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钓用扣合式发光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5111发布日期:2018-08-21 16:46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钓用扣合式发光棒。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钓鱼爱好者更青睐于夜晚垂钓,往往收获颇丰且魅力无限。由于夜晚光线较暗,易造成判断困难,为满足钓鱼爱好者夜钓的需求,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鱼竿上安装卡式发光棒,如图1所示,该卡式发光棒包括本体10和卡式结构20,该卡式结构20通过是具有开口201的勾爪,使用时,可以通过开口201将钓竿卡在勾爪内,从而使发光棒安装在钓竿上。由于该卡式发光棒的卡式结构具有开口,使得该发光棒仅能安装在钓竿上,而不能安装在鱼线上,使用不便,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垂钓用扣合式发光棒,主要目的是使得该垂钓用扣合式发光棒的使用更方便,以提升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垂钓用扣合式发光棒,包括:

发光本体,所述发光本体上设置有相对布置且可相对扣合的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且所述第一扣合部和所述第二扣合部相对扣合后能与所述发光本体形成封闭的环状结构,所述发光本体能通过所述环状结构套接在钓竿或鱼线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扣合部为相邻布置的第一勾爪和第二勾爪,所述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第二扣合部为第三勾爪,所述第三勾爪与所述间隙相对;

所述第一勾爪、所述第二勾爪和所述第三勾爪能相对扣合,且所述第三勾爪能插入所述间隙内,以便与所述发光本体形成所述环状结构。

具体地,所述第一勾爪、所述第二勾爪和所述第三勾爪的内表面均为与所述钓竿的形状相适配的弧面。

具体地,所述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分别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三勾爪具有相背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均为摩擦面;

当所述第一勾爪、所述第二勾爪和所述第三勾爪能相对扣合时,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相接触,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相接触。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花纹,所述花纹使所述第一侧面至所述第四侧面分别形成所述摩擦面。

具体地,所述发光本体包括管状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发光体;

所述第一扣合部和所述第二扣合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保护套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垂钓用扣合式发光棒,通过在发光本体上设置可相对扣合的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且二者在相对扣合后可以与发光本体形成完全封闭的环状结构,使得发光本体可以通过该封闭的环状结构套接在钓竿上或鱼线上,使用更方便,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垂钓用扣合式发光棒;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垂钓用扣合式发光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垂钓用扣合式发光棒中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相对扣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垂钓用扣合式发光棒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垂钓用扣合式发光棒,包括发光本体1,该发光本体1上设置有相对布置且可相对扣合的第一扣合部2 和第二扣合部3,且第一扣合部2和第二扣合部3相对扣合后能与发光本体1形成封闭的环状结构4,发光本体1能通过环状结构4套接在钓竿或鱼线上。其中,由于第一扣合部2和第二扣合部3相对扣合后能与发光本体1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环状结构4,而不存在任何的开口,使得发光本体1可以通过该封闭的环状结构4套接在鱼线上并承托在鱼钩上,而不会脱落,从而使得该垂钓用扣合式发光棒不仅可以安装在钓竿上,还可以安装在鱼线上,增加了钓鱼爱好者的使用乐趣,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垂钓用扣合式发光棒,通过在发光本体上设置可相对扣合的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且二者在相对扣合后可以与发光本体形成完全封闭的环状结构,使得发光本体可以通过该封闭的环状结构套接在钓竿上或鱼线上,使用更方便,提升了用户体验。

具体地,参见图2并结合图1,第一扣合部2可以为相邻布置的第一勾爪 21和第二勾爪22,第一勾爪21和第二勾爪22之间具有间隙5;第二扣合部3 可以为第三勾爪,该第三勾爪与所述的间隙5相对;第一勾爪21、第二勾爪22 和第三勾爪能相对扣合,且第三勾爪能插入间隙5内,以便与发光本体1形成环状结构4。其中,三个勾爪可以分别与发光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分体成型结构,当其为一体成型结构时,可以采用适当的材料制作该发光装置,使得三个勾爪可以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扣合,且扣合后的位置可以相对固定;当其为分体成型结构时,三个勾爪可以分别通过阻尼转轴等可以转动的结构与发光本体1 连接,从而实现三勾爪之间可以相对扣合的功能。

具体地,参见图2或图3,第一勾爪21、第二勾爪22和第三勾爪的内表面均为与钓竿的形状相适配的弧面,从而使得三者在相对扣合后形成的封闭环状结构4可以呈圆环形,且该圆环形状与钓竿的形状相适配,以便于该发光装置在钓竿上的安装,以及提高其外观的美观性。

为了避免各个勾爪相互分离,以提高所述环状结构的强度,参见图2,第一勾爪21和第二勾爪22分别具有第一侧面(图中未示出)和第二侧面221,且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221相对,第三勾爪具有相背的第三侧面31和第四侧面 (图中未示出),第一侧面、第二侧面221、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均为摩擦面;当第一勾爪21、第二勾爪22和第三勾爪能相对扣合时,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 31相接触,第二侧面221和第四侧面相接触。也就是说,当第一勾爪21、第二勾爪22和第三勾爪能相对扣合时,其相互之间可以通过摩擦面相互接触,提高了其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各个勾爪之间不易分离,从而提高了环状结构的强度,进而避免了该垂钓用扣合式发光棒从鱼竿或鱼线上掉落。

具体地,前述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221、第三侧面31和第四侧面上可以分别设置有花纹6,该花纹6使得第一侧面至第四侧面分别形成所述的摩擦面。其中,所述花纹6可以为条形或圆形等其它形状,此处不做限定,只要可以起到增大各个勾爪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即可。

具体地,参见图2或图3所述的发光本体1可以包括管状的壳体11和设置于该壳体11内的发光体;而第一扣合部2和第二扣合部3可以分别设置于壳体 11的外表面。其中,发光体可以为荧光棒或发光二极管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