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纹海马稚、幼鱼阶段生态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87182发布日期:2019-04-03 03:39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海马养殖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纹海马稚、幼鱼阶段生态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海马隶属于海龙科(syngathidae),海马属(hippocampusrafinseque),是一种特殊的海洋硬骨鱼类,主要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域。全球范围内,由于海马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逐渐提高,加上野生海马资源量的减少,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海马的人工养殖,但是由于对海马的饵料及病害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海马养殖业目前仍存在种鱼及幼苗培育成活率低、养殖效益小,风险大等问题,造成大部分养殖场入不敷出,只得纷纷停产、转产。线纹海马(hippocampuserectus)是我国沿海地区养殖较为广泛的海马品种,本专利是发明人团队在对线纹海马生物学、生理生态习性和养殖技术深入地探索,总结形成的一套适合线纹海马稚、幼鱼阶段的培育方法,该方法提高线纹海马幼鱼阶段存活率和获得高的生长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纹海马稚、幼鱼阶段生态培育方法,解决了现有海马养殖中种鱼及幼苗培育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养殖效益小,风险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纹海马稚、幼鱼阶段生态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养殖池;

步骤2:养殖前准备,配置肥水用营养液并控制水体微生物;

步骤3:选择和培育线纹海马亲本;

步骤4:培育稚、幼鱼。

优选地,所述养殖池为四角切边的正方形或圆形水泥池,面积为100-200平方米,水深1.5-2米,所述养殖池底部为5°的坡度,底部中间为排水口,外接水位控制管,养殖池池壁对角布设曝气管,曝气管距养殖池底部20-30cm。

优选地,所述养殖池的排水口用50-70目尼龙网包裹,防止海马外逃,养殖池中放置海马附着基,放苗前3-5天加沙滤水,水位高度为1.2-1.7m,透明度为70-100cm。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配置肥水用营养液具体操作为:1kg虾片加入100g酵母粉,混合均匀,加入少量水,密封发酵3-5天。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控制水体微生物具体操作为:养殖池每两天以1-2g/吨的比例添加一次浓缩芽孢杆菌原粉。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选择和培育的线纹海马亲本为健康、性腺发育良好的海马。

优选地,所述亲本养殖于0.5m3的白桶中,养殖密度100尾/m3,雌雄海马比例为1:1;亲本每天定时投喂冰冻的糠虾,日投喂量为体重的4-6%,投喂1小时后清理残饵;养殖池水温控制在20-28℃,流水养殖。

优选地,所述培育稚、幼鱼的具体操作为:每天清晨收集刚孵出的海马稚鱼放置到养殖池中,每口培育池放苗密度200-300尾/m3;每天清晨排水1次至水体清澈;每2天投喂1次桡足类,保持水体中桡足类数量1个/10ml;肥水营养液一天泼洒3次,8-9点、11-12点、14-15点各泼洒1次;微流水,日流水量为3-5%;保持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均小于0.1mg/l,光照强度1000-3000lux,溶解氧≥5mg/l,ph7.5-8.0,透明度70-100cm;培育周期为2-3月,待个体长至8-10cm时就可以移到室内水泥池进行养殖。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线纹海马稚、幼鱼阶段生态培育方法,桡足类可以在培养池中正常繁殖,可为不同规格的海马幼体提供适口的饵料;同时培育过程换水量少,水环境稳定,能为海马幼体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海马的生长和存活;提高了线纹海马稚、幼鱼阶段培育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线纹海马稚、幼鱼阶段生态培育方法,步骤如下:

1.养殖池构建

养殖池为四角切边的正方形或圆形水泥池,面积100-200平米,水深1.5-2米,池子底部为5°的坡度,中间为排水口,外接水位控制管。养殖池壁对角布曝气管,曝气管距池子底部20-30cm以防止在培育过程中将底部沉淀物搅起,使得水体变浑浊;

排水口用60目尼龙网包裹,防止海马外逃,池子中放置一定数量的海马附着基,放苗前3-5天加沙滤水,水位高度1.2-1.7m,透明度70-100cm。

2.养殖前准备

肥水用营养液:1kg虾片加100g酵母粉,混合均匀,加入少量的水,密封发酵3-5天;

水体微生物控制:2天添加一次浓缩芽孢杆菌原粉,每吨水体加1-2g。可以分解和矿化养殖水体中残饵、粪便、生物残骸等有机物,减少底泥沉积、改善水质、消除水体臭味。

3.线纹海马亲本选择和培育

选择健康,性腺发育好的海马作为亲本,亲本养殖于0.5m3的白桶中,养殖密度100尾/m3,雌雄海马比例为1:1;亲本每天定时投喂冰冻的糠虾,日投喂量为体重的4-6%,投喂1小时后清理残饵;水温控制在20-28℃,流水养殖。线纹海马亲本经过精心的培育,可实现雌雄海马的自然交配,受精卵在雄性海马的育儿袋中发育20天左右时将会产出。

4.稚、幼鱼培育

海马人工养殖中饵料问题是面临的挑战之一,特别是海马幼体的饵料,孵出育儿袋之前是以卵黄为主要的营养物质,孵出后能否获得适口饵料是成功的关键,人工养殖条件下,海马幼体对饵料具有选择性,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摄食不同口径的饵料;

雄性海马一般在清晨时间产出,因此每天清晨收集刚孵出的海马稚鱼放置到养殖池中,初生的海马个体柔软,因此在用尼龙捞网捞的时候要缓慢,以免对海马造成损伤。每口培育池放苗密度200-300尾/m3

每天清晨排水1次,排水是以排出的水体较为清澈即可;每2天投喂1次桡足类,保持水体中桡足类数量1个/10ml;肥水营养液一天泼洒3次,8-9点、11-12点、14-15点各泼洒1次;微流水,日流水量为3-5%。保持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均小于0.1mg/l,光照强度1000-3000lux,溶解氧≥5mg/l,ph7.5-8.0,透明度70-100cm;培育周期为2-3月,待个体长至8-10cm时就可以移到室内水泥池进行养殖。

提高海马人工养殖技术是保护海马资源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规模化的人工养殖是解决海马巨大需求量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同时也为保护海马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海马的生产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以促进海马养殖业更快地发展。

实验结果:

表1线纹海马用本发明培育方法养殖与在传统的室内养殖过程中成活率对比

表2线纹海马用本发明培育方法与在传统的室内水泥池养殖过程中生长速度比较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