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实验养殖的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8546发布日期:2018-09-18 19:47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循环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科研单位,水产(如鱼类、虾类、贝类)养殖实验过程中需要做各种营养实验。水质的恶化和不稳定往往是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实验是探讨自变量与应变量的关系,所以尽可能保持水产动物环境的一致性是所有水产动物实验的条件之一。现如今,大多科研单位水产实验养殖仍然采用水桶、水箱或者观赏鱼缸进行,由于投饵和经常换水的原因导致的水质恶化和水体不稳定,进而影响实验结果,有的甚至不能保证水产实验动物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水质恶化和保证水体稳定的水产实验养殖水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水产实验养殖的水循环系统,包括实验桶、第一连通管、蓄水装置、第二连通管以及水泵,所述实验桶通过第一连通管与蓄水装置相连,所述水泵通过第二连通管将蓄水装置中的水输送到实验桶中;所述蓄水装置中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砾石滤料层、珊瑚砂滤料层以及石英砂滤料层,所述砾石滤料层、珊瑚砂滤料层以及石英砂滤料层均设置在第一连通管与蓄水装置连接位置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水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蓄水池、二级蓄水池以及三级蓄水池,所述实验桶通过第一连通管与一级蓄水池相连,所述水泵通过第二连通管将三级蓄水池的水输送到实验桶中,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二级蓄水池中,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一级蓄水池与二级蓄水池连通位置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循环装置还包括第三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是U型管,所述第一连通管一端穿过实验桶底部延伸至实验桶中,所述第一连通管伸入到实验桶且靠近实验桶底部的部分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连通管另一端顶部设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下方设有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三连通管一端与第二排水口连接,所述第三连通管另一端与一级蓄水池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循环装置还包括氧气发生器以及环形气泡石,所述环形气泡石置于实验桶中且活动地套设在第一连通管上,所述氧气发生器通过导气管将氧气输送至环形气泡石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实验桶上部分呈圆柱形,下部分成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蓄水中装置设置的过滤装置,将从实验桶输送至蓄水装置的水进行过滤操作,最后在利用水泵将蓄水装置中过滤后的水输送回实验桶中,从而实现实验桶中水的过滤以及循环功能,保证实验桶中水的水质优良,水体稳定。本实用新型用于水产养殖中所使用的水进行过滤操作以及循环使用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实验养殖的水循环系统,包括实验桶1、第一连通管2、蓄水装置3、第二连通管4以及水泵5,所述实验桶1通过第一连通管2与蓄水装置3相连,所述水泵5通过第二连通管4将蓄水装置3中的水输送到实验桶1中;所述蓄水装置3中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砾石滤料层61、珊瑚砂滤料层62以及石英砂滤料层63,所述砾石滤料层61、珊瑚砂滤料层62以及石英砂滤料层63均设置在第一连通管2与蓄水装置3连接位置下方。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蓄水装置3中设置的过滤装置,将从实验桶1输送至蓄水装置3的水进行过滤操作,最后在利用水泵5将蓄水装置3中过滤后的水输送回实验桶1中,从而实现实验桶1中水的过滤以及循环功能,保证实验桶1中水的水质优良,水体稳定。另外在应用中,所述实验桶1的数量可视实际情况而定,多个实验桶1共用相同的第一连通管2将水排放到蓄水装置3中,以保证在实验过程中各个实验桶1中水体质量的一致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过滤装置中所述砾石滤料层61、珊瑚砂滤料层62以及石英砂滤料层63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砾石滤料层61、珊瑚砂滤料层62以及石英砂滤料层63的厚度均为蓄水装置1/9高度,由此厚度下的砾石滤料层61、珊瑚砂滤料层62以及石英砂滤料层63所组成的过滤装置同时保证了水过滤的质量以及过滤的速度。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蓄水装置3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蓄水池31、二级蓄水池32以及三级蓄水池33,所述实验桶1通过第一连通管2与一级蓄水池31相连,所述水泵5通过第二连通管4将三级蓄水池33的水输送到实验桶1中,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二级蓄水池32中,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一级蓄水池31与二级蓄水池32连通位置下方。具体地,本发明创造中所述一级蓄水池31、二级蓄水池32以及三级蓄水池33具有不同的作用,所述一级蓄水池31主要起到对杂质沉淀的功能,二级蓄水池32起到对杂质过滤的作用,三级蓄水池33主要起到对水体消毒灭菌的功能,因此可在三级蓄水池33中安装防水的灭菌灯。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循环装置还包括第三连通管7,所述第一连通管2是U型管,所述第一连通管2一端穿过实验桶1底部延伸至实验桶1中,所述第一连通管2伸入到实验桶1且靠近实验桶1底部的部分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可以设有多个,多个通孔围绕着第一连通管2周面设置,实验桶1中的水以及实验动物的排泄物将通过通孔进入第一连通管2内,所述第一连通管2另一端顶部设有第一排水口21,所述第一排水口21下方设有第二排水口22,所述第三连通管7一端与第二排水口22连接,所述第三连通管7另一端与一级蓄水池31相连。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基于连通器原理以及虹吸原理,第一连通管2中高于第二排水口22水会通过第三连通管7输入到一级蓄水池31中,一级蓄水池31中高于指定位置的水将输送至二级蓄水池32进行过滤操作,并将过滤后的水输送至三级蓄水池33,最后由水泵5通过第二连通管4将三级蓄水池33的水输送会实验桶1中,实现水循环功能,以节约水资源。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管2左端管口是高于第一排水口21的,以防止实验样品从第一连通管2左端管口进入第一连通管2,同时是防止实验桶1水面过高,一旦水流过快会从第一排水口21出去,而不会使得实验桶水面过高,从而防止实验动物逃逸。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循环装置还包括氧气发生器8以及环形气泡石9,所述环形气泡石9置于实验桶1中且活动地套设在第一连通管2上,所述氧气发生器8通过导气管将氧气输送至环形气泡石9上。通过所述氧气发生器8以及环形气泡石9的设置,以增加实验桶1中水的含氧量。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实验桶1上部分呈圆柱形,下部分成圆锥形。上述结构的实验桶1能够为附着性水产动物(虾类、鲍鱼、贝壳类等)提供较大的附着面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