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土壤线虫的抑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88074发布日期:2019-04-23 20:08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大棚土壤线虫防治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治大棚土壤线虫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大棚土壤线虫的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中的线虫是一种高度专化型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采用有氧呼吸。线虫主要危害各种蔬菜的根部,表现为侧根和须根较正常增多,并在幼根的须根上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白色根瘤,有的呈念珠状。被害株地上部生长矮小、缓慢、叶色异常,结果少,产量低,甚至造成植株提早死亡,线虫已然成为大棚蔬菜种植的一种“癌症”。线虫主要分布集中在土壤中0-20cm的土层,15-30℃是线虫的适宜生长繁殖温度,低于10℃则以胞囊的形式休眠,气温达到10℃以上时,卵就能孵化出幼虫,40℃以上高温和5℃以下低温即可抑制其幼虫存活和胞囊的孵化,有研究发明0-5℃的低温能杀死南方线虫幼虫,但不能杀死卵(即胞囊),胞囊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容易复发。现有的线虫的防治方法有对土壤进行喷药、熏蒸和翻烧等,但是喷药、熏蒸会增加农药的使用和残留,不能清除;而翻烧成本较高,目前只应用于大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线虫的抑制方法,通过诱导虫卵孵化,利用高温和高温后的瞬时低温使线虫致死,线虫致死率高,极大降低了蔬菜大棚中线虫的复发概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土壤线虫的抑制方法,关键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大棚中对土壤进行浇水,密闭大棚进行闷棚;

b、打开大棚进行放热;

c、在大棚土壤中进行冷却材料的掩埋,掩埋深度为15-20cm。

所述的步骤a的进行时间选取每年的7-8月份,大棚内气温达60-80℃。

所述的步骤a中闷棚的时间为7-10天。

所述的步骤b中的放热时间为1-3h。

所述的步骤c中的冷却材料包括干冰、液氮。

所述的干冰的使用量为120-200kg/亩,液氮的使用量为100-150kg/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对土壤线虫的抑制方法分为两大步骤,具体为闷棚与急速降温的结合,首先先对大棚进行闷棚,使大棚内的温度升高,进而提高土壤的温度,将部分成虫、幼虫杀死,同时在升温的过程中激发胞囊的孵化,即使未被高温杀死的成虫、幼虫在高温环境下身体的生理机能被调整至最高状态,随后对大棚进行放热,使大棚内的温度降低,便于工作人员进入,防止中暑产生,同时降低了冷却材料的挥发速度,放热后在土壤中掩埋冷却材料并覆土,冷却材料对高温的土壤进行快速地冷却降温,使生理机能在最高状态的线虫受到急剧冷却,对其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土壤的掩埋降低了冷却材料的吸热速度,使土壤保持长时间的低温,充分对线虫进行冷却,本发明采用冷热结合的方式可促使大棚内胞囊尽快孵化为幼虫,然后将其无论成虫、幼虫均能有效地杀灭,即便有成虫侥幸未被杀灭,则雌性线虫在高温的环境中发育不完全,降低甚至丧失繁殖能力,降低了土壤线虫害复发的概率,同时该方法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了对土壤的损伤,安全可靠,无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线虫的抑制方法,通过闷棚高温杀灭和后续突然冷却降温杀灭线虫,杀灭过程中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各种弊端,同时能够实现线虫的高效、高比例杀灭。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于7月10日在大棚中对土壤进行浇水,土壤湿度保持在80-85%,密闭大棚进行闷棚,大棚内的温度可达60℃以上,闷棚时间为10天;20℃以上的土壤温度能够促使胞囊中的卵孵化,成虫及孵化后的幼虫不耐高温,在长时间闷棚中保护高温,幼虫、成虫的身体机能受到损坏,闷棚后约能杀灭土壤中一半左右的线虫;

b、打开大棚进行放热,放热时间为1h;

c、在大棚的土壤中进行冷却材料的掩埋,掩埋深度为15cm,使土壤温度瞬时下降,其中冷却材料为干冰和液氮,干冰的使用量为120kg/亩,液氮的使用量为150kg/亩,按照该使用量比例将干冰和液氮混合掩埋至土壤中;

d、对土壤进行覆膜,覆膜将冷却的土壤与外界空气隔开,减缓土壤的升温,使干冰与液氮冷却土壤的时间可达24-48h,长时间使线虫所处的环境位于低温中,有效杀残留的线虫。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发明实施例中覆膜的地膜可以是有色地膜,有色地膜为上表面为乳白色、下表面为黑色的地膜,或者是黑色地膜,能够对阳光进行反射,降低地温,防止在阳光的照射下地膜透光而土壤温度升高速度过快。

其中干冰挥发速度慢,液氮挥发速度快,液氮使土壤突然降温,干冰持续冷却同时将外界氧气与土壤隔断,降低土壤中氧气含量,使线虫没有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二者配合使土壤急剧降温并长时间保持冷却,对线虫进行冷冻治理。另一方面,干冰、液氮挥发过程中土壤吸收储存碳元素、氮元素。

该方法使大棚中的土壤在长时间高温后急剧冷却且保持冷却时间为24-48h,使一部分成虫、幼虫及胞囊在高温中被杀灭,未被高温杀灭的部分的生理机能被调整至最高状态,此时土壤温度急剧下降,对剩余部分的线虫产生强大的杀灭力。

试验数据显示,每1000-1500头线虫经该方法处理后,土壤残留约26-29头,残留线虫的繁殖能力也大大降低,减小了后期再次大量繁殖复发的可能性。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一种土壤线虫的抑制方法,使用该抑制方法前可首先在大棚中按列种植空心菜,空心菜耐夏季高温,且根系大,生长周期长,更有利于线虫聚集到空心菜的根部长期保种,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于7月28日在大棚中对土壤进行浇水,土壤湿度保持在80-85%,密闭大棚进行闷棚,大棚内的温度可达60℃以上,闷棚时间为7天;

b、打开大棚进行放热,放热时间为2h;

c、对大棚中土壤沿空心菜根部排列位置进行开沟、施撒冷却材料并覆土,使土壤温度瞬时下降,开沟深度为18cm,其中冷却材料为干冰和液氮,所述的干冰的使用量为200kg/亩,液氮的使用量为120kg/亩;

d、对土壤进行覆膜。

试验数据显示,每1000-1500头线虫经过该处理后,土壤残留16-20头,残留线虫繁殖能力降低70%。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一种土壤线虫的抑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于8月20日在大棚中对土壤进行浇水,密闭大棚进行闷棚,大棚内的温度可达60℃以上,闷棚时间为8天;

b、打开大棚进行放热,放热时间为3h;

c、对大棚中的土表进行开沟、施撒冷却材料并覆土,使土壤温度瞬时下降,开沟深度为20cm,其中冷却材料为干冰和液氮,干冰的使用量为150kg/亩,液氮的使用量为120kg/亩;

d、对土壤进行覆膜。

试验数据显示,每1000-1500头线虫经过该处理后,土壤残留22-25头,残留线虫繁殖能力降低了60%。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实施例3相比,干冰、液氮的掩埋深度对线虫具有更彻底地杀灭力,干冰、液氮的掩埋也更加利于土壤对微量元素的留存,有助于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土壤线虫的抑制方法有效减少了化学药品的利用,利用冷热交替的方式破坏线虫的生存条件,抑制线虫的生存、繁殖,与现有技术相比杀虫更加彻底,安全无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