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
背景技术:
种植大棚是常见的种植辅助设施,其用于提供一稳定的与外部不同的种植环境。由于大棚无需持续的保持封闭状态,因此需要间歇的打开其薄膜以与外界沟通。
现有技术中的大棚的打开方式包括手动打开方式和电动打开方式,手动的一般将大棚的薄膜依次卷起或者拉开,其耗时费力,且重新蒙上薄膜较费周章;电动方式则需要设置电机,大棚的骨架也必须设置特定的传动结构以便于收起和打开,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3340118A,申请公布日为2013年1月9日,名称为《电动大棚》的发明专利申请,该电动大棚上设有正反转电机、齿轮、皮带、横杆、滑道和篷布,所述齿轮设在所述大棚的顶部;所述正反转电机经所述皮带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横杆架设在所述大棚上部,一端与所述齿轮齿连接;所述大棚的顶部设有滑道,所述篷布上端缠绕在所述横杆上,下端悬挂有重物,两侧架设在所述滑道中。其就通过电解、齿轮、皮带、横杆、滑道和篷布等等结构实现大棚打开和关闭的自动控制。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手动打开和关闭的方式耗时费力,电动的需要较为复杂的传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包括棚状支架以及蒙于所述棚状支架上的薄膜,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滚道,所述棚状支架底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组滚轮,两组所述滚轮各滚动连接于一个滚道上;
所述滚道的长度是所述棚状支架的长度的两倍以上。
上述的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立杆以及弧形杆件,所述弧形杆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组立杆的顶部。
上述的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所述棚状支架上至少一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沿着所述棚状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还包括一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挤压于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所述薄膜设置于所述弹性限位件和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
上述的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所述弹性限位件为W形弹性杆件。
上述的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棚状支架之间形成一凹槽,所述弹性限位件的端部卡于所述凹槽中,所述薄膜被所述弹性限位件挤于所述凹槽的槽壁上。
上述的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所述棚状支架上至少两端各设置有多个拉绳,所述滑轨上设置多个拉接部,所述拉绳的端部拉接于所述拉接部上。
上述的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所述拉结部为固定钢钩。
上述的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还包括混凝土基座,所述滚道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座上。
一种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包括棚状支架以及蒙于所述棚状支架上的薄膜,
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滑轨,所述棚状支架底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组滑动件,两组所述滑动件各滑动连接于一个滑轨上;
所述滑轨的长度是所述棚状支架的长度的两倍以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需要打开时,通过滚道或者滑轨将大棚整体从原地推离,如此露出大棚下的种植作物,而当需要盖上时,则通过滚道或者滑轨将大棚整体推回到作物上方即可,即操作方便,又无需动力结构和传动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棚状支架;2、薄膜;3、滚道;4、滚轮;5、限位杆;6、弹性限位件;7、凹槽;8、拉绳;9、拉接部;10、混凝土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包括棚状支架1以及蒙于所述棚状支架1上的薄膜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滚道3,所述棚状支架1底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组滚轮4,两组所述滚轮4各滚动连接于一个滚道3上;所述滚道3的长度是所述棚状支架1的长度的两倍以上。
具体的,棚状支架1和薄膜2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各类保温大棚、旱棚的骨架结构,其一般包括一个钢结构或者塑料结构的骨架,骨架整体为弧形,或者底部为长方体,顶部为弧形,或者现有技术中其它外形的大棚结构,薄膜2罩于棚状支架1上以使得风雨无法进入棚状支架1内部的空间。本实施例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在棚状支架1的底部设置一组滚轮4,同步的在需要旱棚罩盖的目标土地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滚道3,滚轮4滚动于滚道3上,且在尺寸布置上,滚道3的长度是棚状支架1的长度的两倍以上,如2.3倍,3倍等等,如此设置的作用在于,当目标地块需要大棚罩盖时,棚状支架1以及薄膜2罩于目标地块的上方,当需要打开大棚时,人工或者电动的去推动棚状支架1,将棚状支架1从滚道3的一端推到另一端,露出目标地块。滚动所需的推力较小,而且使用棚状支架1可以使用轻量化材料制作,如此无需较大的力即可往复的推动棚状支架1。当目标地块重新需要罩盖时再将棚状支架1推回原位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需要打开时,通过滚道3将大棚整体从原地推离,如此露出大棚下的种植作物,而当需要盖上时,则通过滚道3将大棚整体推回到作物上方即可,即操作方便,又无需动力结构和传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立杆以及弧形杆件,所述弧形杆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组立杆的顶部,即形成一底部由两组立杆形成长方体空间,顶部由弧形杆件形成弧形腔的一个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棚状支架1上至少一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杆5,两个限位杆5之间形成一个限位空间,所述限位杆5沿着所述棚状支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这里沿着长度方向延伸指的是与限位杆5与滚道3平行设置或者基本平行设置,如两者的夹角小于10度或者15度,还包括一弹性限位件6,所述弹性限位件6挤压于两个所述限位杆5之间,所述薄膜2设置于所述弹性限位件6和两个所述限位杆5之间,即弹性限位件6被挤压于限位空间中,如此设置的作用绷紧薄膜2,在安装过程中,先常规的将薄膜2罩到棚状支架1上,并将其边缘部分固定以使得薄膜2紧绷于棚状支架1上,此时,薄膜2贴合于两个限位杆5的外侧,此时,将弹性限位件6挤入两个限位杆5之间,依靠两个限位杆5对弹性限位件6的挤压变形固定弹性限位件6,弹性限位件6的挤压过程将薄膜2同步的挤入两个限位杆5之间,在前述紧绷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张紧薄膜2,使得其与棚状支架1的罩布更为紧密。较为优选的,弹性限位件6为W形弹性杆件,如此其变形较为容易。
更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杆5与所述棚状支架1之间形成一凹槽7,所述弹性限位件6的端部卡于所述凹槽7中,所述薄膜2被所述弹性限位件6挤于所述凹槽7的槽壁上,此时弹性限位件6的固定不仅依靠限位杆5对其的挤压力,还包括凹槽7侧壁对其的限位,弹性限位件6更加不易脱离限位杆5,两者的连接更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棚状支架1上至少两端各设置有多个拉绳8,所述滑轨上设置多个拉接部9,所述拉绳8的端部拉接于所述拉接部9上,拉绳8用于在旱棚固定后连接到拉接部9上,如此提升其抗风能力,拉接部9为各类能够供拉绳8连接的结构,如环状结构、钩状结构或者杆状结构,较为优选的,所述拉结部为固定钢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还包括混凝土基座10,所述滚道3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座10上,混凝土基座10使得滚道3的设置更为方便,且结构更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包括棚状支架1以及蒙于所述棚状支架1上的薄膜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滑轨,所述棚状支架1底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组滑动件,两组所述滑动件各滑动连接于一个滑轨上;所述滑轨的长度是所述棚状支架1的长度的两倍以上。
很显然的,上述滚道3和滚轮4配合的结构各类优点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上述各类如限位杆5、拉绳8、混凝土基座10等等均同样的适用于滑轨和滑动件的旱棚,本实施例不一一重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推拉式防雨旱棚,需要打开时,通过滑轨将大棚整体从原地推离,如此露出大棚下的种植作物,而当需要盖上时,则通过滑轨将大棚整体推回到作物上方即可,即操作方便,又无需动力结构和传动结构。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