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集白蛉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现场诱集洞穴内白蛉的装置。
背景技术:
虫媒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虫媒传染病的防控中对媒介昆虫的判定和识别是尤为关键。因此,只有利用适宜的采集方法,才能捕获到目标昆虫,进一步进行媒介昆虫携带的病原体检测。白蛉是我国黑热病的重要媒介昆虫,捕捉活的白蛉时,传统的方法是人工寻找,费时费力,或者采用灯光诱集,但在野外缺少电源时,无法使用灯光诱集。本装置无需电源,即可有效在野外诱捕白蛉,尤其是采集洞穴内的肉眼不可见的白蛉,并且可在诱捕后,作为临时性白蛉饲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啮齿动物或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洞穴的诱集洞穴内白蛉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诱集洞穴内白蛉的装置,包括有两端口相贯通的透明圆筒,所述透明圆筒的一个端口通过第一外螺纹连接有能够透气的网盖,所述透明圆筒的另一个端口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将白蛉引导到透明圆筒内的漏斗,所述透明圆筒在具有漏斗这一端的外侧包裹有一层能够覆盖所述漏斗的黑色遮光层,设置有漏斗的端口通过第二外螺纹连接有当捕捉结束后防止白蛉从该端口逃逸的密封盖。
所述透明圆筒的长度为150mm~350mm,直径为100mm~200mm。
所述漏斗广口端的端口的直径与所述的透明圆筒的直径相同,并与所述的透明圆筒的端口固定相连,所述漏斗收口端的端口位于所述透明圆筒内。
所述的漏斗收口端的直径为6mm~8mm。
所述的网盖包括有具有用于与所述透明圆筒的外螺纹相连接的内螺纹的盖边和一体连接在所述盖边一侧的网面。
所述的网面为60目~80目的纱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诱集洞穴内白蛉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时只需将漏斗开口端嵌入动物洞穴,洞内黑暗,诱集器的前段为光亮部分,诱导白蛉向外飞行,使白蛉通过漏斗小孔进入圆筒空间后难以逃逸,捕捉白蛉,当捕捉结束后,只需在进口端扣上端盖即可阻止白蛉逃逸。所以,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省时,省力,也便于携带。在野外环境中,本诱集器还可作为白蛉饲养的装置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诱集洞穴内白蛉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诱集洞穴内白蛉的装置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中
1:透明圆筒 2:第一外螺纹
3:网盖 3.1:盖边
3.2:网面 4:漏斗
5:第二外螺纹 6:密封盖
7:黑色遮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诱集洞穴内白蛉的装置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诱集洞穴内白蛉的装置,包括有两端口相贯通的透明圆筒1,所述透明圆筒1的长度为150mm~350mm,直径为100mm~200mm。所述透明圆筒1的一个端口通过第一外螺纹2连接有能够透气的网盖3。如图2所示,所述的网盖3包括有具有用于与所述透明圆筒1的外螺纹相连接的内螺纹的盖边3.1和一体连接在所述盖边3.1一侧的网面3.2。所述的网面3.2为60目~80目的纱网,从而即能够保证透明圆筒1内有充分的空气,又可防止诱集到的白蛉从该端口逃逸。
所述透明圆筒1的另一个端口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将白蛉引导到透明圆筒1内的漏斗4,所述漏斗4广口端的端口的直径与所述的透明圆筒1的直径相同,并与所述的透明圆筒1的端口固定相连,所述漏斗4收口端的端口位于所述透明圆筒1内。所述的漏斗4收口端的直径为6mm~8mm。从而使白蛉通过漏斗收口端进入透明圆筒空间后难以逃逸。设置有漏斗4的端口通过第二外螺纹5连接有当捕捉结束后防止白蛉从该端口逃逸的密封盖6。
所述透明圆筒1在具有漏斗4这一端的外侧包裹有一层能够覆盖所述漏斗4的黑色遮光层7,这样可以诱导白蛉向透明圆筒1内部飞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诱集洞穴内白蛉的装置,使用时只需将具有漏斗的那一端嵌入动物洞穴,洞内黑暗,本实用新型诱集洞穴内白蛉的装置远离洞穴的那一段为光亮部分,诱导白蛉向有光亮的部位飞行,使白蛉通过漏斗小孔进入透明圆筒的内部空间,由于透明圆筒的另一端盖有网盖,具有纱网,所以白蛉难以逃逸,达到捕捉白蛉的目的,当捕捉结束后,在具有漏斗的那一端扣上密封盖即可阻止白蛉逃逸。
在野外环境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诱集洞穴内白蛉的装置还可作为临时性白蛉饲养装置使用。使用时将具有漏斗的一端扣上密封盖,并朝下放置,在网盖3处放置糖水棉球,可在短期内饲养白蛉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