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加持稳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5144发布日期:2018-11-30 19:08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园林树木加持稳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园林树木加持稳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绿化的优劣,园林绿化树木被应用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树木种植初期,根系尚未在土壤中扎稳,因外界环境(大风大雨、人为碰撞等)引起的树木摇晃、歪斜将严重影响树木的成活率,尤其是近些年来较大规格树木作为行道树、景观树大量应用到城市绿化中,为确保种植后的成活率,新种植的规格较大的树木都需要通过增设支撑杆的形式对树木进行加固以防止大风、降雨或人为因素造成的树木倒伏、摇晃。

目前,树木支撑广泛应用在园林树木种植初期,所选用的支撑方式大都为通过竹竿、杉木通过麻绳、铁丝等捆扎成三角形支架,或者通过钢管、水泥柱等进行三角形支撑,竹竿、杉木捆扎成的三角形支撑容易造成松动,易腐烂和折断,铁丝对树木的捆绑也会对树木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砍伐大量的杉木或竹竿不符合低碳环保方向;钢管和水泥桩的支撑多显笨重,并且大部分不能重复利用,造价成本较高,三角形的支撑形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固作用,但是支撑时与地面具有一定倾角,尤其是作为行道树支撑时,容易影响行人行走,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园林树木加持稳固装置,采用底座上部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弧形支架的结构,解决了加持稳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惰齿轮没有支撑点的问题;采用弧形支架一端与底座之间采用焊接的结构,解决了弧形支架与底座之间的稳固连接;采用底座上部一侧设置有防滑手柄和第二弧形支架的结构,解决了动力输入来源问题;采用底座上部设置有传动轮的结构,解决了动力如何换向传动的问题;采用传动轮上部设置有伸缩架的结构,解决了伸缩架无法因树干的生产而相应伸长的问题;采用伸缩架上不设置有夹紧装置的结构,解决了如何将树干加持并保证其直立生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底座上部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弧形支架;弧形支架一端与底座之间采用焊接;底座上部一侧设置有防滑手柄和第二弧形支架;第二弧形支架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防滑手柄与第二弧形支架之间采用转轴连接;底座上部设置有传动轮;传动轮上部设置有伸缩架;伸缩架上不设置有夹紧装置;底座居中位置设置有树干。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传动轮包括锥齿轮和惰齿轮;锥齿轮一端与防滑手柄采用卡接;锥齿轮另一端与惰齿轮之间采用啮合连接;惰齿轮与第一弧形支架之间采用滑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伸缩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六棱台;第一连杆一端与惰齿轮啮合;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弧形支架转轴连接;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六棱台采用转轴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弧形卡块、圆形卡座、圆形卡圈和六棱手柄;圆形卡座与六棱台之间采用螺钉连接;圆形卡座内部周圈均匀设置有三个弧形卡块;弧形卡块与圆形卡座之间采用面接触;弧形卡块与圆形卡圈之间啮合连接;圆形卡圈与六棱手柄之间啮合连接;六棱手柄与圆形卡座之间转轴连接;弧形卡块与树干之间采用面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锥齿轮另一端与惰齿轮之间采用啮合连接,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防滑手柄处的动力传递;2、惰齿轮与第一弧形支架之间采用滑动连接,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惰齿轮能最大化传递动力,减少惰齿轮的无用功;3、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弧形支架转轴连接,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第一连杆能够转动到所需角度;4、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六棱台采用转轴连接,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六棱台能够进行升降;5、圆形卡座内部周圈均匀设置有三个弧形卡块,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树干的稳固支撑,提升存活率;6、弧形卡块与圆形卡圈之间啮合连接,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弧形卡块与圆形卡圈之间的咬合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园林树木加持稳固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园林树木加持稳固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传动轮;3、伸缩架;4、夹紧装置;101、第一弧形支架;102、防滑手柄;103、第二弧形支架;104、树干;201、锥齿轮;202、惰齿轮;301、第一连杆;302、第二连杆;303、六棱台;401、弧形卡块;402、圆形卡座;403、圆形卡圈;404、六棱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2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部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弧形支架101;弧形支架一端与底座1之间采用焊接;底座1上部一侧设置有防滑手柄102和第二弧形支架103;第二弧形支架103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防滑手柄102与第二弧形支架103之间采用转轴连接;底座1上部设置有传动轮2;传动轮2上部设置有伸缩架3;伸缩架3上不设置有夹紧装置4;底座1居中位置设置有树干104;传动轮2包括锥齿轮201和惰齿轮202;锥齿轮201一端与防滑手柄102采用卡接;锥齿轮201另一端与惰齿轮202之间采用啮合连接;惰齿轮202与第一弧形支架101之间采用滑动连接;伸缩架3包括第一连杆301、第二连杆302和六棱台303;第一连杆301一端与惰齿轮202啮合;第一连杆301一端与第一弧形支架101转轴连接;第二连杆302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301和六棱台303采用转轴连接;夹紧装置4包括弧形卡块401、圆形卡座402、圆形卡圈403和六棱手柄404;圆形卡座402与六棱台303之间采用螺钉连接;圆形卡座402内部周圈均匀设置有三个弧形卡块401;弧形卡块401与圆形卡座402之间采用面接触;弧形卡块401与圆形卡圈403之间啮合连接;圆形卡圈403与六棱手柄404之间啮合连接;六棱手柄404与圆形卡座402之间转轴连接;弧形卡块401与树干104之间采用面接触。

使用时,步骤一,如图1所示,使用者在进行树木移栽时,往往需要用到树木加持装置,但常规加持装置往往为一次性使用产品,且不能随着树木的短期生产而进行适应性加持工作,故使用者可以使用本款园林树木加持装置,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首先需要保证底座1处于水平地面上,这样才能够保证树干104的垂直生长,从而才能进一步提高树干104的存活率,从而提高绿化效果,又降低投入成本,使用者将树干104移栽后,将底座1套接在树干104上,然后将其放置在土面上即可;

步骤二,如图2所示,使用者此刻便可以握住防滑手柄102,然后开始顺时针连续转动,由于防滑手柄102与锥齿轮201之间卡接,且锥齿轮201与惰齿轮202之间啮合连接,防滑手柄102便通过锥齿轮201驱动惰齿轮202进行转动,然后惰齿轮202便开始在第一弧形支架101上部滑动并驱动第一连杆301向外部伸展,由于第二连杆302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301和六棱台303转轴连接,所以第二连杆302收到第一连杆301的驱动向外伸展,由此六棱台303也渐渐上升至合适高度,此刻停止转动防滑手柄102;

步骤三,如图2所示,使用者此刻扭着六棱手柄404,顺时针转动六棱手柄404,六棱手柄404便进一步驱动圆形卡圈403开始转动,由于圆形卡圈403与弧形卡块401相啮合,所以圆形卡块便缓慢向内伸展,直至将树干104卡死,由此利用弧形卡块401进一步保证了树干104的正常生长,防止其倾倒;

步骤四,如图2所示,当树干104生长过程中,需要向上运动时,此刻由于弧形卡块401与其卡接,所以树干104便会带动六棱台303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被动向外伸展,锥齿轮201和惰齿轮202被动转动,从而无需人工手动观察与调节,待树干104度过过渡期后,即可拆下加持固定装置,完成树干104的移栽工作,加持固定装置也可二次使用,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设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