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2138发布日期:2018-12-05 18:3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播种器。



背景技术:

棉花盆栽试验相较于大田试验具有生长条件易控制的优势,同时,盆栽狭小的生长环境对试验管理的要求更严格。为确保可控条件下试验的精确性,盆栽试验比对大田试验下的播种和出苗有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普通工人扔采用铲子挖坑,人工撒种的方法,不仅造成出苗难,出苗不一致,而且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另外棉花种子大多经过浓硫酸脱绒,即使经过反复清水清洗,仍有硫酸残留,人工播种经常会腐蚀皮肤和衣物,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安全、高效的棉花播种器。

中国专利CN107318311A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棉花播种机,其结构包括前轮、车架、驱动器、出料管、水管、水箱、支撑杆、扣件、扶手、支撑架、料箱,所述支撑架为工字型结构,其架体中段与下端两侧均设有圆孔,所述支撑架下端为扁长矩形结构,上端为圆形截面,所述支撑架上端与扶手采用管口转动对接方式活动连接,扶手截面为圆形,所述支撑架中段通过支撑杆与车架相互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车架中部架体上设有水箱,本实用新型设有扣件,通过转动柄逆时针转旋转后使得卡件与卡座松开钳制,将活动套内侧支撑杆拿出后即可对支撑架做下压动作。

现有的棉花播种器大多存在整体结构复杂、占位空间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播种器,用于解决现有的棉花播种器大多存在整体结构复杂、占位空间较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播种器,该播种器包括:储种器和打孔器;在所述储种器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打孔器,所述打孔器为两端设有开口的空心柱体,所述打孔器与所述储种器相连通,所述打孔器的底端开口处设置下种盖,所述下种盖在一侧与所述打孔器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下种盖在与所述打孔器相连的相对一侧与拉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拉杆位于所述打孔器内部,在所述打孔器的内部上方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穿出所述打孔器的侧壁与下种旋钮相连,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下种旋钮相连。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播种器还包括:排种轮;所述排种轮呈圆柱状,所述排种轮设置在所述打孔器内部,在所述排种轮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储种槽,所述排种轮的侧壁与所述打孔器的顶端开口相接且所述储种槽位于所述打孔器顶端开口的下方,所述排种轮在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同轴相连。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播种器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打孔器的顶部固连,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储种器的底部固连,所述固定板在所述打孔器顶端开口的上方处开设一通孔,所述打孔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储种器连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储种槽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下方,且所述通孔以及所述储种槽的大小与一粒种子的大小相匹配。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打孔器的外侧壁下方设置刻度。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播种器还包括: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一端与所述打孔器的内侧壁固连,所述固定栓的另一端与所述排种轮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相连,或者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排种轮相连。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播种器还包括: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套设在所述转动轴的外侧,或者所述偏心轮与所述排种轮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偏心轮与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相连。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储种器的顶部设置把手。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播种器,通过在打孔器底部设置下种盖,可顺利进行打孔;通过设置拉杆和下种旋钮,可实现下种盖的打开和关闭,进而可顺利进行播种;该播种器将打孔和播种设置为一体结构,设计巧妙,使整体结构变得简单,节约了占位空间,且打孔和播种一体化操作,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播种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播种器中打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播种器中排种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播种器中打孔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把手; 2—储种器; 3—打孔器;

4—固定板; 5—下种旋钮; 6—转动轴;

7—通孔; 8—拉杆; 9—刻度;

10—排种轮; 11—固定栓; 31—下种盖;

81—偏心轮; 101—储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播种器,该播种器可以用于播种农作物种子,下面以棉花种子为例来描述该播种器。

参考图1,该播种器包括:储种器2和打孔器3;在所述储种器2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打孔器3,所述打孔器3为两端设有开口的空心柱体,所述打孔器3与所述储种器2相连通,参考图2,所述打孔器3的底端开口处设置下种盖31,所述下种盖31在一侧与所述打孔器3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下种盖31在与所述打孔器3相连的相对一侧与拉杆8的一端相连,所述拉杆8位于所述打孔器3内部,在所述打孔器3的内部上方设置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的一端穿出所述打孔器3的侧壁与下种旋钮5相连,所述拉杆8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轴6与所述下种旋钮5相连。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播种器设置的打孔器3,即可实现打孔的作用,也可作为播种机构,同时具备打孔和播种的作用,设计巧妙,且结构简单,易操作。

