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精氨酸含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49438发布日期:2019-03-19 23:1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生产中猪的生产性能发挥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品种因素占约20%,饲料及日常管理占约50%,生长环境则占约30%,饲养环境对猪生产性能发挥有很大的影响,饲养密度则是饲养畜禽的众多环境条件之一。集约化的生产模式侧重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利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猪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并未发挥其最佳的生产性能,在该生产模式中常为降低土地成本而提高饲养密度,高饲养密度虽可以节约土地成本,但也会对猪的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密度直接影响猪舍内环境条件,例如温湿度、通风状况、有毒有害气体及尘埃微生物的含量等,进而影响猪的采食、饮水、排粪、活动等行为,导致发病率及死亡率上升,猪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下降等诸多问题。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血液中的游离氨基酸常被作为机体氨基酸库用以研究机体内蛋白质的代谢情况。血清游离氨基酸直接参与机体氨基酸代谢及蛋白质沉积,其含量直接反映猪的营养状况。血液中的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受营养水平、环境条件和疾病因素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仔猪血清中蛋氨酸(met)、丝氨酸(ser)、精氨酸(arg)含量与机体代谢过程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arg参与机体内的鸟氨酸循环,促进尿素的形成,使体内产生的氨经鸟氨酸循环转变成无毒的尿素,由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血氨浓度。如果缺乏arg,机体正常氮平衡会受到破坏,进而导致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要决断奶仔猪饲养过程血清中精氨酸含量降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精氨酸含量的方法。

一种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精氨酸含量的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实现的:在仔猪饲粮参照nrc(1998)猪营养需要量表配制条件下,将28日龄断奶仔猪按饲养密度为0.91m2/头进行饲养。

本发明优点:本发明通过合理调整断奶仔猪的饲养密度,增强仔猪对含氮饲粮氨基酸利用效率,提高血清中精氨酸含量,降低了仔猪争斗次数及腹泻率的发生,改善了生产性能。本发明具有简单实用,便于推广的特点,可大幅度提高生猪养殖场整体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蛋氨酸含量的方法,它是按照以下步骤实现的:

将28日龄断奶仔猪放置于5.8m×4.7m仔猪栏中饲养,每栏饲养仔猪头数为30头,即饲养密度为0.91m2/头,饲喂周期为28天。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饲养中的饲粮参照nrc(1998)猪营养需要量表配制。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的是:饲喂所使用的饲料中消化能为14.97mj/kg,粗蛋白含量为21%,粗脂肪含量为2.5%,粗纤维含量为4.5%,总磷为0.86%,有效磷为0.43%,ca为0.77%,lys为1.56%,met为0.68%。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饲养中的饲养管理要求:每栏配有2个水泥料槽,每栏配有3个乳头式饮水器,仔猪自由采食和饮水。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饲养过程中仔猪自由采食和饮水。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相同。

本发明内容不仅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内容,其中一个或几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组合同样也可以实现发明的目的。

采用下述试验验证本发明效果

1.试验设计

试验选用28日龄长*大二元母猪480头,根据体重(7.72±0.29kg)随机分为12栏,按照不同密度共分2组,每组6个重复。2个试验组分别为试验组(定为30头/栏)、对照组(50头/栏)。栏舍面积为5.8m×4.7m,即试验组的仔猪饲养密度分别为0.91m2/头和0.55m2/头。

2.饲养管理

每栏配有2个水泥料槽,可容纳约35头仔猪同时采食。每栏配有3个乳头式饮水器,仔猪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间,猪舍环境由人工维持,舍内温度、湿度、光照和卫生学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t17824.3-2008)。消毒、免疫等其他管理按照常规进行。出现重度腹泻或者疾病及时治疗或淘汰。

试验用饲粮参照nrc(1998)营养需要推荐及饲养标准配制基础日粮,饲料中消化能为14.97mj/kg,粗蛋白含量为21%,粗脂肪含量为2.5%,粗纤维含量为4.5%,总磷为0.86%,有效磷为0.43%,ca为0.77%,lys为1.56%,met为0.68%。试验期内,自由采食。

试验进行4周,共28天。

3.测定指标及方法

3.1生长性能测定

试验第28天20:00时,停止喂料,统计每栏28天内总采食量。于第29天清晨,对猪群进行空腹称重。计算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肉比(f/g)。

3.2腹泻率测定

每日记录各栏试验猪腹泻情况和头数,腹泻率=腹泻头次/(本组供试猪总头数×试验天数)。统计腹泻率。

3.3争斗行为记录

每日记录9:00-10:00和14:00-15:00各栏试验猪争斗次数。

3.4血清游离氨基酸测定

于第29天清晨对试验仔猪进行空腹前腔静脉采血,对照组和极高密度组每栏各选取一头体重接近栏平均体重的猪进行采血,共采血12头。采血后立即离心后吸取血清至1.5ml离心管,-20℃冻存待测。使用液相色谱仪对血清游离氨基酸进行分析。

4.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2003初步整理后,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统计显著性水平为p<0.05。

5.结果

生长性能测定: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猪群进行空腹称重。计算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肉比(f/g),如表1所示。

表1

注:同行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1可知,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饲养密度增大显著降低了仔猪的adfi和adg,对照组较试验组的adfi和adg分别降低了4.39%(p<0.05)和22.9%(p<0.05),而f/g显著提高了36.1%(p<0.05)。

争斗行为记录:

每日记录9:00-10:00和14:00-15:00各栏试验猪争斗次数,如表2所示。

表2

注:同行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2可知,试验组显著降低仔猪的争斗行为的次数,对照组的争斗次数较试验组的争斗次数升高了81%(p<0.05)。

腹泻率测定:

每日记录各栏试验猪腹泻情况和头数,腹泻率=腹泻头次/(本组供试猪总头数×试验天数)。统计腹泻率,如表3所示。

表3

注:同行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3可知,对照组的腹泻率较试验组的腹泻率显著升高了34.9%(p<0.05)。

血清游离氨基酸测定:

于第29天清晨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仔猪进行空腹前腔静脉采血,每栏各选取一头体重接近栏平均体重的猪进行采血,共采血12头。采血后立即离心后吸取血清至1.5ml离心管,-20℃冻存待测。使用液相色谱仪对血清游离氨基酸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注:同行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4可知,试验组的精氨酸arg较对照组的精氨酸arg显著升高了50.2%(p<0.0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