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农业昆虫的饲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430发布日期:2018-12-07 21:5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用于农业昆虫的饲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饲养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农业昆虫的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业昆虫研究中,通过室内饲养昆虫,可作为遗传、农药筛选、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因此用于农业昆虫的饲养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科学试验装置,在现有的用于农业昆虫的饲养装置中,多采用尼龙网纱中,由于被食物废液、昆虫排泄物污染后,从而影响了农业昆虫饲养效果,同时对一次性丢弃,严重污染环境,造成浪费,并且装置不完善,使用不便。

基于申请人于2018年4月15日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农业昆虫的饲养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农业昆虫的饲养装置,因此保持了农业昆虫的饲养环境清洁,提高了农业昆虫饲养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漏出农业昆虫的排泄物的底网板、设置为与底网板联接并且用于圈养农业昆虫的网箱壳、设置为与网箱壳的通道孔部联接并且用于对网箱壳的通道孔部密封的密封帘、设置为与与网箱壳的通道孔部联接并且用于对网箱壳的通道孔部形成取出和放入通道的布袋筒、设置为与布袋筒联接并且用于布袋筒与网箱壳扎紧的绑带。

由于设计了底网板、网箱壳、密封帘、绑带和布袋筒,通过底网板、网箱壳和密封帘,对农业昆虫的进行饲养,通过绑带和布袋筒,对农业昆虫的饲养进行管理,防止食物废液和昆虫排泄物产生污染,不再采用尼龙网纱中,因此保持了农业昆虫的饲养环境清洁,提高了农业昆虫饲养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形成立体饲养空间体的方式把底网板、网箱壳、密封帘、绑带和布袋筒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形成罩壳饲养空间体的方式把底网板、网箱壳和密封帘与绑带和布袋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底网板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托盘和支腿并且托盘和支腿设置为呈立柱支撑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底网板与网箱壳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螺杆和螺母并且螺杆和螺母设置为呈螺纹连接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与网箱壳联接,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撑杆、挂钩和食物架并且支撑杆、挂钩和食物架设置为呈网兜储存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底网板设置在托盘上并且在底网板与托盘之间设置有支腿,网箱壳设置在底网板上并且网箱壳设置为通过螺杆和螺母与底网板联接,密封帘设置在网箱壳上并且布袋筒设置为通过绑带与网箱壳联接,密封帘设置为与布袋筒套装式联接并且支撑杆设置在网箱壳中,食物架设置为通过挂钩与支撑杆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托盘设置为矩形凹盘并且在托盘的周边部设置有呈封闭的凸缘条,托盘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腿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底网板的板部的周边设置有第一串接孔并且第一串接孔设置为与螺杆联接,底网板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腿联接并且底网板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螺母接触式联接,底网板的顶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网箱壳接触式联接,板部设置为具有通孔的矩形板状体并且第一串接孔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腿设置为T字形块状体并且支腿的上端头设置为与底网板的角部联接,支腿的下端头设置为与托盘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网箱壳的箱部的底端端口的周边设置有边缘部,在边缘部上设置有第二串接孔并且在箱部的侧面部设置有管部,第二串接孔设置为与螺杆联接并且边缘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底网板接触式联接,边缘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螺杆接触式联接并且管部的内壁设置为与密封帘联接,管部的外壁设置为与布袋筒联接并且箱部设置为与支撑杆串接式联接,箱部设置为具有通孔的矩形盒状体并且边缘部设置为环形片状体,第二串接孔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管部设置为圆形筒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螺杆设置为六角螺杆并且螺母设置为六角螺母,螺母设置为与螺杆联接并且螺杆设置为与底网板和网箱壳串接式联接,螺母设置为与底网板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密封帘设置为包含有圈部和条片部并且条片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圈部联接,条片部的内端头设置为相互打结式联接,条片部设置为沿圈部的径向线分布并且相邻的两个条片部的边缘部设置为呈叠加分布,圈部设置为与网箱壳卡接式联接并且圈部设置为圆形环状体,条片部设置为扇形布片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布袋筒设置为圆形布袋体并且布袋筒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网箱壳套装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绑带设置为绳状体并且绑带设置为与布袋筒绑扎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撑杆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支撑杆的端头设置为与网箱壳的通孔插接式联接,支撑杆设置为与挂钩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挂钩设置为U字形钩状体并且挂钩的端头设置为与食物架联接,挂钩设置为与支撑杆挂接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食物架设置为包含有塔架部和兜部并且塔架部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挂钩联接,塔架部的下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兜部的周边部联接并且塔架部设置为三角锥形框架,兜部设置为绳网。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可以用平面板体替代兜部并且平面板体设置为镶嵌在塔架部中。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底网板和网箱壳与密封帘、绑带和布袋筒设置为按照网箱养殖的方式分布并且底网板和网箱壳与托盘和支腿设置为按照间隙支撑的方式分布,底网板和网箱壳与螺杆和螺母设置为按照周边固定的方式分布并且底网板和网箱壳与支撑杆、挂钩和食物架设置为按照吊挂的方式分布,托盘的中心线、底网板的中心线、网箱壳的中心线和支撑杆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一个密封帘、一条绑带和一个布袋筒设置为组成一组通道部件,一个托盘和四个支腿设置为组成一组间隙支撑部件并且一个螺杆和一个螺母设置为组成一组周边固定部件,两组通道部件设置为呈对称方式分布在网箱壳上并且一组间隙支撑部件设置在底网板上,多组周边固定部件设置在底网板和网箱壳之间并且多组周边固定部件设置为沿网箱壳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在本技术方案中,网箱壳的通道孔部是指管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形成立体饲养空间体的底网板、网箱壳、密封帘、绑带和布袋筒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农业昆虫的饲养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底网板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网箱壳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密封帘7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食物架93的结构示意图,