该打孔器3的结构具体为:打孔器3呈空心柱体结构,且在打孔器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开口。即可以理解为打孔器3为两端贯通的空心柱体结构,空心柱体结构在每一端的孔口即为开口。打孔器3的顶端与储种器2的底部相连,且打孔器3与储种器2相连通。储种器2为一任何形状的容器,用于存储放置农作物种子。

参考图2,在打孔器3的底端开口处设置下种盖31。下种盖31为板状结构,且下种盖31的形状大小与打孔器3底端开口的形状大小相适应。下种盖31设置在打孔器3的内部,且能够遮挡打孔器3的底端开口。

下种盖31在一侧与打孔器3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即下种盖31可绕着与打孔器3连接的部位转动,从而打开或关闭下种盖31。在下种盖31与打孔器3相连部位的相对立一侧,设置拉杆8与下种盖31相连。拉杆8向上拉动,可使得下种盖31朝向打孔器3内部打开。下种盖31打开,打孔器3可通过底端开口与外界连通;下种盖31关闭,打孔器3的底端开口被遮挡,打孔器3与外界不连通。

拉杆8设置在打孔器3的内部,用于将下种盖31向内打开。拉杆8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6与位于打孔器3外部的下种旋钮5相连。具体地,拉杆8的另一端可直接与转动轴6相连,或者拉杆8的另一端可通过绳子与转动轴6相连,以转动轴6的转动能提起或者放下拉杆8为目的,对此不做限定。

在打孔器3的外部设置下种旋钮5,通过旋转下种旋钮5来带动转动轴6的转动,从而提起或放下拉杆8,实现下种盖31的打开或关闭。设置下种旋钮5,可便于人为对转动轴6进行旋转。

该播种器的具体播种过程为:首先下种盖31处于关闭状态,打孔器3底端开口被遮挡;然后下压打孔器3,可直接下压储种器2,在土壤表面进行打孔。因为设置了下种盖31,可顺利进行打孔,且可避免土壤进入打孔器3中对打孔器3造成阻塞。

在打完孔之后,可转动下种旋钮5,提起拉杆8,打开下种盖31,使打孔器3与外界连通。储种器2中的种子落入打孔器3中,进而通过底端开口落在所打的孔中,完成播种。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播种器,通过在打孔器3底部设置下种盖31,可顺利进行打孔;通过设置拉杆8和下种旋钮5,可实现下种盖31的打开和关闭,进而可顺利进行播种;该播种器将打孔和播种设置为一体结构,设计巧妙,使整体结构变得简单,节约占位空间,且打孔和播种一体化操作,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可采用刚性拉杆8,便于更好的控制下种盖31的打开和关闭,以及在打孔时,保证下种盖31的稳定。

进一步地,在储种器2底部可拆卸设置1-3个打孔器3。该播种器主要适用于盆栽棉花,可根据每盆需要的出苗数安装适宜个数的打孔器3,对比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该播种器不仅适用于对棉花种子进行播种,也适用于对其他种子进行播种,对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一种播种器还包括:排种轮10;参考图3,所述排种轮10呈圆柱状,所述排种轮10设置在所述打孔器3内部,在所述排种轮10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储种槽101,所述排种轮10的侧壁与所述打孔器3的顶端开口相接且所述储种槽101位于所述打孔器3顶端开口的下方,所述排种轮10在一端与转动轴6的另一端同轴相连。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打孔器3内部增设了排种轮10,可对播种进行更好的控制。排种轮10设置在打孔器3顶端开口的下方且排种轮10的侧壁与打孔器3顶端开口相接设置。即排种轮10设置在打孔器3的顶部,排种轮10的侧壁与打孔器3顶端开口之间沿竖直方向没有间隙。

排种轮10的侧壁上设有储种槽101。可至少设置一个储种槽101。也可设置多个储种槽101,在设置多个储种槽101时,多个储种槽101在排种轮10的侧壁上沿排种轮10的周向分布。储种槽101位于顶端开口的下方,即随着排种轮10的转动,储种槽101均可转至顶端开口的正下方,以使得从顶端开口落下的种子均能够落入储种槽101中进行暂时存储。

