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洒水车用洒水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4696发布日期:2018-10-23 15:4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洒水车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洒水车用洒水架。



背景技术:

现今越来越重视城市绿化覆盖率,每个城市也在大力增加绿化面积,由于我国人口多,城市土地开发程度高,城市绿化除了公园外,多以道路绿化带的形式出现,即在道路的两侧或道路中间修建绿化带。绿化带自身的储水能力较弱,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浇灌养护,由于缺少专用设备,目前浇灌采用的方式为:将洒水车停靠在需要浇灌处的路边,然后人工将尼龙软管与水箱接好,并将尼龙软管摊开使尼龙软管出水口置于绿化带内,打开阀门进行淌水或洒水;洒水结束后,将车向前开动一小段距离,再将尼龙软管人工拖过来,重复前述步骤。这种方式比较耗时且劳动强度较大,甚至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为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绿化带专用洒水车,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上的喷洒装置,喷洒装置包括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设置的架体,所述架体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安装有洒水组件,洒水组件包括旋转接头,分水座以及周向均布在分水座上的洒水钢管,利用旋转接头可以转动的特性,使得洒水钢管在能够对路灯杆或树干进行避让,实现洒水车边行进边喷洒作业。但是,在路灯杆或树干的作用下,架体也会承受一定的冲击力。同时,在洒水车正常行驶过程中,还需要将架体收起,以免影响正常行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收放方便,能够吸收冲击力,实现避障的洒水车用洒水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洒水车用洒水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设置的架体,所述架体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安装有洒水组件;所述架体包括沿所述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部具有垂直设置的撑杆,所述洒水组件安装在所述撑杆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还包括两块沿所述第一转轴的长度方向焊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夹板,两块所述夹板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所述撑杆的两侧;所述撑杆通过垂直于所述夹板的第二转轴铰接在两个所述夹板之间;所述撑杆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的位置上还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沿所述第一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夹板的外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用于驱动所述架体旋转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转轴上具有沿径向向外突出形成的铰支座,所述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所述铰支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夹板上具有与所述第二转轴同轴设置的弧形槽,所述撑杆上安装有与所述弧形槽相配合的滑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巧妙,收放方便,能够吸收冲击力,实现避障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洒水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洒水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绿化带专用洒水车,包括设置有储水箱的车体1,所述车体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储水箱连接设置的水泵,以及连接在所述水泵上的喷洒装置;所述喷洒装置包括沿所述车体1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设置的架体2,所述架体2远离所述车体1的一端安装有洒水组件3,所述洒水组件3包括整体呈圆柱形的分水座31,所述分水座31的一端具有同轴设置的进水孔,且外圆面上均布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进水孔相贯通的分水孔;所述分水座31的进水孔上同轴安装有旋转接头32,所述旋转接头32沿竖向固定在所述架体2上;所述分水座31的分水孔上安装有沿径向设置的洒水钢管33,所述洒水钢管33上具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喷水孔;所述旋转接头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水泵;所述架体2靠近所述车体1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车体1上,使所述架体2能够旋转至贴靠在所述车体1的状态。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旋转接头沿竖向固定在架体上,而旋转接头与分水座同轴设置,使得安装在分水座上的洒水钢管能够随分水座在水平面内旋转。在进行绿化带浇灌时,只需要将洒水车靠近绿化带,使车体距离绿化带中的路灯杆或树干的垂直间距大于架体的伸出长度,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泵出,并经过管道达到旋转接头,最后从分水座分流道洒水钢管中,从钢管上的喷水孔喷洒在绿化带内。喷洒过程中,洒水车可沿绿化带前进,当洒水钢管碰到路灯杆或树干时,能够绕旋转接头的轴心旋转避让,如此一来,就可以实现绿化带的自动化连续喷洒,操作方便,节省了人力资源,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均匀和连续的喷洒,更加节省水资源。

实施时,所述架体2包括沿所述车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转轴21,所述第一转轴21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第一转轴21的中部具有垂直设置的撑杆22,所述旋转接头32安装在所述撑杆22远离所述第一转轴21的一端。