托盘-1、底网板-2、网箱壳-3、支腿-4、螺杆-5、螺母-6、密封帘-7、绑带-8、布袋筒-9、支撑杆-91、挂钩-92、食物架-93、板部-21、第一串接孔-22、箱部-31、边缘部-32、第二串接孔-33、管部-34、条片部-71、圈部-72、塔架部-931、兜部-932。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托盘1、底网板2、网箱壳3、支腿4、螺杆5、螺母6、密封帘7、绑带8、布袋筒9、支撑杆91、挂钩92和食物架93,底网板2设置在托盘1上并且在底网板2与托盘1之间设置有支腿4,网箱壳3设置在底网板2上并且网箱壳3设置为通过螺杆5和螺母6与底网板2联接,密封帘7设置在网箱壳上并且布袋筒9设置为通过绑带8与网箱壳3联接,密封帘7设置为与布袋筒9套装式联接并且支撑杆91设置在网箱壳3中,食物架93设置为通过挂钩92与支撑杆91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托盘1设置为矩形凹盘并且在托盘1的周边部设置有呈封闭的凸缘条,托盘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腿4接触式联接。

通过托盘1,形成了对支腿4的支撑连接点,由托盘1,实现了与支腿4的载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底网板2的板部21的周边设置有第一串接孔22并且第一串接孔22设置为与螺杆5联接,底网板2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腿4联接并且底网板2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螺母6接触式联接,底网板2的顶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网箱壳3接触式联接,板部21设置为具有通孔的矩形板状体并且第一串接孔22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通过底网板2,形成了对网箱壳3、支腿4、螺杆5和螺母6的支撑连接点,由板部21,实现了与网箱壳3的载体连接,实现了与支腿4的载体连接,实现了与螺母6的连接,由第一串接孔22,实现了与螺杆5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腿4设置为T字形块状体并且支腿4的上端头设置为与底网板2的角部联接,支腿4的下端头设置为与托盘1接触式联接。