排种轮10的一端可与转动轴6同轴相连,转动轴6可带动排种轮10沿轴向转动。可先将一个储种槽101置于顶端开口的下方,从顶端开口落下的种子会先放置在储种槽101中,而不会直接落下。因为排种轮10的侧壁与打孔器3顶端开口相接,使得,从顶端开口落下的种子只能落到储种槽101中,而不能越过排种轮10落下。

在打完孔之后,可旋转下种旋钮5,带动排种轮10转动,将位于打孔器3顶端开口下方的储种槽101中的种子落下至打好的孔中。然后继续旋转下种旋钮5,将该储种槽101或其他的储种槽101再次转至顶端开口的下方。

在排种轮10上设置储种槽101,可对种子下落即播种的时间进行控制。进一步地,一次落下种子的量即为一个储种槽101中所存储的种子的量,设置储种槽101还可对一次播种的种子数量进行控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储种槽101的数量以及每个储种槽101的大小,对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一种播种器还包括: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一侧与所述打孔器3的顶部固连,所述固定板4的另一侧与所述储种器2的底部固连,所述固定板4在所述打孔器3顶端开口的上方处开设一通孔7,所述打孔器3通过所述通孔7与所述储种器2连通。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打孔器3的顶部和储种器2的底部之间设置了固定板4,便于实现打孔器3和储种器2的连接。打孔器3可通过固定板4与储种器2的底部进行固连。

固定板4与打孔器3的顶部固连,在固定板4上开设一通孔7,通孔7位于打孔器3顶端开口的上方。打孔器3与储种器2通过该通孔7连通。储种器2中的种子需经过该通孔7以及打孔器3的顶端开口落入打孔器3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储种槽101设置在所述通孔7的下方,且所述通孔7以及所述储种槽101的大小与一粒种子的大小相匹配。

排种轮10上的储种槽101位于打孔器3顶端开口的下方。进一步地,储种槽101应位于固定板4的通孔7的下方,使得经过通孔7的种子落入储种槽101内。

进一步地,将固定板4上通孔7的大小以及每个储种槽101的大小设置为一粒农作物种子的大小。使得一次只能有一粒种子通过通孔7落入储种槽101中,即一次播种一粒种子,从而对播种进行更近精准快速的播种,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所述打孔器3的外侧壁下方设置刻度9。打孔器3底部外壁上设置1-5cm的刻度9,在打孔时可按照一定的刻度9进行。在播种时,根据土壤质地和水分确定好播种深度后,利用刻度9可方便每个孔的打孔深度均匀一致,保证出苗整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4,一种播种器还包括:固定栓11;所述固定栓11的一端与所述打孔器3的内侧壁固连,所述固定栓11的另一端与所述排种轮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设置固定栓11用于对排种轮10进行更好的固定。排种轮10的一端与转动轴6相连,可通过转动轴6进行固定。排种轮10的另一端与固定栓11转动连接。固定栓11的一端与打孔器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排种轮10的两端分别通过转动轴6和固定栓11进行固定。

固定栓11与排种轮10的另一端可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排种轮10可相对固定栓11进行转动,具体连接方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拉杆8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6相连,或者所述拉杆8的另一端与所述排种轮10相连。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拉杆8的另一端的设置进行了说明。拉杆8的另一端需要与下种旋钮5实现相连,用于通过转动下种旋钮5带动拉杆8提起或下落。

因为下种旋钮5、转动轴6以及排种轮10进行一体转动。拉杆8位于打孔器3内部,拉杆8的另一端可与转动轴6相连,也可与排种轮10相连。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一种播种器还包括:偏心轮81;所述偏心轮81套设在所述转动轴6的外侧,或者所述偏心轮81与所述排种轮10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偏心轮81与所述拉杆8的另一端相连。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设置偏心轮81来带动拉杆8提起或下落。因为拉杆8即可与转动轴6相连,又可与排种轮10相连。同样偏心轮81即可设置在转动轴6的外侧,也可通过排种轮10进行固定。因为排种轮10侧壁设置有储种槽101,因此偏心轮81可设置在排种轮10的另一端。

