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负式山区挖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3726发布日期:2018-10-12 21:12阅读:9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背负式山区挖沟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30°以上的陡坡上进行农业种植时,普遍使用人工挖沟,耗时耗力,成本高,无法进行大规模作业。与此同时,山区居民人数有限,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这更是给山区农业种植带来了不便。在山区种植的作物中,特别是茶树一类作物,要求的种植深度在10cm左右,给人工挖沟带来更大困难。虽然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平原使用的轮式微耕机可以进行挖沟作业,但是在30°以上的陡坡上该轮式结构自身难以行走,给操作者造成很大的操作难度。同时挖沟过程中机器振动无法避免,有时会破坏机器的平衡,可能会对操作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背负式山区挖沟机,能够在陡坡上使用且能高效的完成挖沟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负式山区挖沟机,包括背负架、设置在背负架上的动力装置、提把、挖沟刀、连接提把和挖沟刀的硬杆以及连接硬杆和动力装置的传动软轴,所述挖沟刀由两片圆盘刀片组成,所述圆盘刀片包括刀盘以及分布在刀盘外侧的若干挖沟刀齿组成,所述挖沟刀齿上分为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第一边沿前段还包括第一边沿齿顶外凸部,第一边沿与第二边沿均为单侧磨边且刀口向外,所述挖沟刀和提把间还设有挡泥板。

所述第一边沿为直线段,第一边沿齿顶外凸部位和第二边沿均为圆弧段。

所述刀盘上开设有开孔圆轴且开孔圆轴端头为台阶状。

所述圆盘刀片上的挖沟刀齿数不少于6个。

所述圆盘刀片上挖沟刀齿齿尖所在圆到刀齿齿底所在圆直径差占刀具总直径的三分之一以下。

所述动力装置为四冲程汽油机。

所述提把位置位于硬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且靠近于传动软轴。

所述传动软轴轴心材料为弹簧钢,外侧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整机质量小,复杂环境适应性强,操作灵活,使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挖沟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挖沟刀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刀齿上刀口位置示意图;

其中:1、背负架;2、动力装置;3、传动软轴;4、硬杆;5、提把;6、挡泥板;7、挖沟刀;70、圆盘刀片;71、刀齿;72、刀盘;73、开孔圆轴;711、第一边沿;712、第一边沿齿顶外凸部;713、第二边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负式山区挖沟机,包括背负架1、设置在背负架上的动力装置2、挖沟刀7、提把5、连接提把5和挖沟刀7的硬杆4以及连接硬杆4和动力装置2的传动软轴3,挖沟刀7和提把5间还设有挡泥板6。动力装置2为四冲程汽油机;传动软轴3轴心材料为弹簧钢,外侧为橡胶材质。

如图4所示,挖沟刀7由两片圆盘刀片70组成。如图2所示,圆盘刀片70包括刀盘72以及分布在刀盘外侧的若干挖沟刀齿71组成。

如图3所示,挖沟刀齿上分为第一边沿711和第二边沿713,第一边沿前段还包括第一边沿齿顶外凸部712,第一边沿与第二边沿均为单侧磨边且刀口向外。第一边沿为直线段,第一边沿齿顶外凸部位和第二边沿均为圆弧段。第一边沿外凸部712可以增大刀具入土压强,第一边沿711以及第二边沿713单侧磨边且刀口向外可以促使切开的土壤向两侧抛洒,两边沿加工为自磨刃效果或者采用其他硬质合金制作,可以防止山区土壤中一些不确定杂质破坏刀具。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以便于调节挖沟深度和宽度,刀盘72上开设有开孔圆轴73且开孔圆轴端头为台阶状,调节开孔圆轴台阶状端头的位置便可调节挖沟深度,调节两个刀片之间距离便可调整挖沟宽度。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以便于保持刀具在运动时的稳定,防止因操作失误造成单个刀齿入土过深,导致刀具弹起振动,圆盘刀片上的挖沟刀齿71数不少于6个。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以便于提高使用舒适度,提把位置位于硬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且靠近于传动软轴。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大坡度专用的山坡挖沟机械,其效率是人工挖沟的5-7倍,使用时,通过背负架1背负在使用者身上,动力装置2通过传动软轴3将动力输出到硬杆4,从而驱动挖沟刀7,提把5用来控制挖沟刀7入土进行挖沟工作,同时,挡泥板6用来阻挡飞溅的泥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