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蚜茧蜂田间繁育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1812发布日期:2018-12-18 20:42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蚜茧蜂田间繁育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烟蚜茧蜂田间繁育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烟蚜是我国各烟区烟草种植中的重要害虫之一,烟蚜对烟草的危害不仅影响烟株细胞正常代谢,而且能传播多种病毒,造成烟草更大的产量损失。烟蚜茧蜂属膜翅目蚜茧蜂科,是烟蚜的一种优势寄生蜂,对烟蚜的寄生率较高,近年来,烟叶生产为实现“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发展目标,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利用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技术已成为烟草行业大力推广的技术之一。通过推广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技术,不仅减少了烟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提升了烟叶质量,而且对水果、蔬菜、粮食作物的蚜虫防治也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

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技术包括扩种、扩繁、释放等一系列环节,其中田间繁育、释放环节是决定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效果的重要环节。目前,烟蚜茧蜂田间繁育释放大多采取在田间选定烟株进行建棚或套袋等方式进行,接蚜繁育烟蚜和接入蚜茧蜂的过程操作不便,受外界影响较大,且占用田地面积。

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610620223.7)公开的“一种烟蚜茧蜂田间繁育及释放的装置及方法”,是在烟地烟苗生长时期,在烟株上套有相对封闭的蚜茧蜂繁放装置,当培育的烟蚜茧蜂数量达到放蜂要求时,通过蚜茧蜂繁放装置放蜂即可,其中,所述的蚜茧蜂繁放装置包括繁放罩和繁放网,繁放网套在繁放罩上,其形状匹配繁放罩,在繁放网上设有拉链。

另一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610657690.7)公开的“烟蚜茧蜂持续放蜂方法及装置”,其方法包括:A、在烟田搭建繁育棚,棚内栽培K326烤烟品种;B、待棚内栽培的烟株长到8-10片有效叶时,在烟株上接蚜繁育烟蚜;C、待棚内烟株上的烟蚜繁育量达到2500-3000头/株时,按蚜蜂比50:1的蚜茧蜂量接入蚜茧蜂,以寄生烟蚜繁育蚜茧蜂;D、当繁育出蚜茧蜂后便可通过繁育棚上的放蜂口持续放蜂,以达到防控烟蚜危害烟叶的目的;装置繁育棚包括拱形框架和覆盖在拱形框架上的防虫网,拱形框架一端较另一端高,较高一端顶部设有放蜂口,在放蜂口上也覆盖有防虫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多批次繁育释放、且效率高、操作方便的烟蚜茧蜂繁育释放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烟蚜茧蜂田间繁育释放装置,包括立柱1;还包括有围护组件、置烟株组件和加营养液组件;所述围护组件包括框体2、门9、防雨顶12和防虫网13,所述框体2为立方体框架,其底部由板材密封,其一侧面安装门9,其它三个侧面安装防虫网13,其顶部安装防雨顶12;所述框体2固定在立柱1的上端;所述置烟株组件设置在框体2内腔的底部,所述加营养液组件设置在框体2内腔一侧的壁面上部。

所述置烟株组件包括营养盒3和盛烟株杯6;在所述营养盒3的上表面开设一个以上的营养盒置杯口8,在所述营养盒3的一侧面分别开设有营养液补入口5和溢流口4;所述盛烟株杯6放置于营养盒置杯口8中,在所述盛烟株杯6的底部开设一个以上的杯底孔17,所述烟株11置于盛烟株杯6中。

在所述盛烟株杯6的杯体外壁19的中下部位还设置有凸环18。

所述加营养液组件包括营养液贮液瓶10、营养液导管7、脱脂纱布20、瓶盖21和营养液16;容纳营养液16的营养液贮液瓶10为敞口容器,所述的营养液导管7的上端从设置在营养液贮液瓶10底部的瓶盖21穿进营养液贮液瓶10,其下端由营养液补入口5导入营养盒3的内腔;所述脱脂纱布20置于营养液导管7内。

