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采收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4152发布日期:2019-03-05 17:40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羊肚菌采收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治具,特别涉及一种羊肚菌采收工具。



背景技术:

近几年,中国羊肚菌人工栽培取得长足进步,栽培技术日趋成熟,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羊肚菌产量不断提高,羊肚菌产业飞速发展。

目前,羊肚菌人工栽培方式较多,包括静坐,小麦套作等,但都为覆土大田栽培,羊肚菌成熟时,需要田间采收。另外,羊肚菌出菇时间集中且较短,如果采收不及时,羊肚菌极易在田间自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目前人工采收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同时,现阶段羊肚菌大都采用干品形式销售,羊肚菌采收后还需要除去基脚泥,之后按照需要剪除菌柄,再进行烘干包装,整个过程复杂,操作难度较大,且剪柄、分级难以标准化操作,使得优等品比例降低,严重影响产品效益。

申请号为CN201620032105.X、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01月13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羊肚菌采收工具,包括底部开口的套筒和设置在套筒下方的切割刀体设置有手柄,并且通过手柄进行切割作业;并且进一步可设置套筒的长度可调,以及采用透明材质的套筒。

现有技术中切割刀体在使用一端时间后,切割刀体的刀刃长期接触羊肚菌,羊肚菌本身带有水分,羊肚菌内部的水分接触到刀刃会使侵蚀刀刃,时间久了,会出现刀刃变钝,刀刃变钝后导致切割羊肚菌困难,使切割无法进行,现有技术中刀刃与套筒固定连接,不能更换,造成材料的浪费,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羊肚菌采收工具,其解决了采收工具切割刀体刀刃变钝的问题,具有更换刀刃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羊肚菌采收工具,包括底部开口的套筒和设置在套筒下方的切割刀体,套筒与切割刀体相连接,切割刀体设置有刀柄,并且通过手柄进行切割作业;

切割刀体为剪刀结构,剪刀结构包括两个刀刃,两个刀刃位于套筒的正下方,并且两个刀刃所在的转动剪切面与套筒的轴线垂直,套筒通过连接件与剪刀的转轴连接;

刀刃包括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第一刀刃包括插接杆,第二刀刃内部设置有与插接杆配合的空腔,插接杆位于空腔内,插接杆与第二刀刃通过紧固件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刀刃长期使用变钝以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紧固件将第一刀刃从第二刀刃上取下,将第一刀刃进行打磨,打磨锋利后再将第一刀刃安装在第二刀刃上,安装时,将第一刀刃的插接杆插入到第二刀刃的空腔内,通过紧固装置将插接杆和第二刀刃固定。具有拆卸、更换第一刀刃方便的优点。

进一步优选为:紧固件包括丝杆和手持部,丝杠穿过空腔的侧壁并与空腔通过螺纹连接,丝杆顶部与插接杆抵接,丝杆与手持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拆卸第一刀刃时,操作人员用手转动手持部,手持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螺纹向空腔外部转出,丝杆顶部远离插接杆,操作人员再将插接杆从空腔内抽出。

安装第一刀刃时,操作人员将插接杆插入到空腔内,转动手持部,手持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螺纹向空腔内部转进,丝杆顶部抵紧插接杆将插接杆固定在空腔内。

进一步优选为:手持部呈圆形,手持部周向上设置有若干防滑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便于操作人员用手转动,转动过程中通过防滑棱增加手指和手持部之间的摩擦力,方便操作人员转动手持部。

进一步优选为:插接杆上设置有与丝杆顶部配合抵接的凹槽,丝杆顶部与凹槽抵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丝杆将插接杆抵接的更加紧固。

进一步优选为:紧固件设置多组,多组紧固件均匀、间隔分布在空腔的侧壁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紧固件紧固效果更佳。

进一步优选为:第一刀刃上下表面上对称设置有凹陷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操作人员手持第一刀刃,操作人员安装或拆卸第一刀刃时,将手指放置在凹陷部方便操作人员在第一刀刃上使劲。

进一步优选为:凹陷部设置有若干凸棱,凸棱均匀分布在凹陷部表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凹陷部和手指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操作人员在凹陷部使劲时更加容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刀刃设置成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当刀刃长期使用变钝以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紧固件将第一刀刃从第二刀刃上取下,将第一刀刃进行打磨,打磨锋利后再将第一刀刃安装在第二刀刃上;

