织的多道横沟和多道纵沟,其中各横沟和各纵沟的两端均与给水排水渠相连通,通过给水渠向横沟和纵沟中注入清水至沟满,浸泡1-2天,而后通过排水渠排水,重复2-3次;

(3)在水洗后的盐碱地表面按照1-2吨每亩的用量均匀的铺撒一层改性石膏,然后采用翻旋的方式将改性石膏混合在土壤内部,其中改性石膏的组成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caso4·2h2o60~70%、sio210~15%、caco33~5%、caso33~5%、自由水分0~10%、有机质5~8%;

(4)在上述步骤(3)完成后5~7天内按照每亩2.5~3kg的用量施加土壤定向调理剂,施加时将土壤定向调理剂稀释20~30倍,滴施或者喷雾,其中土壤定向调理剂的组成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聚羧酸高分子聚合物20~30%、氨基酸10~20%、有机质10~20%、蛋白质5~10%、水分40~50%;

(5)向经过土壤定向调理剂改良后的土壤中按照20-35kg每亩施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料的组成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酶解氨基酸3~5%、氮磷钾6~10%、氧化钙5~8%、有机质60~70%、有益活菌数≧2亿/ml;

(6)在施撒过有机肥料的盐碱地种植土层内种植高抗-盐碱的作物,吸收盐碱地内各种游离离子,减少土壤中的盐碱离子;

(7)收获作物后,检测盐碱地的土壤参数,根据土壤参数,继续选择上述步骤(2)-(6)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方法继续改良,直至土壤符合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高抗-盐碱的作物是耐盐碱水稻。

进一步地,在步骤(6)中种植高抗-盐碱的作物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组成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复硝酚钠5~10%、萘乙酸纳3~5%、胺鲜酯5~8%、调环酸钙2~5%、水分70~80%。

进一步地,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使用时,按照100毫升每亩,兑适量水后均匀喷洒至田中。

本发明多要素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地域地块的土壤进行改良,用多种工序,多种改良手段相结合,若所改良地块土壤盐碱化严重,则相应的增加工序,增加所用改良剂,若所改良土壤盐碱化弱,则相应的减少工序和所用改良剂等材料,达到节省原料,提高改良效果的目的。变废土为良田,变荒丘为宝地,使本不可用来种植的土地变成可以打粮的黄金地块,增加中国的粮食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多要素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松土透气:采用翻旋的方式来松土透气,在旋地过程中,调整旋地深度为15~30cm,通过翻旋使土壤松软透气,并且把底层碱土翻旋到表面;

(2)浸水洗盐碱:在松土后的盐碱地周围设置给水排水渠,并在盐碱地中开挖纵横交织的多道横沟和多道纵沟,其中各横沟和各纵沟的两端均与给水排水渠相连通,通过给水渠向横沟和纵沟中注入清水至沟满,浸泡1-2天,而后通过排水渠排水,重复2-3次;

(3)在水洗后的盐碱地表面按照1-2吨每亩的用量均匀的铺撒一层改性石膏,然后采用翻旋的方式将改性石膏混合在土壤内部,其中改性石膏的组成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caso4·2h2o60~70%、sio210~15%、caco33~5%、caso33~5%、自由水分0~10%、有机质5~8%;

(4)在上述步骤(3)完成后5~7天内按照每亩2.5~3kg的用量施加土壤定向调理剂,施加时将土壤定向调理剂稀释20~30倍,滴施或者喷雾,其中土壤定向调理剂的组成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聚羧酸高分子聚合物20~30%、氨基酸10~20%、有机质10~20%、蛋白质5~10%、水分40~50%;

(5)向经过土壤定向调理剂改良后的土壤中按照20-35kg每亩施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料的组成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酶解氨基酸3~5%、氮磷钾6~10%、氧化钙5~8%、有机质60~70%、有益活菌数≧2亿/ml;

(6)在施撒过有机肥料的盐碱地种植土层内种植高抗-盐碱的水稻,吸收盐碱地内各种游离离子,减少土壤中的盐碱离子,在种植高抗-盐碱的水稻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组成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复硝酚钠5~10%、萘乙酸纳3~5%、胺鲜酯5~8%、调环酸钙2~5%、水分70~80%,使用时,按照100毫升每亩,兑适量水后均匀喷洒至田中;

(7)收获作物后,检测盐碱地的土壤参数,根据土壤参数,继续选择上述步骤(2)-(6)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方法继续改良,直至土壤符合要求。

本发明多要素改良盐碱地的方法针对盐碱地土壤来说,排水、整地是基础,灌溉是脱盐的动力,相应的土壤改良剂是核心,培肥是改士的根本和巩固改碱效果的保证,选择耐盐碱的水稻品种可以有效地提高改良土壤的效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着相应的改良计划和周期可以有效提高改良的效果和减少成本。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减少或增加相应的工序,减少工序降低成本,增加工序达到改良的更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