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颡鱼饵料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8752发布日期:2018-08-28 22:09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黄颡鱼饵料台。



背景技术:

黄颡鱼隶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中小型的底层淡水经济鱼类,白天喜栖息于水体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体中上层觅食,对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黄颡鱼的食性属杂食性偏肉食性,经人工驯化后可摄食配合颗粒饲料。其含肉率高,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一种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

黄颡鱼一般采用混养或者单养的方式进行养殖,其中,混养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促进水体物质能量循环,提高经济效益。然而在主养黄颡鱼模式中,为满足黄颡鱼的生长,需要投喂一定的饲料,但混养的模式导致混养的青鱼、草鱼、花鲢、白鲢摄食黄颡鱼的饲料,造成饲料浪费、成本上升,而且会干扰黄颡鱼的正常摄食,影响黄颡鱼的生长速度,降低黄颡鱼池塘养殖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黄颡鱼饵料台,该黄颡鱼饵料台通过框架和安装在框架内的料台装置,框架的外围包裹有网面阻挡其他鱼类进入框架内,黄颡鱼可在框架内摄取饲料;同时,饲料放置在料台装置上,且料台装置易于拆卸,便于清洗。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黄颡鱼饵料台,包括框架和安装在框架内的料台装置;所述框架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方的支架以及连接底板和支架的连接杆,相邻两个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网面;所述料台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中柱和安装在中柱上的多个支柱,每一支柱均对应设置有料台,在料台上设置有筛网。

进一步的,所述中柱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插孔,所述支柱一端设置有可插入插孔的插柱,所述支柱通过插柱和插孔的配合固定在所述中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另一端设置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臂,所述夹持臂具有弹性以夹持料台。

进一步的,所述料台为圆环结构,所述料台从被夹持件夹持的一侧至相对的另一侧,其孔径逐渐变小。

进一步的,在底板的下端面设置有沉子。

进一步的,所述网面和所述筛网均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黄颡鱼可在框架内摄取饲料,网面的设置只可由黄颡鱼进入框架内,防止了采用混养方式时,其他鱼类进入框架内摄取黄颡鱼的饲料;(2)在框架内的不同高度和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料台,可以使得不同游动高度的黄颡鱼均可以摄取饲料,并可根据黄颡鱼的摄取量调不同料台之间的饲料喂养量,保证黄颡鱼的生长;(3)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黄颡鱼饵料台,包括框架10和安装在框架10内的料台装置20。框架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结构,在料台装置20内可放置饵料,黄颡鱼进入框架10内并在料台装置20上摄取饲料。

本实施例中,框架10包括底板11、位于底板11上方的支架12以及连接底板11和支架12的连接杆13,相邻两个连接杆13之间设置有网面。黄颡鱼需通过网面方可进入框架10内。具体的,网面设置有四个,网面的左右两端安装在相邻的两个连接杆13上,上下两端分别安装在支架12和底板11上。网面的网格大小为25mm。黄颡鱼的个体较小,而与黄颡鱼混养的鱼类(青鱼、草鱼等)体型较大,黄颡鱼可通过网格进入框架内摄取饲料,而与黄颡鱼混养的鱼类会被挡在网面之外,从而可防止这些鱼类摄取黄颡鱼的饲料。

本实施例中,料台装置20包括安装在底板11上的中柱21和安装在中柱21上的多个支柱22,每一支柱22均对应设置有料台23,料台23为环形结构,在料台23上设置有筛网24。

其中,中柱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插孔25,支柱22一端设置有可插入插孔25的插柱31,支柱22通过插柱31和插孔25的配合固定在所述中柱21上。插孔25的分布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插孔25可沿两侧上下分布,上下两个插孔之间的距离相等,左右两个插孔之间的距离相等,形成对称的分布结构。插孔25也可以是沿错落无规则的分布。插孔的分布具有多种类型,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插柱31可与支柱22一体成型。插柱31可以是一端向另一端孔径逐渐增大的圆柱形状,使得插柱31插入插孔25时更加稳固。同时,在插柱31的表面可设置有外螺纹,在插孔25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内螺纹,使得插柱31与插孔25螺接固定,使得支柱22与中柱21的连接更加稳固,不会由于鱼群撞击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连接不稳固的现象。

在支柱22的另一端设置有夹持件32,夹持件32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臂,夹持臂具有弹性以夹持料台23。两个夹持臂相对设置形成夹持空间,该夹持空间的孔径小于料台23的孔径,使得两个夹持臂可与料台23过盈配合从而起到夹持的作用。另外,两个夹持臂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料台23夹持于两个夹持臂时,两个夹持臂向外扩展,增大夹持空间,从而更顺利的夹持料台23,也可使得夹持件所能夹持的夹持孔径范围增大,提高夹持件的适应范围。此外,在对料台23进行更换或者清洗时,也非常的方便,只需撑开两个夹持臂,即可将料台23从支柱22中取出。

本实施例中,料台23为空心的圆环结构,料台23从被夹持件32夹持的一侧至相对的另一侧,其孔径逐渐变小。可以理解,夹持件32夹持料台23时,料台23被夹持的部位的孔径需要较大,才可挤入夹持件32形成的夹持空间,但在料台23的其他部位,并不需要进行夹持,因此,料台23中除开与夹持件23夹持的部位,其他部位的孔径可相应的缩小,在不影响放置饲料的基础上即可,从而可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另外,中柱21和支柱22可以采用具有韧性较强的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材料,防止中柱21和支柱22断裂。同时,网面和筛网24可以采用聚乙烯等材料制成。料台23的直径在20-30cm之间。筛网24位料台23的下方,其上端连接在料台23上,黄颡鱼的饲料可放在筛网24上,筛网24的网格大小较小,从而满足饲料的放置要求。每一支柱22也可设置有多个料台23。

可以理解,可在不同高度和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料台23,每一料台23均设置有筛网24,可以使得在不同游动高度的黄颡鱼均可以摄取饲料,并且可根据黄颡鱼的摄食情况和在不同游动高度时摄取饲料黄颡鱼的数量来调整料台23的数量,确保黄颡鱼的摄取饲料的量,确保黄颡鱼的正常生长。同时,只需将料台装置20从框架10取出即可,进行清洗即可。

本实施例中,在框架10的底部设置有沉子,在框架10的顶部设置有漂浮物,即在底板11上设置有沉子,在支架12上设置有漂浮物,沉子可为鹅卵石,漂浮物可为海绵等物体。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框架和安装在框架内的料台装置,框架的外围包裹有网面阻挡其他鱼类进入框架内,黄颡鱼可在框架内摄取饲料;同时,饲料放置在料台装置上,且料台装置易于拆卸,便于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黄颡鱼可在框架内摄取饲料,网面的设置只可由黄颡鱼进入框架内,防止了采用混养方式时,其他鱼类进入框架内摄取黄颡鱼的饲料;(2)在框架内的不同高度和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料台,可以使得不同游动高度的黄颡鱼均可以摄取饲料,并可根据黄颡鱼的摄取量调不同料台之间的饲料喂养量,保证黄颡鱼的生长;(3)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