在所述框体2内腔一侧的壁面上部设置有挂桩15,在所述营养液贮液瓶10的上部还设置有挂钩14。

所述的防虫网13为20目的筛网。

本实用新型的烟蚜茧蜂田间繁育释放装置,由于设置有置烟株组件,可以将在温室大棚内接入了烟蚜并被烟蚜茧蜂寄生的烟株直接放入盛烟株杯中,然后置于营养盒置杯口中,烟株可通过杯底孔从营养液吸收营养继续生长,直到烟蚜茧蜂孵化并从防虫网飞到田间,这时即可更换一批烟株,因此,能多批次繁育释放。同时,还设置有加营养液组件,当营养盒内的营养液不够时,开门后,可直接将营养液倒入营养液贮液瓶内,通过营养液导管内的脱脂纱布缓慢注入营养盒,过量时自动从溢流口溢出,能确保烟株的正常生长,烟株直接放入盛烟株杯,盛烟株杯的杯体外壁上设置有凸环,放置到营养盒置杯口后能确保刚好接触到营养液,因此,使用方便。此外,利用立柱可直接固定在田间,且方便移动,有利于放置到适宜地点,即烟蚜危害较严重的地方,因此,应用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营养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盛烟株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营养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是立柱,2是框体,3是营养盒,4是溢流口,5是营养液补入口,6是盛烟株杯,7是营养液导管,8是营养盒置杯口,9是门,10是营养液贮液瓶,11是烟株,12是防雨顶,13是防虫网,14是挂钩,15是挂桩,16是营养液,17是杯底孔,18是凸环,19是杯体外壁,20是脱脂纱布,21是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说明是采用例举的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的烟蚜茧蜂田间繁育释放装置是由立柱1、围护组件、置烟株组件和加营养液组件构成。

立柱1为竖杆,固定在框体2底部(采用钢材或其它材料制作)。

围护组件是由框体2、门9、防雨顶12和防虫网13组成。

框体2是一个立方体框架(本例采用长方体,也可采用其它形状),其底部由板材密封。在框体2的一个侧面安装有操作用的门9,其它三个侧面安装20目的防虫网13(该网能阻止烟蚜飞出,而烟蚜茧蜂则可以通过),其顶部安装有呈人字形的防雨顶12,该防雨顶12与框体2形成密封。在框体2的内腔一侧的壁面上部,还设置有挂桩15。

置烟株组件是由营养盒3和盛烟株杯6组成。

营养盒3是一个扁长方体形的空心盒,在其上表面开设多个(本例采用8个)的营养盒置杯口8。在营养盒3的一个侧面,还分别开设有营养液补入口5和溢流口4。盛烟株杯6为圆筒或其它形状的杯状体,在其底部开设多个杯底孔17。在盛烟株杯6的杯体外壁19的中下部位,还设置有凸环18,盛烟株杯6放置于营养盒置杯口8中,凸环18抵于营养盒置杯口8的边缘,固定盛烟株杯6放入深度,使其底部刚好接触营养盒3内的营养液16。烟株11置于盛烟株杯6中。

加营养液组件是由营养液贮液瓶10、营养液导管7、脱脂纱布20、瓶盖21和营养液16组成。

营养液16贮存在敞口状的营养液贮液瓶10里,营养液导管7的上端从设置在营养液贮液瓶10底部的瓶盖21穿进营养液贮液瓶10(与其连通),其下端由营养液补入口5导入营养盒3的内腔;在营养液导管7内,还装置有脱脂纱布20,用于减缓营养液16的输送速度。在营养液贮液瓶10的上部还设置有挂钩14,用于将营养液贮液瓶10钩挂在框体2内腔中的挂桩15上。

使用时,在田间选择适当位置固定立柱1,确保框体2呈水平状态。然后,打开门9,将营养盒3放置到框体2内腔的底部,从营养盒置杯口8倒入营养液16至营养盒3的溢流口4的位置。其后,将脱脂纱布20塞入营养液导管7中,然后,将营养液导管7的上端穿进瓶盖21中,再将瓶盖21拧紧在营养液贮液瓶10底部的瓶口上,将营养液贮液瓶10上部的挂钩14挂置到挂桩15上,并将营养液导管7的下端插入营养液补入口5中。

当温室大棚内的烟株11接入了烟蚜并被烟蚜茧蜂寄生后,直接拔出放入盛烟株杯6中,然后将装有烟株11的盛烟株杯6置于营养盒置杯口8中,盛烟株杯6上的凸环18抵于营养盒置杯口8的边缘,固定盛烟株杯6的放入深度,使其刚好接触营养液16,然后,关闭门9,烟株11即可通过杯底孔17从营养盒3内的营养液16中吸收营养继续生长,直到烟蚜茧蜂孵化并从防虫网13飞到田间。期间,营养盒3内的营养液16会由营养液贮液瓶10通过营养液导管7(内置的脱脂纱布20可减缓营养液16的输送速度)补充,过量时会自动从溢流口4溢出,能确保烟株的正常生长;当营养液贮液瓶10内的营养液16不够时,可打开门9,将营养液16直接注入到营养液贮液瓶10中。至此,即完成了一次烟蚜茧蜂的田间繁育和释放。置换盛烟株杯6中烟株11,即可再次进行烟蚜茧蜂的田间繁育和释放。

本实用新型的烟蚜茧蜂田间繁育释放装置,既可用于烤烟种植生物防治烟蚜茧蜂的田间繁育和释放,也可用于其它农作物类似生物防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