通过支腿4,形成了对托盘1和底网板2的支撑连接点,由支腿4,实现了与托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底网板2的连接,实现了底网板2与托盘1之间的间隙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在网箱壳3的箱部31的底端端口的周边设置有边缘部32,在边缘部32上设置有第二串接孔33并且在箱部31的侧面部设置有管部34,第二串接孔33设置为与螺杆5联接并且边缘部3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底网板2接触式联接,边缘部3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螺杆5接触式联接并且管部34的内壁设置为与密封帘7联接,管部34的外壁设置为与布袋筒9联接并且箱部31设置为与支撑杆91串接式联接,箱部31设置为具有通孔的矩形盒状体并且边缘部32设置为环形片状体,第二串接孔33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管部34设置为圆形筒状体。

通过网箱壳3,形成了对底网板2、螺杆5、密封帘7、布袋筒9和支撑杆91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串接孔33,实现了与螺杆5的连接,由边缘部32,实现了与底网板2的连接,由管部34,实现了与密封帘7的连接,实现了与布袋筒9的连接,由箱部31,实现了与支撑杆91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螺杆5设置为六角螺杆并且螺母6设置为六角螺母,螺母6设置为与螺杆5联接并且螺杆5设置为与底网板2和网箱壳3串接式联接,螺母6设置为与底网板2接触式联接。

通过螺杆5和螺母6,形成了对底网板2和网箱壳3的支撑连接点,由螺杆5和螺母6,实现了与底网板2的连接,实现了与网箱壳3的连接,实现了网箱壳3与底网板2的装配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帘7设置为包含有圈部72和条片部71并且条片部71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圈部72联接,条片部71的内端头设置为相互打结式联接,条片部71设置为沿圈部72的径向线分布并且相邻的两个条片部71的边缘部设置为呈叠加分布,圈部72设置为与网箱壳3卡接式联接并且圈部72设置为圆形环状体,条片部71设置为扇形布片体。

通过密封帘7,形成了对网箱壳3的支撑连接点,由圈部72,实现了与网箱壳3的连接,由条片部71,实现了对网箱壳3的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布袋筒9设置为圆形布袋体并且布袋筒9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网箱壳3套装式联接。

通过布袋筒9,形成了对网箱壳3的支撑连接点,由布袋筒9,实现了与网箱壳3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绑带8设置为绳状体并且绑带8设置为与布袋筒9绑扎式联接。

通过绑带8,形成了对布袋筒9的支撑连接点,由绑带8,实现了与布袋筒9的封口连接,实现了布袋筒9与网箱壳3的对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91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支撑杆91的端头设置为与网箱壳3的通孔插接式联接,支撑杆91设置为与挂钩92联接。

通过支撑杆91,形成了对网箱壳3和挂钩92的支撑连接点,由支撑杆91,实现了与网箱壳3的连接,实现了与挂钩92的载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挂钩92设置为U字形钩状体并且挂钩92的端头设置为与食物架93联接,挂钩92设置为与支撑杆91挂接式联接。

通过挂钩92,形成了对支撑杆91和食物架93的支撑连接点,由挂钩92,实现了与支撑杆91的连接,实现了与食物架93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食物架93设置为包含有塔架部931和兜部932并且塔架部931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挂钩92联接,塔架部931的下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兜部932的周边部联接并且塔架部931设置为三角锥形框架,兜部932设置为绳网。

