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蛎养殖固定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9850发布日期:2018-12-25 20:03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蛎养殖固定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海蛎养殖固定桩。



背景技术:

牡蛎别名又叫生蚝,是所有食物中含锌最丰富的(每100g牡蛎,不包括壳的重量),含水87.1%,含锌71.2mg,富含蛋白锌,是很好的补锌食物,要补锌可以常吃牡蛎或蛋白锌,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丰富,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被誉为“海中牛奶”。在亚热带、热带沿海都适宜蚝的养殖,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鸭绿江,南至海南岛,沿海皆可产蚝。蚝乃软体有壳,依附寄生的动物,咸淡水交界所产尤为肥美。目前,牡蛎养殖方式主要是采用吊养方式,即将已附着牡蛎幼苗的牡蛎壳或扇贝壳分成若干片,间隔夹在养殖棕绳上,再将养殖棕绳挂到海水中养殖,这种方式养殖成本低,有利于小型个体户化养殖。

吊养方式的养殖通常采用竹竿作为桩,将竹竿头部削尖,人力将其插入泥土中,在桩的一定高度上绑上横绳,横绳上挂上竖绳作为牡蛎的附着物。由于养殖场位于浅滩区表层泥土较软,受到海潮的冲刷,造成插入泥土中的竹竿倾斜,甚至被拔起漂浮于海水上,因此,需要将竹竿插入深层泥土中,但深层泥土中可能存在石块,造成竹竿尖锐头部钝化而很难深入;或者在海水多次冲刷下,竹竿被不断的晃动,造成松动,最后倾斜甚至拔出,需要重新进行人工安插,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牢固、插入方便、稳定性好的海蛎养殖固定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蛎养殖固定桩,包括竹竿、桩尖、固定件和支撑架,所述竹竿一端与桩尖连接;所述固定件设于竹竿与桩尖连接部,将两者固定;所述支撑架设有套筒和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倾斜设于套筒侧面,所述竹竿置于套筒内。

所述桩尖为楔形或锥形。

所述支撑脚设有3-5个。

所述支撑脚底部设有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竹竿头部设置桩尖,有利于保护竹竿的头部,避免破损,影响寿命,也更容易将竹竿插入泥土中,提高牢固程度;通过增加支撑架,减少竹竿在海浪冲击的情况下的摇晃程度,避免因竹竿松动影响支撑效果。该结构的固定桩造价便宜,施工简单方便,使用效果好,有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海蛎养殖固定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2所示,一种海蛎养殖固定桩,包括竹竿1、桩尖2、固定件3和支撑架4,所述竹竿1一端与桩尖2连接;所述固定件3设于竹竿1与桩尖2连接部,将两者固定;所述支撑架4设有套筒41和支撑脚42,所述支撑脚42倾斜设于套筒41侧面,所述竹竿1置于套筒41内。

所述桩尖2为楔形或锥形。

所述支撑脚42设有3-5个。

所述支撑脚42底部设有支撑板43。

使用时,将桩尖2安装于竹竿1的头部,然后将固定件3插入竹竿1和桩尖2的通孔内将两者锁定,该结构可以现场组装,也可以岸上预先组装好,然后一人或者二人同时用力将竹竿1插入泥土中,再把支撑架4的套筒41从竹竿1的顶部套入,支撑架4滑落到底部,支撑脚42向四周撑住,有效缓解竹竿1下部的晃动程度,避免竹竿1的松动,稳定性好。该结构的桩尖2和支撑架4可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竹竿头部设置桩尖,有利于保护竹竿的头部,避免破损,影响寿命,也更容易将竹竿插入泥土中,提高牢固程度;通过增加支撑架,减少竹竿在海浪冲击的情况下的摇晃程度,避免因竹竿松动影响支撑效果。该结构的固定桩造价便宜,施工简单方便,使用效果好,有利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