将拉杆8的另一端与偏心轮81相连。旋转下种旋钮5同样可带动偏心轮8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拉杆8提起或下落。设置偏心轮81相比圆形轮可使拉杆8转动幅度增大,以保证下种盖31顺利被提起打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所述储种器2的顶部设置把手1。设置把手1方便在打孔时对播种器进行施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播种器的播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关闭下种盖31遮挡打孔器3底端开口,下压打孔器3进行打孔;根据排种轮10侧壁上储种槽101的设置,旋转下种旋钮5带动排种轮10旋转,使得一个储种槽101中的棉花种子掉落,且下种旋钮5的旋转同时通过拉杆8带动下种盖31打开使得棉花种子掉落至所打的孔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播种方法,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播种器。首先是在土壤表面打孔,打孔时需要关闭下种盖31,在把手1处下压播种器,打孔器3会插入土壤表面进行打孔。

打完孔之后,需要打开下种盖31进行播种。通过旋转下种旋钮5,同时打开下种盖31以及通过排种轮10的转动将储种槽101中的种子下落至所打好的孔中,完成播种。

进一步地,在排种轮10侧壁上只有一个储种槽101时,每次旋转下种旋钮5,可旋转一周,使得储种槽101转动一周再次回到顶端开口的下方处。在排种轮10侧壁上设有多个储种槽101时,可每次旋转下种旋钮5,使得排种轮10转动的角度为相邻两个储种槽101之间的角度。可根据实际储种槽101的设置来旋转下种旋钮5,具体旋转角度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可在下种旋钮5上设置旋转角度标记。角度标记根据排种轮10上储种槽101的设置以及下种盖31的打开情况来进行设定。可每次按照角度标记来进行旋转下种旋钮5,以对每次旋转播种的数量进行更近精准的控制。

实施例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一种播种器包括储种器2、打孔器3、下种旋钮5、转动轴6、钢性拉杆8以及排种轮10。储种器2内部放置棉花种子。储种器2上方设置有把手1,方便对盆栽土壤打孔时施力。储种器2底部设置1-3个可拆卸打孔器3。打孔器3通过固定板4固定在储种器2底部。打孔器3底部外壁上拥有1-5cm的刻度9,根据土壤质地和水分确定好播种深度后,方便打孔深度均匀一致,保证出苗整齐。

排种轮10通过固定栓11设置在打孔器3顶部。排种轮10与转动轴6同轴相连,并与打孔器3外的下种旋钮5相连接。当棉种进入排种轮10的储种槽101中,通过转动下种旋钮5使种子落下;同时位于排种轮10另一端的偏心轮81转动,通过提拉钢性拉杆8将下种盖31抬起,完成打孔和播种。

为保证出苗,可对同一种穴播2-3粒种子,不用抬起播种器,只需旋转下种旋钮5,通过拉杆8将下种盖31抬起,排种轮10放下棉种,完成多次下种。对盆栽土壤打孔时,可固定下种旋钮5,防止下种盖31抬起,以保证成功打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为了描述的简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过程中,不再描述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特征,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播种器可设置两个转动轴6和下种旋钮5,分别与排种轮10和拉杆8相连,对排种轮10和拉杆8进行分开单独控制,将排种轮10转动与下种盖31打开的过程分开进行,便于更好的对打孔和播种进行控制。

可将排种轮10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轴相连,第一转动轴穿过打孔器3的侧壁与第一下种旋钮相连。将拉杆8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轴相连,第二转动轴穿过打孔器3的侧壁与第二下种旋钮相连。

在打完孔进行播种时,可先旋转第二下种旋钮打开下种盖31;然后再旋转第一下种旋钮,转动排种轮10使种子下落至孔中,完成播种。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播种器解决了现有盆栽试验中播种深度不一致,覆土不均匀,劳动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播种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并能够重复利用。

打孔器3外壁刻有刻度9保证打孔深度一致,避免盆栽播种时挖坑过深或过浅,以及覆土不均匀造成出苗困难和后期易倒伏。采用该播种器使盆栽播种深度一致,覆土均匀,为出苗均匀整齐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该播种器把打孔和播种一体化操作,实现精量快速播种,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也避免了棉种上的强酸对操作人员皮肤和衣物的腐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