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7393发布日期:2018-11-13 19:5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位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龟鳖养殖中,一般为达到保温的效果,会在透光大棚内进行养殖,在大棚中,一般包括水池、输水等管道、以及位于水池中央的道路。

在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使用饲料,简单方便,但是容易造成水体污染严重,导致水体需要更换频繁,导致养殖成本增加;另外一部分会采用种植水体植物进行饲养,但是容易造成水体中水体植物泛滥,进而又会导致养殖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位处理装置,具有降低养殖成本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原位处理装置,包括若干设置于种植水池内的种植单元,所述每个种植单元内开设有用于种植水体植物的种植空腔,所述种植单元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墙面相连用于限制种植单元飘动的定位件。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用于种植水体植物的种植单元,通过定位件进行水面上的定位,避免了水体植物在水面上泛滥成灾或者被龟鳖吃去根部死亡;并且当水体植物从种植空腔内长出,并延伸出种植单元,龟鳖可以直接在水面上咬到长出的水体植物,能够提供一部分龟鳖养殖的食物来源,此种方式不需要人工去做,节省了一部分喂养的工作的同时,也降低了食物的养殖成本,由此具有降低养殖成本的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定位件包括与种植单元相连的第一连接绳、以及与种植单元相连并与第一连接绳相对的第二连接绳。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与种植单元相连,使得每个种植单元不能飘动,一方面使得种植单元能够分布较宽的水域,喂养均匀,在一些喂养不方便的地方,可以省去喂养步骤,节省养殖成本,并且种植单元之间位置固定,避免了种植单元之间贴合在一起、影响到喂养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定位件包括设置于墙面上的支座、转动设置在支座上并与第一连接绳相连的卷线杆、以及设置于卷线杆内并与支座相连的扭簧。

如此设置,当需要更换种植单元内的水体植物或进行浇水时,拉动第一连接绳或第二连接绳,会非常不方便;并且由于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的长度固定,拉动的过程中种植单元就会与水面脱离,容易导致种植单元侧翻,通过设置卷线杆和扭簧,使得部分第一连接绳卷绕在卷线杆上,当拉动种植单元时,种植单元能够一直处于水面上,防止种植单元的侧翻,保证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墙面于支座下方设置有用于第一连接绳与种植单元平行设置的第一定滑轮,与墙面相对的所述中间道路上设置有用于第二连接绳与种植单元平行设置的第二定滑轮。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的设置,使得种植单元能够平稳的在水面上移动,降低种植单元侧翻的几率,保证工作效率,降低养殖成本的支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种植单元于种植空腔中部设置有向种植水池水面弯曲用于限制水体植物往种植水池水面弯曲生长的弧形板。

如此设置,通过弧形板的设置,引导水体植物往种植水池的水面生长,使得在相同长势下,龟鳖更容易吃到水体植物,以此充分利用到水体植物的生长,不会出现水体植物往上生产,导致种植单元内的水体植物已经很茂盛了,可是龟鳖不能够吃到,造成水体植物的浪费。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弧形板设置为透光材料,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如此设置,由于水体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通过弧形板设置成透光材料,使得水体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保证水体植物的生长性;并且弧形板会限制部分水体植物的生长,通过透气孔的设置,可以增加弧形板下的空气流通,防止水体植物闷坏,降低对水体植物生长的影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种植单元底端开设有进水孔。

如此设置,通过种植单元底端设置进水孔,水流可以通过进水孔进入到种植单元内,提供水体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和部分养料,此种设置减少了对种植单元人工加水的步骤,能够节省养殖成本;同时,水体植物能够吸收水体中的养料,能够净化水,提高水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种植空腔内设置有用于覆盖进水孔的吸水海绵。

如此设置,由于水体植物的根部会往下延伸,存在着穿过进水孔进入到水内,一方面会出现根部被龟鳖咬损导致水体植物死亡或生长变慢;另外一方面,会出现进水孔被根部堵塞,水无法进入到种植单元内,导致种植单元内的水体植物缺水死亡或生长缓慢;总体上防止水体植物无法起到较好提供食物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种植单元来种植水体植物,省去部分位置的喂养步骤,同时降低了喂养成本的输出,起到节省养殖成本的作用。

并且通过弧形板能够限制水体植物的生长方向,使得水体植物能够往水面弯曲生长,使得水体植物最大程度的被用于龟鳖养殖中,而且弧形板设置成透光材料,配合上透气孔,保证水体植物所需要的光照和流通空气,降低了弧形板对水体植物生长的影响。