通过食物架93,形成了对挂钩92的支撑连接点,由塔架部931,实现了与挂钩92的连接,由兜部932,实现了对农业昆虫的饲养食物的储存。

在本实施例中,底网板2和网箱壳3与密封帘7、绑带8和布袋筒9设置为按照网箱养殖的方式分布并且底网板2和网箱壳3与托盘1和支腿4设置为按照间隙支撑的方式分布,底网板2和网箱壳3与螺杆5和螺母6设置为按照周边固定的方式分布并且底网板2和网箱壳3与支撑杆91、挂钩92和食物架93设置为按照吊挂的方式分布,托盘1的中心线、底网板2的中心线、网箱壳3的中心线和支撑杆91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一个密封帘7、一条绑带8和一个布袋筒9设置为组成一组通道部件,一个托盘1和四个支腿4设置为组成一组间隙支撑部件并且一个螺杆5和一个螺母6设置为组成一组周边固定部件,两组通道部件设置为呈对称方式分布在网箱壳3上并且一组间隙支撑部件设置在底网板2上,多组周边固定部件设置在底网板2和网箱壳3之间并且多组周边固定部件设置为沿网箱壳3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把托盘1放到饲养平台上,通过支腿4把底网板2放到托盘1上,把支撑杆91安装在箱部31上,把塔架部931通过挂钩92安装在支撑杆91上,把箱部31罩在板部21上,把螺杆5串入在第一串接孔22和第二串接孔33中,把螺母6与螺杆5拧紧,从而把网箱壳3与底网板2连接,把圈部72从管部34中取出,操作人员通过布袋筒9把农业昆虫放到箱部31中,操作人员通过布袋筒9把农业昆虫的饲养食物放到兜部932上,把圈部72卡装在管部34中,把绑带8松开,把布袋筒9从管部34上取出,农业昆虫的排泄物通过底网板2的通孔漏到托盘1上,当需要添加农业昆虫的饲养食物和取出成熟的农业昆虫时,把布袋筒9套在管部34上,把绑带8扎紧,把圈部72再从管部34中取出,当对农业昆虫饲养完成一个周期时,把螺母6与螺杆5松开,把网箱壳3与底网板2分离,把密封帘7、布袋筒9和支撑杆91与网箱壳3分离,对托盘1、底网板2、网箱壳3、支腿4、螺杆5、螺母6、密封帘7、绑带8、布袋筒9、支撑杆91、挂钩92和食物架93进行清洗,然后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还可以用平面板体替代兜部932并且平面板体设置为镶嵌在塔架部931中。

实现了对玻璃器皿的载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形成立体饲养空间体的方式把底网板2、网箱壳3、密封帘7、绑带8和布袋筒9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形成罩壳饲养空间体的方式把底网板2、网箱壳3和密封帘7与绑带8和布袋筒9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底网板2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托盘1和支腿4并且托盘1和支腿4设置为呈立柱支撑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底网板2与网箱壳3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螺杆5和螺母6并且螺杆5和螺母6设置为呈螺纹连接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与网箱壳3联接,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撑杆91、挂钩92和食物架93并且支撑杆91、挂钩92和食物架93设置为呈网兜储存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在对本实用新型验证时,改变了在一个尼龙网纱中只能饲养一个品种的农业昆虫,可以在网箱壳3的空间中,实现了同种类的农业昆虫混合饲养,提高了农业昆虫混合饲养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底网板2、网箱壳3、密封帘7、绑带8和布袋筒9,通过底网板2、网箱壳3和密封帘7,对农业昆虫的进行饲养,通过绑带8和布袋筒9,对农业昆虫的饲养进行管理,防止食物废液和昆虫排泄物产生污染,不再采用尼龙网纱中,因此保持了农业昆虫的饲养环境清洁,提高了农业昆虫饲养效果。

2、由于设计了托盘1和支腿4,实现了对农业昆虫的排泄物分隔,方便了对农业昆虫的排泄物的处理。

3、由于设计了螺杆5和螺母6,实现了对部件的安装连接,方便了对部件的清洗。

4、由于设计了支撑杆91、挂钩92和食物架93,实现了对农业昆虫的饲养食物的吊起,防止农业昆虫的饲养食物对网箱壳3产生污染。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形成立体饲养空间体的底网板2、网箱壳3、密封帘7、绑带8和布袋筒9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用于漏出农业昆虫的排泄物的底网板2、设置为与底网板2联接并且用于圈养农业昆虫的网箱壳3、设置为与网箱壳3的通道孔部联接并且用于对网箱壳3的通道孔部密封的密封帘7、设置为与与网箱壳3的通道孔部联接并且用于对网箱壳3的通道孔部形成取出和放入通道的布袋筒9、设置为与布袋筒9联接并且用于布袋筒9与网箱壳3扎紧的绑带8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