由于第一转轴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而撑杆垂直安装在第一转轴上。喷洒时,撑杆沿车体宽度方向向外伸出时,喷洒结束后,可以将撑杆绕第一转轴向上翻转,贴靠在车体上,不影响洒水车的正常行驶。

实施时,所述架体2还包括两块沿所述第一转轴21的长度方向焊接在所述第一转轴21上的夹板23,两块所述夹板23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所述撑杆22的两侧;所述撑杆22通过垂直于所述夹板23的第二转轴24铰接在两个所述夹板23之间;所述撑杆22远离所述第二转轴24的位置上还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复位弹簧25,所述复位弹簧25沿所述第一转轴2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夹板23的外侧;

由于两个夹板沿第一转轴的长度方向焊接在第一转轴上,而第二转轴垂直于夹板设置,就使得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相互垂直。这样,撑杆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夹板之间,间接地安装在第一转轴上,既能够实现在竖向方向上转动,还可以通过第二转轴在车体长度方向摆动。有由于撑杆远离第二转轴的位置对称设置有复位弹簧,使得撑杆能够保持在垂直第一转轴的方向上;洒水车在边行进边喷洒时,洒水钢管受到路灯杆或树干的阻挡时,撑杆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有一定的摆动自由度,从而可以减缓冲击,提高避障和抗冲击能力,提高使用寿命。

实施时,所述车体1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架体2旋转的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沿所述车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转轴21上具有沿径向向外突出形成的铰支座,所述液压缸4的缸体铰接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液压缸4的活塞杆铰接在所述铰支座上。

这样,通过液压缸控制架体的收放,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动化,节省人力成本,降低劳动强度。

实施时,所述夹板3上具有与所述第二转轴24同轴设置的弧形槽,所述撑杆22上安装有与所述弧形槽相配合的滑块。

实施时,所述分水座31位于所述架体2的下方,所述架体2的底部还具有与所述旋转接头32同轴设置的环状导轨26,以及多个可滑动地吊装在所述环状导轨26上的滑座,所述滑座沿所述环状导轨26均布设置,所述分水座32的顶部具有与所述滑座对应连接的连杆。

洒水车边行进边洒水过程中,洒水钢管受到路灯杆或树干的阻拦,虽然能够利用旋转接头的转动,实现被动避让,但二者在接触过程中,仍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力,长期使用容易造成旋转接头损坏漏水。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架体上设置与旋转接头同轴的环状导轨,使得分水座通过连杆与环状导轨上的滑座连接,从而可以减少旋转接头上所承受的冲击,有利于提高旋转接头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实施时,所述洒水钢管33远离所述分水座31的一端封闭;所述喷水孔的孔径一致,且相邻两个所述喷水孔的间距沿远离所述分水座31的方向逐渐变小。

由于喷水孔的孔径一致,而喷水孔的间距沿远离分水座的方向逐渐变小,也就是靠近分水座一端的喷水孔分布更少,总喷水面积也较小,这样,可以防止水在流出分水座之后,立马从靠近分水座的喷水孔流出,造成远端喷水孔无出水或出水少。

实施时,所述喷洒装置位于所述车体1的右侧,所述洒水钢管33整体呈圆弧形,且远离所述分水座31的一端沿顺时针方向弯曲设置,使所述洒水钢管33位于所述分水座31远离所述车体1的一侧时,所述洒水钢管33的端部朝向所述车体1的后方。

这样,洒水钢管面向路灯杆或树干的一侧为外突的圆弧,当洒水钢管与路灯杆或树干接触时,二者的接触面积更小,摩擦阻力也更小,有利于推动洒水钢管转动,减少避让阻力。

实施时,所述洒水钢管33沿所述分水座31的周向均布设置有3~4个。

这样,可以减慢喷水的速度,为保证绿化带被喷洒足够的水分,需要洒水车的行驶速度更慢,从而降低洒水钢管与路灯杆或树干之间的冲击力。

实施时,所述洒水钢管33的回转直径为绿化带宽度的1.2~1.3倍。

绿化带上的路灯杆或树干通常位于绿化带的中部,要实现洒水钢管的被动避让,需要路灯杆或树干位于分水座远离车体的一侧,而分水座通常有一定的直径。采用上述尺寸,可以在实现避让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洒水钢管的转动范围完全覆盖绿化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