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场过滤排污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4528发布日期:2018-09-28 18:06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池排污管件,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水产养殖场过滤排污口。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动物(如鱼、虾等)产生的粪便、喂食时剩余的饵料以及水中产生的其他物质对于水质污染很大。为了及时清理沉淀在渔池底部的污染物,现有的养殖池一般在渔池底部设置排污口,但是此类结构的排污口需要饲养员下水打开排污口才能进行排污。若是在排污口安装阀门,则还要增设过滤网的装置排水,这无疑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场过滤排污口,结构简单,无需阀门,操作人员操作方便、无需入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水产养殖场过滤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包括管件、设于管件上的套管,以及位于套管内用于与管件插拔连接的立管,立管上端露出水面;所述管件的上管口与所述套管连接,管件的下管口与埋设在渔池底部的排污管道相连,管件的上管口与下管口之间的管壁开有排水孔;所述管件的下管口内设有内径与立管的外径适配的承口,承口的内径小于下管口的直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现有的渔池底部的排水管道上安装一个带排水孔且内置承口的管件,再在管件另一管口连上套管,通过立管在承口内插拔实现排污口的开启与闭合,结构简单,无需阀门,成本低;而立管上管口露出水面,方便养殖员操作、无需入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套管的上管口位于渔池的水面以上;在排污口关闭时,所述立管的下管口插入承口内;套管的上管口位于渔池的水面以上,水流只能从排水孔进入到管件内,提高排污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排水孔的截面形状呈矩形或圆形或椭圆,若干排水孔于管件的管壁上呈圆周排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管件的管壁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加强筋以增强管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加强筋设置于管件的内壁并由下端口延伸至上端口;在拔出立管后,可倾斜立管并使立管的下管口抵接在加强筋的上端面上,用户通过立管露出套管的长度便可判断出排污口是在闭合状态或打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管件的下管口与所述承口的之间连接部呈圆锥面设置且上大下小,立管可以沿此圆锥面实现快速插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承口内壁设有用于在排污口闭合时托住立管的限位凸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限位凸起呈环状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上述结构产品,能在操作人员无需进入渔池的情况下完成吸水排污工作;渔池底部的淤泥与水体同时吸入排污管道形成混合物形式的污水,不易堵塞排污管道;能极大的降低人工,且可以很好的改善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能够省去每个渔池相应配套阀门等配件,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适用于现有的养殖渔池,结构新颖、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排污口在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排污口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2中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件;11、排水孔;12、承口;13、加强筋;14、限位凸起;2、套管;3、立管;4、排污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至图6所示,示出了一种水产养殖场过滤排污口,包括管件1、设于管件1上的套管2,以及位于套管2内用于与管件1插拔连接的立管3,立管3的上端露出水面。管件1的上管口与套管2连接,管件1的下管口与埋设在渔池底部的排污管道4相连,管件1的上管口与下管口之间的管壁开有排水孔11;管件1的下管口内设有内径与立管3的外径适配的承口12,承口12的内径小于下管口的直径。

套管2的上管口位于渔池的水面以上;在排污口关闭时,立管3的下管口插入承口12内将承口12堵封,立管3的上管口露出水面;在排污口打开时,拔出立管3,渔池底部的污物会随着水流由排水孔11进入管件1并从连接在管件1下管口上的排污管口排走。

排水孔11的截面形状呈矩形或圆形或椭圆,若干排水孔11于管件1的管壁上呈圆周排布形成过滤网。在实施例1中排水孔11采用矩形截面,在实施例2中排水孔11采用圆形截面,实施例1与实施例2区别仅在于排水孔11截面的形状,其他结构和特征均相同。

为了增强管件1的强度,在管件1的管壁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加强筋13。进一步的,加强筋13设置于管件1的内壁并由下端口延伸至上端口。在拔出立管3后,可倾斜立管3并使立管3的下管口抵接在加强筋13的上端面上,用户通过立管3露出套管2的长度便可判断出排污口是在闭合状态或打开状态。

为了方便立管3快速地插入到承口12内,管件1的下管口与承口12的之间连接部呈圆锥面设置且上大下小呈漏斗状,立管3可以沿此圆锥面实现快速插拔。

为了确定立管3在插入承口12内的位置,在承口12内壁设有用于在排污口闭合时托住立管3的限位凸起14;限位凸起14呈环状设置。当用立管3插入承口12后,立管3的下管口与限位凸起14相抵时,便可确定立管3已插入到位,此时排污口闭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