由于龟鳖的养殖有单位面积下龟鳖数量的要求,龟鳖数量过多不利于养殖,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的设置,用于限制种植单元的位置,防止种植单元堆积,防止此区域的龟鳖数量过多,能够在整个水池中均匀养殖。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图4中B的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图4中C的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图6的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图4中D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种植单元;2、种植空腔;3、定位件;31、第一连接绳;32、第二连接绳;33、支座;34、卷线杆;35、扭簧;4、第一定滑轮;5、第二定滑轮;6、弧形板;7、透气孔;8、进水孔;9、吸水海绵;10、墙面;11、大棚;12、养殖水池;13、中间道路;14、第一支撑座;15、第二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原位处理装置,参照图1所示,包括若干漂浮于种植水池12内的种植单元1,若干种植单元1设置在大棚11的养殖水池12中。

每个种植单元1内开设有用于种植水体植物的种植空腔2,种植单元1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墙面10相连用于限制种植单元1飘动的定位件3。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每个种植单元1设置为方形的种植箱体,其中,定位件3包括与种植单元1相连的第一连接绳31,第一连接绳31另外一侧与墙面10相连,此侧的种植单元1上,第一连接绳31设置有至少两根并相互平行设置,与第一连接绳31相对的种植单元1设置有第二连接绳32,第二连接绳32与中间道路13相连,第二连接绳32同时设置有至少两根并相互平行设置。

工作过程:

通过固定第一连接绳31在不方便走动的墙面10上,通过拉动或者松放第二连接绳32,来控制种植单元1在水面上的漂浮高度。

当需要更换种植单元1内的水体植物时,通过拉动第二连接绳32,把种植单元1往中间道路13拉动,在拉动的过程中,种植单元1会离开水面;当手可以够到种植单元1时,即可手拉种植单元1进行相对固定,进行更换水体植物等步骤。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添加了如下内容;

参照图2和图3所示,种植单元1底端开设有进水孔8,进水孔8位于种植空腔2的范围内。

当放下种植单元1,需要固定第二连接绳32时,种植单元1的种植空腔2部分位于养殖水池12的水体下。

工作过程:

在种植单元1内种植水体植物时,不需要进行浇水,水体植物可以直接通过进水孔8进入到种植空腔2内,节省了浇水的步骤。

同时水体植物能够吸收养殖水池12水体中的养分,例如龟鳖产生的粪便,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添加了如下内容;

参照图5所示,种植空腔2内设置有用于覆盖进水孔8的吸水海绵9。

同时,参照图6和图7所示,定位件3还包括设置于墙面10上的支座33,此墙面10为不方便走动的墙面10,支座33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绳31相连的卷线杆34,卷线杆34内设置有扭簧35,扭簧35一端与卷线杆34相连,另一端与支座33相连。

值得说明的是,参照图7和图8所示,墙面10和中间道路1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14和第二支撑座15,第一支撑座14和第二支撑座15上分别转动设置有用于第一连接绳31、第二连接绳32与种植单元1平行设置的第一定滑轮4和第二定滑轮5,第一连接绳31平行往墙面10延伸并穿过第一定滑轮4,往上卷绕在卷线杆34上;第二连接绳32平行往中间道路13延伸并穿过第二定滑轮5,往上连接在中间道路13上。

其中,参照图4和图5所示,种植单元1于种植空腔2中部设置有向种植水池12水面弯曲用于限制水体植物往水面弯曲生长的弧形板6,种植空腔2的四周均设置有弧形板6并连成一体,弧形板6设置为透光材料,并且弧形板6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7。

工作过程:

当手拉动第二连接绳32时,第二连接绳32绕着第二定滑轮5滑动,第一连接绳31绕着第一定滑轮4滑动,此时的种植单元1是平行往中间道路13移动。

在第一连接绳31在第一定滑轮4滑动的时候,第一连接绳31从卷线杆34拉出,卷线杆34内的扭簧35位于拉紧的状态,当放开第二连接绳32,第一连接绳31就会在扭簧35的回复力作用下,拉动种植单元1回复到原本的位置上。

并且进水孔8上覆盖吸水海绵9,防止根部穿过进水孔8被龟鳖咬损导致水体植物死亡或生长变慢;同时防止进水孔8被水体植物根部堵塞,水无法进入到种植单元1内,导致种植单元1内的水体植物缺水死亡或生长缓慢;总体上防止水体植物无法起到较好提供食物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