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称绞龙双喂入口宽幅割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2147发布日期:2018-12-21 18:5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称绞龙双喂入口宽幅割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收获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称绞龙双喂入口宽幅割台,适用于水稻的收割。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收割基本都是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一般割幅的割台在收获时收获效率较宽幅割台低。宽割幅的割台基本都是采用单拨禾轮、单喂入口。由于割台幅宽大,采用单拨禾轮时,为保证拨禾轮工作稳定可靠,拨禾轮所用材料会增加,从而整个割台的重量也会增加,加大了收获机械对地面的碾压;大多数的收割机割台的喂入口都采用的是偏置喂入口,喂入口另一侧的水稻秸秆在收获后到喂入口所要走的距离较大。

目前,常规水稻收割机割副多在2200mm左右,再生稻收割时碾压率较高,达到40%以上。已有宽幅割台基本都是单拨禾轮、单喂入口。工作时,拨禾轮转动扭矩大,为保证其工作稳定可靠,拨禾轮轴需加粗,重量增加。单喂入口偏置,进入割台的茎秆输送距离较长,增大功耗及缠草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称绞龙双喂入口宽幅割台。解决了再生稻收割时碾压率高,秸秆输出的效率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对称绞龙双喂入口宽幅割台,包括割台底仓,割台底仓内设置有第一绞龙和第二绞龙,第一绞龙一端与绞龙传动轴一端轴接,第二绞龙一端与绞龙传动轴另一端轴接,绞龙传动轴由绞龙链条链轮传动机构驱动旋转,割台底仓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拨禾轮主轴的两端分别活动固定在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上,拨禾轮主轴的中部活动固定在第二支架上,拨禾轮主轴上套设固定有第一拨禾轮和第二拨禾轮,第一拨禾轮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第二拨禾轮位于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间,割台底仓内设置有割刀,割刀由割刀传动机构驱动,拨禾轮主轴由拨禾轮链条链轮传动机构驱动旋转。

如上所述的割台底仓一端设置有第一引导板,割台底仓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引导板,割台底仓中部与第二支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分禾器,第一引导板朝向第一绞龙的一侧设置有导草条,分禾器朝向第一绞龙的一侧设置有导草条,分禾器朝向第二绞龙的一侧设置有导草条,第二引导板朝向第二绞龙的一侧设置有导草条。

如上所述的割台底仓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绞龙和第二绞龙对应的第一喂入口和第二喂入口。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意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拨禾轮以及与双拨禾轮匹配的双绞龙,同时配备与两个绞龙对应的第一喂入口和第二喂入口作为喂入口,有效的降低了处理后的秸秆输出的距离和时间,两个拨禾轮对应两个绞龙的布置不仅降低割台整体的重量,还使得横向有效处理距离加长,能在有效提高收获效率的同时明显减小收获机械行走过程中的碾压率;双段绞龙对大面积的收获适应能力极强;本实用新型中将拨禾轮、割刀的驱动与绞龙的驱动分开,由于拨禾轮的驱动功率、割刀的驱动功率之和与绞龙的驱动功率相差较小,便于总动力源进行功率分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绞龙和第二绞龙连接示意图。

图中,1-第一绞龙;2-第一绞龙螺旋;3-绞龙链条链轮传动机构;4-第二支架;5-割台底仓;6-第二绞龙;7-第二绞龙螺旋;8-割刀传动机构;9-拨禾轮链条链轮传动机构;10-第二引导板;11-拨禾轮主轴;12-第二拨禾轮;13-分禾器;14-第一拨禾轮;15-割刀;16-导草条;17-第一引导板;18-第三支架;19-第一支架;20-第一喂入口;21-第二喂入口;22-第一驱动轴;23-第二驱动轴;24-绞龙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对称绞龙双喂入口宽幅割台,包括割台底仓5,割台底仓5内设置有第一绞龙1和第二绞龙6,第一绞龙1一端与绞龙传动轴24一端轴接,第二绞龙6一端与绞龙传动轴24另一端轴接,绞龙传动轴24由绞龙链条链轮传动机构3驱动旋转,割台底仓5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架19、第二支架4和第三支架18,拨禾轮主轴11的两端分别活动固定在第一支架19和第三支架18上,拨禾轮主轴11的中部活动固定在第二支架4上,拨禾轮主轴11上套设固定有第一拨禾轮14和第二拨禾轮12,第一拨禾轮14位于第一支架19和第二支架4之间,第二拨禾轮12位于第二支架4和第三支架18之间,割台底仓5内设置有割刀15,割刀15由割刀传动机构8驱动,拨禾轮主轴11由拨禾轮链条链轮传动机构9驱动旋转。

割台底仓5一端设置有第一引导板17,割台底仓5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引导板10,割台底仓5中部与第二支架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分禾器13,第一引导板17朝向第一绞龙1的一侧设置有导草条16,分禾器13朝向第一绞龙1的一侧设置有导草条16,分禾器13朝向第二绞龙6的一侧设置有导草条16,第二引导板10朝向第二绞龙6的一侧设置有导草条16。

割台底仓5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绞龙1和第二绞龙6对应的第一喂入口20和第二喂入口21。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第一拨禾轮14、第二拨禾轮12、割刀15的驱动功率之和与第一绞龙1、第二绞龙6的驱动功率之和相近似,方便总动力源的功率分配。

第一拨禾轮14和第二拨禾轮12均套设固定在拨禾轮主轴11上,第一拨禾轮14位于第一支架19和第二支架4之间,第二拨禾轮12位于第二支架4和第三支架18之间,由于第二支架4的支撑,使得结构更加平衡稳定,拨禾轮主轴11在拨禾轮链条链轮传动机构9的驱动下旋转,进而带动第一拨禾轮14和第二拨禾轮12旋转,进而将作用范围内的水稻卷入,割刀15在割刀传动机构8驱动下对卷入的水稻进行切割,切割后的水稻在自重的作用下倒向第一绞龙1和第二绞龙6,由于第一引导板17、分禾器13与第一拨禾轮14之间会留有空隙,第二引导板10、分禾器13与第二拨禾轮12之间会留有空隙,所以整个收割机在行走的过程中,通过导草条16将空隙内的水稻导向第一拨禾轮14或第二拨禾轮12的作用范围内。拨禾轮链条链轮传动机构9和割刀传动机构8均为现有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中,拨禾轮链条链轮传动机构9和割刀传动机构8的动力来自于第二驱动轴23。第二驱动轴23通过适配的链轮链条对拨禾轮链条链轮传动机构9和割刀传动机构8进行驱动。

第一绞龙1和第二绞龙6分别与绞龙传动轴24轴接,绞龙链条链轮传动机构3驱动绞龙传动轴24旋转,进而带动第一绞龙1和第二绞龙6同步旋转,第一绞龙1两端的螺旋的旋进方向相反,第一绞龙1旋转时,将割台底仓5内的水稻向第一绞龙1的中部推进,割台底仓5上对应于第一绞龙1的中部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喂入口20,由第一绞龙1推进的秸秆从第一喂入口20推出。第二绞龙6和第二喂入口21的工作原理相同。其中,绞龙链条链轮传动机构3为现有的部件。绞龙链条链轮传动机构3的动力来自于第一驱动轴22,第一驱动轴22通过适配的链轮链条对绞龙链条链轮传动机构3进行驱动。

两个拨禾轮对应两个绞龙的布置不仅降低割台整体的重量,还使得横向有效处理距离加长,能在有效提高收获效率的同时明显减小收获机械行走过程中的碾压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