2.通过紧固件包括丝杆和手持部,需要拆卸第一刀刃时,操作人员用手转动手持部,手持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螺纹向空腔外部转出,丝杆顶部远离插接杆,操作人员再将插接杆从空腔内抽出;

3.通过手持部呈圆形,手持部周向上设置有若干防滑棱,圆形便于操作人员用手转动,转动过程中通过防滑棱增加手指和手持部之间的摩擦力,方便操作人员转动手持部;

4.通过插接杆上设置有与丝杆顶部配合抵接的凹槽,使得丝杆将插接杆抵接的更加紧固;

5.通过紧固件设置多组,使得紧固件紧固效果更佳;

6.通过第一刀刃上下表面上对称设置有凹陷部,方便操作人员手持第一刀刃,操作人员安装或拆卸第一刀刃时,将手指放置在凹陷部方便操作人员在第一刀刃上使劲;

7.通过凹陷部设置有若干凸棱,凸棱均匀分布在凹陷部表面上,增加凹陷部和手指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操作人员在凹陷部使劲时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出了整个装置的具体结构;

图2是实施例图1的俯视图,示意出了切割本体的具体结构;

图3是实施例图1中第一刀刃的示意图,示意出了插接杆的具体结构;

图4是实施例图1中第二刀刃的示意图,示意出了空腔的具体结构;

图5是实施例图2中紧固件的示意图,示意出了紧固件的具体结构;

图6是实施例图5中手持部的剖视图,示意出了防滑棱的具体结构。

图中,1、套筒;2、切割刀体;21、刀刃;22、第一刀刃;23、第二刀刃;24、插接杆;25、空腔;26、紧固件;27、丝杆;28、手持部;29、防滑棱;30、凹槽;31、凹陷部;32、凸棱;3、手柄;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羊肚菌采收工具,属于农业治具领域,提供一种可提高羊肚菌采收效率,并且不易损伤羊肚菌的羊肚菌采收工具。

如图1所示,它包括底部开口的套筒1和设置在套筒1下方的切割刀体 2,套筒1与切割刀体2相连接,切割刀体2为剪刀结构,(参照图2)剪刀结构包括两个刀刃21,两个刀刃21位于套筒1的正下方,并且两个刀刃21 所在的转动剪切面与套筒1的轴线垂直,套筒1通过连接件4与剪刀的转轴连接,刀刃21上连接有手柄3。

参照图2和图3,刀刃21包括第一刀刃22和第二刀刃23,第一刀刃22 上下表面上对称开设有凹陷部31,凹陷部31表面上开设有三个凸棱32,凸棱32在凹陷部31上排成一排,第一刀刃22底部通过车刀开设出插接杆24,插接杆24上通过钻刀开设有连个凹槽30,凹槽30均匀间隔分布在插接杆24 上。

参照图2和图4,第二刀刃23内部通过钻刀开设有与插接杆24匹配的空腔25,插接杆24位于空腔25内。

参照图2和图5,第二刀刃23上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每个螺纹孔上均连接有丝杆27,每个丝杆27上连接有手持部28,每个手持部28设置成圆形, (参照图6)每个手持部28轴向侧壁上开设有六个防滑棱29。

工作过程:当刀刃21长期使用变钝以后,需要将第一刀刃22拆下来进行打磨或更换,操作人员用手转动手持部28,手持部28带动丝杆27转动,丝杆27通过螺纹向空腔25外部转出,丝杆27顶部远离插接杆24,操作人员另一只手放在第一刀刃22的凹陷部31上,用力将第一刀刃22从第二刀刃23空腔25内抽出。

将打磨锋利的第一刀刃22或者更换的新第一刀刃22安装在第二刀刃23 上时,操作人员将第一刀刃22的插接杆24插入到第二刀刃23的空腔25内,转动手持部28,手持部28带动丝杆27转动,丝杆27通过螺纹向空腔25内部转进,丝杆27顶部抵紧插接杆24将插接杆24固定在空腔25内。

上述实施例具有更换刀刃方便的优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